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孔子拜師》教案(通用16篇)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孔子拜師》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仆仆、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
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過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學難點
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孔子及老子的圖片及資料;
學生準備:課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仆仆、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生字的認讀及書寫。
教學難點
了解孔子和老子,感知背景。
一、情景導入
1.談話:
通過預習,了解到課文中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板書課題)
(板書:孔子,老子,并正音:子讀zǐ)
2.學生展示搜集的孔子和老子的資料,閱讀資料袋。(介紹過程中分別出示“老聃”、“孔丘”,“仲尼”并認記“丘”。)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
二、初讀感知
1.初讀課文,找找孔子拜師的原因。
2、認讀生字和詞語。重點指導:
塵:第一筆是豎,不是豎鉤;
迎:沒有一撇,或一橫。
等:中間幾橫應長短不一。
境:右邊是“竟”。
授:形聲字,右邊是“受”,不是“愛”。
3、指名分段讀課文,評價正音。
4、同桌讀文,相互正音。
三、交流名言。
1、書上的名言。
(1)讀一讀。能簡單地說一說,這句名言想要告訴我們什么?
(2)背一背。
2、你還知道那些名言?
四、綜合性學習
布置任務。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孔子拜師》教案 篇2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二段。
2學習根據具體語境及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點詞句,品詞賞句,積累和發展語言。.
3. .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激發學生對他們的崇敬之情。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師要真誠、無私。
課前準備
了解《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中入選的中國人人名、搜集孔子名言等資料。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題
以《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這本書引入?鬃訛槭裁丛谕鈬说难壑幸簿哂羞@么高的地位呢?這節課,讓我們繼續來學習《孔子拜師》這篇課文!
二、直奔中心,提煉問題。
出示句子: 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1.讀句子
2.提煉中心問題:孔子和老子有哪些品行得到人們的尊重呢?
三、圍繞中心,品讀感悟。
1.請同學們輕輕地打開課文,靜靜地、默默地讀讀課文第二段,劃出能表現孔子拜師辛苦的詞語。
2.品讀“不怕辛苦”
。1)出示學生找到的詞語。
。2)讀一讀詞語。
(3)播放“風雨雷電聲”,感受辛苦。
。4)假如你現在就是孔子會怎么做?相機理解“風餐露宿”、“ 日夜兼程”。
(5)把詞語放到句子中讀,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指導朗讀
3.品讀“有禮貌”
3、感悟“謙虛好學”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a.指名讀這段話
b.學習“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
齊讀,理解“止境”。聯系實際談對句子的理解。
師:“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是孔子對學習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師的根本原因。這句話可以用一個成語來代替,那就是——學無止境。 “學無止境”是孔子對學習的態度。他向老子學禮教,向萇弘學習樂理,向師襄學習彈琴,向郯子請教官制。他常說:“學無常師”也就是說學習是沒有固定的老師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本褪撬岢鰜淼。
齊讀這句話,告訴你自己。
再讀這句話,告訴同學們。
大聲讀這句話,讓所有的人都知道
師:孔子就是這樣謙虛好學的,你熟悉的人中有沒有想孔子這樣活到老學到老的?
3.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二段。
。1)自由練讀對話。
。2)指名讀對話。
。3)全體合作讀對話。
四、緊扣中心,談孔子和老子。
師:孔子拜師的場面真是感人,難怪成為世人的典范,孔子拜師之后,師徒二人的舉動還讓人佩服嗎?讀一讀。
出示句子: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1)讀孔子名言。
。2)說說老子是怎么教學的。
再讀中心句。
師:孔子和老子,一個謙虛好學,一個誨人不倦,一個不恥下問,一個毫無保留,多么偉大的古代學者風范啊!難怪人們如此敬重他們,讓我們再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吧。ǔ鍪局行木,齊讀)
五.拓展延伸,語言實踐。
1.孔子生平簡介。
2.生本對話。
師;今天,我們透過課文的語言文字,走進了孔子,認識了老子,F在我們要穿越千年是空的隧道,與古人進行零距離的交流。
。ǔ鍪揪毩曨})寫話訓練:請你選擇其中一個方面,寫一句或幾句話。
(1)我想對孔子說:———————————————————。
。2)我想對老子說:————————————————————————————。
(3)我想對孔子和老子說:———————————————————————————
(生做后交流)
六 總結全文。
師:老師讀了這個故事后,還為孔子寫了一首小詩呢。(出示小詩)
傳誦一個故事,
是為了牢記一位圣人;
懷念一位偉人,
是為了學習一種精神。
請記住這位萬世師表的孔子吧,
他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魂!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孔子拜師》教案 篇3
一、教材理解
《孔子拜師》是六年制小學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課文比較簡短,也比較通俗,有幾組近義詞,如“拜見———拜訪、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難度,要在課堂教學時有機滲透。文章的重點內容“孔子誠心拜師”很突出,線索也很分明;而蘊涵著的老子熱心收徒的線索也比較清晰。
在中國歷史上,孔子作為一個偉人,一直受到國人的敬仰,當權者把他尊為圣人,文人學者把他尊為宗師,一般老百姓把他尊為啟蒙的智者!墩撜Z》,作為孔子智慧之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做人,重內心的修養;做事,重踏實的踐行。而這些在本文字里行間都可見可感。
二、教學目標:
這課書通過對孔子和老子語言、心理、動作的描寫突出了他們的品質,因而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各種方式讀體味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2、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字義串聯法或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和心理體會他們的精神。
3、通過聯想體味孔子行程的艱難,意志堅強,通過孔子學成后和老子拜別場景的練筆體會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流程
板塊一:激趣導入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統一,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學時我采用了多媒體課件導入:
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書:孔子,并正音:子讀zi)讓我們隨著這段錄像一起走近孔子。播放多媒體課件:看了這段錄像,你想說些什么?接著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說說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在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同時,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課文講了些什么?
板塊二:研讀感悟
1.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請你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
3.班級交流讀書感受。學生結合文中的重點語句并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
。1)談孔子
。ㄅ娜肭椋壡槲蛭,舍其一,語文的功能就減少了許多。)
這這一過程中我精心設計了兩處理解詞語的方法,一步步引導學生學習在實際生活中理解詞語的方法。
出示: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到了洛陽。
你體會到了什么?隨機:
相距上千里說明什么?(路途遙遠)
這讓你想到哪些成語?(千里迢迢、萬水千山
你能讀出“遠”嗎?
你讀到“風餐露宿”這個詞語時,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情景?
體會“日夜兼程”
烈日炎炎的白天,孔子在趕路;
———————,孔子在趕路。
2)讀出一路艱辛,求知若渴
不管風雨,孔子風雨無阻地在趕路,讀
不論寒暑,孔子一如既往地在趕路,讀
不分晝夜,孔子迫不及待地在趕路,讀
讀——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體會到了什么?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
讓我們學學孔子,彬彬有禮地拜見老師吧。
出示: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隨機談體會,指導朗讀
出示: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你讀懂了什么?有禮貌求知若渴(謙虛好學)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你怎么理解?
