《剪紙》教學設計(精選5篇)
《剪紙》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2、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的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學重點】體會濃濃的親情。
【教學難點】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2課,一起讀——
2、姥姥的剪紙是什么樣的?想看嗎?好,現在老師就滿足大家的愿望,請好好欣賞吧。
3、欣賞完這些剪紙,你能用一個詞來贊美這些剪紙嗎?
姥姥的剪紙真是 啊!(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等)
二、學習4——6自然段。
1.過渡:同學們一下子說出了這么多贊美的詞語,看來,姥姥的剪紙的確是深入人心哪!而“我”是個出名的調皮蛋,偏偏喜歡“刁難”姥姥。那“我”是怎樣刁難姥姥的呢?從中你又體會到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4——6自然段。
2. 交流:“我”是怎樣刁難姥姥的呢?
。1)“一天,我用雙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雙眼,讓她摸著剪窗花。”
。ㄕl再來讀讀這句話,把姥姥的眼睛捂得再緊點兒?)
我想問你,你為什么捂這么緊? 你真是一個調皮蛋!
。2)難住姥姥了嗎?從哪一句話可以看出?“工夫不大”說明了什么?(姥姥動作熟練,完成速度快。)
原來寫我怎么調皮怎么刁難姥姥其實是為了——
(3)這就是姥姥閉著眼睛剪的“喜鵲登枝”,我們來欣賞一下。你覺得怎么樣?(梅枝、喜鵲形象怎么樣?它們的大小和位置安排如何?)看到這里,我們對姥姥不由產生了一種什么感情?(敬佩)
誰能帶著敬佩的感情讀讀這句話?
“嗬,梅枝與喜鵲形象生動,大小疏密無可挑剔。”我們一起來贊嘆一下吧!
眼睛不看著完全憑感覺還能剪得這么好,可見姥姥的剪紙技藝已經達到了一種怎樣的境界?(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登峰造極)
。4)姥姥如此高超的技藝是與生俱來的嗎?當然不是,是怎么練就的呢?請從文中找出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話來回答。(“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a、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姥姥對剪什么最熟悉?為什么她會對“喜鵲登枝”最熟悉?(為了圖個吉利,鄉親們總請姥姥剪“喜鵲登枝”,姥姥呢,是有求必應,因此她就總剪“喜鵲登枝”。)
師:原來姥姥為了給鄉親們送去祝福帶來吉祥,所以才樂此不疲地剪喜鵲登枝。姥姥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哪?
b、哪些句子寫出姥姥總在剪呢?
出示:“數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了什么?
下面我們分角色來讀一讀這句話,男生讀每一排前面的分句,女生讀后面的。
c、正因為姥姥長年累月地剪,堅持不懈地練,所以姥姥的手都有準頭了。“有準頭”是什么意思?從第六小節哪句話可以看出姥姥的手有準頭?(出示)這句話寫出了什么?(姥姥心靈手巧,剪刀運用自如,就好像成了身體的一部分)
d、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熟能生巧的事例,你能舉出一些來嗎?
熟能生巧這個道理很多人都知道,有許多俗語就揭示了這個道理,一起來讀讀這些句子吧(投影出示):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三、學習7-12小節
1、雖然我是那么調皮,又是刁難,又是耍賴,但姥姥不僅沒有生氣,還借機告訴“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可見姥姥多疼“我”呀!
這不到了——“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這看似平淡的一句話,有一個字卻用得很傳神,你認為是哪一個字?(拴)“拴”一般指用什么拴什么?課文中指?你覺得在這兒是什么意思?(吸引)
2、姥姥是用什么剪紙把我吸引住的呢?(老牛與兔子)
自由朗讀課文7-12小節,找找,文中具體描寫了幾幅老牛與兔子的剪紙?用浪線畫出剪紙的內容。
3、討論交流:一共有幾幅?第一幅是什么?
