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三年級下冊語文《重要電話》教案(精選5篇)
北京版三年級下冊語文《重要電話》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11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會寫田字格中的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在多種形式的讀的基礎上想象、感悟。
2、通過表演、聯系生活體驗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秋兒為完成媽媽交給的任務,克服恐懼獨自在家的經歷中受到啟迪,學習做個勇敢、守信的孩子。
重難點分析: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秋兒等電話過程中的心理變化。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秋兒的具體表現,通過指導學生個性化朗讀、表演等方式體驗人物情感,感受秋兒的成長過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聯系生活,導入新課。
(一)談話導入。
1、你們有沒有一個人在家過夜的經歷?如果讓你晚上獨自在家,你會害怕嗎?
鼓勵學生實話實說。
2、有一個叫秋兒的小朋友,本來她膽子可小啦,可是她居然獨自在家度過了整個夜晚。你一定好奇,她是怎么由膽小變勇敢的呢?這可多虧了一個重要電話。板書課題
(二)讀題質疑。
看到這個題目,你的腦瓜里一定出現了不少問號吧,你想知道什么呢?
如:這個重要電話是誰打的,誰接的?電話的內容是什么?這個電話為什么能讓秋兒變得勇敢?為什么說這個電話是重要電話?
教師隨機簡單板書有價值的問題。
好,現在趕緊讀一讀課文,去文中尋找自己的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讀通課文,自學字詞。
1、學生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讀通句子。
2、畫出生字新詞,多讀一讀,想想有哪些識記本課生字的好方法。
(二)檢查自學效果。
1、課件出示生字詞,指名讀,開火車讀。
2、當“小老師”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3、 “比一比”,給形近字“娜、哪、那”分別組詞,然后做選字填空練習。
4、指名接段讀課文。評議、正音。
(三)初步解疑,了解課文大意。
1、對剛才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你有答案了嗎?
電話是媽媽打給秋兒的,在電話中夸獎秋兒是個勇敢的小姑娘。
教師隨機板書“秋兒、媽媽、膽小、勇敢”等詞語。
此時解答簡單的問題,需要深入探究的問題暫時存疑。
2、誰能用上這幾個詞(“秋兒、媽媽、重要電話、膽小、勇敢”)來說一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反饋,能講清大意即可。
三、前后對比,體會變化。
(一)體會“膽小”。
1、第二自然段,指名讀。
2、誰能讀得讓我們都感覺到秋兒膽小?誰能讀得讓我們覺得秋兒的膽子還要小?
3、體會哪些詞重讀可以突出秋兒的膽小?
可、每逢、總要……
(二)感受“勇敢”。
1、最后一句話
你現在知道為什么媽媽說秋兒勇敢了嗎?
這一次秋兒獨自在家過夜,沒有再逃到娜娜家。
2、從“膽小”到“勇敢”,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我們下節課看看這一夜秋兒到底是怎樣度過的。
第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感受成長。
(一)品讀“有電話”部分。
1、課件出示語段(媽媽臨走時說的話),指名讀。
板書“有”,即有重要電話。
2、指導學生用鄭重的語氣讀,并做出嚴肅的表情。
3、你發現媽媽特別強調哪個詞?——重要。
電話這么重要,媽媽這么重視,那么秋兒會以為是什么電話?
秋兒可能以為是哪個病人有急事找媽媽,事關生死。)
4、如果你是秋兒,聽了媽媽的話,你會怎么想呢?
我一定要完成媽媽交給我的任務。
(二)品讀“等電話”部分。
1、過渡: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等電話(板書:等。)的過程中,膽小和勇敢就像兩個小人,在秋兒心里打了起來。這個是“膽小鬼”秋兒,這個是“勇敢者”秋兒。兩個秋兒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較量。
2、課件出示閱讀提示:
自由讀4-8自然段,想一想:“膽小鬼”秋兒和“勇敢者”秋兒各有怎樣的表現?用直線畫出體現秋兒膽小的語句,用曲線畫出體現秋兒勇敢的語句。
學生自讀自悟。
3、全班交流。按事情發展順序,引導學生讀語句,談體會,并指導感情朗讀。
(1)媽媽剛走……
①指名讀自己畫出的語句,說明是哪個小人的表現。
②得出第一輪較量結果:“膽小鬼”秋兒處于絕對優勢。
(2)一會兒,電話鈴響了……
①讀語句,談體會。
②讓學生表演“撲”、“抓”動作,體會秋兒急切的心情。這么著急,說明什么?