用一個詞?(學無止境)用一句話?(泉水流不盡,知識學不完,活到老,學到老
聯系實際生活來說說。
。2)談老子
出示:“你就是孔丘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
出示: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學生根據交流綜合談對孔子、老子的印象。
在這一過程中,我精心設計了寫的訓練,做到讀寫結合,悟中練寫,通過抓住對話中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來寫一寫孔子學成后和老子拜別的場面,我們每一課書都將搭建寫作的平臺,將本單元的寫作要求分散到每一課書,每一節課之中,力爭做到一課一個寫作訓練點,使每個學生在每節課上都能學到一些寫作方法,減輕學生的習作壓力,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
此外,還通過各種方式讀體味孔子和老子的品行。以讀為本,讀中體會人物品行。教學第二段先讓同學們找出描寫孔子和老子的句子,分別用橫線和波浪線在書中畫出來,讓學生先對這節課要學的知識有個總體印象,然后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對“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這句話的教學感悟他們的品質。老師通過范讀引導學生讀好這句話,體會孔子行路的艱辛。對話部分我們設計了通過自己讀、男女分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各種方式體會孔子和老子的品行,讓學生以讀促思,激發他們的讀書熱情。
板塊三:課外延伸
孔子、老子是我國的大思想家,他們創立了儒家、道家學說。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我們準備開展“閃光的金鑰匙”這一活動,用這把金鑰匙去開啟中華傳統文化的大門。
結合課文或課外資料談談自己對孔子或老子的印象。在班內召開“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讀書匯報會。
板書設計
17、孔子拜師
孔子——聞名、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學而不厭
↓
拜師學無止境
↓
老子——淵博、迎候、愛護晚輩→誨人不倦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孔子拜師》教案 篇4
一、說教材
《孔子拜師》是六年制小學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二、說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二段。
2學習根據具體語境及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點詞句,品詞賞句,積累和發展語言。.
3.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激發學生對他們的崇敬之情。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師要真誠、無私。
三、說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來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我的第一個教學環節是揭示課題。以《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這本書引入,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進入本節課的學習。
我的第二個教學環節是直奔中心,提煉問題。一篇課文是一個整體,我們要在這個整體中找一條主干,來貫穿全文的學習。在這堂課中我就抓住課文的最后一節。再回到全文讓學生找出孔子和老子有什么品質得到人們的敬重?在學習完二、三兩自然段,學生通過品讀感悟了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后,再次讓學生讀這一句中心句,這樣以一條線帶到整個面上,我想這樣會使教學顯得清晰、連貫。
我的第三個教學環節是圍繞中心、品讀感悟。字、詞、句的理解我們提倡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不能脫離語言環境。這也是對學生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本堂課中的“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的理解。我先讓學生找出能表現孔子拜師艱辛的詞語,再通過讀一讀這些詞語,播放風雨雷電聲讓學生感受孔子拜師路上遇到的惡劣天氣,展開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聯系課文中的孔子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難,他又是怎么做的。這樣學生說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的是一種生活場景。這不僅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同樣,在教學“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時,我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聯系生活中熟悉的人來理解就變得容易多了,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進一步感悟孔子的學習態度,這樣,既符合重視句子訓練的要求,又通過詞句的學習,進一步進行朗讀的訓練。
課文中有一段描寫老子與孔子的對話,充滿哲理,又生動有趣,讀好了,老子與孔子的形象、老子的誨人不倦和孔子的學而不厭的精神自然而然地進入孩子視界、進入孩子的心靈。于是,我就采用多種形式的讀,如同桌讀,指名讀,全體學生合作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品味、感悟。
我的第四個教學環節是緊扣中心,談孔子和老子。這一環節由“孔子和老子拜師的場面真感人,難怪成為世人的典范,孔子拜師后,師徒二人的舉動還讓人佩服嗎?” 這一問題引入,學習第三自然段。讓學生讀孔子有關學習的名言,談老子是怎么教學的,進一步認識孔子和老子,使他們的形象在學生的心中更豐滿。
我的第五個教學環節是拓展延伸,語言實踐。通過觀看視頻,使學生對孔子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通過寫話與古人進行交流,激發對他們的崇敬之情。
我的第六個教學環節是以詩做結,感受傳統文化的光輝燦爛。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孔子拜師》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掌握“遠近聞名、風塵仆仆、納悶、 長進、敬重、品行”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要真誠、無私,尊敬師長。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學會借助課外資料學習語文。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孔子畫像、孔子講學、孔子論著以及人們紀念孔子的場景)。
2.自制生字詞卡片。
3.學習自讀課文,記下疑問。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談話:
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書:孔子,并正音:子讀zi)讓我們隨著這段錄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體課件:看了這段錄像,你想說些什么?
。▽W生根據課件內容談感想)
3.引入:為什么孔子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學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就能揭開這個秘密。
【以課件燃起學生對孔子的景仰之情,并為全文的學習創設情境!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指名朗讀:日夜兼程 風塵仆仆 納悶 風餐露宿 毫無保留 傳授 佩服。(注意讀準加點字的字音)。
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請學生推薦班內一兩名朗讀好的同學當“老師”,檢查同學們課文的朗讀情況。
4.感知課文大意:課文講了些什么?
三、研讀感悟
1.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請你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
3.班級交流讀書感受。
學生結合文中的重點語句并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
。1)談孔子
、偎傆X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 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谇泛吐尻栂嗑嗌锨Ю,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 洛陽。
③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
、芸鬃舆B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⑤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迯拇,孔子每天不高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披文入情,緣情悟文,舍其一,語文的功能就減少了許多。】
。2)談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 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
、诶献右舶炎约旱膶W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3)學生根據交流綜合談對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孔子拜師》這一課,結合課文內容談談自己對孔子或老子的印象。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孔子拜師》教案 篇6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談話:今天我們教室里來了很多老師,大家都以燦爛的笑臉表示對他們最真誠的歡迎。這讓我想起《論語》中的一句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知道《論語》這部書中記錄了誰的言行嗎?
。ò鍟嚎鬃樱
2、交流:關于孔子,你還知道些什么?(學生課外收集資料)
同學們能通過問父母、上網查找、看書等多種途徑了解信息,可見大家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后資料袋中對孔子的介紹,你還能記住哪些有價值的信息。
教師小結:一個人能稱為“家”不簡單,孔子卻同時譽為兩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偉大的”,那就更了不起了?鬃訛槭裁磿腥绱顺删湍,學了今天這篇課文可能會有所啟發。
(板書:拜師)
你看到這個課題,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ò鍟合蛘l、為什么、去哪里、怎樣)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文章中,相信你們只要用心讀書,一定能把這些問題解決。
二、初讀課文,讀準讀通
1、自讀課文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書時,把生字讀準,把句子讀通順,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掃清文字障礙。
看黑板,剛才在同學們讀書時老師發現有些詞語把同學們給難住了,我們一起把它讀準了。
等候 止境 傳授 佩服 納悶 品行 曲阜
風餐露宿 日夜兼程 風塵仆仆
課文中還出現了一些名字,是不是把你們搞糊涂了呢?
出示: 孔子 孔丘 仲尼
老子 老聃
這到底是幾個人呢?
師: “子”是當時特別有學問的人才能用的尊稱,可見孔子、老子是學問頗深的人。為什么孔子自稱為孔丘,而老子卻稱他為仲尼呢?古人有姓、有名、有字,在名和字的使用上是有講究的。自己稱自己時,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謙虛有禮。對別人就不能直接稱呼名,而要用字,這也表示謙虛有禮。
3、再次讀文,說說主要內容。
攔路虎被我們解決了,請你再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方法:
a、指名試說。
b、出示:孔子(什么時候)(為什么)拜(誰)師。
也許拓展課題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生:孔子三十多歲的時候,因為他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所以拜老子為師。
我們通過拓展課題的方法將文章主要內容說得完整而有條理,這個方法不錯,以后我們可以嘗試著使用。
三、交流已知道的問題。
有些問題比較淺顯,你能馬上回答出來嗎?孔子向誰拜師?
。ò鍟豪献樱
你對老子有多少了解呢?原來老子是個這么了不起的人物,難怪孔子要向他拜師呢!
孔子去哪里拜師呢?你從文中找到答案了嗎?
孔子為什么要拜師,他是怎樣拜師的,這兩個問題是這節課我們重點要解決的問題。下面,讓我們走進文章的第一段,你知道孔子為什么為什么要拜師嗎?