。1)出示:一只頑皮的小兔子騎在一頭溫順的老牛的背上。
a.你能給這幅剪紙起個名字嗎?
b.這里的小兔子其實是——,老牛是——,看著這幅剪紙,我眼前會浮現和姥姥之間怎樣有趣的情景?
c、從這幅剪紙你讀出了姥姥怎樣的情感?(對外孫的疼愛,俯首甘為孺子牛)
過渡:第二幅又是什么?
。2)出示:一頭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a.你能給這幅剪紙給個名字嗎?
b.通過這幅剪紙姥姥想要表達什么意思?(我們是一家人)
4.想體驗一下他們之間的天倫之樂嗎?請小組里的同學合作朗讀課文7-11小節,一個讀姥姥的話,一個讀我的話,一個讀旁白。
哪一個小組愿意讀給大家聽聽的?
指名分角色朗讀,評價。
5. 我被姥姥的剪紙深深吸引住了,從那時候起,我總是纏著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們形象各異——引讀——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無論形象怎么改變,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引讀——我擺弄著各式各樣的窗花,心里怎么樣呢——
6. 從開始的“拴”到現在的“纏”,你體會出了什么?(姥姥的剪紙技藝高超,作者非常喜愛姥姥的剪紙,對姥姥的依戀和贊美。)
四、學習13小節
(鋼琴曲《a time for us》響起)
教師配樂朗讀第13小節。
。1)在這一段中,又寫到了姥姥的剪紙,誰來讀姥姥的這幅剪紙?姥姥寄給我的剪紙,想對我說什么呀?
師:是啊,無論我走多遠,都走不出姥姥的目光,走不出姥姥的牽掛。“我”的心里又何嘗忘記過姥姥呢?
。2)誰來讀讀這段話?(出示)
這里有兩個關聯詞,一個是——,一個是——,各自再讀讀這段文字,從中你讀出了什么?(對姥姥、對家鄉的思念)
師:姥姥對我是牽腸掛肚,我對姥姥也是魂牽夢繞,夢中仿佛又聽到什么?又看到什么?此時此刻我心中有許多話想對姥姥說,會說些什么呢?
。3)如果說姥姥的剪紙童年時拴住的是我的身體,那么到現在拴住的其實是我的什么?(教師板書:心 )
縱然天涯海角,我心依舊,我夢依舊,姥姥的剪紙將拴我一生一世,最后讓我們飽含真情地齊讀這段話。
媒體出示:將“事實上……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改換成詩歌的形式。(感情朗讀)
五、拓展延伸
1、剪紙藝術是一門易學但難精的民間技藝。有機會上網的話,可以登錄中國剪紙網,進一步了解我們燦爛的剪紙藝術。
2、在收到姥姥寄來老牛望著遠去的小兔子的剪紙后,作者心境肯定頗不寧靜,眼前肯定會浮現出和姥姥在一起時候多姿多彩的生活畫卷。假如你是作者,該怎么給姥姥回信呢?試著寫寫。
《剪紙》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學重點: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 的親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學難點: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觀賞剪紙,導入教學
1、板書課題,指導學生齊讀課題。
2、欣賞剪紙圖片,用一個詞語來說說感受。
3、課文中也用一個詞贊揚了姥姥的精湛技藝,你能找到嗎?(神)
【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
二、研讀課文,體會姥姥的特點
1、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姥姥剪紙技藝神了呢?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
2、結合學生回答,課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導學生朗讀,體會技藝高超。
1)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紙,在姥姥的手里翻來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動物、植物、器物,無所不能。
2)我從小就聽人嘖嘖贊嘆:“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 【仿寫夸張句】
仿照書上的句式來夸夸姥姥剪的其它東西,同桌互相夸夸。(媒體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個 ,剪個 。)
3)一天,我用雙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雙眼,讓她摸著剪窗花。豈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鵲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與喜鵲形象生動,大小疏密無可挑剔。
3、姥姥是如何練就這一手剪紙絕活的呢?你能從文中找到答案嗎?
