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捕蛇者說》(精選14篇)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捕蛇者說》

發布時間:2022-11-06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捕蛇者說》(精選14篇)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捕蛇者說》 篇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說”的特點;

  2.理解本文襯托、對比寫法;

  3.掌握本文的詞語;

  4.認識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斂的思想感情。

  二、難點、重點分析

  1.這篇課文可分幾部分?每部分寫了什么?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分析:這篇課文可分三部分。第1段為第1部分,交代捕蛇的緣由。第2~4段,通過與蔣氏的對話揭示賦斂之毒甚于捕蛇。第5段為第三部分,點明“賦斂之毒有甚是蛇”的主旨。全文是按“緣起——訪查——詢問——感情”的順序來寫的。

  2.課文一共寫了幾件事:以哪件事為主?

  分析:本文共寫了兩件事,即捕蛇之危險和賦斂之毒害,以寫后者為主。

  寫賦斂之毒,是通過捕蛇和納稅兩件事的對比,用蛇之毒襯托出來的。兩件事又是主要通過訪問蔣氏得知的。

  3.課文是怎樣運用反襯手法卒章顯志的?

  分析:文章形象介紹“永州之野產異蛇”,“觸草木,盡死;以哨人,無御之者”,但永州人卻“爭奔走焉”,這一矛盾現象,就為讀者設置了一個懸念。接著作者通過一個典型人物的身世經歷,解剖了這一奇怪現象的本質。蔣氏已三代人得到捕蛇的“好處”,但說起來卻“甚戚”;作者建議他免去這種苦差,他卻“汪然出涕”,于是通過他的訴說,我們看到了一幅驚心動魄的社會黑暗圖畫,這是以“捕蛇”來反襯“賦斂之毒”。在蔣氏的談話中也處處運用了反襯手法。如用“斯役(捕蛇)之不幸”反襯“復吾賦之不幸”,用蔣氏“獨存”反襯鄉鄰 “非死則徙”,用自己能“弛然而臥”反襯鄉民之雞犬不寧,用“一歲之犯死者二”反襯鄉鄰的“旦旦有是”等。經過層層反襯鋪墊,作者最后感嘆“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卒章顯志,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主題思想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4.本文寫作特點是什么?

  分析:(1)用對比、襯托手法來突出文章的主題。

  文中寫了毒蛇和賦斂之毒兩方面的內容。而寫毒蛇之毒主要是為了通過對比來突出賦斂之毒的。

  例如,在第1段中,作者著力去寫毒蛇之毒、捕蛇之險,但因獻蛇可以頂替交納租稅,所以永州人就爭相捉毒蛇。通過這一對比,已暗示出“賦斂之毒有甚是蛇”這一主題。

  第4段中,為了說明“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之不幸之甚”這一情況,作者又把捕蛇和納稅作了一系列對比。例如:文中寫出鄉鄰們被賦稅逼得走投無路,到處“死者相藉”,而蔣氏卻能“以捕蛇獨存”。鄉鄰們被逼稅的悍吏們責罵騷擾,“嘩然而駭”,被弄得雞犬不寧;而蔣氏尚能“弛然而臥”,“熙熙而樂”,“甘食其土之有”。鄉鄰們遭受折磨熬煎“旦旦有是”,蔣氏“一歲犯死者”僅僅兩次。納稅或者捕蛇,最終都是死路一條,可是蔣氏因捕蛇,可以死在交納租稅的鄉鄰們之后。

  通過具體的對比,有力地突出了“賦斂之毒有甚是蛇”這一主題。

 。2)語言形象、生動,富有表現力。

  課文中對異蛇的形象及劇毒的描寫,對“鄉鄰之生日蹩”的情景的描寫,對悍吏騷擾情況的描寫,對蔣氏感情的發展和變化、內心活動、神情態貌的描寫,都生動傳神。教師在講解這一特點時,可以結合課文具體分析。

  5.《捕蛇者說》難句例解。

  以嚙人,無御之者。

  ①假設而兼有連貫關系的復句。這類復句通常的次序是假設偏句在前,結果在后。

 、凇耙浴保腥苏J為用法同“而”,連詞,這里不取。因為從文氣來看,并不通暢。我們以為,或可看成作“用”講的介詞,后面省去“以”的連帶成分“毒牙”一類的東西,也可以用代詞“之”代替“毒牙”等。同樣結構如《論語·憲問》:“以告者過也。”或說同“已”,時間副詞。又如:“其聞之者,吾以除之矣!保ā秶Z·晉語》)“王以和三晉伐秦,秦必不敢言救宋。”(《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謂齊王》)譯文:用(毒牙)咬了人,就沒有能夠抵御它的。

  若毒之乎?

  “毒”,名詞增加了意動用法,一毒之”是“以之為毒”,下文“又安敢毒耶?”就是“又安敢毒之耶?”省去賓語“之”!岸尽弊鳌昂蕖敝v,《廣雅·釋言》:“毒,俗也”又如:“死者不毒,奪者不溫。”(《孫臏兵法·行篡》)“如此,則上無私威之毒。”(《韓非子·用人》)或說“毒”作“害”講,參閱下文“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說明。

  譯文:你把這差事當作災難嗎?

  饑渴而頓路。

 、僖蚬麖途涞木o縮形式,“而”表示承接,有人曾經認為因果本身就包含著承接的因素。

  ②“頓”,《說文》:“下首也。”段玉我認為應當是“頓首”,即以頭叩地。引申為“止”為“!!疤ぃ╞6)”,《說文》:“僵也。”又,“走”部:“道,僵也!薄疤ぁ薄ⅰ颁帧笔且粋字!读摗罚骸鞍僮阒x,死而不僵!薄敖笔窍蚯暗垢玻俺币彩窍蚯暗垢病

  譯文;因為饑餓(到極點),口渴(到極點),就停下來向前面一倒。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往往”不同于今天作頻率副詞用的“往往”,而是作“從這里到那里,從那里到這里”講,《說文》:“往,之也。”就是“到”。《陳涉世家》有“卒中往往語”,用法相同。“往往”的后面有連詞“而”連接它后面的動詞“死”,是“往往”作為動詞的句法環境。又,《觀巴黎油畫記》是19世紀作品,文中“往往留象于館”的“往往”,跟今天詞義相同。解釋詞義常常需要踉分析句子結構聯系起來,不能孤立地就詞釋詞。段玉裁注《說文》“毒”字:“往往猶歷歷也。”“相”既不表互指,也不表偏指,而是表示遞相,即“一個接著一個”。又如“父子相繼”,只能是子繼父不能是父繼子。

  譯文:來來往往死掉的,尸體一個壓著一個。

  吾恂恂而起。

  “恂”,《說文》:“信心也!薄扳币馑际呛苡行判。上文說“雖雞狗不得寧焉”,那是由于沒有干捕蛇的事,“捕蛇者”由于有“蛇”,就懷有信心。

  譯文:我滿懷信心地起身。

  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人。

 、侔芯洹V髡Z“太醫”因承前者,及物動詞“募”的賓語又是假設復句,“有能捕之者”是無主句,“當其租入”的主語“蒞事者”明顯可知,因此省略。

  ②“租人”不當“稅收”講,不是一個詞,《柳河東集》其他地方也不見“租人”!爱斊渥馊恕笔羌嬲Z短語,“租”是兼語,“入”是兼語后面的調語,音義同“納”,亦即“繳納”。有人把“當其租”作為“入”的狀語,恐屬欠妥!爱敗鼻懊婊蚩杉由辖樵~結構“以之”。

  譯文:招募有能夠捕到蛇的,就(把蛇)當作那個租稅交給國家。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平。

  ①單句,用設問形式表示強烈的感嘆,正面的意思是“不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也”!笆搿保稜栄拧め屝拧罚骸皽室病!

 、凇百x”,稅;“斂”,征收!岸尽,一解釋為“厚”,跟本句無關;一解釋為“害人之草往往而生”!岸尽笔锹暮θ说牟荩g成現代漢語是“毒害”,仍舊是名詞,只是比“毒”的本義引申了一步。又如:“若毒之乎?”“毒”增加意動用法,就是“若以之為毒乎”,也就是“你把這差事當作毒害么”;“又安敢毒耶”,“毒”也增加意動用法,后面省賓語“之”意思是“又怎么敢把這差事當毒害呀”。

 、邸吧酢,音義同“善”,也就是“賢”,江蘇泰興方言還讀“善”為?。又如《禮記·內則》:“具二牲,獻其賢者于宗子!薄稄V韻·下平聲·一先》:“賢,善也!庇秩纾骸皫煵槐刭t子弟子!保ā稁熣f》)“賢”也不是只講品德,而是講條件,“賢”就是“善”,也就是“甚”。“賢”古寫作“?”,《說文介“?”部:“堅也,古文以為‘賢’字!睏顦溥_《釋賢》:“人堅則賢……堅乃能耐也。”這樣看來,“甚”作“勝”講并非由于假借,而是由于引申。又,在“是蛇”前面可以加上比較的介詞“放”。或說“甚”是形容詞增加比較性能的用法。

  譯文:誰知道賦稅征收的毒害有比這種蛇更嚴重的呢?

  苛政猛于虎也。

  王引之《經義述聞》認為“苛政”的“政”是“征”字的借用,亦即“繁重的賦稅”,現在還有人據以為說。王氏所說未必可信,因為“苛政”毒害的方面很多,“苛政”只是一個方面。柳宗元所引出于《禮記·檀弓》,王引之講的是《禮記》,那里也應當是“苛政”。訓活學有兩個原則:凡用本字講得通的就不用借字;訓釋某個詞義不但在本句講得通,到了別處也講得通。古籍中用“苛政”的很多,如:“除其苛政。”(《晉書·武帝紀》《北史·周武帝紀》)

  譯文:苛刻的政治比老虎更厲害啊。

  三、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柳宗元(公元773~819),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負,有理想。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執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額外賦稅,查辦貪官污吏等等,史稱“永貞革新”。柳宗元積極參加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為禮部員外郎,這年他32歲。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敗。王叔文被殺,參與者都被懲處,柳宗元被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貶到更荒遠的柳州(今廣西柳州)任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死時才46歲!恫渡哒哒f》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時寫的。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這種文章往往帶有雜文、雜感的性質,或因事發論,或抒發感觸,行文較為自由靈活!罢f以感動為先”(李善),文中蘊含著感情,這是“說”的一大特點!恫渡哒哒f》中就蘊含著柳宗元當時的悲憤之情。這篇文章在寫法上獨具特色,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研究這點。

  (二)教師范讀課文。

 。ㄈ┱簟

  嚙(niè)臘(xī)攣(luán)碗(wǎn)瘺(1òu)癘(lì) 當(dàng) 其租入 嗣(sì) 幾(jī)死者數 (shu6)矣蒞(lì) 蹙(cù) 殫(dān) 踣(b6) 死者相藉(jiè)囊(nǎng) 隳(huī) 恂(xún) 缶(fǔu) 謹食(sì)之 熙(xī) 以俟(sì)夫(fú)

 。ㄋ模├首x課文。

  叫三四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讀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確、句讀分明。讀畢,酌情講評。

  (五)逐段講解課文。

  第1段

  1.全班同學齊讀。

  2.詞句。

  永州①之野產異蛇,黑質①而白章;觸草木,盡死;①以嚙人,無御②之①者。然得②而臘③之②以為餌,可③以已大風、攣碗、瘺、疾,去死肌,殺三蟲。①其始,太醫④以王命聚④之,歲賦②其二,募有能捕⑤之②者,當③其租人。永③之人爭奔走焉。

 、佗蕖爸保旱!爱悺保浩嫣。“質”:本體,指蛇身。①“而”:表并列!罢隆保翰噬y!坝|”:接觸!氨M”:全部,都。①“以”:而,如果!皣А保阂!坝保旱钟"凇爸保捍叨。①“者”:指辦法!叭弧保喝欢"凇岸保喝绻!芭D”:曬干。③④⑤“之”:代蛇。②③④“以”:用!盀椤保鹤,制成!梆D”:藥餌!耙选笔箘佑梅ǎ埂x去,這里意為。“大風”:麻瘋!皵佂搿保菏帜_不能屈伸的一種病。“瘺”:脖子腫!鞍O”:惡瘡!叭ァ保撼ァ!八兰 保菏ジ杏X的肌肉,壞死的肌肉!叭x”:人體內的寄生蟲。①“其”:指所要述說的事!疤t”:御醫,皇帝的醫生!熬邸保菏站邸!皻q”:名詞用作狀語,每年。②“其”:指蛇。“二”:兩次。“募”:征集,召募。②“者”:指人。“當”:當作。③“其”:指能捕捉到蛇的人。“入”:繳納!叭恕保好,避諱唐太宗李世民之“民”!把伞保河诖耍谶@件事上。

  3.內容。

  提問一:第一段的段意如何概括?

  講解:第一段的段意可概括為寫異蛇的劇毒、特殊用途以及永州之民爭相冒死去捕毒蛇以頂替租賦。

  提問二:作者寫這些要說明什么?

  講解:作者寫這些是要說明永州之民的這種遭遇乃是皇帝詔令(“王命”)給帶來的。

  第2段

  l.叫一名同學朗讀。

  2.詞句。

  有蔣氏①者,專其利三世吳。問①之,則日:‘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為②之十二年,幾死②者數矣。’言③之,貌若甚戚③者。

  ①“者”:表停頓,“!保邯氄迹碛!捌洹保褐覆渡咭缘肿赓x。①“之”:代蔣氏。“則”:卻。“于”:在。“是”:這事。“嗣”:繼承,接續!盀椤保鹤,干。②“之”:代捕蛇以抵租賦這事。“幾”:幾乎,差點兒。②“者”:指“兒死”的情況!皵怠保憾啻。③“之”:代以上說的這些話!懊病保耗樕!叭簟保汉孟!吧酢保汉!捌荨保罕。③“者”:指其表情。

  3.內容。

  提問一:第2段的段意如何概括?

  講解:這段的段意可概括為寫蔣氏悲哀地敘說他一家三代都干這捕蛇以抵租賦之事的悲慘遭遇。

  提問二:這段首句“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對蔣氏作介紹,是否還有別的意思?

  講解:首句不只對蔣氏作介紹,更在抒發作者內心的悲憤之情,“專其利三世矣”,語中含有強烈的譏諷意味。

  第3段

  1.全班齊讀。

  2.詞句。

  余悲①之,且日:“若毒②之乎?余將告于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悲”:憐憫。①“之”:代蔣氏!扒摇保翰⑶摇!叭簟保耗!岸尽保涸购。②“之”:代捕蛇以抵租賦這事!皩ⅰ保捍蛩!案妗保焊嬖V!坝凇保杭坝冢o!吧W事者”:管政事的人,指地方官;“蒞”,臨,統管,治理!案保╣ēng):更換!耙邸保翰钍!皬汀保夯謴!皠t”表連接,那么!昂稳纭保喝绾危趺礃。

  3.內容。

  提問:這段寫什么?

  講解:這段寫作者憐憫,同情蔣氏的不幸,并告訴蔣氏打算用“更役復賦”的辦法為他解除不幸。

  第4段

  1.叫一名同學朗讀本段。

  2.詞句。

  蔣氏大成,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①之乎?則吾斯役②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③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戚”:悲哀。“汪然”:淚水盈眶的樣子。“涕”:眼淚。“君”:敬稱!皩ⅰ保捍蛩。“生”:使動用法,使……活。①“之”:代自己,我!八埂保哼@。②③“之”:的。“未若”:不如!吧酢保簠柡!跋颉保号f時,往昔!盀椤保鹤,干!安 保嚎唷_@幾句寫蔣氏極為悲哀地回答作者,說如果恢復他的租賦,那么這給他帶來的不幸要遠比捕蛇給他帶來的不幸大得多。

  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①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八,號呼②而轉徒,饑渴③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④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令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令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令其室十元四五焉。非死則徙爾。⑤而吾以捕蛇獨存。

  “自”:從!笆恰保哼@!班l”:行政區域單位。“積”:累積!坝凇保旱!皻q”:年。①“而”:表承接,意為在這60年間!吧保荷!叭挣俊保阂荒瓯纫惶炀狡;“日”,名詞用作狀語;“蹙”,緊迫,減縮!跋s”:盡。“竭”:窮盡!疤枺╤?)呼而轉徙”:哭喊著輾轉遷徙;②④“而”:連接狀語與調語。③“而”:因而!邦D”:困厄!疤ぁ保旱瓜。“觸”:接觸,冒著!胺浮保河|犯。“呼噓”:呼吸!岸静 保河卸镜囊邭猓弧鞍O”,疫病。“往往”:常常!跋嘟濉保夯ハ鄩褐;“藉”,坐臥其上!瓣佟保和,從前!笆摇保杭摇!把伞保赫Z氣詞!胺恰瓌t……”;不是……就是……!搬恪保哼w徙!盃枴保赫Z氣助詞,罷了。⑤“而”:但是!耙浴保阂驗,由于。“存”:存活。這幾句是蔣氏自述鄉鄰在這60年間“非死則徙”的不幸遭遇,他自己卻由于捕蛇抵賦而存活下來。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①平東西,隳突②乎南北,嘩然①而駭者,①雖雞狗不得寧①焉。吾河仿②而起,視其擊,③而吾蛇尚存,則弛然④而臥。謹食之,時⑤而獻②焉。退③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③焉;其余,則熙熙①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②雖死③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悍吏”:兇暴的官吏;“悍”,蠻橫!爸保喝∠渥营毩⑿。“叫囂(Xid。)乎東西,隳突乎南北”:互文,意為叫囂隳突乎東西南北;“叫囂”,呼喊喧鬧;①②③“乎”:于,在;“隳突”,沖撞毀壞!皣W”:吵嚷,喧嘩。①②④⑤?“而”:連接狀語與調語!榜敗保后@擾!罢摺保褐干鲜觥敖袊獭敗钡尿}擾惡行。①②“雖”:即使!皩帯保喊矊帯"佗邸把伞保赫Z氣詞,啊!柏保盒挠蓄檻]的樣子!捌鋼簟保耗莻瓦罐。③“而”:順連!俺凇保悍潘伞!爸敗保褐斏餍⌒摹"佟笆场保猴,喂養。“時”:按時。②“焉”:之,代蛇。“退”:歸家。③“而”:就!案省保何睹馈"凇笆场保撼!耙浴保憾!氨M吾齒”:過完我的歲月;“齒”,人的年齡。“蓋”:連詞,承接上文申說原因,沒有實在意義!胺浮保河|犯,冒!岸保簝纱巍!拔跷酢保嚎鞓返臉幼印!柏M”:哪里!叭簟保合瘛!暗┑保禾焯臁!笆恰保捍暇渲胺杆馈薄!耙选保阂呀!鞍病保涸趺矗睦。“毒”:怨恨。這幾句是蔣氏自述比起鄉鄰們因繳納租賦而受悍吏騷擾蹂躪,天天遭受不幸,他干捕蛇這差事要有“幸”得多,一年中他只需“犯死”兩次,其余時間就可“熙熙而樂”。這些話顯然含著譏刺,含著怨憤。

  3.內容。

  提問:本段主要寫什么?說明什么?(要求各用一句話作答)

  講解:本段主要寫永州之民在朝廷苛賦重壓下“非死則徙”的悲慘遭遇;說明苛賦之害比毒蛇之害更為厲害,更加可怕。

  第5段

  1.全班同學齊讀。

  2.詞句。

  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蔽釃L疑乎是,今①以蔣氏①觀①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②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③之說,②以俟夫②觀人風者得焉。

  “而”:表承接。“愈”:更加!翱琳保簹埧岬恼!懊汀保簝幢!坝凇保罕。“乎”:于,對!笆恰保捍鬃拥脑。“今”:現在。①“以”:根據。①“觀”:看。①“之”:代孔子之言!蔼q”:仍然!靶拧保嚎尚!笆搿保赫l!皵俊保嘿x稅。②“之”:的!岸尽保汉!吧酢保撼^。“故”:因此!盀椤保簽榱恕"邸爸保捍鲜鲋。“說”:寫此“說”。②“以”:而,表目的!百埂保旱却。“夫”(fú):指示代詞,那。②觀”:考察!叭孙L”:民風,民情風尚;“人”,避諱唐太宗李世民的“民”,以“人”代之。“得焉”:得到它;“焉”,之。

  3.內容。

  提問:結尾這段寫什么?