四、讀中感悟,學習品行
。ㄒ唬、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
2、孔子為什么要拜師呢?你能找出有關的句子讀讀嗎?
孔子的知識真的不夠淵博嗎?誰能談談自己的理解。
什么樣才是遠近聞名,那孔子只是一名老師憑著什么而遠近聞名呢?
是啊,他學問淵博,人們都愿拜他為師,可是孔子卻覺得自己不夠淵博,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出孔子謙虛好學)
。ò鍟褐t虛好學)
(二)、學習第二段
1、正是因為孔子謙虛好學,所以他毅然選擇了遠離家鄉去拜師,他是怎樣拜師的呢?拜師的過程一帆風順嗎?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劃出孔子拜師艱辛的詞語。
學生畫:(日夜兼程、風餐露宿、風塵仆仆、終于)
師:這些詞語都寫出孔子拜師一路艱辛。你們能想象一下孔子這一路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難嗎?
師:假如你們現在就是孔子,會怎么做?
生:我會懷著永遠不放棄的希望向前走著,去洛陽拜師。
師:又是風來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嗎?
生:不好,早點見到老師,就能學到更多知識。
師:天黑了,孔子你停一停,好嗎?
生:不好,我得趕路。
師:困了,孔子你怎么不睡覺。
生:我打個盹就行了。
師:餓了,孔子你怎么不吃飯?
生:我會去樹林里找野果子吃。
師:白天趕路晚上趕路,就是哪個詞?
生:日夜兼程。
師:在露天吃飯在露天睡覺,就是哪個詞?
生:風餐露宿。
老師此時也被孔子拜師的執著精神打動了,我想用動情的朗讀,讀出對孔子的敬佩之情。同學們閉上眼睛,想像你會看到怎樣的孔子出現在你的腦海中?(師范讀)
此時的孔子站在你面前會是什么樣?書中的一個詞語概括得非常好——風塵仆仆。你理解“風塵仆仆”的意思嗎?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它的意思呢?
小結:不知不覺中我們就理解了“日夜兼程”、“風餐露宿”和“風塵仆仆”的意思,理解詞語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簡單的詞語可以通過字面理解,“風塵仆仆 “這個詞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 “日夜兼程”、“風餐露宿”通過合理的想象進行了理解。同學們可以在今后的學習中靈活地運用這些方法。
你們想讀讀這句話嗎?
指導朗讀:
。╝)孔子在拜師過程中歷經千辛萬苦,讓我們一起來讀出孔子拜師的艱辛。
。╞)孔子戰勝了種種困難,再讓我們讀出孔子的頑強意志。
。╟)孔子終于到達了目的地,讓我們讀出孔子的高興心情。
2、(出示插圖)好學的孔子終于來到了洛陽,你能看懂圖中所畫的內容嗎?
生:孔子來到洛陽向老子行禮拜師。
師:拜是古代的一種禮節,不同的場合拜的方式也不同,在這樣的場合,要把左手放在右手的外側,身體前傾,頭略低于手。
師:現在請你輕輕地起立,讓我們走入文本,隨著孔子去思、去想、去做。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呀,孔子一路上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地趕來,此時此刻他看見洛陽城外,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在迎候著他,這就是他尊敬的老師呀。讓我們隨著孔子深深地一拜。(引導學生做拜的動作)
師:在這一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覺孔子拜師的心意很真摯,他很想拜老子為師,他是個很懂禮貌的人,他很尊敬老子,并想跟他好好地學習。
師:孩子們,就將你們感受到的這些融入到課文的朗讀之中吧!請你輕輕地坐下,同桌讀讀老子與孔子的這段對話,把當時兩位圣人見面的情景再現。
學生自由練習,然后請同學分角色朗讀,直接讀人物語言。
你是——(學生拖長音,讀出疑問的語氣。)
師:你為什么要這樣讀?
生:因為他(老子)不知道孔子是誰,所以老子是問“你是——”
小結:會讀書的同學,能讀出標點符號所包含的意思。標點符號是無聲的語言,這里的破折號“——”表示疑問。
3、出示帶有“迎候、等候”的對話。
你們發現這兩個句子中的一組近義詞了嗎?這兩個詞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調換位置讀一下,感覺合適嗎?
小結:可見作者用詞之準確,我們“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呀!
4、孔子說“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師:可是老師不明白,把老子的知識學完了,學習不就到頭了嗎?
生:知識很多,永遠學不完。
師:你在生活中看到過學習是沒有止境的人嗎?
小結: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有的同學學習已經很好了仍然很勤奮,爸爸媽媽工作了還在學習,有的爺爺奶奶還在上老年大學呢!你能把這句話換個成語來說嗎?
。ò鍟簩W無止境)
“學無止境”是孔子對學習的態度,他向老聃學習禮教;向萇弘學習樂理;向師襄學習彈琴,向郯子請教官制。他常說“學無常師”也就是說學習是沒有固定的老師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也是他提出來的。
五、總結提煉,升華情感
1、拜師成功后,老子是怎么教授?孔子怎么學?
生(朗讀):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師:做到了虛心好學。
生: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師:當孔子隨時隨地向老子請教,老子會厭煩嗎?當孔子打破砂鍋問到底,老子會怎樣做?這種不知疲倦,有耐心地把知識傳授給別人,叫“誨人不倦”。
。ò鍟赫d人不倦)
2、今天我們透過課文的語言文字,走進了孔子,認識了老子,現在我們要穿越時空的隧道,與古人進行零距離接觸。請你選擇一個方面,說一句或幾句話。說話訓練:
a、我想對孔子說:
b、我想對老子說:
c、我想對孔子和老子說:
師:對兩位圣人的贊美,老師為他們送上一副對聯——上聯是“孔子拜師虛心好學”,下聯是“老子授徒誨人不倦”,橫批是——學無止境。
同學們,孔子的虛心好學、老子的誨人不倦被世人稱頌,正是他們做到了學無止境,才學識淵博,得到后人的敬仰。來,請大家拿起課本,朗讀最后兩個自然段,讀出對兩位圣人的敬佩。
六、推薦作業,課后延伸
同學們,正因為孔子老子的高尚品格,受到了人們的佩服與敬重?鬃娱T下有許多的弟子,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記錄了下來,編成了《論語》。而老子撰寫的《道德經》,這兩本書對后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的傳統文化如一條大河源遠流長,希望這堂課能夠給你打開一扇窗。對圣人的了解不能隨課文結束而停止,課后大家繼續搜集有關孔子和老子的文化精髓,進一步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孔子拜師》教案 篇7
a組 基礎知識
一、一錘定音(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打“√”)。(6分)
淵博( yān yuān ) 曲阜( fǔ fù )
請教( jiào jiāo ) 佩服( péi pèi )
敬重(chónɡ zhònɡ ) 洛陽( lào luò )
二、快樂認識新朋友(看拼音,寫詞語)。(12分)
wén mínɡ nà mèn chuán shòu
。 ) ( ) ( )
děnɡ dài tǔ qiū zhǐ jìnɡ
。 ) ( ) ( )
三、火眼金睛,辨字組詞。(12分)
境( ) 迎( )
鏡( ) 仰( )
城( ) 程( )
誠( ) 呈( )
四、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16分)
拜訪——( ) 迎候——( )
大概——( ) 納悶——( )
長進——( ) 敬重——( )
品行——( ) 傳授——( )
五、精彩回放(按原文填空)。(8分)
1.學習是沒有 。您的學問 ,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 的。
2.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 ,隨時 。 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 地傳授給他。
3.人們 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 他們的品行。
b組 綜合能力
六、句子創作沙龍(照樣子,寫句子)。(12分)
1.例:小明和小剛這樣做對。(反問句)
難道小明和小剛這樣做不對嗎?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2.例:我們的祖國多么美麗。ㄑa充句子)
多么快樂!