(1)“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理解熟能生巧】
1)熟能生巧?
2)你能聯系上下文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
3)你能用學過的俗語、諺語、名言來概括這句話的意思嗎?
4)你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你的體會理解嗎?
(2)姥姥剪紙技藝高超,除了經常練習,熟能生巧,還有什么原因呢?身心入境。
4、過渡:姥姥不僅剪紙技藝高超,她還是一個 的人。你從課文中體會到了嗎?(人緣廣、爽朗、干脆、勤勞干練、善良、淳樸) 【體會姥姥的勤勞善良】
三、透過剪紙,體味祖孫情深
1、密云多雨的夏天,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 【感受祖孫親情】
“拴”是什么意思?姥姥是用什么拴住“我”的?
2、看看姥姥都給“我”剪了些什么呢?默讀課文7-12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文中具體描寫的姥姥的剪紙作品。
3、討論交流:
(1)一只頑皮的小兔子騎在一頭溫順的老牛的背上。
。2)一頭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a.這兩幅剪紙是什么意思?
b.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從那時起,我總是纏著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覺的兔子;拉車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總是在玩耍,老牛總是在干活兒。
哪一個字眼強烈地表達了“我”被牢牢地拴住了? (纏)從開始的“拴”到現在的“纏”,你體會出了什么?(剪紙)
5、拴住作者的還是什么?
四、升華情感,真情告白 【升華情感,體會作者情感】
后來我上學了,小學、中學、大學——越走越遠了,姥姥的剪紙還拴得住我嗎?
1、請你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紙上,誰再來讀讀描寫這幅剪紙的文字。
(1)如果,讓你給這幅剪紙取個名兒,你會取什么名兒?
。2)這時姥姥對我的期待,期待我怎樣?
。3)“聯結”找一個近義詞嗎?(連接)那么作者怎么會想到用“聯想”的“聯”和“打結”的“結”呢?作者為什么用這個詞語? 這不僅僅是剪紙,更是我和姥姥之間的濃濃的情!
2、姥姥的剪紙拴了“我”多久?還能拴“我”多久?
。1)如果說童年時拴住的是我的身體,那么到現在拴住的其實是我的什么?
(2)姥姥的剪紙將拴我一生,拴我一世,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的內心,把作者的心聲讀出來。
。3)是呀,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
“聲”就是指“聲音”,這里到底是什么聲音? “色”,就是顏色、色彩的意思。這里難道就是顏色、色彩的意思嗎?你認為怎么講?【寫話訓練】
想想作者在夢中會看見什么?聽見什么?
。4)我們都能讀懂了作者的那顆心,沉浸于作者的夢,那么,你認為姥姥的剪紙拴住的是一顆什么之心?
五、總結課文,傳遞恩情。
1、同學們,剪紙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技藝,更體現了姥姥對作者的疼愛牽掛,寄托了作者對姥姥的思念和依戀,它如同橋梁,聯結了“我”與姥姥之間的親情,它宛如紐帶,接近了“我”與姥姥心靈的距離。讓我們記。禾斓仉m寬,親人、故鄉永遠是你情歸的港灣,感謝親人、感謝命運、感謝生活……
六、作業:
1.剪紙藝術是一門易學但難精的民間技藝。有機會上網的話,可以登錄中國剪紙網,進一步了解我們燦爛的剪紙藝術,也可以搜集其他品種的民間藝術的資料。
2.在收到姥姥寄來老牛望著遠去的小兔子的剪紙后,作者心境肯定頗不寧靜,眼前肯定會浮現出和姥姥在一起時候多姿多彩的生活畫卷。假如你是作者,該怎么給姥姥回信呢?試著寫寫。 【復習寫信】
姥姥的剪紙
熟能生巧 神
身心入境
思念、依戀、懷舊、感恩、回歸
《剪紙》教學設計 篇3
課題:第12 課 課題名 《姥姥的剪紙》
課時數:2
教材解讀:
