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松學習,快樂生活”主題班會教案
教學目的:
1、 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所面臨的壓力、壓力對人身心健康和個人發展的影響
2、 學會應對壓力的一些方法
教學重點:掌握有效應對壓力的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對待壓力
教學形式:交流討論
教學時間:一課時40 min
教育對象及其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中一年級學生。剛剛升上高中的學生,對陌生的學習環境可能不是很適應,與老師、同學還沒建立起親密、友好的關系,對科目的增多感到無所適從,往往感到茫然、無助。在這個時候進行應對壓力的心理輔導是很有必要的。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課前準備
1、 ppt:包含林俊杰的歌曲《壓力》、韓雪的《開心就好》、舒緩的輕音樂;一些有趣的心理圖片和內容
2、一個塑料袋,紙張若干(每個學生一張)
3、 讓學生隨意擺放自己的桌椅,營造輕松、自由的氣氛
4、若干小獎品,獎勵給積極發表意見的同學
二、教學過程
(一) 課題引入(5 min)
播放林俊杰的歌曲《壓力》,讓學生猜猜歌詞中的“它”指的是什么。學生聽了歌曲產生共鳴,自然引起與壓力有關的話題。
歌詞:它偷偷摸摸混進了人類群中/話沒有多說打開了門的鎖/我們的生活忙得我們都不懂/我們的軟弱怎么說怎么做它全都己識破 ……
(二) 正確認識壓力(10 min)
1、讓學生在事先準備的紙上畫一個代表自己的小人,小人周圍畫一些圈圈,有大有小。大的圈圈里寫上生活、學習中遇到的主要壓力,小圈圈寫上次要的。
畫畫的過程也就是學生整理自己的情緒和想法的過程,經過這樣的思考,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到自己面臨的壓力。
2、展示以下圖片:
圖1:是兔子還是鴨子?
圖2:是人頭還是花瓶?
圖3:是年輕的少女還是老婦人?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感受和收獲也會不一樣。引導學生認識壓力對人既有消極影響,也有積極影響。【不是說,我們就不能夠有壓力,其實壓力對人既有消極的影響,也有積極的影響。過度壓力會使大腦無法正常工作,思考能力下降,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能集中。但輕度壓力可促發或增強一些正向的行為反應。所以我們要正確看待自己,不能只是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遇到挫折時,應先從自己的主觀方面去尋找原因。“勤能補拙”,用自己的勤奮特長去彌補不足之處;堅信“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長短處,只要積極有為,長善救失,“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停止自我比較,不要擔心不如別人,要自己接受自己,確立一種自強、自信、自立的心態。】
(三) 應對壓力的方法(20 min)
1、讓學生閱讀寓言《孩子為誰而玩》,并討論、發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閱讀內容: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于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25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
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5美分。他解釋說,自己沒有收入,只能少給一些。1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算計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同樣,如果你的學習是為了某些外部因素,如父母期望等,而不是出于自身需要,現實就容易偏離我們的內部期望,就會產生挫敗感,壓力也就產生了。但是,我們完全可以打破它,從現在開始培育自己的內部評價體系,讓學習和工作變成“為自己而玩”。
2、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這是一種徹底而有效地方法,不過不是短期內可以實現的目標,需要慢慢去體會和思考。這里還有一些切實可行的應對壓力的辦法供學生參考。
(1)學會放松
播放輕音樂,教學生深呼吸的方法進行放松
學生討論分享自己的放松方法,如散步、聽音樂、運動等等。
(2)學會宣泄
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可以通過向自己表達、向朋友或者家人傾訴等方式舒緩自己的壓力。哭也是一種有效的宣泄負性情緒的辦法,但不可常用。
(3)學會管理時間和資源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做同樣的事情,有人覺得壓力大,而有人卻不這樣認為呢?除了個性的因素,還有其他原因嗎?
合理利用時間和資源的方法:根據事情輕重緩急組織時間;將復雜的事情分解為各個部分,一次完成一個部分;給自己設置現實、合理的目標;學會放棄;……
(4)多讀些圣賢哲理與名人傳記。
圣賢名人之所以成功,就是他們能從挫折中走出來。人的一生會遇到許多挫折,如何戰勝挫折,到達成功的彼岸?圣賢們的思想與足跡能予以我們許多啟示。孔子講學“三虛三盈”,但他不氣餒,不斷努力,終于培養出“三千弟子”。南非現總統曼德拉為反對種族歧視坐牢26年,終于取得斗爭的勝利,這些都能給人以希望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