3.例:杏花開了,梨花也開了。
, 也 。
七、開心閱讀。(20分)
王羲之與子同練宇
王羲之是晉朝有名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練字很勤奮,他在走路和休息的時候,老是用手指在自己身上一橫一豎地寫著,琢磨字體。日子久了,他把衣服劃破了。他每天練完字,都要到門前的池塘里去洗筆
硯。日子久了,池塘里的水都變成黑的了。
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練字也像父親一樣專心。
有一天,王獻之正在練字,他父親悄悄地走到他背后,猛地拔他手里的筆,沒想到競沒有拔掉,原來王獻之的注意力很集中,筆攥得很緊。
王獻之練了幾年字,漸漸有些不耐煩了,就問他父親:“爸爸,寫字有秘訣嗎?”
父親聽了兒子的話,就叫人抬來了十八口缸,缸里裝滿了水,然后對兒子說:“你只要把這十八口缸里的水全寫完了,就知道寫字的秘訣在哪里了”。
王獻之聽了父親的話,知道寫宇沒有什么秘訣,主要靠練。從此,他就白天黑夜地勤學苦練,終于練成了一手好字,也成了著名的書法家。
1.給加點字選擇正確讀音,在括號里畫“√”。(6分)
琢磨 zuó ( ) 劃破 huá ( )
zó ( ) huà ( )
專心 zhuān ( )
zuān ( )
2.辨字組詞。(4分)
竟( ) 練( )
境( ) 煉( )
3.題目中的“子”指 ,他練字
。(4分)
4.寫好字的秘訣是 。(2分)
5.讀了短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4分)
c 組 智力發散
八、文字游戲(猜字謎)。(8分)
1.言及自己。 ( )
2.手扶下巴。 ( )
3.八字從天降。 ( )
4.又是水三點。 ( )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孔子拜師》教案 篇8
1 我心目中的孔子 ——《孔子拜師》讀后感
莊達耀
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很多言行對后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這單元中我們就學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孔子給了我很深的印象?鬃与m然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他還是不遠千里到洛陽拜思想家老子為師!皩W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就是孔子求學的原因。孔子謙虛好學、不怕吃苦、彬彬有禮的精神都值得我學習。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孔子謙虛好學的精神。我爺爺已經六十多歲了,但是他一有時間還是不斷學習,有時候字音讀錯了,我給他提了個醒,他馬上糾正過來,不會因為我是孫子而不予理睬。我想我應該向爺爺學習!爸疄橹恢獮椴恢痹趯W習上遇到不懂的問題,我一定會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我知道了孔子不僅謙虛好學,還尊敬師長,在生活上,我要以孔子的這種精神和品質為榜樣,努力學習,使自己不斷進步。
2 《孔子拜師》讀后感
李哲鵬
《孔子拜師》講了孔子去洛陽拜老子先生為師,一路上無論是刮大風還是下大雨,他總是堅強地克服度過;而且他去拜見老子先生都是很有禮貌的。老子先生接待遠方來的客人也是彬彬有禮,并且把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孔子先生。兩位前輩虛心好學和偉大無私的胸懷深深地打動了我。
讀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我決定向孔子先生和老子先生學習他們那種對知識虛心好學和誠懇態度高貴品質。
3
課文《孔子拜師》主要講述了孔子30多歲的時候,感覺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離開家鄉曲阜,到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的故事。在這個故事里,我看到了孔子謙虛好學,彬彬有禮,老子禮節高超,謙虛謹慎。
孔子已經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學者和教育家,但是他并不滿足,還要學習更多的知識,并且不畏艱險、跋山涉水來到千里之外,向老子學習。我要向孔子學習,學習他謙虛好學、彬彬有禮的精神品質。我有時候考試成績比較好,就沾沾自喜、驕傲自滿。通過學習課文,我知道了學習是沒有止盡的,偉大的教育家孔子都能認真求學,更何況我們這些剛剛步入知識殿堂的小學生呢?在今后的學習中,我一定要學習孔子的學習態度,認認真真學習、踏踏實實做人,長大后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孔子拜師》教案 篇9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40%的淘汰率。我想,這個數字對于每一個參加這次說課比賽的老師來說,都是一個讓人緊張,甚至憋不過氣來的空前壓力。尤其是對于我這個來自鄉鎮小學的老師,哪里有城區老師們經常上展示課的豐富經驗呢?
說實話,我很緊張。但是,我還是來了。因為,我是跟著兩千五百年前的孔夫子的腳步來的。《孔子拜師》(板書:孔子拜師)孔子為了豐富自己的學問,不遠千里,從曲阜風塵仆仆、風餐露宿幾個月,也要到洛陽向老子求學。我這點路算什么呢?我很榮幸,今天能認識各位評委老師,希望能夠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你們的熱心指點。謝謝你們。
《孔子拜師》是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中有兩個人物,兩條線索。一條是以孔子不遠千里、風塵仆仆拜老子為師為主線,另一條以老子(板書:老子)誨人不倦為暗線,兩條線索相輔相成,互為滲透,成就兩位大家一段學無止境、惺惺相惜的佳話。
我的主要策略是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品讀課文,積累語言,通過聯想體會孔子行程的艱難,意志堅強和老子的高尚品德。
第一個環節是了解老子和孔子。對于八九歲的三年級的孩子們來說,他們對于孔子、老子略有所聞,但知之甚少。因此開課時,師生交流對孔子和老子的了解,增進學生的認識,激發學習課文的興趣。
第二個環節是初讀課文,感知內容,認讀生字詞。學生自由讀課文,初步了解故事內容。為了幫助學生認讀生字詞,我出示了“風塵仆仆”“風雨兼程”“風餐露宿” 等重難點詞語,讓學生讀準字音,認讀生字,了解詞語的基本意思。我鼓勵學生讀詞語也要讀出對詞語的理解來。比如:“風餐露宿”一詞,聯系上下文和生活來感受孔子一路上的艱辛。把這些詞語放進課文再讀,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特別是最后一段話“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引領學生抓住關鍵信息,勇于質疑,帶著問題研讀文本,并由此自然過渡到第三個環節。
我設計的第三個環節是圍繞中心,品讀感悟。怎樣體會孔子一路上的艱辛?我引領學生讀相關句子,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重點詞語。如抓住“終于” (板書:終于)一詞,提醒學生聯系上下文的描寫來體會。引導學生通過恰當的語氣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達到以讀促悟,以悟促讀。
我把了解孔子拜師的過程,體會孔子謙虛好學(板書: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板書:誨人不倦)的高尚品行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因此,光是帶領學生把文本讀通順,從字面上了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從一方面反復品味人物的語言、動作,另一方面深入人物的內心,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
基于這一點,我設計了第四環節——小練筆:
洛陽城外,老子遠遠地看見孔子來了,他想
就要到洛陽城了,孔子心里想
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展開自己的想象,補充兩人的心理活動。人物的內心恰恰是文本所沒有呈現的,給學生練筆提供了一個契機。通過想象、寫作、交流,同學們不僅做到讀寫結合,實現了真性情寫作,把孔子的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老子的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感受到了,而且潛移默化地將中華傳統美德進行了內化,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搭建了平臺。
我的第五個環節是升華情感,拓展延伸。我從兩個方面來做。一是誦讀、理解課后列舉的幾句傳誦最廣的孔子名言:
1、溫故而知新。
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二是向學生推薦、誦讀兩句老子的名言: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
通過這樣的拓展,學生對孔子和老子有了更深的認識,讓學生親近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最后在誦讀這些閃爍著先哲圣賢們智慧的名言中結束本課時的學習。謝謝大家。
附板書:
孔子拜師 老子 風餐露宿
謙虛好學 誨人不倦 終于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孔子拜師》教案 篇10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以“燦爛的中華文化”為專題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孔子拜師》。本組課文以《孔子拜師》入手,一方面讓學生從這個故事中,用語文的閱讀讓孩子對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讓學生知道了古代偉人也是中國特有的文化,激發探索祖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另一方面從語言特色說,學習通過抓重點詞句品讀課文,課文的小提示也正好說明了這一點。這也是學習后面課文比較典型的范文。