課文中的姥姥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充滿慈愛,幾乎具備了傳統農村婦女的所有美德,具有典型意義。姥姥剪紙的技藝高超,課文采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全景描寫與典型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充分表現了這一點。姥姥疼愛外孫,也用剪紙的方式來表現。一方面,這進一步表現了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各式各樣、見啥剪啥、想啥剪啥;另一方面,表現了姥姥的舐犢之情。成年之后的“我”,憶及家鄉時,夢中便出現了這樣一幅圖:背景是村路兩側的四季田野,點綴其間的是五彩繽紛的窗花,而姥姥,便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中心。
學習目標:
a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2、準確掌握生字新詞,查字典并結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刁難、挑剔、耍賴、調皮蛋,體會其貶為褒用的特點。
b類
1、通過朗讀,體會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體會課文是采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全景描寫與典型描寫相結合的方法來表現這一點的,能在以后的習作中學習運用。
2、通過朗讀,體會姥姥對“我”的疼愛,進一步體會“我”對以姥姥為代表的家鄉的懷念之情。
c類
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對傳統美德的贊賞。
預習作業:
1、自學生字新詞,完成課后練習3,想一想:詞典上的解釋和課文中的意思一樣嗎?你還知道哪些像這樣的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梢試L試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3、姥姥的剪紙技藝非常高超,你從課文中哪些語句可以體會到這一點?請用橫線畫出來。再想一想,這些語句分別是從哪個角度來寫的呢?(1、正面描寫;2、側面描寫;3、全景描寫;4、典型描寫。)
4、姥姥是個怎樣的人?這樣的姥姥,讓你聯想到身邊的什么人?
5、查閱資料,了解中國的剪紙文化。
教學板塊
第一板塊——鞏固生字,初讀課文【目標a15分鐘】
1、生字詞檢測
。1)學生匯報自學情況,教師重點指導“擇”、“爽”。
。2)聽寫詞語:小屯、喂豬、刁難、豈知、莊稼、馱著、啃食、清爽、挑剔、耍賴、調皮蛋、慈祥、左鄰右舍、心靈手巧、嘖嘖贊嘆、熟能生巧
2、初讀課文,疏通有關詞語。
3、完成課后練習3,學習貶為褒用的用詞方法。
第二板塊——細讀第一部分,體會“技藝高超”【目標b 125分鐘】
1、姥姥的剪紙技藝怎么樣?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心靈手巧、熟能生巧、爐火純青、出神入化、得心應手……)
2、交流表現姥姥剪紙技藝高超的語句,同時指導理解和朗讀。
。1)第1小節:全景描寫,表現姥姥的普通和不平凡。
。2)第2小節:工具的簡單與作品的神奇形成對比;
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
想象說話:剪(什么)(怎么樣),學習夸張的表達方法;
仿寫這一段:畫畫、寫字、刺繡、朗讀、京劇表演等。(視情形可放到第一課時最后)
。3)第3小節:“說吧,派啥用場?往哪兒貼?”既說明姥姥豪爽、熱情樂于助人,也說明她技藝高超。
(4)第4-6小節:一個“行”字表現動作嫻熟流暢;
剪“喜鵲登枝”這是個典型事例,借“我”的調皮反襯姥姥的嫻熟;“熟能生巧”一句耐人尋味,先借助第6小節,再結合生活體驗去理解。
(5)第7、第12小節:進一步表現了姥姥的“無所不能”。
3、總結這一部分的寫作方法。
4、感情朗讀1-6小節。
第三板塊——細讀第二部分,體會“祖孫情深”【目標b220分鐘】
1、你覺得姥姥是個怎樣的人?
2、姥姥對小外孫的愛主要體現在哪件事情上呢?分角色朗讀7-12小節。(先由教師讀旁白,后由教師讀姥姥,學生讀旁白)
3、想象說話:把第12小節中的兔子和老牛也像上文那樣想象成三幅圖。再想一想,你還能想象出哪些畫面?