  講解:結尾段直接抒情,作者憤慨地譴責其害遠遠超過毒蛇劇毒,比毒蛇之害慘酷得多的重賦苛政,同時言明寫此說的目的。

  寫作特點

  提問:本文為了表情明意,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講解:本文寫作上有兩個突出特點:①襯托。寫毒蛇之害以襯托重賦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賦,蔣氏之祖、父死在這上頭,而蔣氏卻甘愿干此差事,這就令人心澤地看到“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②對比。以其鄉鄰60年來由于苛賦之迫而“非死則徙”的遭遇與蔣氏“以捕蛇獨存”的狀況作對比,觸目驚心地表明“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

  實詞總結(文中只作一種解釋者不列)

  為:①作,制成!叭坏枚D之以為餌”。②做,干!敖裎崴脼橹辍。③為了!肮蕿橹f”。

  已:①離去,意為醫治!翱梢砸汛箫L”。②已經!氨任徉l鄰之死則已后矣”。

  賦:①征收!皻q賦其二”。②租賦。“孰知賦斂之毒……”

  瘍:①惡瘡。“可以已……瘺、癘’。②疫病,疫氣。“呼噓毒病”。

  入:①繳納!爱斊渥馊恕。②收入!敖咂鋸]之入”。

  歲:①每年!皻q賦其二”。②年!胺e于今六十歲矣”。

  甚:①很!懊踩羯跗菡摺。②厲害。“末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③超過!笆胫x斂之毒有甚是蛇者平!”

  若:①好像!懊踩羯跗菡摺。②你!叭舳局?”

  毒:①怨恨!叭舳局?”②有毒的!昂魢u毒病”。③害!笆胫x斂之毒……”

  生:①活,存活!熬龑Ф?”②生活!岸l鄰之生日蹙”。

  食:①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引,飼。“謹食之”。

  觀:①看!敖褚允Y氏觀之”。②考察。“以俟夫現人風者得焉”。

  虛詞總結

  之:①的!坝乐葜爱a異蛇”。②取消句子獨立性!昂防糁畞砦徉l”。③代詞!皢栔,則日”(代人,他)“君將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今吾嗣為之十二年”(代事)“以嚙人,無御之者”(代物,蛇)“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話語)而:①表并列!昂谫|而白章”。②表承接!巴硕适称渫林小薄"鄄⑶!熬龑Ф?”④但是,卻!岸嵋圆渡擢毚妗。⑤連接狀語和謂語!疤柡舳D徙”。

  以:①而,如果!耙試耍瑹o御之者”。②用,拿!疤t以王命聚之”。③因為!岸嵋圆渡擢毚妗。④根據。“今以蔣氏觀之”。⑤表目的!肮蕿橹f,以俟夫現人風者得焉”。

  焉:①兼詞,于此!坝乐藸幈甲哐伞。②之!皶r而獻焉”。③語氣詞!敖衿涫沂疅o一焉”。

  乎:①嗎!熬龑Ф?”②呢!笆胫x斂之毒有甚是蛇者平!”③(句中)于,在。

  “叫囂乎東西”。

  于:①在!拔嶙嫠烙谑恰。②給!坝鄬⒏嬗谏W事者”。③及于,到!胺e于今六十歲矣”。

  ④比!翱琳陀诨⒁病薄

  【小資料】

  一、柳宗元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現在山西運城解州鎮)人,世稱柳河東。唐代文學家,和韓愈同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奠基人。20歲中進士,25歲又考取博學宏詞科,才學過人。先后在地方與中央任官員,32歲參加王叔*新集團,任禮部員外郎。改革僅歷時七個月就失敗了,王叔文被殺,柳宗元被貶為邵州(今湖南邵陽市)刺史,走到半路,又被加貶為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司馬。十年后才被改派到更邊遠更落后的(廣西)柳州當刺史(故又稱柳州),政績顯著。但因長期受壓抑,內心抑郁,健康狀況惡化,病死柳州,年僅47歲。他的詩文稿由劉禹錫編為《柳河東集》。

  二、柳宗元被貶永州經過。

  唐順宗因病,很多事情靠他的老師王叔文出主意。王叔文在朝臣柳宗元、劉禹錫等幫助下,著手自上而下的改革。他們借皇帝的名義下令減免民間對官府的各種舊欠,停止地方官對朝廷的進奉,降低鹽價,取消宮市,任用正直的官員,懲罰大貪污犯……這些措施立刻遭到頑固派的反對。反對派們聯合起來逼有病的順宗下臺,擁立其長子李純繼位為憲宗。頑固派上臺后,王叔文被殺,柳宗元、劉禹錫等被貶到邊遠荒涼的地方做司馬。改革歷時僅七個月即天折。

  805年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那時的永州極荒僻落后,司馬是刺史的助手,有職無權,柳宗元實際上仍被當作罪犯看待的,反動集團還經常對他進行種種無中生有的人身攻擊和政治迫害。柳宗元在永州將近十年,目睹人民的疾苦,眼見官府的腐敗、豪強的剝削,憤而為詩為文,反映人民疾苦。同時,他廣泛鉆研古今典籍,探討哲學、歷史、社會、人生問題,努力著述,積極宣傳進步思想,并與韓愈合作,提倡散*新(當時稱古文運動),一方面進行理論指導,一方面創作大量優秀的散文作品,樹立良好范例。韓愈與柳宗元是中唐古文運動的導師,他們的作品代表唐代散文的成就,對散文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宋代諸家及明清散文家都是沿著韓、柳所指示的散文發展道路前進或直接師承韓柳的作品的,可見他們在中國散文的崇高地位。柳宗元在永州還游覽了許多山水,寫了許多精美的山水詩文。他曾寫了一篇《囚山賦》,把環繞四周的連綿不斷的山峰看作囚牢,悲慨自己不能出去。

  三、時代背景。

  蔣氏自述中提到“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更”。“六十歲”指唐玄宗天寶中期(746~750)到唐憲宗元和初期(805~810)這一段時間。這時,戰爭頻仍,安史之亂、對吐蕃的戰爭、朱?(cǐ)叛亂等禍亂接連發生,全國稅戶比唐玄宗時期減少四分之三,而兵員卻增加三分之一。朝廷隨意增設稅收官,多立名目,舊稅加新稅,無休無止,民不堪命。盡管在唐德宗時頒布了“兩稅法”(分夏、秋兩次交稅,即課文中說的“歲賦其二”),并明文規定不準另外“加斂一文錢”,但不過是一紙空文,事實上稅外有稅,雖“息兵已久,加稅如初”。人民在重賦逼迫下逃往他鄉,但悍吏仍不放過,“有流亡則攤出(由存留戶共同負擔),已重者愈重”。柳宗元“賦斂之毒有甚是蛇”的論斷是完全符合當時事實的。

  四、《苛政猛于虎》(原文見課本P.230)譯文。

  孔子從泰山旁經過。有個婦女在墳墓上哭,哭得很傷。?鬃涌吭谲嚽暗臋M木上動情地聽,叫子路去問那婦女出了什么事。子路問道:“您這樣痛哭,實在好像有重大的傷心的事情!蹦菋D女說:“是的。從前我的公公被虎咬死了,而后我的丈夫又被虎咬死了,如今我的兒子也被虎咬死了。”孔子聽了子路的回報后說:“那她為什么不離開這里呢?”子路說:“因為這里沒有兇殘的政令!笨鬃诱f:“你們這些年輕人要記住啊,兇殘的政分比老虎還要兇猛!”

  五、重點內容圖示。

  對比角度

  鄉鄰賦斂之苦

  蔣氏捕蛇之“樂”

  通過對比揭露“賦斂之毒有甚是蛇”這一主題

  一、生存情況

  因賦稅務局而號呼轉徙,饑渴頓踣,死者相藉,十室九空

  以捕蛇獨存

  二、生活狀況

  因賦稅而受悍吏的騷擾,嘩然而騙,雞狗不寧

  弛然而臥 熙熙而樂

  三、危險次數

  旦旦有是

  一歲之犯死者二

  四、死亡先后

  先

  后

  六、譯文。

  永州的郊野生長一種奇特的蛇,黑色的皮質,白色的花紋;它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死掉;如果咬人,沒有什么辦法醫治。然而捕捉到這種蛇,把它曬干用作藥餌,可以用來治愈麻瘋、手腳拳曲、脖腫、惡瘡,消除壞死的肌肉,殺死人體內的寄生蟲。當初,太醫用皇帝的命令征集這種蛇,每年征收兩次,召募能夠捕到這種蛇的人,讓他捕蛇來抵他的租賦。永州的百姓爭著干這差事。

  有個姓蔣的,獨自享受這捕蛇抵賦的好處已有三代人了。我問他,他卻說:“我爺爺死在捕蛇抵賦這差事上,我父親死在這差事上。現在我接著干這差事十二年了,有好幾次差點兒死掉!彼f這些話時,臉色好像很悲哀。

  我憐憫他,并且說道:“你怨恨干這差事嗎?我打算去告訴主管官,讓他更換你的差事,恢復你的租賦,你看怎么樣?”

  他大為悲傷,眼淚汪汪,說道:“您想哀憐我,讓我能夠活下去嗎?那么我告訴您,我干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遠不如恢復租賦遭受的不幸的。要是先前我不干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從我家住在這個地方,三代人到現在,已經六十年了。這六十年間,鄉鄰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他們把田里的出產全部拿出,把家里的收入全部用盡,(也交不夠租賦),只得哭號著輾轉遷徙,饑渴交迫而倒斃在地,頂著狂風暴雨的襲擊,受著嚴寒酷暑的煎熬,呼吸著帶毒的疫氣,常常是死去的人一個壓一個。從前和我爺爺住在一起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難得有一戶了;和我父親住在一起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難得有兩三戶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難得有四五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絕了就是遷走了。聯而我卻由于捕蛇而獨自存活下來。兇暴的官吏來到我們這個地方,四外狂喊亂叫,到處騷擾毀環,氣勢洶洶,驚駭鄉里,就連雞狗都不得安寧啊。我心中惦記,起身看看那瓦罐,蛇還在里面,我又放心躺下了。我小心喂養蛇,到時候把蛇送上去交了差。回家后我有滋有味地吃著田地里長出的東西,來過完我的歲月。一年當中冒死的情況只是兩次;其余時間我就可以快快樂樂地過日子了。哪像我的鄉鄰們天天都有死亡臨頭呢!現在我即使死在這差事上,比起那些死去的鄉鄰已經是要晚了,我怎么敢怨恨這差事呢?”

  我聽了他的話更加痛心?鬃诱f:“殘酷的政令比猛虎還兇暴。”我曾經懷疑過這話,現在從蔣氏的遭遇來看,孔子的這句話仍然是可信的。唉!誰知道租賦的禍害大大超過這種毒蛇之害的呢!因此,我為這事寫了這篇“說”,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

  七、有爭議的問題。

 。ㄒ唬╆P于“爭奔走焉”。

  “爭奔走焉”課本注解為“爭著去做(捕蛇)這件事”,照這樣理解便是“永之人”都爭先恐后去捕蛇,也就是說,誰捕了蛇都可以“當其租人”了。其實不然。“爭奔走焉”是指“永之人”爭著向官府謀求捕蛇這一差使說的。理由如下:

  文中開頭一段便交代說:“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募有能捕之者。”從而可見,捕蛇這一差使是要經過申請應幕而被官府批準方可為之。況且,這一差役名額不是很多,而是一鄉只有一名。因此,蔣氏才能“專其利三世”。士。果人人皆可捕蛇“當其租入”的話,那么,蔣氏還怎能“專其利”呢?況且,文中也明明說過:“若毒之乎?余將告于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可見這個差使是由官府批準的固定人員來擔承的。因而“爭奔走焉”之所“爭”,應是爭著向官府謀求這一差使,而決不是指的爭著去捕蛇。

  (二)關于“可政”。

  《捕蛇者說》一文中有這樣一句:“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闭n本對這句的解釋為:苛酷的統治比老虎還要兇!

  “顯然,注者是把“苛政”解釋為“苛酷的統治”,就連現行的一些文言注本,如《中學語文文言文譯注》《文言文譯釋》《文言文釋譯》《初中古文譯注》等,也都將“苛政”解釋為“苛酷的統治”,“殘酷苛刻的政治統治”或“殘酷的統治”,這些注釋,既沒有弄清“苛政”的具體意義,也不符合文章的主民看似通)煩,實質上并不準確。

  “苛政猛于虎也”源于《禮記·檀弓下》中的一段文字: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

  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

  《辭源》將“苛政”解釋為“繁碎、殘酷的政令”!掇o!穭t將它解釋為“煩苛的政令或繁重的賦稅”。既說“政令”,又言“賦稅”,使人不知何者為佳。這樣解釋很不符合“信、雅、達”這一翻譯標準。

  從“苛政”本身的意義來看,“苛”,許慎《說文解字》釋為“小草也。從草,可聲”,可見“苛”的本義只表示“小草”,由這一本義又可引申為“瑣碎、細小、繁榮”等義項,如《后漢書·陳寵傳》:“肅宗初,為尚書。是時承水平故事,吏政尚嚴切,尚書決事率近于重。寵以帝新即位,宜改前苛俗!薄翱了住奔粗阜爆嵉纳鐣L俗。“苛”當作“繁瑣、細小”之義。

  又如:

  “反形未見,以苛細誅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保ā稘h書·梨布傳》)

  “去煩弱苛”,(王褒《四子講德論》)

  “(沛公)還軍霸上:召諸縣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薄

  《漢書·高祖紀》)

  以上各例中的“苛”,均作“繁瑣、細小”講,可見,“苛”的這一義項在古代漢語當中還是極為普遍的。所以,筆者認為,“苛政”的“苛”也應作“繁瑣”理解,這樣更能準確地反映出當時賦稅之多之重。

  “苛政”的“政”也不應解釋為“政治”“統治”或“政令”,從音韻學的角度來看,“政”和“征”同屬上去聲母系統中的“照”母,韻母系統中的“耕”韻,根據主音通假的原則,即古代漢語書面語言里同音或近音的字可以通用和假借,“政”可作“征”的假借字,“征”所表示的意義,在某種程度上,也就是“政”的意義,即“政”和“征”在“賦稅、征用”這一意義上是相同的。在古代漢語中,“政”和“征”相通也是不乏其例的,如:“什一,去關市之政”(《孟子·滕文公下》),“政,讀為征,謂賦稅及接役也,誅求無已則日苛政”(王引之《經義述聞》。又如“均人掌均地政”(《周禮·均人》),鄭玄注:“政,讀為征。地征,謂地守、地職之稅也!彼,“苛政”即“苛征”,意思是“繁瑣的賦稅”。

  從《捕蛇者說》所反映的內容來看,文章是作者被貶到永州任司馬時寫的,雖然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但他仍關心人民疾苦,對于給當時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苛捐雜稅,作者尤為憎恨,《捕蛇者說》正反映了作者這一愛憎分明的思想,盡管永州的“異蛇”是“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然而,“永州之人”卻“爭奔走焉”,的原因是捕蛇可以“當其租人”,可見,為了逃避租稅,人們要冒多大的風險!作者對《禮記》中“苛政猛于虎”一句的引用,正是為了揭露雜捐重稅給人們帶來深重災難這一社會現實。所以,把“苛政”解釋為“繁雜的賦稅”更能具體地反映作者的寫作意圖。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捕蛇者說》 篇2

  課題                捕蛇者說                課型  新授

  本課題教時數:3    本教時為第一教時     備課日期11月 8日

  教學目標 :

  1.       理解課文基本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

  1. 熟讀課文。

  2. 疏通文意。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教師活動   

  板書課題和作者:   捕蛇者說     柳宗元

  簡介文體和作者:說,一種敘事兼議論的文體。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字子厚,河東解(現在山西運城解州鎮)人,世稱柳河東。唐德宗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學宏詞科。先后任集賢殿正字,藍田縣尉和監察御史里行(即見習御史)。唐順永貞元年(805),參加王叔文革新集團,任禮部員外郎。但這場改革僅歷時7個月就失敗了,王叔文被殺,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

  柳宗元的貶地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市),在當時是相當荒僻落后地區。司馬是刺吏的助手,有職無權。柳宗元在這里住了將近十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當刺史。在刺史任上取得顯著政績。但因長期內心抑郁,健康狀況惡化,終于病死在柳州,年僅47歲。

  柳宗元和韓愈同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象生動,語言簡練,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他還寫了不少政治和哲學論文。在詩詞創作上,善于用簡樸疏淡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思想內容。他的詩文稿由劉禹錫編為《柳河東集》。

  二、檢查預習

  學生活動

  自讀一遍課文,二人小組互讀。

  教師活動

  教師出示投影片,檢查學生對下列字音掌握的情況。

  嚙(niè)   御(yù)   得而臘(xī)之     攣踠(luán wǎn)

  瘺(lòu)   癘(lì)   當(dàng)其租入   嗣(sì)

  幾(jī)死者   戚(qī)  蒞(lì)事者     日蹙(cù)

  殫(dān)   轉徙(xǐ)   頓踣(bó)       呼噓(xū)

  曩(nǎng)  悍(hàn)吏   隳(huī)突     恂恂(xún)而起

  缶(fǒu)   謹食(sì)之  苛(kē)政      孰(shú)知

  以俟(sì)夫觀人風者

  檢查字音掌握情況的同時,適當提示字義或詞義。

    請幾位學生讀課文,每位讀一段。

  學生活動

  分別朗讀課文。

  教師活動

  范讀課文。

  提出要求:邊聽邊思考每句的大意。

  三、學習課文

  學生活動

  疏通文意。二人小組,對照注解疏通第一段每一句大意。

  教師活動

  糾正學生翻譯中出現的錯誤。

  提問:永州之蛇異在何處?“永之人爭奔走焉”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活動

  討論回答。

  教師活動

  明確:異在外形(黑質而白章)、毒性(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醫療效用(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三個方面。  “爭”的原因是:為了免受苛征重稅之苦(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

  學生活動

  疏通文意。二人小組,對照注解疏通第二段每一句大意。

  教師活動

  提問:能夠享受“以蛇抵賦稅”好處的有幾人?付出的代價是什么?