這篇課文是敘事性文章,線索非常清楚,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通過對孔子和老子的語言、心理和動作的描寫,來突出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文章中有兩個人物,兩條線索,不同形象,相同品質。一條是以孔子不遠千里、風塵仆仆拜老子為師為主線,另一條以老子誨人不倦為暗線,兩條線索相輔相成,互為滲透。
教學目標:
1、準確地認讀“兼”等7個生字,規范書寫“聞”等12個生字,通過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等方式,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等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了解孔子的求學經過。
3、學會用抓重點詞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體會孔子謙虛好學的品行。
教學難點: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二、說學生
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孔子離他們是比較遙遠的,對那個年代的生活情況不是很了解,無想想象,所以會有學生說到挖草根,吃樹皮?鬃又t虛好學的精神只能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因此在教學中應處理好知識理解和學生語文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注意抓住思想內容與語言文字的內在聯系。要讓孩子們真正地走進文本,從對話中,從文本中體會孔子謙虛好學,彬彬有禮和不怕辛苦。需要教師引導下的深入地閱讀,讓孩子們自讀、自悟、自得。在讀中獲得愉悅地享受,在讀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三、說教法
三年級的語文教學正處于由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向高年級的閱讀教學的過渡階段,在小學語文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務是進行段的訓練,并在段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理解詞語、運用詞語的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根據三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主要采用了質疑問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以孔子的品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閱讀探究并體驗,配合板書,最后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四、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了解孔子
1.導入課文。
問:后面這么多老師,你們高興嗎?這讓老師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三人行,必有我是焉”,哎呀,大家當中肯定有我的老師啊,我可得向幾十位小老師共同來完成今天的學習任務!
2.學生自讀課文后的《資料袋》,感受孔子的偉大。2.揭示課題,寫課題。
課文后面的材料介紹孔子叫孔丘,老子叫老聃, 可大家為什么說孔子、老子呢?師介紹“子”的含義。同時引導學生了解還有:孟子、韓非子、孫子等等。生匯報,師相機評價。
3. 師;通過大家的介紹老師知道了孔子和老子都是有學問的人,人們對他們有一種什么樣的心情。空埓蠹铱焖倌x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
二、初讀課文,感受“誠心”
1.自讀3分鐘,你能讀幾遍?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幾回。
2.交流讀詞語。
風餐露宿 風塵仆仆 日夜兼程 遠近聞名 傳授 佩服 納悶 止境 等候 迎候
拜訪 拜見
3.同桌互讀最受感動的地方,說說感受到了什么?
4.教師板書,小結。
三、研讀“誠心”,體會人物
。ㄒ唬┖献鹘涣
1.自主閱讀,用“——”劃出孔子誠心拜師的句子,用“。。。”圈出重點詞語。
2.交流
板塊一:“屈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1)你能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孔子的誠心,圈一圈,讀一讀,說一說。
2)交流:*用比較的方法,從體會“終于”一詞,體會孔子克服了重重困難。
*在學生交流時,由風餐露宿引出風塵仆仆。
3)指名讀,齊讀。
提示:感受到了什么?“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理解的。
1)你體會到了什么?相距上千里說明什么?(路途遙遠)
這讓你想到哪些成語?(千里迢迢、萬水千山)
你能讀出“遠”嗎?
你讀到“風餐露宿”這個詞語時,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情景?
體會“日夜兼程”
烈日炎炎的白天,孔子在趕路;
———————,孔子在趕路。
板塊二:
孔子想:這位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1)自讀,體會到了什么?
2)選擇其中的一句話,感情朗讀。自讀。指名讀。
3)理解“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钡倪@句話。
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體會到了什么?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
讓我們學學孔子,彬彬有禮地拜見老師吧。讀
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你怎么理解?
用一個詞?(學無止境)你還知道哪些成語跟它意思一樣?(學海無涯)
聯系實際生活來說說?
師:這就是孔子對學習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師學習的一個根本原因。
你們在不斷的學習,老師在不斷的學習,今天在場的所有人也在相互學習,可見學習是沒有盡頭的,讓我們在齊讀一下這句話。
引:因為學無止境,所以孔子跋山涉水、不遠千里去拜師
因為學無止境,所以孔子風塵仆仆、不辭辛勞去拜師
因為學無止境,所以孔子求知若渴、迫不及待去拜師
< type=text/java> < type=text/java src=";> 面對這樣的孔子,你有什么話想說呢?
聯系課文,聯系自己實際談感想。
板塊三:“從此,孔子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1)圍繞著前一句想象說話。
2)教師補充資料。
四、深入感悟、拓展“誠心”
孔子一生為我們后人留下了無數的精神財富。單單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弟子記錄下來,變成了一部書叫《論語》,對后世影響很大。我們一起來積累一下他的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
你還知道孔子的哪些名言?
1.你還知道孔子拜師的其他故事嗎?學生介紹。
2.教師補充兩則孔子拜師的故事。
1)孔子跟師襄子學琴。
2)孔子拜項橐為師。(三字經: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
五、作業設計
1.把課文中你特別佩服和敬重孔子的句子抄下來。
2.孔子生平故事和名言(小組專題研究)。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孔子拜師》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仆仆”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孔子拜師的過程,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系生活等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
教學重點:
1: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拜師的經過;
2:體會孔子的謙虛好學。
教學難點:
1:體會孔子勤奮好學的品行;
2: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作出簡單的評價。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提出問題
課前活動:背誦孔子的名言,p69頁
1·引入課題
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同學們,都是我的老師,今天就讓我們大家共同完成今天的學習任務。
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孔子拜師》,齊讀課題,(出示卡片區別子的讀音)你是否記得孔子怎樣拜師的嗎?課文的順序(ppt)你了解孔子和老子嗎?
孔子(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春秋末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春秋末期,道家學派的創始人)生匯報
師:聽了同學的介紹老師知道了孔子和老子是很有學問的人,老子是孔子的先生,也就是孔子的老師,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是一個非常有學問的人,為什么他還要去拜老子為師呢?請快速瀏覽課文看誰最快找到人們評價孔子和老子的句子?
二.解決問題
1.生匯報: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ppt)點名讀,齊讀
a.齊讀句子,理解敬重,你能給它換個詞嗎?
b.換詞:尊敬,敬仰(齊讀)
2.細讀課文,品讀句子
師:為什么人們敬重他們的品行,你能否從孔子拜師這件事來說說你的體會。
生匯報:
師:你能從文中找到能說明孔子品行高的詞或句子?首先請同學快速默讀(提醒:不出聲),并用直線畫出來,然后四人小組人進行交流,最后推選代表發言,其他人做補充。
a.小組合作學習,討論。
b.指導點評,及時評價(根據學生的匯報隨機調整,順學而導)
重點詞句:ppt
1.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師:齊讀句子,你從這句話真的了什么?(孔子拜師的艱辛)你從哪幾個詞體會到了孔子拜師的艱辛?