4、這樣的姥姥,讓你聯想到身邊的什么人?(如蕭紅和祖父、自己和奶奶……)
5、教師深情地引讀第13小節。(最后一句讀兩遍)
當我一個人靜靜地坐著時,我常常想起家鄉;當我深夜入睡時,家鄉又跑到了我的夢中。在我的心中和夢中,家鄉是一副有聲有色的畫,是一首動人心弦的詩。再讀一讀第13小節,為我的心境和夢境寫一段話吧。
第四板塊——練筆,升華情感【目標c20分鐘】
1、學生練筆。
2、交流。
3、總結:如果有一天你離開家鄉了,你會思念家鄉的什么?如果有一天你離開了祖國,你會思念祖國的什么?(人物:勤勞善良、心靈手巧、充滿慈愛、濃濃的親情;風物:剪紙、刺繡、陶瓷、京劇……)
《剪紙》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2、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學重點: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學難點: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教具準備:小黑板等。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姥姥的剪紙》這一課。通過上一課1-3小節的學習,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我”的姥姥,“我”的姥姥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廣結善緣、剪紙技藝高超、平凡而又不平凡等)(板書:姥姥)
這么一位善良、勤勞的好姥姥還身懷絕技呢。她的剪紙技藝高超、深入人心,左鄰右舍的窗子上,都貼著姥姥心靈手巧的勞作。你們也想見識一下精美的窗花嗎?好,現在老師就滿足大家的愿望,欣賞一些精美的剪紙作品。適當評價評價這些剪紙。(展示剪紙)
我想姥姥的剪紙肯定比這些還要漂亮。
二、學習課文4-6小節
1、是呀,姥姥心靈手巧,剪紙技藝高超。課文第四小節中也有很精彩的描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4-6小節。
自讀思考,指名回答。
小黑板出示:
a、“一天,我用雙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雙眼,讓她摸著剪窗花。豈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鵲登枝’便完成了。”
學生齊讀。
“死死地捂住、摸著剪”說明了什么?(說明此時剪窗花難度大)“工夫不大”說明了什么?(說明姥姥動作熟練、嫻熟、功夫深、本事大,完成速度快。)由此可以看出?(姥姥技藝高超)
b、“嗬,梅枝與喜鵲形象生動,大小疏密無可挑剔。”
這句話中哪些詞語也能夠說明姥姥剪紙技藝高超呢?為什么這樣說?(形象生動、無可挑剔)
“形象生動”說明姥姥的剪紙惟妙惟肖,“無可挑剔”是說“我”沒有辦法找到毛病,充分說明姥姥的剪紙技術高超。
這幅形象生動、無可挑剔的剪紙,同學們一定想一睹為快。請欣賞“喜鵲登枝”的剪紙。(展示剪紙)
這就是姥姥的“喜鵲登枝”,你們看梅枝與喜鵲多么形象生動、惟妙惟肖呀,大小疏密真是無可挑剔!
此時此刻,我們同學肯定有話想對姥姥說。你想說什么呢?(敬佩之情)
請1-2名同學來把這兩句話練讀一遍。根據情況提出要求:注意讀出姥姥的技術高超,以及我們的敬佩之情。
2、我們同學肯定都服了,那文中的“我”服了嗎?可是他還要耍賴呢,請同學們找找并說說,文中的“我”是怎樣耍賴的,姥姥又是怎么說的?
(生答:“我服了,可還耍賴:‘姥姥,你從我手指縫里偷著往外看了! ’, ‘你差點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頭點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我”的耍賴,姥姥生氣了嗎?讓我們再來一起讀一下姥姥的話語。姥姥沒有生氣,我們反而從中感受到姥姥很幸福,很快樂,姥姥和我真是其樂融融啊!
3、姥姥說,“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那么,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領是怎樣練就的呢?