  學生活動

  討論回答。

  教師活動

  明確:只有蔣氏一家。  付出的代價是:祖父、父親死于捕蛇,蔣氏自己也幾次差點送命。

  四、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二。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捕蛇者說》 篇3

  [教例簡述]

  這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步驟 。

  一、認知性默讀,要求:

  1、全班同學認真閱讀全文,閱讀中注意讀課文注釋。

  2、粗知全文大意。

  二、激情誦讀,要求:

  1、全班同學大聲、自由地誦讀全文。

  2、每人至少誦讀二遍。

  3、力爭讀得順口,上口。

  三、質疑性朗讀。要求:

  1、從課文第一段起,同學們提出自己不懂的內容,請老師解答,同學們做好課文旁批。

  2、教師答疑,每解決一段,同學們便朗讀一段。

  四、鞏固性復讀。要求:

  1、學生分為四人學習小組。

  2、每組同學從課文第一段起復述課文,復述一段,誦讀一段。

  3、每個同學都必須參加復述。

  五、比賽性競讀。要求:

  1、全班同學齊讀課文第四段。

  2、請同學們自告奮勇起來朗讀第四,看誰讀順暢,有情感。

  3、在“競讀”過程中,其他同學要小聲地跟讀。

  六、體驗性背讀

  1、教師介紹文言文快速、準確背誦的方法:如分層背譯法、語言標志法、嘗試搶記法、誦聽背誦法、整體反復法等等。告訴學生不管用哪種方法背誦,都要理解文意,理解文路,都要抓住文章表達的突出特征。

  2、學生試背課文第四、五兩段。

  [評析]

  這一節課的教學線條清淅,教學層次分明,教學容量飽滿,學生活動充分,這是顯而易見的優點,可以不作深入的評析。

  問題是我們要思考一下,教者為什么要如此這般地安排“誦讀”。

  原來,教師是在準確地按照教材的標高進行教學。

  義務教材把誦讀放在突出地位,作為首要的教學方法、教學環節和一項主要的教學要求,貫穿文言文教學的訓練體系,并對文言文的誦讀要求作了有層次、有系統的安排,提高了誦讀要求,加強了誦讀指導。教材中編者有文言文31課,含短文27篇,詩詞曲33首,其中有28課的21篇短文和33首詩詞曲要求背誦,特別是五、六冊的文言教讀課文都把背誦作為訓練重點的首項要求,是訓練中的重中之重,并在練習中把文言課文的誦讀作為訓練的第一個層次,義務教材還授之以法,就如何掌握停頓、重音、語調、語氣等進行朗讀指導,并就如何“利用修辭特點”、“分段記誦”、“抓內容層次”、“抓關鍵性語句”、“抓文脈”、“抓思路”等進行背誦指導。課文里面有一些更細的線條,如:①對文言文虛詞語氣的辨別體味;②文言句子節奏的處理③文言長句的連讀與讀斷④甚至于修辭語氣(如《馬說》要求讀出排比語氣,感嘆語氣,反問語氣及推斷的語氣)等等,都需要我們進行認真而又細致的理解,在教學中作出相應的安排。

  誦讀,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環節,這是教材規定了的。

  教學的標高是一條路,這個教例告訴我們,教學中先要“抬頭看路”然后才能“埋頭拉車”。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捕蛇者說》 篇4

  課題                捕蛇者說                課型  新授

  本課題教時數:3    本教時為第一教時     備課日期11月 8日

  教學目標 :

  1.       理解課文基本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

  1. 熟讀課文。

  2. 疏通文意。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教師活動   

  板書課題和作者:   捕蛇者說     柳宗元

  簡介文體和作者:說,一種敘事兼議論的文體。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字子厚,河東解(現在山西運城解州鎮)人,世稱柳河東。唐德宗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學宏詞科。先后任集賢殿正字,藍田縣尉和監察御史里行(即見習御史)。唐順永貞元年(805),參加王叔文革新集團,任禮部員外郎。但這場改革僅歷時7個月就失敗了,王叔文被殺,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

  柳宗元的貶地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市),在當時是相當荒僻落后地區。司馬是刺吏的助手,有職無權。柳宗元在這里住了將近十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當刺史。在刺史任上取得顯著政績。但因長期內心抑郁,健康狀況惡化,終于病死在柳州,年僅47歲。

  柳宗元和韓愈同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象生動,語言簡練,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他還寫了不少政治和哲學論文。在詩詞創作上,善于用簡樸疏淡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思想內容。他的詩文稿由劉禹錫編為《柳河東集》。

  二、檢查預習

  學生活動

  自讀一遍課文,二人小組互讀。

  教師活動

  教師出示投影片,檢查學生對下列字音掌握的情況。

  嚙(niè)   御(yù)   得而臘(xī)之     攣踠(luán wǎn)

  瘺(lòu)   癘(lì)   當(dàng)其租入   嗣(sì)

  幾(jī)死者   戚(qī)  蒞(lì)事者     日蹙(cù)

  殫(dān)   轉徙(xǐ)   頓踣(bó)       呼噓(xū)

  曩(nǎng)  悍(hàn)吏   隳(huī)突     恂恂(xún)而起

  缶(fǒu)   謹食(sì)之  苛(kē)政      孰(shú)知

  以俟(sì)夫觀人風者

  檢查字音掌握情況的同時,適當提示字義或詞義。

    請幾位學生讀課文,每位讀一段。

  學生活動

  分別朗讀課文。

  教師活動

  范讀課文。

  提出要求:邊聽邊思考每句的大意。

  三、學習課文

  學生活動

  疏通文意。二人小組,對照注解疏通第一段每一句大意。

  教師活動

  糾正學生翻譯中出現的錯誤。

  提問:永州之蛇異在何處?“永之人爭奔走焉”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活動

  討論回答。

  教師活動

  明確:異在外形(黑質而白章)、毒性(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醫療效用(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三個方面。  “爭”的原因是:為了免受苛征重稅之苦(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

  學生活動

  疏通文意。二人小組,對照注解疏通第二段每一句大意。

  教師活動

  提問:能夠享受“以蛇抵賦稅”好處的有幾人?付出的代價是什么?

  學生活動

  討論回答。

  教師活動

  明確:只有蔣氏一家。  付出的代價是:祖父、父親死于捕蛇,蔣氏自己也幾次差點送命。

  四、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二。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捕蛇者說》 篇5

  教材分析:

  《捕蛇者說》選自義務教育江蘇版初三課文,這篇課文是柳宗元被貶官永州司馬時寫的一篇揭露封建統治者殘酷壓迫剝削勞動人民罪行的文言文。本文主要運用對比和襯托的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學理念:

  平時文言文教學比較煩索,字、詞、句、篇等都要一一落實,學生學得比較枯燥,教師教得也比較乏味。為了擺脫這種局面,我反復思考,怎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學習興趣。結論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動起來。

  教學思路:

  對課文大意的理解,改變以往教師逐字逐句講授的方法,變為讓學生提問、教師檢查雙邊互動的模式;對文章主題的理解,改變以往逐段講授式或逐題提問式,變為以一點提挈全文,學生討論式。在教學過程 中強化文章的朗讀和及時鞏固。

  教學流程:

  教學目標 :

  a、理解對比、襯托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

  b、了解“說”的體裁特點;

  教學重點:

  a、對比、襯托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

  b、“說”的體裁特點;

  教學難點 :

  a、正確評價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討論、點拔、朗讀;

  教學用具:

  投影儀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明確目標:

  1、同學們,“蛇”在我們心目中是什么樣的形象?下面請同學來談一談。

  2、想到了蛇,同學們就聯想到了“兇狠、殘忍”這些詞語,就感到恐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柳宗元又是怎樣說說捕蛇人的事的。[師板書課題,作者]

  3、學習這篇課文,除了要掌握字、詞、句的含義之外,我們還需要學習以下兩點內容。[師投影學習目標,即教學目標 ]

  二、檢查預習,講授新課:

  1、老師首先檢查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

 、僦该喗樽髡;

  ②檢查預習題中字音、字義兩項內容。

  2、通過檢查的結果看,同學們課前作很認真的準備,很好。下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圈出含義理解不清楚的詞句,然后討論。

 、偕宰x課文,圈出含義理解不清楚的詞句;

 、谏g互相討論;

 、凵釂柪蠋。

 、軒煆娬{文中一些重點詞句的意思;

 、輾w納總結練習。

  ⅰ古今義差別:

  涕 病 可以 雖

 、⒃~類活用

  鄉鄰之生日蹙

  君將哀而生之乎

 、R辉~多義

  食 毒

  3、通過同學們剛才對課文的閱讀,我們基本上理清了課文的大義。那么,捕蛇者到底是“幸”還是“不幸”呢?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論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偕懻摪l言,師歸納板書。[全部內容見板書]

 、趲熜〗Y:

 、∩叩亩拘灾,至使蔣氏祖父和父親都因捕蛇而死,可見捕蛇者是“不幸”的,然而他與鄉鄰們相比卻又是大“幸”了;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他的“幸”是“不幸”之中的“萬幸”。

 、⒉渡哒叩摹靶摇迸c鄉鄰的“不幸”形成鮮明的對比,實際上就是什么和什么的對比,又有何作用呢?并請同學們找出文中其他的對比。(實際上就是“役”之幸與“賦”之不幸的對比,從而突出“賦稅的沉重,人民生活的痛苦”。)

  ⅲ捕蛇者是怎樣形容這種現象的呢?孔子又是怎樣說的?作者引用孔子的話有何目的?作者自己又是怎樣評價的?

 、つ敲,作者對這種現象抱以什么樣的感情和態度呢?(進步性和局限性)

  ⅴ其實不管是蔣氏,還是鄉鄰,他們都是不幸的。他們只是在沉重的賦稅的壓迫下,生活方式不同而已。作者這樣來寫,充分的揭示了文章的主題。

  4、這篇“說”通過蔣氏三代寧可死于毒蛇之害而求免于苛稅的描述,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殘酷的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罪行。曾經我們也學過一篇“說”,同學們是否還記得,那篇“說”又表現了什么主題呢?聯系本文,思考一下“說”這種體裁有什么特點?完成課后“思考和練習”第五題。

  三、鞏固練習,歸納總結:

  閱讀理解:

  余聞而愈悲?鬃釉唬骸翱琳陀诨⒁。”吾嘗疑乎是(A),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B)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1、該語段選自課文《 》,作者是 , 朝文學家,著有《 》。

  2、解釋文中加點的字:

 。ˋ)是

  (B)是

  3、文中引用孔子的話,從議論文的要素考慮,其作用是 。

  4、請從選文中摘出本文的中心句: 。

  5、回答下列問題:

 、儆啾氖牵

 、谟嘈诺氖牵

 、塾嗝鞯氖牵

  ④余期望的是:

  6、對作者所期望的,我們應怎樣理解?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這篇古文言文,清晰地看到了封建統治的殘酷剝削和壓迫比毒蛇和老虎還要厲害,我們對當時的人們懷有深切的同情,對當時的封建統治懷有無比的憤恨和批判。下面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集齊朗讀課文,以加深理解。

  師生一起朗讀課文,結束本堂課。

  板書設計 :

  捕蛇者說

  柳宗元

  綱 “役”之幸 “賦”之不幸

 。ú渡哒撸 (鄉 鄰)

  不幸

  以捕蛇獨存 非死則徙爾

  幸 馳然而臥,熙熙而樂 嘩然而駭

  后死 先死

  課后反思:

  這堂結束了,我教得舒心,學生學得輕松,甚至有學生情不自禁地說:“這么快就下課了,我還沒覺得時間這樣快過呢!”這說明了學生也比較討厭逐字逐句的講授,他們喜歡活躍的課堂,喜歡自由的課堂,喜歡充滿辯論味的課堂。這就啟示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對每一篇文章都要深入研究、精心設計,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捕蛇者說》 篇6

  教學目標

  1. 了解柳宗元。掌握文中的重點實詞,能借助工具書疏通文義。

  2. 在了解文章內容的前提下,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 在熟悉文章的主要內容的前提下,理解對比、襯托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

  教學重點1. 掌握文中的重點實詞。2. 理解對比、襯托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教學難點1. 理解文中“而”等虛詞的用法和含義。2. 正確評價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同學們,“毒蛇”在我們心目中是什么樣的形象?提起了蛇,同學們就聯想到了“兇狠”“恐怖”這些詞語,就感到恐懼。那你們想知道天天面對這種毒蛇,而且以捕蛇作為自己職業的人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一千多年前永州人的捕蛇的奇特生活。(通過學生對毒蛇的認識,引導他們體會捕蛇者的艱辛,一方面能使學生對主題有更好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二、介紹作者及“說”這種文體。請同學們交流收集到的資料,教師強調重點內容。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早年曾在朝中做官,政治上有抱負,有理想。唐順宗永貞元年(805),王叔文執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史稱“永貞革新”。柳宗元積極參加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但這次革新很快就失敗了。王叔文被殺,參與者都被懲處,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貶到更荒遠的柳州(今廣西柳州)任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捕蛇者說》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時寫的。他擅長寫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文由劉禹錫編為《柳河東集》!罢f”,是古代的一種文體。我們曾經學習過《馬說》。這種文體往往帶有雜文、雜感的性質,或因事發論,或抒發感觸,行文較為自由靈活!罢f以感動為先”(李善),文中蘊涵著感情,這是“說”的一大特點!恫渡哒哒f》中就蘊涵著柳宗元當時的悲憤之情。這篇文章在寫法上獨具特色,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體會這些特點。三、朗讀課文,糾正字音。1. 教師范讀。2. 檢查預習情況,正音正字。嚙( ) 臘( ) 攣( ) ( )瘺( ) 癘( ) 當( )其租入嗣( ) 幾死者數( ) 矣蒞( ) 蹙( ) 殫( )踣( ) 曩( ) 隳( )恂( ) 缶( ) 謹食( )之熙( ) 以俟( ) 夫( )3. 請三四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讀前要求:字音正確、句讀分明。讀畢,酌情講評。四、疏通文義。1. 學生自讀課文,圈出含義理解不清楚的詞句;也可請同學們借助工具書查找不理解的實詞。2. 學生之間互相討論。3. 教師強調重點實詞。(1)臘:干肉,這里是指把肉晾干。(2)歲:名詞用作狀語,每年。(3)若:你。(4)毒:怨恨。(5)悲:憐憫。(6)涕:眼淚。(7)生:使動用法,使……活。(8)。嚎。(9)是:這。(10)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互文,義為叫囂隳突乎東西南北。(11)安:怎么,哪里。(12)夫( ):指示代詞,那。(13)觀:考察。(14)人風:民風,民情。4. 分組請同學串譯文章,再讀課文。五、布置作業。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一、朗讀導入。1. 齊讀全文。2. 提問背誦第3、4自然段。二、講解新課。1. 分析課文,齊讀文章,請幾位同學復述課文的主要情節。2. 這篇課文可以分為幾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明確:分為三部分,第1 自然段為第一部分,交代了捕蛇的緣由。第2、3自然段,通過與蔣氏的對話揭示賦斂之毒有甚于捕蛇。第4 自然段為第三部分,點明賦斂之毒有甚于蛇的主旨。全文是按照“緣起——訪查——詢問——抒發情感”的順序來寫的。3.這篇課文一共寫了幾件事情,主要寫的是哪件?明確:共寫了兩件。即捕蛇的危險和賦斂的毒害,以后者為主。4.從作者敘述的這個故事中,你認為捕蛇者蔣氏是“幸”還是“不幸”呢?結合原文語句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明確:學生的發言可歸納為以下幾點:(1)蛇的毒性之大,使蔣氏祖父和父親都因捕蛇而死,可見捕蛇者是“不幸”的。(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保2)然而他與鄉鄰們相比卻又是大“幸”了。對比內容 鄉鄰 捕蛇者三世居是鄉 非死而徙爾 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 嘩然而駭者,雖雞狗 弛然而臥不得寧焉危險的情況 旦旦有是哉 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3)他們其實都是不幸的,最后都難免一死。作者通過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烘托了文章的主旨,凸顯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5. 由此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社會現狀?明確:社會黑暗、賦稅沉重、民不聊生。6. 學生總結文章的中心。明確:這篇“說”通過蔣氏三代寧可死于毒蛇之害而求免于苛稅的描述,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殘酷地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罪行。三、學習文章對比和襯托的寫作方法。一篇好的文字,最重要的是能夠給人一種影響和力量。作為“說”這種文體,更要具有這樣的特征。學過這篇文字之后,我們都不禁為那些為自己的存活而不懼毒蛇的永州人而扼腕。作者是如何通過娓娓的敘事帶給我們震撼的力量的呢?1. 用對比、襯托手法來突出文章的主題。例如,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著力去寫毒蛇之毒、捕蛇之險,但因獻蛇可以頂替交納租稅,所以永州人就爭相捉毒蛇。通過這一對比,已暗示出“賦斂之毒有甚是蛇”這一主題。第3自然段中,為了說明“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這一情況,作者又把捕蛇和納稅作了一系列對比。例如:文中寫出鄉鄰們被賦稅逼得走投無路,到處“死者相藉”,而蔣氏卻能“以捕蛇獨存”。鄉鄰們被逼稅的悍吏們責罵騷擾,“嘩然而駭”,被弄得雞犬不寧;而蔣氏尚能“弛然而臥”“熙熙而樂”“甘食其土之有”。鄉鄰們遭受折磨熬煎“旦旦有是”,蔣氏“一歲之犯死者”僅僅兩次。納稅或者捕蛇,最終都是死路一條,可是蔣氏因捕蛇,可以死在交納租稅的鄉鄰們之后。通過具體的對比,有力地突出了“賦斂之毒有甚是蛇”這一主題。2. 語言形象、生動,富有表現力。課文中對毒蛇的形象及劇毒的描寫,對鄉鄰生存狀態的描寫,對悍吏騷擾情況的描寫,對蔣氏感情的發展變化、內心活動、神情的描寫,都生動傳神。五、布置作業。完成課后“積累”和“思考與討論”。板書設計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捕蛇者說》 篇7