“風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說明孔子的艱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的趕路,說孔子求取知識的心情急切。
“終于”因為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路途遙遠。
2.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
學生孔丘特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近義詞
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迎候。分角色讀
多謝老師等候。
3.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一句話你能換個四字詞?學海無涯,學無止境
3.師:看,孔子是多么值得我們去學習,想與孔子交流嗎?ppt
運用:孔子,我想對你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真是一個勤學好問的人)
學生自由發揮,結合自己的感悟
三.升華主題
師:孔子是個謙虛好學的人,那么他的老師——老子呢?請大家齊讀第三自然段。
1:拓詞:選擇題的形式
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子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這句話你認為一下的那個解釋最合適?(誨人不倦)
a:勤學好問b虛心求教c誨人不倦
2:師:正是因為孔子的虛心求教,老子的誨人不倦,所以:ppt
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師:現在你們明白了人們為什么敬重他們的品行了嗎?
孔子的勤學好問,老子的誨人不倦
四.總結
師:.孔子和老子是我國歷史上的著名學者,他們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們的精神,思想,品行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發展,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學習孔子的勤學好問,老子的誨人不倦。
五.課外延伸:
1.背誦p69孔子的名言。
2.搜集孔子的名言,并熟記。
板書設計
孔子拜師
老子
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學海無涯
學無止境
誨人不倦勤學好問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孔子拜師》教案 篇12
【學習目標】
1、認識“兼、仆”等7個生字。會寫“聞、塵”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等14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要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課前準備】
1、學生讀課文,畫出生字。
2、自制生字詞卡片。
3、搜集孔子、老子的有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緊扣課題,引入新課
1、教師提示課題:17、孔子拜師。
2、感悟題意:
⑴用自己的話把題中暗含的意思表達出來(年輕的孔子拜學問淵博的老子為師,學知識,學做人)。
、瓶垲}質疑:
估計學生質疑:孔子是怎樣的人?他為什么要拜師?怎樣拜師?
二、初讀課文,識字學詞
1、認讀生字:
、磐阑ハ鄼z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⑵指名認讀生字。
2、給生字找“朋友”:
、沤o這些生字組詞。
⑵讀詞語。
三、細讀課文,解難釋疑
1、孔子是怎樣的人?
學生結合教材中的“資料袋”及課前搜集的相關資料研讀課文。
2、孔子為什么拜師?怎樣拜師?
學生結合課文相關語句來理解。
課件重點出示:
⑴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魄返铰尻栂嗑嗪苓h,孔子走了幾個月,才走到了洛陽。
比較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從第一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課外作業
1、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
2、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詞語
1、卡片抽讀。教師將詞語卡片隨機抽出,指名學生認讀。
2、組內檢測。小組內模仿教師的方法,互相檢查詞語的掌握情況。
二、朗讀感悟
1、自由讀課文,把自己感觸最深的部分讀給同桌聽。
2、展示讀課文,同桌互讀互聽,互提意見。
3、表演讀課文,把文中易演的內容在朗讀的同時加進動作。
4、品讀升華。聽了剛才的朗讀,你對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認識?
四、指導書寫
1、請學生當“小老師”,指出書寫生字的注意點,如,“迎”字不要多一點,“塵”字上面的“小”不要帶鉤。
2、請書法好的學生到田字格內范寫生字,注意生字的結構特點!捌汀⑹凇钡茸肿笥医Y構,左窄右寬。
3、學生寫字并寫詞語。
五、布置實踐活動
1、活動總動員?鬃印⒗献觿摿⒌娜寮椅幕侵腥A文化的精華。中華傳統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寶庫,讓我們開展一次活動,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去感受一下這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
2、活動籌備。
、琶8鶕滩奶崾,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傳統文化?學生根據自己準備了解的內容給本次活動命名。
⑵組織。自由組成合作小組,推薦一名同學擔任組長。
3、擬定活動計劃。由組長組織討論,共同擬定本次活動的計劃。
4、交流活動計劃。
六、課外作業
了解孔子其他方面的資料,論著等。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孔子拜師》教案 篇13
語文教學的本質是什么,汪潮教授在《語文教學專論》中回答:語文教學的本質是語言習得。語言習得,是語文教學的本義之所在,是對語文教學本質的返璞歸真。在本課教學中我將努力構建一個以語言習得為主軸,以語言知識、語言能力為兩翼的簡約、高效課堂。課中緊握“語言習得”脈搏,規范語文課堂,正如于永正老師所言“用語文的方法學語文”,讓孩子們在語言的海洋里去感受語文真正的魅力。
一、“縱橫聯系”研教材——把握課文語言特色。
《孔子拜師》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學期第五組教材第一篇講讀課文。本組安排了《孔子拜師》、《盤古開天地》、《趙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四篇課文,為我們走進傳統文化寶庫打開了一扇門。
《孔子拜師》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這課通過對孔子和老子語言、心理、動作的描寫突出了他們的品質。其中,作者運用了“淵博”、“遠近聞名”、 “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毫無保留”等詞語折射出孔子、老子的高尚品行。而這些詞語正是孩子們理解的難點,年段目標訓練的重點(理解重點詞語)和本課的語言習得訓練點。所以,在教學以“感受孔子、老子品行”為經線,以相應的語言習得訓練為緯線開展教學。在教學資源上,可鏈接經典誦讀《論語》,結合單元導語、插圖,引發孩子閱讀期待;學文中結合資料袋和孩子們自己收集的有關孔子、老子資料潛心會文。學文后延伸閱讀背誦《論語》和孔子、老子有關故事,為語文園地五口語交際和習作《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打下基礎。
二、“有機整合”訂目標——凸顯語言習得訓練點。
三年級上學期是第二學段的起始學期,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完成學段銜接過度。教學本組教材,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默讀理解詞語,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悟我國的傳統文化。與此同時,還要培養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積累語言習慣,運用語言的能力。
綜合學段特點、單元目標和教材文本的分析,本課第二課時教學目標整合為:
1、 復習鞏固“兼、仆、納、丘、毫、授、佩”七個生字。能正確理解積累“遠近聞名”“學問淵博”“學無止境”“風塵仆仆”“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毫無保留”七個詞語。
2、 品讀二三自然段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重點感受孔子的謙虛好學、彬彬有禮、學無止境等好品質。
3、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通過“想象小練筆”“選詞填空”和“填寫對聯”積累和發展語言。
其中,“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來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如此教學目標的確定,既有語言學習目標,又有情感熏陶、思維訓練目標。而語文課最重要的“語言習得目標”得到準確彰顯,為后面語言習得教學起到方向性引領作用。
三、“簡、實、活、效”理思路——梳理語言習得線索。
本著“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求發展”的基本理念,以讀為主線,鼓勵學生讀中感悟、品味、積累語言,讀中質疑、啟思、探究問題。在教學中把第二自然段作為感悟的重點段,把“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等詞,作為感悟句群的抓手,一線串珠一詞經緯,突破教學重難點,體現“簡單、扎實中有亮點,簡單、扎實中求實效”的教學特色。
四、“板塊推進”說流程——落實語言習得環節。