小黑板出示:
“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數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指名朗讀。
這些句子可以看出姥姥剪得多,剪得時間長,幾乎天天都剪。常言道“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長年累月地剪,使得姥姥剪紙的技藝越來越熟練。
4、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熟能生巧的事例?你知道嗎?(打毛衣、包餃子、百步穿楊、賣藥商人、賣油翁、打字員等)
5、把“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中的“總剪”改成“總做”,并闡述理由,說明其中的道理。
三、學習7-12小節
1、姥姥總剪,剪紙的技藝愈發精湛、高超,我想看姥姥剪紙肯定成了一種愜意、幸福的享受。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
小黑板出示: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
這看似平淡的一句話,其中有一個字卻用得很傳神,你認為是哪一個字?(拴)(板書:拴)
誰能上臺來做一個“拴”的動作?(繞和系)
。ú逶挘┧〇|西,一般用什么拴?拴好后別忘了打一個結,這樣才能牢固。(教師演示打結的動作。)
課文中姥姥是用繩子拴住“我”的嗎?那是用什么拴住了“我”?(指名答)(板書:我)
。ㄓ眉艏埌“我”拴在屋檐下。)(板書:剪紙)
2、那么,姥姥的剪紙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能,能牢牢地拴住了貪玩的“我”呢?請同學們趕快讀讀7—12小節,看看姥姥用幾幅剪紙拴住了我?(生自由讀課文)
提問:拴住作者的主要是哪幾副剪紙?(指名答:牛馱小兔、牛和小兔一起吃草這兩幅剪紙。)
想看看這兩幅美妙的剪紙嗎?(展示剪紙)讓我們再到文字中,去享受這兩種不同的意境吧。
下面讓我們分組分角色朗讀7-11小節,小組內一個讀姥姥的話,一個讀“我”的話,其余讀旁白。姥姥是輕聲慢語,作者是活潑可愛、如癡如醉的。(分角色朗讀。)
指名一組分角色朗讀,一個讀文中的“我”,另一個讀姥姥的話,其余同學讀旁白。(評價:從他們的朗讀,你們感覺到文中的“我”被牢牢地拴住了嗎?)再請一組朗讀。
3、“我”還被姥姥的哪些剪紙拴住了呢?(指名答:“從那時候起,……對活潑的兔子與敦厚的老牛充滿了好感。”)(展示剪紙)
4、現在,我們來看一下,這些形象生動、無可挑剔、栩栩如生的剪紙中有沒有相同的地方?(指名答)為什么每一幅讓“我”癡迷的剪紙里都有牛與兔呢?牛代表什么?兔子代表什么?其實姥姥的每一幅剪紙都生動描繪了姥姥與“我”之間幸福快樂的生活,滲透了姥姥對“我”濃濃的親情,寄托了“我”對姥姥的思念之情。
學到這里,我們都感覺到姥姥用剪紙拴住的不僅僅是“我”的身體,更多的是“我”的心。(板書:心)
我們還感受到拴住“我”心靈的不僅僅是姥姥的剪紙。那還是什么呢?(同桌討論,指名答:拴住“我”心靈的不僅僅是剪紙,還是姥姥的親切慈祥、和藹可親的面容。拴住“我”心靈的不僅僅是剪紙,還是姥姥說話時的輕聲慢語、一副和顏悅色的樣子。拴住“我”心靈的不僅僅是剪紙,還是那段屬于作者的快樂、愜意的夏日午后的日子。拴住“我”心靈的不僅僅是剪紙,更是姥姥與“我”之間濃濃的親情……)(板書:親情)
四、學習13小節
1、過渡:剪呀剪,拴呀拴,剪只兔,剪頭牛,牢牢拴住蘿卜頭。姥姥的剪紙拴住了“我”的幼年時代,拴住了“我”上學前的一個個密云多雨的盛夏。后來“我”上學了,小學、中學、大學……越走越遠了,還拴得住“我”嗎?何以見得?(還拴得住。因為“我還是不斷收到姥姥寄來的剪紙,……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
我們來齊讀這段有聲有色的文字。(生齊讀)
2、現在請同學們把目光轉移到那幅剪紙上,請看黑板,誰再來讀讀描寫這幅剪紙的文字。(展示剪紙)
小黑板出示:
“一頭老牛定定地站著,出神地望著一只歡蹦著遠去的小兔子,聯結它們的是一片開闊的草地。”
指名讀