  教學目的

  一、理解并掌握“質、賦、嗣、蹙、藉、徙、俟”等文言實詞,了解“乎”、“而”的多種用法。

  二、認識“說”這一文體的特點及對比的寫法。

  三、理解“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這一中心文句以及作者同情勞動人民疾苦的感情。

  教學設想

  一、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說”這一文體和特點;對比手法的運用。

  二、第4段從語言角度分析、第5段從思想角度分析是難點,必須引導學生力求正確把握。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 《捕蛇者說》寫于作者在永州任職時,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課文通過捕蛇者蔣氏對其祖孫三代為免交賦斂而甘愿冒著死亡威脅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時期我國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壓迫和剝削,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2 “說”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或敘事兼議論,或議論兼敘事,將敘事和評論結合起來,以說明一個道理。

  二、講析課文

  引導學生憑借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理解第1段。教師適時做以下點撥:

  1 重點詞語和文句

  質:質地,東西的主體。這里指基本顏色。

  章:花紋。

  嚙(niè):咬。

  臘(xī):干肉。文中用作動詞,把肉晾干。

  歲:每年。

  當(dàng):抵充、頂替。

  永之人爭奔走焉:永州的老百姓爭先恐后地忙著去做這件事。焉,兼詞,于此,為這件事。

  2 提問:文章開頭,作者為什么要如此強調“異蛇”之毒?

  明確:(1)這是作者設置的一個懸念,為下文埋下伏線,暗示了當時的世上還有比毒蛇更毒的東西,使讀者產生了急切讀下去的愿望。(2)這一段重在寫“毒蛇”之異,從三個方面加以描繪:一是顏色之異,二是毒性之異,三是用途之異。(3)注意首句的省略句“觸草木盡死”,“盡死”前省去的主語應是“草木“,其余皆省去“毒蛇”。

  小結:寫“異蛇”劇毒,而“永之人爭奔走焉”。

  3 指名朗讀第2、3兩段

  提問:蔣氏的自述反映了什么?文章在這一段著重寫什么?

  明確:如果說第1段是概述,從第2段開始便轉入到具體的描述。引出了主人公“捕蛇者”——蔣氏。先寫蔣氏三代捕蛇之“利”,繼而寫捕蛇之“害”——“吾祖”、“吾父”、“吾”三代有的“死于是”,有的“幾死者數矣”一個“且曰”,將寫“利”轉為寫“害”,再用蔣氏的神情“貌若甚戚”極其生動地寫出了“捕蛇”并非好事,“爭奔走焉”實屬無奈,字里行間,深含悲苦!袄迸c“害”交錯,跌宕有致。

  專其利:“!保氉韵碛。

  提問: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第3段起過渡作用。通過作者的提問,將文章引入正題。“更若賦,復若役,則何如?”欲揚先抑,“余悲之”與下文的“余聞而愈悲”相應,充分體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無限同情。

  4 齊讀1—3段。

  三、布置作業。

  1 完成課后有關作業。

  2 補充作業:

  (1)熟讀、意譯1—3段。

  (2)理解下句句子中加黑的實詞。

 、俸谫|而白章(質,原指本質,底色;章,花紋。)

 、诋斊渥馊耄ó,抵當,抵充)

  ③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嗣,繼承)

 、苊踩羯跗菡撸ㄆ,悲傷)

 、萑舳局酰ǘ,怨恨)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 指名朗讀、意譯第1段。

  2 出示小黑板,指名解釋有關實詞。

  二、默讀第4段,借工具書及書下注釋了解本段的主要意思。

  1 教師對重點詞語適當點撥:

  汪然:眼眶里含淚的樣子。

  向:先前。

  病:困苦不堪。

  鄉鄰之生日蹙(cù):蹙,窘迫。

  殫(dān):盡。

  廬:家,屋舍。

  犯:冒。

  藉:原指用草編的墊,文中用作動詞,“墊著”;“相藉”,相壓。

  蓋:句首助語詞。

  熙熙:快樂的樣子。

  2 提問:作者是怎樣描寫蔣氏“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的?

  明確:文章通過對“捕蛇”、“賦斂”之間“利”與“害”的一系列對比,說明了“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板書:

  結論:“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小結:2—4段,記敘“蔣氏”一家三代的悲慘遭遇,揭露“苛政猛于虎”的現實。

  4 齊讀第5段。

  疑乎是:對這句話表示懷疑。乎,相當于“于”,介詞,對。是,代詞,指苛政。

  于:介詞,比。

  猶信:信,真實。

  孰:誰。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以,介詞,用來。俟,等待。夫,指示代詞,那些。觀,考察。人風,民風,民情。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諱,故不用“民”而用“人”。得,看到。焉,相當于“之”,指作者寫的《捕蛇者說》這篇文章。

  小結:點明文章中心,說明寫作目的。

  5 齊讀課文后討論。

  提問:《捕蛇者說》怎樣表現了“說”這一文體的特點的?

  明確:全文有敘有議,雖記敘較多,但卻處處為議論服務。符合“說”可敘可議,以議為主的特點;全文語言極其形象、生動,亦符合“說”這一文體比較講究“文采”的特點。

  三、練習。

  1 完成課后“辨析·比較”題三。

  2 補充作業:課外閱讀并翻譯《苛政猛于虎》這一文言短文。

  3 參照課文中“蔣氏”與作者的對話,寫一則“捕蛇人的故事”。

  附:《捕蛇者說》難句例解

  以嚙人,無御之者

  1)假設而兼有連貫關系的復句。這類復句通常的次序是假設偏句在前,結果在后。

  2)“以”,有人認為用法同“而”,連詞,這里不取。因為從文氣來看,并不通暢。我們以為,或可看成作“用”講的介詞,后面省去“以”的連帶成分“毒牙”一類的東西,也可以用代詞“之”代替“毒牙”等。同樣結構如《論語·憲問》:“以告者過也!被蛘f同“已”,時間副詞。又如:“其聞之者,吾以除之矣!保ā秶Z·晉語》)“王以和三晉伐秦,秦必不敢言救宋。”(《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謂齊王》)

  譯文:用(毒牙)咬了人,就沒有能夠抵御它的。

  若毒之乎

  “毒”,名詞增加了意動用法,“毒之”是“以之為毒”,下文“又安敢毒耶?”就是“又安敢毒之耶?”省去賓語“之”!岸尽弊鳌昂蕖敝v,《廣雅·釋言》:“毒,憎也!庇秩纾骸八勒卟欢,奪者不慍!保ā秾O臏兵法·行篡》)“如此,則上無私威之毒。”(《韓非子·用人》)或說“毒”作“害”講,參閱下文“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說明。

  譯文:你把這差事當作災難嗎?

  饑渴而頓踣

  1)因果復句的緊縮形式,“而”表示承接,有人曾經認為因果本身就包含著承接的因素。

  2)“頓”,《說文》:“下首也!倍斡癫谜J為應當是“頓首”,即以頭叩地。引申為“止”為“停”!磅郏╞ó)”,《說文》:“僵也!庇,“走”部:“這,僵也。”“踣”、“這”是一個字!读摗罚骸鞍僮阒x,死而不僵!薄敖笔窍蚯暗垢玻磅邸币彩窍蚯暗垢。

  譯文;因為饑餓(到極點),口渴(到極點),就停下來向前面一倒。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往往”不同于今天作頻率副詞用的“往往”,而是作“從這里到那里,從那里到這里”講,《說文》:“往,之也。”就是“到”!蛾惿媸兰摇酚小白渲型Z”,用法相同。“往往”的后面有連詞“而”連接它后面的動詞“死”,是“往往”作為動詞的句法環境。又,《觀巴黎油畫記》是19世紀作品,文中“往往留象于館”的“往往”,跟今天詞義相同。解釋詞義常常需要跟分析句子結構聯系起來,不能孤立地就詞釋詞。段玉裁注《說文》“毒”字:“往往猶歷歷也!薄跋唷奔炔槐砘ブ,也不表偏指,而是表示遞相,即“一個接著一個”。又如“父子相繼”,只能是子繼父不能是父繼子。

  譯文:來來往往死掉的,尸體一個壓著一個。

  吾恂恂而起

  “恂”,《說文》:“信心也。”“恂恂”意思是很有信心。上文說“雖雞狗不得寧焉”,那是由于沒有干捕蛇的事,“捕蛇者”由于有“蛇”,就懷有信心。

  譯文:我滿懷信心地起身。

  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

  1)包孕句。主語“太醫”因承前者,及物動詞“募”的賓語又是假設復句,“有能捕之者”是無主句,“當其租入”的主語“蒞事者”明顯可知,因此省略。

  2)“租入”不當“稅收”講,不是一個詞,《柳河東集》其他地方也不見“租入”!爱斊渥馊搿笔羌嬲Z短語,“租”是兼語,“入”是兼語后面的謂語,音義同“納”,亦即“繳納”。有人把“當其租”作為“入”的狀語,恐屬欠妥。“當”前面或可加上介詞結構“以之”。

  譯文:招募有能夠捕到蛇的,就(把蛇)當作那個租稅交給國家。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單句,用設問形式表示強烈的感嘆,正面的意思是“不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也”。“孰”,《爾雅·釋詁》:“準也!

  2)“賦”,稅;“斂”,征收!岸尽保唤忉尀椤昂瘛,跟本句無關;一解釋為“害人之草往往而生”。“毒”是漫生的害人的草,譯成現代漢語是“毒害”,仍舊是名詞,只是比“毒”的本義引申了一步。又如:“若毒之乎?”“毒”增加意動用法,就是“若以之為毒乎”,也就是“你把這差事當作毒害么”;“又安敢毒耶”,“毒”也增加意動用法,后面省賓語“之”,意思是“又怎么敢把這差事當毒害呀”。

  3)“甚”,音義同“善”,也就是“賢”,江蘇泰興方言還讀“善”為xiān。又如《禮記·內則》:“具二牲,獻其賢者于宗子!薄稄V韻·下平聲·一先》:“賢,善也!庇秩纾骸皫煵槐刭t于弟子!保ā稁熣f》)“賢”也不是只講品德,而是講條件,“賢”就是“善”,也就是“甚”!百t”古寫作“臤”,《說文》“臤”部:“堅也,古文以為‘賢’字!睏顦溥_《釋賢》:“人堅則賢……堅乃能耐也。”這樣看來,“甚”作“勝”講并非由于假借,而是由于引申。又,在“是蛇”前面可以加上比較的介詞“於”;蛘f“甚”是形容詞增加比較性能的用法。

  譯文:誰知道賦稅征收的毒害有比這種蛇更嚴重的呢?

  苛政猛于虎也

  王引之《經義述聞》認為“苛政”的“政”是“征”字的借用,亦即“繁重的賦稅”,現在還有人據以為說。王氏所說未必可信,因為“苛政”毒害的方面很多,“苛征”只是一個方面。柳宗元所引出于《禮記·檀弓》,王引之講的是《禮記》,那里也應當是“苛政”。訓詁學有兩個原則:凡用本字講得通的就不用借字;訓釋某個詞義不但在本句講得通,到了別處也講得通。古籍中用“苛政”的很多,如:“除其苛政!保ā稌x書·武帝紀》《北史·周武帝紀》)

  譯文:苛刻的政治比老虎更厲害啊。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捕蛇者說》 篇8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運用襯托、對比寫法, 突出中心思想:賦斂之毒有甚是蛇。

  2.掌握積累本文的文言詞語(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

  3.認識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斂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本文是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謫居永州時所作。其時政治腐敗,苛捐雜稅繁多,貪官污吏橫征暴斂,使人民陷于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悲慘境地。作者通過捕蛇人蔣氏口述悲慘身世,反應民不聊生的境況,刻畫悍吏的兇暴,描繪捕蛇人的心態,最后點出“賦斂之毒有甚是蛇”的主題思想。學習這篇文章,對于我們了解中唐時期的社會狀況,認識封建社會殘酷的剝削和人民遭受的苦難,是有幫助的。

  “捕蛇者說”這個題目的意思是:說說捕蛇人的事。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議論,也可記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異蛇的性狀和永州人冒死爭捕這種蛇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2—4段):通過蔣氏的自訴悲慘遭遇,寫出賦斂之毒,揭露苛捐重賦給農民帶來的深重災難。這部分是文章的重點,首先概述蔣氏三代人的悲慘遭遇,接著借蔣氏血淚陳述,勾勒出中唐時期農村破產,百姓逃亡,十室九空的慘狀,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苛征重賦的罪行。這是教材的重點,因此要著重領會。

  第三部分(第5段):點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通過蔣氏祖孫三代寧可死于毒蛇之口而求免于苛稅的記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統治者殘酷壓迫剝削勞動人民的罪行,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疾苦的同情。

  本文的主題是通過捕蛇人的訴說來體現的,因此寫蔣氏跟作者的談話是全文的主要部分。文中寫蔣氏的自述,自始至終采用了對比和襯托的手法。蔣氏從各個時期、各個角度將捕蛇的不幸和賦稅帶來的不幸加以對比。這是教材的難點所在,帶領學生閱讀分析,得出對比和襯托之處。ww w.xkb

  本文的語言也很有特色,偶句、散句交錯運用,間以錯綜、排比等手法,形成一種整齊、錯綜之美。行文高度緊湊,語言精練,筆力遒勁,沉郁深厚,言真意切,實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散文珍品。

  教學設想:

  本文詞語量大,需要理解的實詞比較多,虛詞“之、以、而、乎、焉”等均各有多種用法。講明詞義(實詞、虛詞),這是本文教學中要用相當時間來完成的重要任務。如果字字講解落實,學生學得比較枯燥,教師教得也比較乏味。為了擺脫這種局面,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動起來。

  對課文大意的理解,改變以往教師逐字逐句講授的方法,變為讓學生提問、教師檢查雙邊互動的模式。

  《捕蛇者說》以獨特的寫法(襯托、對比)尖銳、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下賦稅的苛酷,揭示了廣大人民遭受的苦難不幸,表現了作者對勞苦大眾的深切同情,對殘暴統治的強烈憤恨。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讀懂字詞句,在此基礎上,總結文章的寫法,并突出這種寫法的目的,教學中始終要注意扣住中心。

  因此,本文的教學步驟大致分為這樣幾步:先讀準課文,包括字音和停頓;再讀懂課文,包括理解實詞和虛詞的意義,理解文章句子的意思;接著讀透課文,包括分析文章的寫法,把握文章的中心;最后讀活課文,在把握文章的中心的基礎上,聯系本文所敘述的事件,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并引發聯想和思考。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本文作者是我們熟悉的一位古代文學家,初二我們曾經學習過他的什么作品?

  從他的那篇作品中我們感受到他的情感變化,是什么原因引發他如此大的情感波動?請一個同學介紹他寫作《小石潭記》的背景。

  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文章也是作者被貶謫到永州時所作的一部作品,從《小石潭記》中我們感受到的是作者悲己,今天我們再來感受一下作者憐人的情感。

  二、“說”這一體裁的特點,理解課文題目:

  我們學過哪些“說”這一體裁的文章的?

  你能從《愛蓮說》《馬說》等文章中看出說這一體裁有怎樣的特點?