以語言習得為主線,組織課堂教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語言習得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谝陨戏N種分析,《孔子拜師》第二課設計為以下四個板塊。
第一板塊:“溫故而知新”——復習導入
1、開火車復習詞語。老師關注點:1、生詞中讀音難點,孩子是否讀準,不正確,采用老師示范、小老師引領的方式及時糾正,然后請讀錯的孩子自行糾正,體會進步的喜悅;2、后進生參與學習,和參與學習的質量。鼓勵后進生的點滴進步。
2、選詞介紹孔子、老子。用“遠近聞名”“學問淵博”等詞介紹孔子、老子這一教學環節,其一,提升學生對孔子、老子的認識(第一課時學生利用查資料介紹過孔子、老子,同學們對孔子、老子的認識停留在紙上、書上,還沒有進入自己的腦海。);其二,鞏固并運用第一課時所學詞語“遠近聞名”“學問淵博”。讓詞語的理解運用這一語言訓練點得到落實。
第二板塊:“學貴有疑”——提煉問題
我的第二個板塊是直奔中心,提煉問題。一篇課文是一個整體,我們要在這個整體中找中心點,然后確定一條主線,來貫穿全文的學習。在這堂課中我就抓住課文的最后一節。再回到全文讓學生找出孔子和老子有什么品質得到人們的敬重?在學習完二、三兩自然段,學生通過品讀感悟了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后,再次讓學生讀這一句中心句,這樣以一條線帶到整個面上,讓課堂教學簡約、清晰、高效。
第三板塊:“學而不思則罔”——品讀感悟
我的第三個教學環節是圍繞中心、品讀感悟。
1、充分自讀,勾畫出讓你感受最深的語言。(3分鐘左右)充分地靜思默讀,是學生進入文本,深入思考的前提。給學生足夠長的時間獨自思考,課堂就遠離了浮躁與膚淺,寧靜的心態自然會造就精心,智慧的閱讀品質。
在引領學生靜靜地閱讀過程中,我耐心地等待和積極的巡視,發現學情,及時校正相關的教學策略。其實,學生醞釀的過程也是老師進行下一步教學準備的過程。真正智慧的課堂必定出在老師敏銳的觀察與深刻的思考中。
2、詞語為關鍵,品讀你感受最深的語句。
“創設情境想象”解詞“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字、詞、句的理解我們提倡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不能脫離語言環境。這也是對學生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本堂課中的“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的理解。我先讓學生找出能表現孔子拜師艱辛的詞語,再通過讀一讀這些詞語,播放風雨雷電聲讓學生感受孔子拜師路上遇到的惡劣天氣,展開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小練筆:
一天, 狂風大作,電閃雷鳴,……
一天, 烈日炎炎,酷暑難耐,……。
二天, 一天,……
結合學生拓展想象中語言,呈現出孔子拜師途中“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堅持不懈”等具體的一幅幅生活場景。此時,老師水到渠成地引導:孔子這樣在風中隨便吃些東西,在露天住宿、休息,就叫——“風餐露宿”;“這樣不分白天黑夜地加倍趕路就叫——“日夜兼程”。這不僅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
。2)“聯系生活實際”解詞“學無止境”:在教學“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時,我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聯系生活中熟悉的人來理解就變得容易多了,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進一步感悟孔子的學習態度,這樣,既符合重視句子訓練的要求,又通過詞句的學習,進一步進行朗讀的訓練。
(3)“圖文結合,對話中感悟”文中對話含義
課文中有一段描寫老子與孔子的對話,充滿哲理,又生動有趣,讀好了,老子與孔子的形象、老子的誨人不倦和孔子的學而不厭的精神自然而然地進入孩子視界、進入孩子的心靈。于是,我就采用多種形式的讀,如同桌讀,指名讀,全體學生合作讀等多種形式層層深入地讀,讓學生在讀中品味、感悟。第一層:看圖讀,關注孔子動作:讀出“一拜再拜”的謙遜;第二層:分角色讀,關注孔子語言,讀出孔子心中的彬彬有禮;第三層:進入情境,區別詞語讀,關注用詞“拜見”“拜訪”, “迎候”、“等候”,進一步讀出孔子、老子謙遜有禮、熱情真誠的美好品行。
。4)結合生活實際聊出孔子的好學,老子的誨人不倦。
在同學們匯報第三自然段時,我預設:讀了這段,哪些詞語給你留下深刻印象?你將把哪些詞送給當老師的我,哪些詞留給做學生的自己。如此設計,進一步鞏固學生剛才抓關鍵詞理解的方法,提升學生思維和語言訓練點:把“不離左右”“毫無保留”等詞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結合生活實際的運用。在贈送詞語中無疑也是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如此一問再次整合了教學目標訓練點。
第四版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總結延伸。
1、這一環節由“孔子拜師“一幕流傳千古,文中哪些話語,哪些場景打動了你,請帶著自己的感受再次自讀,展示讀。此時,老師讓學生帶著自我感受再次回讀,目的:1、整合全文,回歸整體;2、尊重多元解讀,讀出個性感悟;3、詞語積累、情感升華,等語文素養得到再次回旋上升。
在學生交流中,重點回擊“學習是無止境”一句,提煉出“學無止境”一詞。并在孩子們對詞語有深刻領悟的基礎上工工整整書寫本課生詞:止境。讓學生在一筆一劃中回蕩著課文的人文精神。
2、結合傳統文化單元主體,設計對聯總結全文。教學中讓自己預設的對聯逐字逐字緩慢出示,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大膽猜想傳創編。在大家異口同聲喊出:“孔子拜師學無止境,老子授徒毫不保留”后,相信孩子們發出了成功的歡呼“耶——”。這一環節逐字逐字出示,既給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又給了學生參與創作的快樂。并把本課主要內容與語言運用整合在一起,并把本單元又一傳統文化——對聯滲透到教學中,為本單元教學打下了伏筆。
總之,四個板塊,環節簡約,方法簡便,訓練務實,力求緊握“語言習得”脈搏,規范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當然,再好的教學設計也只是預設。在實際教學中,我會根據課堂學生生成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調控,相應地改變教學策略。以真正促進學生“一課一得”。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孔子拜師》教案 篇14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zōu)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學生編成《論語》一書,流傳于世。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并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及世界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由于孔子的卓越貢獻和深遠影響,他被中國人尊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我國政府決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
我國臺灣地區把孔子的生日9月28日作為教師節;美國也于1971年由美國兩院法定通過把每年的9月28日定為教師節。
孔子曾經向老子請教過歷代禮樂制度方面的問題,這在歷史上是很有名的故事,不僅見于《史記》等正史記載,也見于老子彩圖(相傳春秋末期)和漢畫像磚。在洛陽市東關大街北側有一座碑樓,據傳就是孔子入周問禮處。
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創始人。春秋末年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關于他的生平,史料記載不多,先秦古籍如《莊子·天下》,稱老子為老聃,以老為姓,以聃為名。還有一種說法是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據司馬遷《史記》記載:“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老子曾任周朝的守藏史,著《道德經》五千言。他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后世道教將他尊奉為祖師。太上老君是道教對老子的尊稱。老子思想不僅對中國影響深遠,在世界上的影響也很廣泛。
古人的名、字與號:中國古人的姓名比現代人要復雜一些,大體有姓、名、字、號四項。名,是嬰兒出生后由父親取的。字,是男子二十歲成年舉行冠禮,及女子十五歲舉行筓禮時取的,是人的正式稱謂。號,是有一定名望和文化的人,為表示自己的思想志趣而取的。
古人在名、字、號的使用上,有一定原則和習俗。不論尊卑,自稱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示自己謙虛有禮;對別人則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稱。
曲阜“三孔”:曲阜市位于山東省中部,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11世紀春秋戰國時期魯國的都城,是儒家學派始祖孔子的故鄉。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赘,舊稱“衍圣公府”,是孔子后裔的官署和邸宅。占地16公頃,各式建筑463間,所藏歷史文物十分豐富?讖R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逝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其故宅改建為廟。后來,歷代帝王對孔子不斷加封,孔廟規模也隨之不斷擴大。占地21.6公頃,各式建筑466間?琢质强鬃蛹捌浼易宓哪沟,占地二百多公頃,古木參天,碑揭林立。
曲阜“三孔” 以其豐厚的文化積淀和悠久的歷史而著稱,于1994年12月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孔子拜師》教案 篇15
一、讀課題
課文是圍繞那個自然段寫的?第四自然段,齊讀。
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二、自由朗讀課文第1自然段,思考為什么要向老子拜師?