3、如果,讓你給這幅剪紙取個名兒,你會取什么名兒?(凝望、無聲的愛、我的童年、聯結、我是風箏,你是線、期待)
針對每一種回答,老師進行評價。
4、姥姥的剪紙拴了“我”多久?還將拴“我”多久,還能拴“我”多久?(姥姥的剪紙拴了“我”的童年、小學、中學、大學,還將拴“我”一生。)
何以見得還將拴“我”一生,還能拴“我”一生?別說,你能把作者這種堅定的預見和充沛的情感帶到這段話的朗讀中去嗎?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剪紙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紙技藝,更體現了姥姥對作者的濃濃親情,寄托了作者對姥姥的無限思念,它如同橋梁溝通了姥姥與作者之間的感情;它又宛如紐帶,拉近了姥姥與作者之間的距離。讓我們永遠地記住這份濃濃親情的見證——姥姥的剪紙!
六、布置作業:
小黑板出示: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2、在收到姥姥寄來牛望遠去小兔的剪紙后,作者心境頗不寧靜,眼前浮現出和姥姥在一起時多姿多彩的生活畫卷。假如你是作者,該怎么給姥姥回信呢?試著寫寫。
板書:
12姥姥的剪紙
剪紙
姥姥 ——拴——“我”(心)
親情
《剪紙》教學設計 篇5
美術《剪紙》導學案分析
一、設計思想:中國民間剪紙是民間文化中群眾性最廣泛、地域性最廣闊、歷史文化內涵最豐富的源遠流長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態。而據史書可考,江蘇剪紙明代已流傳民間300多年。這節課它能使學生左右手并用、手腦結合,它能提高學生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還能提高左右半腦的靈活性,提高孩子們的專心致志的能力,對文化課的提高有積極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本課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江蘇民間剪紙藝術美,發揚我國民族,民間優秀的藝術傳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師在教學中應運用典型作品啟發學生發現知識點,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與創造力,將民間剪紙藝術發揚光大。江蘇剪紙藝術已經有300多年的悠久歷史了,江蘇剪紙除門箋是刀刻的,多數用剪刀剪成。藝人們以剪代筆,不需底稿,手隨心運,有如“一筆畫”,連綿不斷,一氣呵成。造型以弧線為主,流暢優美,柔中見剛,作品具有韻律感、節奏感和濃厚的裝飾趣味。一般來說北方剪紙粗獷樸拙,而南京剪紙的藝術特點為“花中有花、題中有題、粗中有細、拙中見靈”,如喜花之類,大都在特定的花紋外廓內,圍繞主題,根據內容需要,填滿散花散葉,和諧地構成完整的圖案,顯得美滿充實,喜氣洋洋,含意豐富。剪紙的形式有陽紋、陰紋、點色、套色、分色、襯色等。剪紙使用簡化、夸張和添加的造型裝飾了法,著意藝術情趣和意境的表現。構成形式呈均衡或對稱式。剪紙經起稿、剪刻和貼裱完成。剪刻時按先細后粗、先密后疏、先內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順序進行。在剪刻時陽紋要“剪剪相連”陰紋“剪剪相斷”注意剪刻刀味。
三、 學情分析:學生對剪紙藝術比較陌生,雖然擁有熟練運用剪刀的 經驗,但他們對剪紙的點、線、面相連的變現方法依然難以適應。并且在教學中加強剪紙藝術的欣賞和學習,其教學目的不僅僅是對剪紙的學習和了解,而是通過這個窗口去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民間美術,樹立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加強剪紙藝術為代表的民間工藝美術的學習。
四、 教學策略:(1)學生初步學習剪紙技法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剪紙藝術的欣賞教學。通過欣賞使學生理解有一種特有的表現規律,能夠事半功倍,是一種適合表現的捷徑。剪紙的構成大多采用對稱和多摺的手法,容易變現對稱構圖出現較繁雜的圖案。