  根據學生生的回答總結:“說”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或敘事兼議論,或議論兼敘事,將敘事和評論結合起來,以說明一個道理。

  從課題看本文會寫些什么?(說說捕蛇人的事)

  三、讀準課文:

  1.讀準字音:(投影出示,指名板演)

  嚙(niè)人     臘(xī)之       攣(luán)          踠(wǎn)   

  瘺(lòu)       癘(lì)          募(mù)有能者     當(dàng)其租入  

  嗣(sì)為之    幾(jī)死者數(shuò)矣             貌若甚戚(qī)者

  蒞(lì)事者    汪然出涕(tì)     鄉鄰之生日蹙(cù) 殫(dān)其地     

  轉徙(xǐ)      頓踣(bó)        叫囂(xiāo)

  曩(nǎng)       隳(huī)突       恂(xún)恂而起     

  其缶(fǒu)     謹食(sì)之      熙(xī)熙而樂 

  以俟(sì)夫(fú)

  2.讀準停頓:新 課標第一 網

  先自由讀課文,再指名讀部分語段,重點出示以下幾句注意讀準停頓: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

  而鄉鄰之生日蹙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讀準文章層次:

  自由讀課文,小組討論:文章可以分為幾個層次?為什么這樣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異蛇的性狀和永州人冒死爭捕這種蛇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2—4段):通過蔣氏的自訴悲慘遭遇,寫出賦斂之毒,揭露苛捐重賦給農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第三部分(第5段):點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文的主題是通過捕蛇人的訴說來體現的,因此,寫蔣氏跟作者的談話時全文的主要部分。而文章的開頭從“永州之野產異蛇”寫起,意在交代捕捉異蛇的緣由。文章的末尾一段則是作者聽了蔣氏哭訴后的感慨和議論,用“賦斂之毒有甚是蛇”這個結論點明主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布置作業:

  課后繼續讀課文嘗試理解文意,將疑問畫出。

  第二課時

  一、復習

  分別指名讀課文,按上節課的要求。

  二、讀懂課文:

  1.指導學生朗讀第1段并疏通文義。

  (1)讓學生試譯,師生共同研討。

  明確

 、佟昂谫|而白章”中“而”表南并列關系。

 、凇暗枚D之以為餌”中“而”表示承接關系。

  ③“以嚙人”中的“以”假設連詞,如果。

 、堋翱梢砸汛箫L”中的“可以”,是“可以用來”,今義“可以”是“能夠”的意思,是一個詞!耙选笔侵梗@里指治好(病)。

  “臘”,干肉,名詞,這里作動詞用,意思是“把肉晾干”。

 、菡页鰧憽吧叨拘灾畡 钡木渥。(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

 、拚页鰧憽吧叩尼t療功效”的句子。(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殺三蟲。)

  (2)提問:蛇毒性如此劇烈,永州人為何“爭奔走焉”?

  明確:因為“太醫以王命聚之”,捕蛇可以“當其租入”。

  (3)小結:文章一開始敘述異蛇毒性之劇及其特殊的醫療功效是為下文作鋪墊。關鍵是“當其租入”和“永之人爭奔走焉”這兩句——捕的蛇可抵交租稅,永州的人才爭著去做捕蛇這件事。這就暗示了“賦斂之毒有甚是蛇”。作者字字都是客觀敘述,而全文主旨已寓其中。

  2.指導學生朗讀第2、3段,并疏通文意。

  (1)讓學生試譯,師生共同研討。

 。2)這兩段內容還比較簡單,學生對照書下注釋,可自行翻譯。

  重點注意下列幾個加點詞的意義:

  嗣:繼承。

  戚:憂傷。

  悲:同情。

  若毒之乎:若,你。毒,怨恨。

 。3)提問:根據蔣氏的自訴,你如何讓理解他所說的“利”?

  明確:蔣氏祖孫三代因捕蛇這差事兒獨享好處,令人羨慕?刹渡呷苏f出三代人的遭遇,兩句話中連出三個“死”字,卻又令人感到捕蛇之可悲。三個“死”字揭示了事情的本質:原來所謂的“利”是用祖父、父親的生命和自己的九死一生換了來的。

  (4)提問:說這些話時捕蛇人的神態如何?為什么會這樣?

  明確:“甚戚”是些捕蛇人的答話時的神態。剛一提到這個話題,用他就顯得“甚戚”,可見觸及了他的痛處,內心極度悲傷而流露在外貌上。

  3.指導學生朗讀第4段,并疏通文意。

 。1)指名朗讀。

  (2)重點理解下列詞語:

  汪然:眼眶里含淚的樣子。

  生之:讓我活下去。生,使……活下去。

  向:先前。

  病:困苦不堪。

  鄉鄰之生日蹙(cù):蹙,窘迫。日,用作“蹙”的狀語,一天天地。

  殫(dān):盡。

  廬:家,屋舍。

  犯:冒。

  藉:原指用草編的墊,文中用作動詞,“墊著”;“相藉”,相壓。

  蓋:句首助語詞。

  熙熙:快樂的樣子。

  (3)翻譯這一段文字

  (4)提問:本段主要寫什么?說明什么?(要求各用一句話作答)

  明確:本段主要寫永州之民在朝廷苛賦重壓下“非死則徙”的悲慘遭遇;說明苛賦之害比毒蛇之害更為厲害,更加可怕。

  4.提問:2、3、4這三段是全文的主要內容,作者是如何巧妙深入的?

  明確:由捕蛇“當其租入”引出“專其利三世”的蔣氏訴說,“更若役,復若賦”的建議,引出了下文蔣氏大段催人淚下的哭訴。有力的控訴了封建統治者苛征重賦的罪行。

  三、布置作業

  1.整理2—4段的翻譯。

  2.背誦課文。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指名分別朗讀并翻譯1—4段的內容。

  2.用一句話分別概括1—4段的內容。

  二、讀懂課文第5段

  1.指名朗讀。

  2.重點理解下列詞語。

  疑乎是:對這句話表示懷疑。乎,相當于“于”,介詞,對。是,代詞,指苛政。

  于:介詞,比。

  猶信:信,真實。

  孰:誰。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以,介詞,用來。俟,等待。夫,指示代詞,那些。觀,考察。人風,民風,民情。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諱,故不用“民”而用“人”。得,看到。焉,相當于“之”,指作者寫的《捕蛇者說》這篇文章。

  3.指名翻譯這一段文字。

  4.提問:

 。1)“說”這一文體的特點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本文的作者表達出一個怎樣的道理?(用文中的一句話回答)

 。2)這段議論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分析歸納。

  明確:用“余聞而愈悲”一句結束上文的敘事,并自然轉入議論。先引用孔子的話作為立論的根據并用跌宕的筆法,由表“疑”而后表“信”,為文章蓄勢。再用“嗚呼”領出全文中最重要的一句:“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點明文齊主旨。最后語勢再趨平緩,以寄希望于“觀人風者”收住全文,交待寫作意圖。這個結句雖反映了作者的階級局限但卻表達了作者對人民疾苦的同情。

  小結:點明文章中心,說明寫作目的。

  三、讀透課文

  1.文章一再寫毒蛇之害,目的是什么?

  明確:本文寫毒蛇之害以襯托重賦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賦,蔣氏之祖、父死在這上頭,而蔣氏卻甘愿干此差事,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

  2.為了突出文章的這一主題,作者采用了怎樣的手法?

  明確:蔣氏從各個時期、各個角度將捕蛇的不幸和賦稅帶來的的不幸加以對比:以其鄉鄰60年來由于苛賦之迫而“非死則徙”的遭遇與蔣氏“以捕蛇獨存”的狀況作對比;以鄉鄰們備受悍吏襲擾與蔣氏“弛然而臥”對比;以鄉鄰們“旦旦有是”與蔣氏“一歲之犯死者二”對比……這諸多對比說明捕蛇之不幸,確實“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題。

  寫毒蛇之毒,正是為了襯托賦斂之毒;寫一年“犯死者二”,“其余則熙熙而樂”,正是為了襯托鄉鄰們在沉重的賦稅壓迫下更加痛苦的遭遇。

  3.“說”這種文體比較注重文采,再讀捕蛇者自陳心曲一段,同桌討論這一段語言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語言有怎樣的特點?

  明確:對偶、排比。

  大量使用駢句,全文偶句、散句交錯使用,間以錯綜、排比等手法,形成一種整齊、錯綜之美。

  四、讀活課文

  1.你認為賦稅之毒甚于蛇的這一社會問題僅僅是唐代才有的嗎?你從哪句話得出這樣的結論?

  明確:這是自古以來就危害百姓的,從孔子的話“苛政猛于虎”可以看出。

  2.總理一再提出要切實減輕農民的負擔,作為新一代的農民,你覺得他們應該怎樣“說”?

  五、作業布置:

  1.課后歸納出本課中一詞多義的詞,并寫出每個詞語的意義。

  2.表情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板書設計:

  捕蛇者說

  柳宗元

  “役”之幸                “賦”之不幸

 。ú渡哒撸               (鄉 鄰)

  以捕蛇獨存                   非死則徙爾

  弛然而臥,熙熙而樂           嘩然而駭

  后   死                       先  死

  對比、襯托

  《捕蛇者說》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熟讀全文,理解字詞句。

  2.揣摩本文對比、襯托手法運用的藝術效果

  3.能聯系相關背景了解故事,理解作品主題。

  教材分析:

  本文是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謫居永州時所作。其時政治腐敗,苛捐雜稅繁多,貪官污

  吏橫征暴斂,使人民陷于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悲慘境地。作者通過捕蛇人蔣氏口述悲慘身世,反映民不聊生的境況,刻畫悍吏的兇暴,描繪捕蛇人的心態,最后點出“賦斂之毒有甚是蛇”的主題。學習這篇文章有助于我們了解中唐時期的社會狀況,認識封建社會殘酷的剝削和人民遭受的苦難。

  文章的題目中的“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議論,也可記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這種文體比較注重文采。如捕蛇者自陳心曲一段,在寫悍吏橫暴和相鄰們在重賦下被迫逃亡、十室九空的情形時,大量使用駢句、對偶句和排比句,表現力特別強。全文偶句、散句交錯運用,間以排比等手法,形成一種整齊、錯綜之美。行文高度緊湊,語言精練,筆力遒勁,沉郁深厚,言真意切,實是不可多得的散文精品。因此,要反復誦讀,體會其語言之美。從全文內容來看,文章主要寫蔣氏與作者的談話,而開頭從“永州之野產異蛇”寫起,意在交代捕捉毒蛇的緣由。接著由捕蛇“當其租入”引出“專其利三世”的蔣氏,過渡非常自然。蔣氏哭訴的一段話,層次非常清晰。最后以即使死于捕蛇也不敢怨恨這個差使結束他的自述,回答了作者先前的“若毒之乎”的問話。文章的末尾一段作者聽了蔣氏的哭訴后的感慨和議論,用“賦斂之毒有甚是蛇”這個結論點明主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全文有敘有議,層層寫來,緊扣中心,結構安排十分精彩。因此,學習本文理清思路顯得非常重要,是文章學習的一個重點。從蔣氏的話中理解作品的主題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文章寫蔣氏的自述,自始至終采用了對比和襯托的手法。這是文章學習的又一重點。蔣氏從各個時期、各個角度將捕蛇的不幸和賦稅帶來的不幸加以比較:以他的“捕蛇獨存”和相鄰們“非死則徙”相對比;以他的“弛然而臥”與相鄰們備受悍吏襲擾相對比;以他“一歲之犯死者二”和相鄰們“旦旦有是”相對比,說明捕蛇之不幸,確實“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寫毒蛇之毒,正是為了襯托賦斂之毒;寫“一年之犯死者二”,“其余,則熙熙而樂”,正是為了襯托相鄰們在沉重的賦稅壓迫下更加痛苦的遭遇。因此,對比、襯托手法的表現力的分析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設想:

  本課的許多句式相似,內容理解難度也不大,所以擬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讀通、讀懂

  課文,解釋詞義,翻譯句子。第二課時理解課文內容,寫作方法和作品主題。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介紹作者

  2.通讀課文

  二、文學常識簡介

  1.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字子厚,河東解人,世稱柳河東。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中進士,十四年(798年)又考取博學宏詞科。先后任集賢殿正字,藍田縣尉和監察御史里行(即見習御史)。唐順宗永貞元年(8XX年),參加王叔文革新集團,任禮部員外郎。但這場改革僅歷時7個月就失敗了,王叔文被殺,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永州在當時是極荒僻落后的地區,司馬是刺史的助手,有職無權。柳宗元干了十年,后又被改派到柳州當刺史,政績顯著。但因長期內心抑郁,健康狀況惡化,終于病死在柳州,年僅47歲。

  柳宗元和韓愈同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象生動,語言簡練,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他還寫了不少政治和哲學論文。在詩詞創作上,善于用簡樸疏淡的語言表達深刻地思想內容。他的詩文稿由劉禹錫編為《柳河東集》

  2.相關背景:

  文中蔣氏所說的“六十歲”是指唐玄宗天寶中期到唐憲宗元和初期,在這段時間里,戰爭頻仍,先后發生過安史之亂、對吐蕃的戰爭、朱泚叛亂等等,全國戶口銳減,朝廷隨意增設稅收官,多立名目,舊稅加新稅,沒有限制,使人民負擔日益加重,盡管唐德宗元年頒布兩稅法規定:“敢在兩稅外加斂一文錢,以枉法論”可事實是在原稅之外又加兩稅,人民在重稅下被迫逃往外鄉,可悍吏仍不放過:“有流亡則攤出(由留存戶共同承擔),已重者愈重。”作者在本課中反映的就是這一時期的真實的社會狀況。

  三、讀課文:

  1.請一個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在課文中標注出他們讀音錯誤或停頓不正確的地方。

  注意字音:嚙(niè)臘(xī)攣踠(luánwǎn)瘺(lòu)痢(lì)蒞(lì)蹙(cù)殫(dān)踣(bó)藉(jiè)曩(nǎng)

  注意停頓:(1)然/得而臘之/以為餌

 。2)募/有能捕之者

 。3)君將/哀而生之乎

  (4)而/相鄰之生/日蹙

  2.課文閱讀糾錯。

  3.齊讀課文。

  二、解釋字詞:

  1.結合書下注釋,聯系自己的文言積累理解字詞。標注出不會理解的字詞。

  2.字詞理解質疑,強調重點字詞的意思。

  以嚙人:如果  可以已大風:用來 止,這里指治好病  歲:每年  數:屢次

  若毒之乎:怨恨  六十歲:年  日蹙:一天天地窘迫  往往:到處 

  3.同座互助,串譯句子。(注意規律和注意點)

  4.一人一句翻譯課文。

  四、布置作業:

  1.讀熟課文。

  2.復習課文字詞解釋及句子翻譯。

  板書設計:

  捕蛇者說

  柳宗元

  日蹙

  名作狀

  歲賦其二

  實施建議:一人一句串譯課文時,有錯誤要及時糾正,并回環往復地抽查易錯點的掌握情況。

  第二課時

  一、檢查課文翻譯掌握情況。

  譯文:永州的野外生長著一種奇異的蛇,(它是)黑底子,白花紋;這種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沒有能夠抵御蛇毒的辦法。然而捉到它后,把它晾干,制成藥餌,可以用來治愈麻風病、手腳彎曲不能伸展、脖子腫、惡瘡等疾;還可以去除壞死的肌肉,殺死人體內的寄生蟲。開始,太醫用皇帝的命令征集這種蛇,每年征收兩次,招募能捕捉這種蛇的人,(用蛇來)抵他們的賦稅。永州的人都爭著去干這件事。

  有個姓蔣的人家,獨自享有捕蛇抵稅這種好處已經有三代了。我問他,卻說:“我的祖父死在捕蛇這件差事上,我父親也死在這件事情上,F在我繼承祖業干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有好幾次險些死掉!彼f這番話時,神情像是很悲傷。

  我很同情他,就說:“你怨恨這差事嗎?我將要告訴地方官,讓他更換你的差事,恢復你的賦稅,怎么樣?”

  蔣氏(聽了),非常悲傷,滿眼含淚的樣子說:“您是哀憐我,想讓我活下去嗎?那么我這差事的不幸,還不如恢復我租賦遭受的不幸那么厲害呀。假使我不干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從我家三代住到這個地方,累計到現在,已經六十年了,可鄉鄰們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們土地上生產出來的都拿去,把他們家里的收入也盡數拿去(交租稅,仍不夠),只得號啕痛哭輾轉逃亡,又饑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頂著狂風暴雨,冒著嚴寒酷暑,呼吸著帶毒的疫氣,一個接一個死去,尸體都互相枕壓著。從前和我祖父同住在這里的,現在十戶當中剩不下一戶了;和我父親住在一起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只有不到兩三戶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現在十戶當中只有不到四五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遷走了。可是我卻由于捕蛇這個差事才活了下來。兇暴的官吏來到我鄉,到處吵嚷叫喊,到處騷擾,吵吵嚷嚷兇惡嚇人的樣子,即使是雞狗也不得安寧啊。這時我就小心翼翼地起來,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還在,就放心躺下了。我小心地喂養蛇,到規定的日子把它獻上去;丶液笥凶逃形兜爻灾锏乩锍霎a的東西,來度過我的余年。大概一年當中冒死的情況只是兩次,其余時間我都可以快快樂樂地過日子。哪像我的鄉鄰們天天有這樣的事情呢!現在我即使死在這差事上,比起我的鄉鄰們的死已經死在他們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它(捕蛇這件事)呢?”

  我聽了(蔣氏的訴說)更加悲傷?鬃诱f:“苛酷的統治比老虎還要兇啊!”我曾經懷疑過這句話,現在從蔣氏的遭遇來看,還真是可信的。唉!誰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這種毒蛇還厲害呢!所以寫了這篇文章,來等待那些(朝廷派來)考察民情的人獲得這篇文章。

  二、自讀課文,思考:

  1.文章第一段從哪幾個方面,寫毒蛇的“異”的?