生:孔子總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多。
師,其實他的學識怎樣?(遠近聞名)這么一位遠近聞名的學著總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多,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謙虛、好學。
師:怎么讀?讀出他的敬佩!
指名讀,齊讀。
三、孔子拜師是怎么做的?齊讀第2段,
1、句子比較:1、課文原句
2、曲阜和洛陽相距很遠,孔子走了幾個月后,到了洛陽。
引導理解詞語:風餐露宿——在什么地方吃飯?在什么地方住宿?吹剿O聛砹藳]有?
日夜兼程——白天、夜晚 都在走路。
白天走就算了,夜晚也趕路,他急著去干嗎?拜師?梢,他求知若渴。
出示地圖,山東曲阜 河南洛陽
我想問一下上星期校運會,跑 400米的同學。感覺怎樣?(生:孔子又不是跑步的)
換算,100里,相當于50萬米
2、途中他可能遇到怎樣的困難?
“烈日當空,孔子冒著酷暑繼續趕路。”
。 ),孔子( )
生:每當夜深人靜時,人家都在睡覺,他還在趕路。
生:突然刮起大風,孔子冒著大風繼續趕路。
生:寒風蕭蕭,孔子不畏寒冷繼續趕路。
生:略
小結:不管條件多么艱苦,孔子不分晝夜,奔赴前方。再讀。
有個問題:會不會迷路。
3、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從頭到腳會怎樣?(衣服被荊棘刺破、黑眼圈非常厲害、汗流浹背、衣服全濕了。)問個問題:為什么不能騎馬去呢?遠近聞名,應該有錢?老師問回去查查資料,看他當時是不是大富豪?(那時沒有大富豪)
課文用了個什么詞?風塵仆仆。全身上下變成一個沙人。
4、孔子好不容易長途跋涉到達洛陽,師生會面,課文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對話。
·默讀,把孔子的話用波浪線畫出來,老子的話用——畫出來。
·自由讀讀,體會體會。
·同桌交流,他們說了什么話?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師:孔子說的第一句話,誰來讀。
生: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這是想的話)
師:我把他想的、動作和他的話打出來,齊讀。體會彬彬有禮。齊讀、男生讀
生: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很有禮貌
師:你還讀出了什么?要不同的。(生說:“特地”,說明好學。)
指導朗讀,女生讀。
師:孔子還說了什么話?
能否聯系
生:學無止境,就是學海無涯。
師:哪些人已經很厲害,還在不斷學習。
生:老師你就是這樣的啊。你已經很厲害的了,可是還經常請教別的老師。
生:有個從日本人來,他還要我教他學習普通話。
生:孫宇。作文已經很厲害了,每天都在認真的看書。
師:讀出孔子好學上進的精神。齊讀。
師:老子的話:標點符號是無聲的語言。“你是——”
師:當他指導這位青年是遠近文敏的孔子之后,是怎么說的呢?
生:讀老子的話。
“迎候”——老聃先生當時已經70多歲了,他完全可以在洛陽城內等候孔子,為什么要到城外迎候呢?
生:老子感覺孔子的精神很可貴,所以親子來接他。
師:從中你感到老子是個怎樣的人?
生:開輛馬車來接他。
師:謙虛,并不比自己差。
5、同桌角色扮演。9:05
根據文章提示,討論該給人物配上怎樣的動作比較恰當,發揮想象,配上動作,把見面的情景再現一下。
指名一對同桌來表演。
男生做老子,女生做孔子。做好準備。
6、從此以后,老子是怎樣教的?孔子是怎樣學的?自由讀第3自然段。
生:孔子每天都不離老師左右,天天向老師請教。
師:如果用課后的名言,孔子是怎樣學的?(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吾師)
老子是怎么教的?(毫無保留)你想到哪個詞?(毫不猶豫、不保留馬上傳授)
一點私心都沒有,一心一意。老師想到一個詞語,誨人不倦。積累一個詞語。
7、其實,三人行必有吾師?鬃硬粌H向70歲的老子學習,他還曾向7歲的向橐學習。什么水沒有魚?什么火沒有煙?什么樹沒有葉,雪花沒有枝。(
宋代是人楊萬里也是個不恥下問的人。同步閱讀《楊萬里拜》
板書: 孔子拜師
孔子 老子
謙虛好學 謙知有禮
求知若渴
彬彬有禮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孔子拜師》教案 篇16
【學習目標】
1、認識“兼、仆”等7個生字,理解“遠近聞名”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學習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的道理。
【學習重、難點】
了解孔子拜師的過程,體會孔子謙虛好學、勤奮的品行,并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作出簡單的評價。
【教學設計】
一、敘述揭題,激趣導入
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兩句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保ㄕn件滾動出示)你知道是誰說的嗎?
關于孔子,你還知道些什么?(課外收集資料)
為什么中國的孔子有這么大的影響呢?學了《孔子拜師》這一課,相信對你會有所啟發。
二、初讀感知,自學生字、詞
1、現在就請同學們自己先去讀一讀課文,碰到難讀的生字詞多讀幾遍,并且想一想,孔子向誰拜師?(生自讀)
你知道孔子向誰拜師了嗎?(點名回答)學生可能會說老子,或老聃。老師聽到了兩種不同的答案,老子和老聃到底是兩個不同的人還是同一個人呢?老師這兒有些資料,看能不能幫忙解決這個問題。(師介紹古代人的姓名)
課件出示:古代人在姓后面加子,表示尊稱。如孔子、老子等。
2、檢查自學生字詞情況:
課文中有許多新朋友,見咱們班的同學這么能干,都急著要出來和大家見面呢。來看看他們是誰。(課件出示全部詞語,生自讀)
請幾個小老師帶讀。(卡片形式)
三、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1、認識完這么多新朋友,接著咱們去研究課文了?請大家默讀課文,想想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自讀以后,四人小組合作、交流
2、匯報交流:
、拧≌n文第一自然段:
、佟≌业竭@自然段
、凇∧銈 知不知道他的理由?(認為孔子謙虛或好學?)追問:你認為怎樣的人才能算知識淵博呢?
③ 現在字面上的意思懂了,那能把你的理解用朗讀表達嗎?自己先去試試?(生自己讀)點名讀
我好像聽到他讀的時候強調了幾個詞語,你聽出來了嗎?(點名評)你們想不想也來試試?(想讀的站起來讀)
⑵ 曲阜和洛陽……走到了洛陽。
① 咱們一起來讀一讀。(全班齊讀)
聽了你們的朗讀,我仿佛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面……你們看到了嗎?(點名說)
② 你是從哪個(哪幾個詞)感受到的。
、邸∽屛覀冊賮碜x一讀,感受孔子趕路的艱難。
⑶ 對話部分:
、佟≌页隹鬃拥脑。想不想當一回有禮貌的孔子?那就趕快去讀一讀吧!(點兩個人讀)他在和誰對話知道嗎?你也找個老子對話吧。(同桌互讀)(點一組或兩組讀)
讀是讀得很好,不過老師覺得如果能加上表情和動作會更好。你們認為呢?(試讀)
匯報。
有沒有發現這中間藏了一個新的符號?他的作用同學們剛才都已經不知不覺地讀出來了。你知道他的作用了嗎。理解破折號的作用
、凇∽屛覀冊賮碜x一讀,看是不是這樣的。這回老師也要跟你們一起讀,行不行?
師讀提示,2部分同學對話。
、取W無止境:
① 說說理由吧。
② 其實這么長的一句話可以用一個成語來概括,你覺得可以是哪個成語?
四、面對這樣的孔子,你有什么話想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