(2)讓學生正確讀懂剪紙的藝術語言。教師示范,讓學生了解“月牙”和“鋸齒”的剪法和正確的運用,如在剪公雞時,就可以用“鋸齒”來表達公雞的羽毛。
五、 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欣賞剪紙作品,使學生認識民間剪紙藝術和中國民間剪紙的特點,學生學會運用剪紙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紙作品。
2、過程與方法:通過看一看、動一動進行剪紙練習,學習剪紙的簡單剪刻技法和創作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喚起學生對民間剪紙藝術的熱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重點理解和掌握剪紙的造型裝飾手法,摸索簡直小竅門,運用折、剪、刻等技法進行表現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設計剪紙作品能力。
教學難點:剪紙在設計和剪刻時要注意線線相連、面面相連。
教學準備:剪紙作品若干,各色電光紙,剪刀、刀子各一把,ppt課件。
教學過程:
。ㄒ唬⿲
看一看
l、教師出示江蘇剪紙作品。
“同學們,每逢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要到來的時候,家家張燈結彩,十分熱鬧,你們看他們在干什么?
出示簡直圖片
“對!他們在剪窗花,窗花是中國傳統剪紙藝術中一種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在節日期間用彩色剪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形狀。
出示課題:剪紙
(二)新授
出示圖片
請學生欣賞剪紙作品。欣賞的同時請同學討論剪紙的題材種類。
種類:1、貼在窗戶上——窗花
2、貼在門上——門簽
3、用于喜慶——喜花
4、用來祭祀——祭紙
結合剪紙作品教師講:剪紙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歷史悠久。大體上分為南北兩大流派:北方剪紙粗獷樸拙,天真渾厚;江南剪紙精巧秀麗、玲瓏剔透。其中江南剪紙中屬南京剪紙最有特點。南京剪紙除門箋是刀刻的,多數用剪刀剪成。藝人們以剪代筆,不需底稿,手隨心運,有如“一筆畫”,連綿不斷,一氣呵成。造型以弧線為主,流暢優美,柔中見剛,作品具有韻律感、節奏感和濃厚的裝飾趣味。
出示南方江蘇剪紙和北方的陜北剪紙
1、象征吉祥的團花
2、表達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剪紙——風俗剪紙
3、北京奧運會福娃剪紙
比一比:有什么不同點和相同點?可以分小組討論
教師總結:相同點:紋樣相聚,造型生動
不同點:陜北剪紙粗普豪放,單純,江蘇剪紙華麗,工整。
總之我國的民間剪紙藝術有以下幾個特點:
簡練概括,夸張傳神
善用比喻,寓意諧音
構思大膽,幽默取巧
富于裝飾,印物賦形
出示有特點的兩幅作品讓同學比一比這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陰剪”是一塊為主,把造型的線剪去。陰剪的線是線線相斷,陰剪是把形剪空,稱為負形。
陽剪”,是一線為主,把造型的線留住,其他部分剪去。陽剪的線是線線相連。陽剪是把形留住,形以外的剪去,稱為正形。
綜合法:一幅好的剪紙作品,大多采用陰剪和陽剪結合的辦法來進行藝術處理。
。ㄈ┎贾谜n堂作業,學生設計制作,教師輔導。
出示不同的剪紙作品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指出陽刻時應“剪剪相連”,陰刻時要“剪剪相斷”。經過比較議論得出畫紋樣時必須注意紙的連斷的結論。突破難點。
作業要求:能夠在課堂上獨立設計完成一幅窗花圖樣,做到造型
單純、簡潔、富有剪紙情趣。
。ㄋ模┱乖u學生作品,請部分學生闡述表現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