  參考:外形、毒性、醫療效用。

  2.從文章中找出“永之人爭奔走焉”的原因。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參考:當其租入。 暗示了“租”的厲害,為下文蔣氏的哭訴做鋪墊。

  3.蔣氏哭訴的總綱是哪一句?下文從哪幾個方面展開具體比較的?有什么效果?

  參考:總綱: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具體:(1)自家三代和同住一地的相鄰對比。(2)以悍吏來鄉逼索賦稅鬧得相鄰擔心害怕,“雞犬不寧”,與蔣氏因捕得蛇“弛然而臥”和獻蛇后“熙熙而樂”對比。(3)以相鄰陰賦稅而先死,蔣氏靠捕蛇而后死作對比。

  這樣通過對比反襯出賦斂之毒有甚是蛇,從而較為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題。

  4.找出文中表明作者情感態度的語句,說說作者對勞動人民所持的態度。

  參考:余悲之 余聞而愈悲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作者十分同情勞動人民

  三、作者將希望寄托在“觀人風者”身上,幻想最高統治者能體察民情,改革弊端,你認為可能嗎?你如何看待作者的這種想法?

  參考:不可能,這是他思想局限性的表現,我們如能用歷史的眼光看,就能夠理解他的這種局限性,同時,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出,作者對勞動人民疾苦的關心和同情是真實的、深切的。

  四、總結語言:

  1.找出文中活用詞。

  2.找出文中通假字。

  五、布置作業:

  1.歸納文中“之”“于”“其”“若”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整理筆記。

  板書設計:

  捕蛇者說

  柳宗元

  非死則徙—以捕蛇獨存

  雞犬不寧—弛然而臥

  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

  殫出竭入—甘食其土之有

  先死—后死

  實施建議:

  對對比襯托內容要讓學生通過充分討論自己去發現,這樣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對比、襯托的作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主題。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捕蛇者說》 篇9

  【知識儲備】

  1.字詞積累

  黑質:黑色的質地。

  白章:白色的花紋。

  去死。喝コ龎乃赖募∪。

  歲賦其二:每年征收兩次。賦,征收,斂取。

  當其租入:抵他的稅收。當,抵。

  爭奔走焉:爭著去做(捕蛇)這件事,爭,爭先恐后。奔走,忙著去做(某種事情)。

  三世:三代。父子相繼叫一世。

  死于是:死在這件事上。

  若毒之乎:你痛恨這事嗎?毒,痛恨,怨恨。

  蒞事者:管理政事的人,指地方官,蒞,治理。

  更若役:更換你的差役。役,勞役,給官府出勞力做事。

  汪然:淚水盈眶的樣子。

  積于今:累計到現在。積,一年一年地累計起來。

  殫其地之出:把他們土地上的出產全部交出去。

  竭其廬之入:他們家里的收入全部交出去。廬,房舍,家。

  死者相藉:死人互相壓著,形容死的人多。藉,鋪,墊。

  今其室十無一焉:現在十家中剩下不了一家了。

  嘩然而駭:喧鬧叫嚷著驚攏(鄉村的氣勢)。

  雖雞狗不得寧焉:即使是雞狗也不得安寧!

  謹食之:小心地喂養它。

  2.作家作品

  關于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773~819年),河東(今永濟縣)人,是唐代杰出的文學家,哲學家,同時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唐朝安史之亂后,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土地兼并日漸嚴重,社會生產破壞嚴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對這種社會現實極為不滿,他積極參加了王叔文領導的“永濟革新”,并成為這一運動的中堅人物。他們革除弊政,打擊權*,觸犯了宦官和官僚貴族利益,在他們的聯合反撲下,改革失敗了,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其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后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師,又出為柳州(今屬廣西)刺史,政績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貶期間,南方人士頗有向他求學問業者。

  柳宗元重視文章的內容,主張文以明道,認為“道”應于國于民有利,切實可行。他注重文學的社會功能,強調文須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指出寫作必須持認真嚴肅的態度,強調作家道德修養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兩漢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經典及《莊子》、《老子》、《離騷》、《史記》、等學習借鑒,博觀約取,以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詩歌理論方面,他繼承了劉勰標舉“比興”和陳子昂提倡“興寄”的傳統。與白居易《與元九書》中關于諷喻詩的主張一致。他的詩文理論,代表著當時文學運動的進步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詩。其駢文有近百篇,不脫唐駢文習氣,但也有像《南霽云睢陽廟碑》那樣的佳作。古文人大致為五類。

  3.背景鏈接

  本文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做司馬期間寫的。這時他在政治上處于困境,實際是被貶的罪人,心情自然十分郁悶,但他仍關心社會問題,關注民生疾苦,并以著文章方式來表達他改革政治的愿望。

  蔣氏在自述中提到“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這里說的“六十歲”,指的是唐玄宗天寶中期到唐憲宗元和初期這一時間。在此時間內,戰爭頻繁,先后發生過安史之亂、對吐蕃的戰爭等,全國戶口銳減,朝廷隨意增設稅收官,多立名目,舊稅加新稅,無有限制,使人民的負擔加重。盡管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頒布了兩稅法(分夏、秋兩次交稅,即課文中“歲賦其二”),并明文規定“敢在兩稅外加斂一文錢,以枉法論”,但這不過是欺騙百姓的手段,事實正如陸贄所說:“大歷中供軍、進奉之類,既收入兩稅,今于兩稅之外,復又并存”;又說加稅時“詔敕皆謂權宜,悉令事畢停罷。息兵已久,加稅如初!比嗣裨谥刭x逼迫下逃往他鄉,但悍吏仍不放過,“有流之則攤出(由存留戶共同負擔),已重者愈重。”從這些情況來看,柳宗元“賦斂之毒有甚是蛇”的論斷完全是正確的。

  【文本解讀】

  一、謀篇立意

  《捕蛇者說》通過蔣氏三代人寧肯冒死捕蛇不愿受苛政之害的事實,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橫征暴斂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勞苦大眾的同情。文章的核心是最后一段,從孔子的名言引出全篇主旨,前面四段依次敘述了捕蛇的緣起、作者跟蔣氏的對話和蔣氏自陳心曲,都是為了表現“賦斂之毒有甚是蛇”這個主旨的。前人評論此文說:“必先得孔子‘苛政猛于虎’一句,然后有一篇之意”。是說得很中肯的。

  二、文章脈絡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交待人們捕蛇的緣由?煞侄䦟樱

  第一層(從開頭到“殺三蟲”):說明異蛇毒性之劇及其特殊醫療功效。在結構上的作用:為下文作鋪墊。

  第二層(“其始”到段末):敘述捕蛇來由。永之人爭奔與蛇毒形成對比,要害是“當其租人”暗示賦斂之毒有甚于蛇。全文主旨已寓含其中。

  第二部分(2~4):文章主體部分,借蔣氏之口說明了“賦斂之毒有甚是蛇”。

  第2自然段:概述蔣氏三代人的悲慘遭遇。先說蔣氏三世專利,使人以為可羨;再由蔣氏說出三代人的遭遇,卻又使人感到可悲。這樣由羨入悲,把事情的本質揭露得更深刻——原來這所謂的“利”是用生命換來的。本段可看作是下面所要說到的社會悲劇的序幕。

  第3自然段:敘述作者向蔣氏提出“更役復賦”的建議。

  這是作者的勸慰之辭。作者既要求蔣氏在“役”和“賦”之間進行選擇,則蔣氏不能不道出其難言之隱。這一段在結構上起過渡作用。

  第4自然段:蔣氏自陳心曲。可分兩層:

  第一層(開頭到“而吾以捕蛇獨存”):回顧過去,以鄉鄰們在重賦逼迫下非死即徙以致十室九空的情形跟自己“以捕蛇獨存”的情形作對比。

  第二層(“悍吏之來吾鄉”到段末):敘述現在,以悍吏來鄉索租鬧得雞犬不寧的情形,跟自己“弛然而臥”“甘食其土之有”和“熙熙而樂”的情形作對比。

  第三部分(5):點明文章主旨。

  本文議論僅此一段,卻是全文的核心。開頭用“余聞而愈悲”結束敘事,由此自然轉入議論。接著用孔子的話作為立論根據,并用跌宕筆法,先表“疑”而后表“信”,為主旨句出現蓄勢。最后卒章顯志,用“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點明全篇主旨即揭露封建統治階級橫征暴斂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勞苦大眾的同情。

  三、寫作方法

  本文顯著的特點是對比手法的運用。

  從開篇到結束,無不用強烈鮮明的對比來增強效果。如文章開頭用毒蛇的毒“以嚙人,無御之者”,咬了誰,都不免一死,可“永之人爭奔走焉”,這形成強烈反差。在中間蔣氏的答話中,處處運用對比:捕蛇與納稅兩者不幸程度相對比;60年鄉鄰非死即徙與蔣氏“獨存”相對比;悍吏騷擾鄉民的情形和自己弛然而臥相對比;自己一年冒死危險兩次與“鄉鄰旦旦有是”相對比。

  四、參考譯文

  永州的山野間生長一種奇異的蛇,黑色的身子而有著白色的花級;這種蛇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枯死;如果咬了人,就沒有辦法救治。但捉到它并且把它晾干,用蛇肉干制成藥丸,可以用來治療麻風,手足痙攣、頸腫、毒瘡等病;還能去掉腐爛的肌肉,殺死人體內的各種寄生蟲。起初,太醫奉皇帝的命令來征集這種蛇,每年征收兩次,招募能夠捕捉蛇的人,用蛇頂替他們的租稅去繳納。于是永州的人爭先恐后地干這件事。

  有一家姓蔣的,享有捕蛇而不納稅的好處已經三代了。我問他,他就說:“我的祖父死在捕蛇這件事情上,我父親也死在捕蛇這件事上。現在我繼續干這事已經十二年了,幾乎喪命好幾次了!彼v到這些,臉上好象很悲傷的樣子。

  我可憐他,并且對他說:“你怨恨捕蛇這項差事嗎?我打算去對主管收稅的官吏講一講,更換你的差事,恢復你的賦稅,那怎么樣?”

  姓蔣的聽了大為傷心,眼淚汪汪地說:“您是哀憐我,想讓我活下去嗎?那末我干這個差使的不幸,還不及恢復我的賦稅那樣嚴重。假使當初我不應這個差,早已經困頓不堪了。自從我家三代居住此鄉,累計至今有六十年了,而鄉鄰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在賦稅逼迫之下,他們竭盡田里的出產,罄空室內的收入,哭哭啼啼地遷離鄉土,饑渴交加地倒仆在地,吹風淋雨,冒寒犯暑,呼吸著毒霧瘴氣,由此而死去的人往往積尸成堆。先前和我祖父同時居住此地的,現今十戶人家里剩不到一家;和我父親同時居住的,十家里剩不到兩三家;和我本人同住十二年的,十家里也剩不到四五家。不是死了,就是搬走了,而我卻因為捕蛇獨能留存。每當兇橫的差吏來到我鄉,從東頭鬧到西頭,從南邊闖到北邊,嚇得人們亂嚷亂叫,連雞狗也不得安寧。這時候,我便小心翼翼地爬起身來,探視一下那只瓦罐,見我捕獲的蛇還在里面,于是又安然睡下。平時精心喂養,到時候拿去進獻,回家就能美美地享用土田里的出產,來安度我的天年。這樣,一年里頭冒生命危險只有兩次,其余時間便怡然自得,哪像我的鄉鄰們天天有這種危險呢!現在即使死在這上頭,比起我鄉鄰們的死已經是晚了,又怎么敢怨恨呢?”

  我聽了愈加難過。孔子說過:“苛政比老虎兇猛。”我曾經懷疑過這句話。如今拿蔣姓的事例來看,說的還是真情。唉!有誰知道橫征暴斂對老百姓的茶毒,比毒蛇更厲害呢?因此我對這件事加以述說,留待考察民情風俗的官吏參考。

  【練習解答】

  一、作者向蔣氏提出“更役復賦”的建議,這是作者的勸慰之辭,既然作者要求蔣氏在“役”和“賦”之間進行選擇,那么蔣氏不得不道出難言之隱!拔崴挂壑恍,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是全篇答話的綱,也是他“大戚,迂然出涕”的原因。反映了當時封建統治者橫行暴斂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勞苦大眾的同情。

  二、1.如今,我接著干這件差事十二年了,險些送命也有好幾次了。嗣,繼承。幾:幾乎,差一點。

  2.假如我不做這件差事,那早就困苦不堪了。

  向:從前,這里有假設的意思。。豪Э嗖豢啊

  3.我提心吊膽地爬起來,看看那瓦罐子,我的蛇還在里面,這才安心地睡下。

  恂恂:提心吊膽的樣子。弛然:放心的樣子。

  4.如今即使死在捕蛇上,比起我那些鄰居的死已經晚多了,又怎么敢怨恨這差事呢?

  毒:恨,憎惡。

  三、旨在考查學生對重點句的理解情況,結合附文以及課文內容,談理解,只要符合課文即可。

  【類文品析】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⑴式⑵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一⑶似重有憂者!倍仍唬骸叭唬粽,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⑸也?”曰:“無苛政!狈蜃釉唬骸靶∽幼R⑹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⑴夫子,即孔子。⑵式:同“軾”,車前橫木。⑶一:或。⑷而:指你。⑸去:離開。⑹識:記住。

  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攀棺勇穯栔ㄊ梗  )

  ⑵昔者吾舅死于虎(舅:  )

 、呛螢椴蝗ヒ玻ê螢椋  )

 、瓤琳陀诨ⅲㄓ冢  )

  2、下列句子中“之”與“子之哭也”中“之”意思相同的是( 。

  a、隱土之北  b、汝心之固  c、告之于帝  d、操蛇這神

  3、翻譯下列的句子。

  苛政猛于虎也。

  4、與“苛政猛于虎也”這句話意思相同的《捕蛇者說》中的一句話是     。

 。▍⒖即鸢福1、⑴派⑵丈夫的父親⑶為什么⑷比 2、b 3、苛酷的統治比老虎還要兇啊!4、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

  【同步訓練】

  一、基礎訓練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當其租入(  ) 更若役(  ) 謹食之( 。∩W事者( 。〉枚D之( 。

  2、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湃舳局酰ǘ荆  )

 、飘斊渥馊耄ó敚  )

 、侵斒持ㄊ常  )

 、染龑Ф酰òВ  )

 、煽梢砸汛箫L(已:  )

 、蕷q賦其二(賦:  )

 、嗣踩羯跗菡撸ㄆ荩  )

 、探裎崴脼橹辏ㄋ茫  )

  3、翻譯下列句子。

 、烹m雞狗不得寧焉。

 、凭龑Ф酰

 、鞘胫x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⑷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4、文章結尾作者提到了“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你是如何看待柳宗元的思想的?

  5、文中蔣氏的遭遇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

  二、同步解讀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聞而愈悲?鬃釉唬骸翱琳陀诨⒁。”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6.下列各句中加點字與“悍吏之來吾鄉”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君將哀而生之乎  b.兩狼之并驅如故

  c.多助之至  d.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故:故為之說   既克,公問其故

  b、比: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   比至陳,車六七百乘

  c、食:謹食之   食之不能盡其材

  d、觀:今以蔣氏觀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8.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1)以盡吾齒(齒:  )

  (2)又安敢毒耶(毒:   )

  9.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2)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0.選文第一段寫蔣氏自述遭遇時,以悍吏來鄉逼租之急與他自己“弛然而臥”、“熙熙而樂”作對比,其作用是         。

  11.作者在選文中表達了對人民苦難生活的同情,但他又無力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可從“              ”這句話中看出來。

  三、美文賞讀

  蝙蝠

  鳳凰壽,百鳥朝賀,唯蝙蝠不至。鳳責之曰:“汝居吾下何倨傲乎?”蝠曰:“吾有足,屬于獸,賀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誕,蝠亦不至。麟亦責之。蝠曰:“吾有翼,屬于禽,何以賀與?”麟鳳相會,語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嘆曰:“如今世上惡薄,偏生此等不禽不獸之徒,真個無奈他何!

  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湃昃游嵯潞钨瓢梁?(居:  )

 、坪我再R與?(以:  )

  13、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

  ⑴百鳥朝賀,唯蝙蝠不至。

  ⑵麟鳳相會,語及蝙蝠之事。

  14、本文用蝙蝠借指哪一類人?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捕蛇者說》 篇10

  第一部分: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4分)

  叫囂(  ) 隳突(  ) 日蹙(  ) 謹食之( 。

  2.填空:(4分)

 、拧恫渡哒哒f》選自   ,作者       是唐朝著名的文學家。

 、莆闹心鼙砻髯髡哂^點的句子是     ,表明作者寫作此文目的的句子是      。

  3.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6分)

  ⑴若毒之乎(毒:  )

 、飘斊渥馊耄ó敚  )

  ⑶謹食之(謹:  )

 、染龑Ф酰òВ  )

 、煽梢砸汛箫L(已:  )

  ⑹歲賦其二(賦:  )

  4.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⑴雖雞狗不得寧焉。

 、葡蛭岵粸樗挂。

  ⑶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區別下列多義詞的不同含義。(4分)

 、湃簦贺M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  )

  更若役(   )

  ⑵食:謹食之(   )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

  6.課文第四自然段文字所表達的蔣氏的思想感情,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悲憤難忍   b、痛不欲生

  c、憤怒控訴   d、哀而不傷

  7.下列各組句中加點的兩個詞,不是近義詞的一項是(  )(2分)

  a、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君有疾在腠里

  b、殫其地之出   竭其廬之入

  c、叫囂乎東西   隳突乎南北

  第二部分:

 。ㄒ唬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聞而愈悲?鬃釉唬骸翱琳陀诨⒁!蔽釃L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8、找出選段中能表達下列成語的句子:(4分)

 、攀瑱M遍野:    ⑵十室九空:

 、莾A家蕩產:    ⑷顛沛流離:

  9、擇朗讀停頓錯誤的一項( 。2分)

  a、非死/則徙爾  b、而/鄉鄰之生/日蹙

  c、今其室/十無四五焉  d、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10、對“安敢毒耶”理解不當的是(  )(2分)

  a、回應上文作者的提問(若毒之乎)。

  b、用反問句委婉表示捕蛇給自己帶來了很多好處。

  c、這個問答出人意料,使一篇血淚斑斑的控訴帶上“哀而不傷”的色調,蘊含更加深刻。

  d、暗示了不敢怨恨捕蛇一事,是因為賦斂之毒有甚于蛇。

  11、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與其它不同類的一項是( 。2分)

  a、悍吏之來吾鄉  b、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

  c、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d、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

  12、找出兩組對比。(4分)

  (1)

  (2)

  13、本段的中心句是       。(3分)

  14、翻譯句子。(4分)

  (1)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2)今雖死乎此,此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二)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①式②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一③似重有憂者!倍茉唬骸叭,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于曰:“何為不去⑤也?”曰:“無苛政!狈蜃釉唬骸靶∮谧R⑥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①夫子:即孔子。②式:通“軾”,車前橫木。③一:或。④而:乃,即指你。⑤去:離開。⑥識:記住。

  15.下面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而曰:“然,昔者……”(然:是這樣)

  b.吾舅死于虎(于:被)

  c、何為不去也(去:離開)

  d.小子識之(小子:小人)

  16.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

  譯文:

  (2)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

  譯文:

  17.用原文回答問題。(4分)

  (1)婦人在墓前哭的原因是什么?

  (2)婦人一家有三人被老虎吃掉卻為什么不搬家?

  第三部分:片斷寫作練習(40分)

  根據下列描述,將“悍吏”來“吾鄉”時雞犬不寧的情景表述出來。300字左右。(可以增加適當的人物和情節,不得改變原旨。)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捕蛇者說》 篇11

  教案示例(之一)

  教學目的

  一、本文在于揭露統治階級的橫征暴斂,表現對人民疾苦的同情。

  二、背誦第4、5段,注意語調,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了解“乎”和“而”的多種用法。

  四、理解并掌握“對比”的寫法。

  教學設想

  一、課文第4段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1 蔣氏自陳心曲的話是全文主體,要著重領會。(重點)

  2 運用對比的寫法,以捕蛇之“利”反襯賦斂之毒。(難點)

  二、緊扣課文的“閱讀提示”和課后有關練習讀課文。

  三、采用“讀讀、議議”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1 簡介作者。

  2 回憶學過的“說”,講清這一文體的特點。

  3 引導學生看課文“閱讀提示”,了解背景和寫作目的。

  二、指導預習

  1 參照課文注釋,閱讀全文。

  2 弄清“永州之人爭捕異蛇”的原因。

  3 了解“黑質而白章”和“得而臘之以為餌”兩句中“而”所表示的關系。

  4 掌握實詞“質”“章”“嚙”“當”“已”“得”“賦”等含義;了解“可以”的古今不同用法及“臘”的活用。

  三、研析新課

  指導學生朗讀第1段并疏通文義。

  (1)讓學生試譯,師生共同研討。

  明確

 、佟昂谫|而白章”中“而”表南并列關系。

  ②“得而臘之以為餌”中“而”表示承接關系。

  ③“可以已大風”中的“可以”,是“可以用來”,今義“可以”是“能夠”的意思,是一個詞。

 、堋芭D”,干肉,名詞,這里作動詞用,意思是“把肉晾干”。

 、菡页鰧憽吧叨拘灾畡 钡木渥。(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

  ⑥找出寫“蛇的醫療功效”的句子。(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殺三蟲。)

  (2)提問:蛇毒性如此劇烈,永州人為何“爭奔走焉”?

  明確:因為“太醫以王命聚之”,捕蛇可以“當其租入”。

  (3)小結:文章一開始敘述異蛇毒性之劇及其特殊的醫療功效是為下文作鋪墊。關鍵是“當其租入”和“永之人爭奔走焉”這兩句——捕的蛇可抵交租稅,永州的人才爭著去做捕蛇這件事。這就暗示了“賦斂之毒有甚是蛇”。作者字字都是客觀敘述,而全文主旨已寓其中。

  四、布置作業 

  1 翻譯第1段,結合語境理解記憶這一段的有關實詞。

  2 預習課文第2—5段。

  3 完成課后“辨析·比較”題四第2題。

  第二課時

  1 檢查第一課時所學的知識。

  2 體會“蔣氏大戚……則久已病矣”這段話的思想感情。

  3 了解怎樣運用對比以捕蛇之“利”反襯賦斂之毒的寫法。

  4 理解互文的修辭手法。(“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

  5 思考研討課后“辨析·比較”題三、四。

  6 體會第5段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研析新課。

  1 概括第2—4段的內容:敘述了蔣氏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慘遭遇。

  第2段概述蔣氏三代人的悲慘遭遇,先說蔣氏“專其利三世”,使人認為可羨;待到蔣氏述說祖、父俱死于捕蛇,本人也多次險遭不測,卻又使人感到可悲。這樣由羨慕入悲傷,把事情的本質揭露得更加深刻:原來這所謂的“利”是用生命換來的。

  第3段寫作者提出“更役”“復賦”的建議。作者鑒于蔣氏三代人的遭遇之慘所以才問蔣氏“若毒之乎”。

  第4段寫蔣氏不愿更換差役,其答話則句句都落在“賦斂之毒有甚是蛇”這一點上,是全文的主體。

  2 提問:“蔣氏大戚,……則久已病矣”這段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蔣氏明白作者的好意,但他確信作者不了解自己的處境,更不了解地方上的情形,所以用揣測的語氣問作者:“你要哀憐我使我活下去嗎?”接著就用十分堅決的陳述語氣和極為沉痛的語調自述:“我干這個差役的不幸,還不像恢復我賦稅的不幸那么厲害哪”,“假如我不干這個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這是蔣氏幾十年痛苦遭遇的高度概括,是全篇答話的綱。這段話表達了蔣氏“哀而不傷”的思想感情。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3 提問:文章接下去運用對比的寫法,用捕蛇之“利”來反襯賦斂之毒,試分析是怎樣進行對比的?

  學生思考、討論。(用圖表表示)

  明確:回顧過去,則以鄉鄰們十室九空的情形跟自己能“以捕蛇獨存”作對比;談到現在,則以悍吏來鄉索租跟自己“弛然而臥”作對比(圖表見“板書設計 ”)

  4 理解“互文”的修辭手法(復習已學過的“互文”的句子)

  “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譯為:到處吵嚷叫喊,到處騷擾。

  5 完成“辨析·比較”題三、四。

  第三題有些常用詞在特定的語境中都有特定的含義。試據上下文解釋下面各組句中的加點字。

  第四題辨析“乎”和“而”的多種用法:

  (1)下面四句話中,“乎”的用法有什么異同?

 、儆[物之情,得無異(語氣助詞“呢”)

 、谄浔卦弧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語氣助詞“吧”)

 、畚釃L疑是(介詞“對”)

 、艿人溃袊(語氣助詞“嗎”)

  (2)“而”在兩個詞語中間,可以表示前后詞語的并列、承接、轉折和修飾等關系。試指出下面各句中的“而”各表示哪一種關系。

 、俸谫|白章(并列)

 、谌坏臘之以為餌(承接)

 、畚徕起(修飾)

  ④人不知不慍(轉折)

 、荼鄙接薰,年且九十,面山居(修飾)

  6 總結:第4段通過蔣氏申述不愿換差事的理由,深刻揭露了統臺者橫征暴斂的罪惡。在層層襯托,反復對比中揭示了“賦斂之毒有甚是蛇”的主旨,并為下文議論提供了充足的事實根據。

  指導學生朗讀第4段,體會其中的感情。

  7 提問:第5段議論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思考、討論,分析歸納。

  明確:用“余聞而愈悲”一句結束上文的敘事,并自然轉入議論。先引用孔子的話作為立論的根據并用跌宕的筆法,由表“疑”而后表“信”,為文章蓄勢。再用“嗚呼”領出全文中最重要的一句:“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點明文齊主旨。最后語勢再趨平緩,以寄希望于“觀人風者”收住全文,交待寫作意圖。這個結句雖反映了作者的階級局限但卻表達了作者對人民疾苦的同情。

  四、布置作業 。

  1 翻譯4、5段并背誦。

  2 用符號表示文章結構層次。

  3 總結“說”這一文體的特點。

  4 完成課后“理解·積累”題五、六。

  【附】板書設計 

  一、寫永州之人爭捕異蛇的原因——“當其租入”。

  二、敘述蔣氏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慘遭遇。

  三、作者對上述事實發表感慨,點明文章主旨和寫作意圖,表達作者對人民疾苦的同情。

 。▌⑿拟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捕蛇者說》 篇12

  教學目標:  

  一、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二、理解對比的寫法。  

  三、了解封建社會繁重的賦稅及老百姓的痛苦生活,從而增強對新社會的熱愛。  

  教學重點:  

  理解第四段對比的寫法  

  教學難點:  

  一、唐代中期的賦稅之毒。  

  二、作者所處的政治環境。  

  教學設想:  

  一、安排一課時。  

  二、讀通全文句子,以第四段為重點,從而領會寫作意圖。  

  三、作者的處境,在適當的地方點明一下,以便讀懂課文,但應避免過多地講史。  

  四、對比的方法,學生早已熟悉,本文兩個對比,指導中已經說明,不必重復多講,只要體會對比的作用即可。  

  五、教讀文言文,向來有講解詳、課時多的習慣,現作嘗試,內容力求精要簡明,只用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探索寫作意圖。  

  二、掌握體裁特點。  

  三、理解對比寫法。  

  四、復習“而”用法。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前預習  

  參看“閱讀指導”和注解,通讀課文,根據練習一的要求,反復朗讀。  

  二、教讀課文。  

  朗讀,指名讀全文,充分利用課本上的注音,幫助正音。分段范讀,并按段指出應注意詞句。抽查提問學生口述大意后,師生共同歸納。(隨時板書)  

  第一段   詞語:黑質而白章,“而”表示前后詞語并列關系。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得,捕得。“而”表示前后詞語承接關系。大意:敘永州人捕蛇緣同 , 先說蛇的毒性和功用 , 后說王命以蛇代租,永州人“爭奔走焉”。  

  獨立思考:有多少人能得到這個差使呢?(教師抽查提問)  

  第二段   詞語:數,多次。若,像。大意:敘捕蛇人一家的捕蛇史,三代受毒蛇之害卻以為“利”。  

  獨立思考:只有姓蔣的一家人在捕蛇上“專其利”,眾多的人仍要交租。(教師抽查提問)  

  第三段   詞語:若,像。告于蒞事者:柳宗元當時參加朝廷中革新派,斗爭失敗,為首的王叔文被殺,他被貶為永州司馬,在地方上是沒有什么權力的,所以說要代蔣氏轉告地方官。大意:敘同情捕蛇人,由毒蛇之害向賦斂之毒過渡。  

  第四段   詞語:大戚,汪然出涕,悲傷之至,可見賦斂更毒。未若,不如,不像。癘:疫氣!班l鄰之生日蹙”,總寫負擔租入者的情況,“殫其 ... 相藉也。”具體寫他們的悲慘生活!瓣倥c吾祖居者 ... 非死則徙爾”,寫負擔租賦的鄉鄰的結果。徙,遷移。“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而”表句子之間轉折關系。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寫悍吏逞兇,兩語是“互文”。恂恂,原意是恭順,這里是“小心謹慎”。嘩然而駭、恂恂而起、弛然而臥、時而獻焉,“而”都是表示前邊的詞起修飾作用。退而甘食,退,回來,“而”連接退和食。蓋一歲 ... 有是哉!   明知捕蛇最后必死,卻寧愿選擇捕蛇而避免繳租,可見繳租之害。“今雖死乎此 ... 安敢毒耶?”毒,怨恨,這是極其沉痛的話。  

  獨立思考:閱讀指導中提到兩個對比,作用是什么?(教師抽查提問)  

  第五段   苛政:泛指暴政。以俟觀人風者得焉,古代把詩叫做風,有采詩官收集民間歌謠用來觀察民風。柳宗元寫文章目的就是希望在位者能了解民間疾苦,所以比作采風。  

  獨立思考后分組討論:柳宗元為什么寫本文?它的主旨是什么?   “說”是什么意思?(教師抽樣提問,其他學生可舉手搶答補充。)  

  小結:(教師評價提問)  

  1 . 柳宗元當時貶為永州司馬,地位很低,   無可能直接用權力來改變重賦毒民的局面,就寫下這篇課文,并希望當局者能了解民間疾苦。  

  2 . “苛政猛于虎”這句話,已成為歷來抨擊反動派的用語。  

  3 . “說”這種文體,往往是短論。說,本有釋、述的含義。   后來變為因事因理而述說,“與論無大異”,我們比喻它是“雜文”。本篇的特點是在末了點明主旨,即所謂“卒顯其志”  

  自由思考回答:學過本文后,你對封建社會和今天的社會有什么不同認識?  

  三、整理、復習、鞏固。  

  1 . 朗讀全文,并板演:熙熙,徙,臘,曩,隳突  

  2 . 把板書上的“而”字用法歸納,記在筆記本上。  

  3.辨析、比較:指名口頭講解  

  ┌然得(捕得)而臘之以為餌  

  ┤           

  └以俟觀人風者得(得到)焉  

  ┌更若(你)役  

  ┤  

  └貌若(好像)甚戚  

  ┌又安敢毒(怨恨)耶  

  ┤  

  └孰知賦斂之毒(毒害)有甚是蛇者乎  

  四、布置作業  

  背誦第4、5段,互相檢查。  

  附:板書設計(投影片)  

  “而”字用法  

  黑質而白章                    表前后并列關系  

  得而臘之以為餌                表前后承接關系  

  哀而生之乎                    表前后并列關系    

  而鄉鄰之生日蹙                表前后承接關系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表前對后的修飾關系  

  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   表前對后的轉折關系  

  嘩然而駭者                    表前對后的的修飾關系  

  恂恂而起                      表前對后的的修飾關系  

  弛然而臥                      表前對后的的修飾關系  

  視其缶,而吾蛇尚存            表示承接關系  

  時而獻焉                      表前對后的的修飾關系  

  退而甘食                      表示承接關系  

  熙熙而樂                      表前對后的的修飾關系    

  聞而愈悲                      表示承接關系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捕蛇者說》 篇13

  教學目的

  一、本文在于揭露統治階級的橫征暴斂,表現對人民疾苦的同情。

  二、背誦第4、5段,注意語調,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了解“乎”和“而”的多種用法。

  四、理解并掌握“對比”的寫法。教學設想  一、課文第4段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1 蔣氏自陳心曲的話是全文主體,要著重領會。(重點)  2 運用對比的寫法,以捕蛇之“利”反襯賦斂之毒。(難點)  二、緊扣課文的“閱讀提示”和課后有關練習讀課文。  三、采用“讀讀、議議”相結合的方法。教學時數:兩課時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 簡介作者。  2 回憶學過的“說”,講清這一文體的特點! 3 引導學生看課文“閱讀提示”,了解背景和寫作目的。二、指導預習  1 參照課文注釋,閱讀全文! 2 弄清“永州之人爭捕異蛇”的原因! 3 了解“黑質而白章”和“得而臘之以為餌”兩句中“而”所表示的關系! 4 掌握實詞“質”“章”“嚙”“當”“已”“得”“賦”等含義;了解“可以”的古今不同用法及“臘”的活用。三、研析新課  指導學生朗讀第1段并疏通文義! (1)讓學生試譯,師生共同研討! ∶鞔_  ①“黑質而白章”中“而”表南并列關系! 、凇暗枚D之以為餌”中“而”表示承接關系! 、邸翱梢砸汛箫L”中的“可以”,是“可以用來”,今義“可以”是“能夠”的意思,是一個詞! 、堋芭D”,干肉,名詞,這里作動詞用,意思是“把肉晾干”! 、菡页鰧憽吧叨拘灾畡 钡木渥印#ㄓ|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 、拚页鰧憽吧叩尼t療功效”的句子。(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殺三蟲。)  (2)提問:蛇毒性如此劇烈,永州人為何“爭奔走焉”?  明確:因為“太醫以王命聚之”,捕蛇可以“當其租入”! (3)小結:文章一開始敘述異蛇毒性之劇及其特殊的醫療功效是為下文作鋪墊。關鍵是“當其租入”和“永之人爭奔走焉”這兩句——捕的蛇可抵交租稅,永州的人才爭著去做捕蛇這件事。這就暗示了“賦斂之毒有甚是蛇”。作者字字都是客觀敘述,而全文主旨已寓其中。四、布置作業  1 翻譯第1段,結合語境理解記憶這一段的有關實詞! 2 預習課文第2—5段! 3 完成課后“辨析·比較”題四第2題。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1 檢查第一課時所學的知識。  2 體會“蔣氏大戚……則久已病矣”這段話的思想感情! 3 了解怎樣運用對比以捕蛇之“利”反襯賦斂之毒的寫法。  4 理解互文的修辭手法。(“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  5 思考研討課后“辨析·比較”題三、四! 6 體會第5段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⒀形鲂抡n。  1 概括第2—4段的內容:敘述了蔣氏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慘遭遇。  第2段概述蔣氏三代人的悲慘遭遇,先說蔣氏“專其利三世”,使人認為可羨;待到蔣氏述說祖、父俱死于捕蛇,本人也多次險遭不測,卻又使人感到可悲。這樣由羨慕入悲傷,把事情的本質揭露得更加深刻:原來這所謂的“利”是用生命換來的。  第3段寫作者提出“更役”“復賦”的建議。作者鑒于蔣氏三代人的遭遇之慘所以才問蔣氏“若毒之乎”! 〉4段寫蔣氏不愿更換差役,其答話則句句都落在“賦斂之毒有甚是蛇”這一點上,是全文的主體。  2 提問:“蔣氏大戚,……則久已病矣”這段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蔣氏明白作者的好意,但他確信作者不了解自己的處境,更不了解地方上的情形,所以用揣測的語氣問作者:“你要哀憐我使我活下去嗎?”接著就用十分堅決的陳述語氣和極為沉痛的語調自述:“我干這個差役的不幸,還不像恢復我賦稅的不幸那么厲害哪”,“假如我不干這個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這是蔣氏幾十年痛苦遭遇的高度概括,是全篇答話的綱。這段話表達了蔣氏“哀而不傷”的思想感情! ≈笇W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3 提問:文章接下去運用對比的寫法,用捕蛇之“利”來反襯賦斂之毒,試分析是怎樣進行對比的?  學生思考、討論。(用圖表表示)  明確:回顧過去,則以鄉鄰們十室九空的情形跟自己能“以捕蛇獨存”作對比;談到現在,則以悍吏來鄉索租跟自己“弛然而臥”作對比(圖表見“板書設計”)  4 理解“互文”的修辭手法(復習已學過的“互文”的句子)  “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譯為:到處吵嚷叫喊,到處騷擾! 5 完成“辨析·比較”題三、四! 〉谌}有些常用詞在特定的語境中都有特定的含義。試據上下文解釋下面各組句中的加點字! 〉谒念}辨析“乎”和“而”的多種用法:  (1)下面四句話中,“乎”的用法有什么異同? 、儆[物之情,得無異乎(語氣助詞“呢”) 、谄浔卦弧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語氣助詞“吧”) 、畚釃L疑乎是(介詞“對”) 、艿人溃袊珊酰ㄕZ氣助詞“嗎”)  (2)“而”在兩個詞語中間,可以表示前后詞語的并列、承接、轉折和修飾等關系。試指出下面各句中的“而”各表示哪一種關系! 、俸谫|而白章(并列) 、谌坏枚D之以為餌(承接) 、畚徕穑ㄐ揎棧 、苋瞬恢粦C(轉折) 、荼鄙接薰,年且九十,面山而居(修飾)  6 總結:第4段通過蔣氏申述不愿換差事的理由,深刻揭露了統臺者橫征暴斂的罪惡。在層層襯托,反復對比中揭示了“賦斂之毒有甚是蛇”的主旨,并為下文議論提供了充足的事實根據! ≈笇W生朗讀第4段,體會其中的感情! 7 提問:第5段議論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思考、討論,分析歸納! ∶鞔_:用“余聞而愈悲”一句結束上文的敘事,并自然轉入議論。先引用孔子的話作為立論的根據并用跌宕的筆法,由表“疑”而后表“信”,為文章蓄勢。再用“嗚呼”領出全文中最重要的一句:“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點明文齊主旨。最后語勢再趨平緩,以寄希望于“觀人風者”收住全文,交待寫作意圖。這個結句雖反映了作者的階級局限但卻表達了作者對人民疾苦的同情! ∪、布置作業。  1 翻譯4、5段并背誦! 2 用符號表示文章結構層次! 3 總結“說”這一文體的特點! 4 完成課后“理解·積累”題五、六!靖健堪鍟O計  一、寫永州之人爭捕異蛇的原因——“當其租入”! 《⑹鍪Y氏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慘遭遇! ∪⒆髡邔ι鲜鍪聦嵃l表感慨,點明文章主旨和寫作意圖,表達作者對人民疾苦的同情。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捕蛇者說》 篇14

  一、填空。

  1 《捕蛇者說》的體裁是 ,作者柳宗元是 朝人,我們在初一時學過他的 ,初二時學過他的 。

  2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這八大家除了柳宗元,還有韓 、歐陽 、曾鞏、王 、蘇洵、蘇 、蘇 。

  二、在括號內填出各分句省略了的主語。

  永州之野產異蛇,( )黑質而白章;( )觸草木,( )盡死;( )以嚙人,無御之者。

  三、選擇填空。

  (一)給黑體字選擇正確讀音(在括號內打“√”),并在橫線上解釋該詞的意思。

  1 然得而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

  a là( )  b xī( )

  2 募有能捕之者,其租入。

  a dàng( )  b dāng( )

  3 今吾嗣為之十二年,死者矣。

  幾:a jī( )      b jǐ( )

  數:a shǔ( ) b shú( ) c shuò( )

  4 謹之,時而獻焉。

  a shì( ) b sì( )

  (二)為黑體詞選擇正確的解釋,將字母填入句后的括號內。

  1 ①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大風……( )

 、谙蛭岵粸樗挂郏瑒t久病矣。( )

  ③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后矣。( )

  a 已經 b 停止 c 使……停止,引申為治愈。

  2 ①十日,扁鵲復見。( )

 、陉倥c吾祖者,今其室十無一焉。

  a 居住 b 過,停

  3 ①固國不山溪之險。( )

 、诙捕蛇獨存。( )

 、弁硕适称渫林,盡吾齒。( )

  a 連詞,相當于“來” b 介詞,*

  c 介詞,相當于“因為”

  4 ①永之人爭奔走。( )

  ②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 )

 、壑斒持,時而獻。( )

  a 代詞,它 b 兼詞,于此,于是

  c 語氣詞,表示強調,譯不出。

  5 ①若毒之?( )

 、诮袊東西,隳突乎南北( )

  ③今雖死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 )

  a 語氣詞,表疑問 b 介詞,相當于“于”

 。ㄈ┚渲泻隗w字應怎樣理解?在正確的義項后畫“√”。

  1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矣。( )

  a 生。 ) b 痛苦( ) c 困苦不堪( )

  2 蔣氏大戚,汪然出曰……( )

  a 鼻涕 b 眼淚 c 鼻涕和眼淚

  3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

  a 牙齒 b 年歲 c 歲月

  (四)為下面三句話選擇正確的譯文,將字母寫在括號內。

  1 若毒之乎?( )

  a 你毒害它嗎?

  b 像有毒的嗎?

  c 你怨恨它嗎?

  2 君將哀而生之乎?( )

  a 你是可憐我,讓我活下去嗎?

  b 君子要可憐我,讓我活下去嗎?

  c 君子要讓他悲哀地活下去嗎?

  3 非死則徙爾。( )

  a 要不想死就搬走。

  b 不是死了就是逃荒去了。

  c 要沒死就讓你搬遷。

  四、簡答題。

  (一)從《捕蛇者說》全文看,第 段是描寫和記敘,第 段是議論。其中第 段是蔣氏捕蛇的背景,為后文的展開做了鋪墊。第 段敘述蔣氏三代捕蛇的苦難家史,為后面的議論打下了基礎;而 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點出主題。

  (二)課文開頭第一句說:“永州之野產異蛇”,接著從三方面對這種蛇之“異”進行描述。請你指出這種蛇哪三方面“異”,并用原文具體說明。

  1 蛇之 異:

  2 蛇之 異:

  3 蛇之 異:

 。ㄈ┯乐拗斑@種蛇有巨毒,可是“永之人”卻爭著去捕捉這種蛇,其原因是( )

  a 這種蛇對草木、對人都有害

  b 這種蛇可以用來治病

  c 捕到這種蛇可以“當其租入”

  (四)蔣氏”用對比的方法回答作者向他提出的問題,具體說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請用原文回答:

  1 回顧過去,六十年以來,鄉鄰的情況怎樣,而蔣氏的情況怎樣:

  2 從現在的情況看,鄉鄰們的情況怎樣,而蔣氏的情況怎樣:

 。ㄎ澹┤牡闹行木涫牵 )

  a 苛政猛于虎也。

  b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赋鱿铝懈骶溥\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1 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

  2 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 )

  3 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 )

  五、閱讀《燭之武退秦師》,按后邊各問作答。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于楚也。晉軍函陵,秦定汜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1 給最后一段話加上標點。

  2 解釋黑體的詞。

  ①: ②: ③

 、: ⑤: ⑥

  3 補出句中省略的成分。

 、伲 )辭曰。

 、冢 )許之。

 、鄹乙裕 )煩執事。

  4 簡析各句中“之”的用法。

 、俟珡闹。

  ②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劢窦倍笞,是寡人之過也。

 、荜惿嫔贂r,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

  5 選出各組中翻譯正確的一句。

  ①夫晉,何厭之有?

  a 晉國,有什么可討厭的?

  b 晉國,有什么能使它滿意呢?

  c 晉國,有什么可厭煩的呢?

  d 晉國,什么時候能滿足呢?

  答( )

 、谖⒎蛉酥Σ患按。

  a 如果不*夫人的力量,是不會有今天的。

  b 如果沒有那個人的力量,是不會有今天的。

  c 如果不是夫人的力量,就不會有今天這個樣子。

  d 如果不是那個人的努力,就不會有今天的。

  答( )

 、坂徥潞,君之薄也。

  a 鄰國的城墻厚,秦國的城墻薄。

  b 對鄰國優厚,秦國就會吃虧。

  c 鄰國的勢力雄厚,秦國的勢力就削弱了。

  d 讓鄰國的勢力雄厚,就會威脅秦國。

  答( )

  6 簡答:燭之武是怎樣憑著他的機智和巧妙的言辭,使秦穆公不僅撤兵回國,而且還派兵助鄭御晉的?

  六、作文。

  1 題目:擴寫《曲突徙薪》

  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曰:“曲其突,遠其積薪;不者,將有火患!敝魅撕偃徊粦。居無幾何,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向使主人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無火患!

  2 要求:

  ①在讀懂原文的基礎上,把握住中心,圍繞中心進行擴充內容,增添細枝末葉。

 、诓灰淖兾恼碌捏w裁,運用記敘描寫方法去擴寫。

 、壅Z言要求簡練明確。

 、茏謹500—600字。

  3 提示:

  擴寫,是對文章進行補充、擴展篇幅的一種寫作方式。原文可以是一篇短文,也可以是一段文字,甚至是一句話,經過擴寫,成為一篇結構完整的文章。具體說,就是在原文的基礎上添枝加葉,增加具體的描寫和記敘的內容,適當加以聯想和想象。例文,作者根據短短的一段敘述,運用具體描寫的方法,大大豐富了原文的內容,把晉公子重耳流亡途中無比狼狽卻又充滿權欲的心態,刻畫得淋漓盡致。

  在擴寫時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要在保持原作的內容和形式基本不變的基礎上進行,必須緊扣原文中心,圍繞原文基本情節,不改變體裁和人稱,不任意地擴展和生發。二是對原作允許拓展和生發的地方可以作較充分的發揮。順著原文的一條主干,發揮想象力把原文中空洞抽象的地方作適當的具體描繪,使之有血有肉,有頭有尾,成為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三是擴寫的語言要求簡練明確,不能無話找話,拖沓冗長。

  【例文】

  原文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與之塊。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賜也!被资芏d之。

  擴寫:

  一隊亡命貴族,在黃土平原上仆仆奔馳。他們雖然仗劍駕車,然而看得出來,他們疲倦極了,饑餓極了。他們用搜索的眼光望著田野,然而驕陽在上,田垅間禾苗稀疏,哪里有什么可吃的東西!一個農民正在田里除草。那流亡隊伍中一個王子模樣的人,走下車子來,盡量客氣地向農民請求:“求你給我們弄點吃的東西吧!你總得幫忙才好,我們已經好幾天沒有吃的了!币虏槐误w、家里正在愁吃愁穿的農民望了這群不知稼穡艱難的人們一眼,一句話也沒說,從田地里捧起一大塊泥土,送到王子模樣的人面前,壓抑著悲憤說:“這個給你吧!”王子模樣的人顯然被激怒了,他轉身到車上取下馬鞭,怒氣沖沖地想逞一下威風,打那個膽敢冒犯他的尊嚴的農民。但是一個上了年紀的、大臣模樣的人上前去勸阻了:“這是土地,上天賜我們的,可不正是我們的好征兆么!”于是,一幕怪劇出現了,那王子模樣的人突然跪下,叩頭謝過上蒼,然后鄭重地捧起土塊,放到車上,一行人又策馬前進了。轆轆大車過處,卷起了漫天塵土……

  附參考答案

  一、1 說,唐,《黔之驢》,《小石潭記》

  2 愈,修,安石,軾,轍

  二、蛇,蛇,草木,蛇

  三、(一)1 b√;把肉晾干 2 a√;抵 3 幾:a√;幾乎,差點 數:c√;屢次,多次 4 b√;同“飼”,喂養

 。ǘ1 c②a3 ①b②c③a2 ①b②a③a4 ①b②c③a5 ①a②b③b

  (三)1 c√ 2 b√ 3 c√

 。ㄋ模1 c 2 a 3 b

  四、(一)1—4,5;1;2和4;5

 。ǘ1 形;黑質而白章 2 毒;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 3 功用;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

  (三)c

  (四)1 鄉鄰們的情況:從“鄉鄰之生日蹙”,默寫到“非死則徙爾”。蔣氏的情況: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而吾以捕蛇獨存。 2 鄉鄰們的情況:悍吏之束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旦旦有是。蔣氏的情況:從“吾恂恂而起”,默寫到“則熙熙而樂”。

 。ㄎ澹゜

 。1 對偶 2 對比、反問 3 排比

  五、1 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2 ①懷有二心 ②邊邑,邊遠的地方,此作動詞,以遠處作邊邑。 ③渡河,過河 ④放肆,此指極力擴展 ⑤表示希望的語氣 ⑥說同悅,高興

  3 ①燭之武 ②燭之武 ③亡鄭

  4 ①作代詞,他 ②句中語助詞,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 ③助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的”。 ④作動詞,往、到

  5 ①d ②b ③c

  6 燭之武利用秦晉兩國的矛盾,根據事理和事實,把秦滅鄭和秦與晉共事的害處分析得十分透徹,終于說服秦穆公不僅撤兵回國,而且還留下一部分人助鄭御晉。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捕蛇者說》(精選14篇) 相關內容:
  • 《守株待兔》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5篇)

    學習目標:1、了解寓言兩則的寓意。2、正確、流利地朗讀文言文,明白文言文的意思。教學重點:了解寓言兩則的寓意。教學難點:正確、流利地朗讀文言文,明白文言文的意思。...

  • 楊氏之子小學語文教學反思(通用2篇)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稐钍现印芬晃,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戶九歲男孩機智聰慧地應對別人的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令人拍案叫絕。...

  • 小學語文萬能教案模板(精選4篇)

    教學目標:1.學會寫本課的10個生字,理解本課的生詞,積累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3.品讀語言,體會其含義,感情劉伯承、鄧小平的軍事才能及軍事家的風范。學習文章表達順序上的特點。...

  • 小學語文《草船借箭》教學反思(精選17篇)

    在本課教學中,我盡可能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整節課以讀為本,初讀整體感知,細讀感情,熟讀背誦。在自讀過程中,讓學生帶著問題獨立閱讀、思考;自悟的過程,就是讓學生思考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體會語言文字情感過程。...

  • 小學語文優秀教案(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教學重點: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 實用的小學語文教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會寫7個生字詞,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偵察、欲出又止、躊躇不前、若無其事”等新詞。2.借助關鍵詞,概括文章主要內容。3.細讀“救幼龜”語段,討論人們不同的態度,分析人們“救”與“不救”的原因,感受自然現象的復雜性,體...

  • 小學語文母雞的教學設計(精選2篇)

    【設計理念】葉圣陶曾經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比~老十分精辟地闡述了精讀與略讀的關系。...

  • 小學語文《an en in un ün》教案(通用13篇)

    教學目標1.正確認讀后鼻韻母ang 、eng 、ing 、ong和整體認讀音節ying,讀準音,認清形。2.正確拼讀聲母和ang 、eng 、ing 、ong組成的音節,能夠準確的拼讀音節,正確的書寫音節。3.認識9個生字,正確朗讀兒歌《兩只羊》。...

  • 小學語文第十冊教案-晏子使楚(通用2篇)

    一、教學目標:1、訓練理解句子中含著的意思。2、了解晏子出使楚國,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挫敗楚國的三次侮辱,維護了齊國的尊嚴。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 關于小學語文教案合集(通用16篇)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聯系生活實際,感受各種花的美麗色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學重點:認、寫本課的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各種花的美麗色彩。...

  • 小學語文《松鼠》教案(通用17篇)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1、出示松鼠的圖片:同學們,你了解松鼠嗎?請把你知道的給大家說一說。2、今天,我們學習法國著名的博物學家布封所寫的《松鼠》,讓我們看看,他給我們介紹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內容。...

  • 小學語文第三冊《識字》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知詞語的反義關系。3、在識字,朗讀的過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培養關愛他人的感情。教學重難點:重點: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 小學語文《窮人》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課文《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治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 《山行》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2篇)

    經過一階段的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我深刻地感受到:作為學生要把那些枯燥無味的課文學好是多么的難呀!教完《山行》這一課后,我覺得低年級語文教學應牢牢地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征,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讓兒童自主快樂學習:一、以讀為主,讀...

  •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錦集(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會認“撒”等9個生字,會寫“勺”等12個生字。2、分角色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了解張衡之所以能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是因為他從小就愛好天文,善于觀察和思考,具有刻苦鉆研的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欧美专区 | 一品道门免费视频日本 | 国产精品久久久麻豆 | 中国xxxx性xxxx产国 | 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夜夜嗨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 一边啪啪一边呻吟AV夜夜嗨 | 免费无码肉片在线观看 | xxxx性按摩bbbb | 日本人妻出轨中文字幕 | a级毛片蜜桃成熟时2免费观看 | 亚洲一二区在线观看 | 51自拍视频 | 8x最新网站入口 | 91网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国产破苞第一次 | 91网址入口|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 | 无码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美女高潮潮喷流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 两根一起进三P免费视频 | 亚洲免费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 快色视频网站 | 涩色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址 | s8在线观看成人网站 | 久久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乱 | 一级片国语 |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 | av在线播 |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另类小说 |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专区一区 | 日本欧美小视频 | 日批视频免费看 | 99热热99 | av网站一区 | 拔萝卜高清视频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