秋兒膽小,想接完電話后逃到娜娜家去。
③通過做表情理解“懊喪”一詞。
④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⑤得出第二輪較量結果:“膽小鬼”秋兒仍占據上風。
(3)天色漸漸暗了下來……
①讀語句,談體會。
從“靜得可怕”、“非常緊張”體會秋兒的膽小。
從“高興”、“平靜”體會秋兒漸漸變得勇敢。
②是不是真有老鼠在走廊跑動呢?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體驗,體會這僅僅是秋兒恐懼時的一種想象。
③得出第三輪較量結果:“勇敢者”秋兒和“膽小鬼”秋兒打成平手。
(4)地板上忽然響了一下……
①小組合作,表演第7自然段描述的場景。
分配角色:由兩名同學分別扮演“膽小鬼”秋兒和“勇敢者”秋兒,其他同學可以當導演,對演員的表演提供建議。
注意把秋兒的心理活動變成臺詞說出來。
②登臺表演。師生評議。
③得出第四輪較量結果:“勇敢者”秋兒占了上風。
(5)躺在沙發上……
①“秋兒躺在沙發上,使勁回憶故事里、電影里那些勇敢的人。”想象一下,她可能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
②得出第五輪較量結果:“膽小鬼”秋兒甘拜下風,“勇敢者”秋兒最終取得勝利。
4、小結:在漫長的等待中,秋兒由最初的想逃到后來堅定地對自己說“我不能走!”她終于克服了自己的恐懼,成長為一個勇敢的孩子。
(三)品讀“接電話”部分。
1、課件出示語段。默讀9-11自然段,想一想:接到媽媽的電話(板書接。),秋兒明白了什么?。
媽媽采用這樣的做法是在幫自己克服膽小怕黑的缺點,用心良苦。
2、她接下來會對媽媽說什么呢?
課件播放鈴聲。學生扮演秋兒,老師扮演媽媽,進行互動表演。
二、回顧課題,總結全文。
1、你認為這個電話重要在哪兒?
讓秋兒克服恐懼,變得勇敢、自立。
2、你覺得秋兒是一個怎樣的小姑娘?
引導學生多角度地回答這個問題。如:由膽小變得勇敢、有責任心、遵守諾言等等。
3、總結: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也會有畏懼、依賴的心理,讓我們多想一想秋兒,相信你也一定能獲得戰勝困難的勇氣,變成一個勇敢的孩子。
三、獨立觀察,書寫生字。
(一)讀準課后田字格內的生字。
(二)認真觀察字形和占格位置,想想書寫生字時要注意什么。
(三)課件出示生字,交流。
1、左右結構的字:
剛:左寬右窄。
敢:與“取”字區別比較。
2、上下結構的字:
勇:上下一樣寬,橫畫寫緊湊,注意上邊不帶鉤。
3、半包圍結構的字:
逃:示范書寫,提醒筆順。
(四)學生獨立描紅書寫。
四、課后實踐,積累運用。
作業安排:
練習講這個故事,把故事講給家長聽,并和家長交流心得體會。
北京版三年級下冊語文《重要電話》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讀9個字。
2、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重要電話的重要性,懂得做事要講誠信,做個勇敢堅強的孩子。
教學重點:
理解重要電話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
理解重要電話的重要性
教學具準備:
字典 詞典
教學過程:
一、結合生活實際導入
師:今天我們學習20課重要電話(板書課題),讀了課題后你有什么疑問?學生讀課題質疑,簡單板書:什么電話?內容?
師:同學們,你們有過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嗎?當你一個人在家時,有什么感覺?學生說出自己一人在家的體會。
師:我們一起看看書中的小女孩是怎樣做的?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查字典,把字音查正確,把句子讀通順。
2、讀準下列詞語的讀音(板書)
3、兩個人互相檢查讀書。
4、指名分段讀課文,集體評。
三、朗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并找出重要電話是什么?
1、誰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誰來說說重要電話是什么?
重要電話就是天亮時媽媽打來的電話
四、理解這個重要電話如何重要
1、討論:為什么這個電話重要?
邊朗讀課文,小組討論回答問題
2、匯報交流 在交流時學生要邊讀邊說出重要電話重要的原因,重點弄清以下三點
(1)媽媽打電話的目的,意在引導孩子夜里一個人在家鍛煉膽量,成為勇敢的孩子,育人的目的重要。(板書)
(2)從媽媽打電話的時間和內容看,是了解莎莎是否在家,是否克服了膽小,育人的結果重要。(板書)
(3)從莎莎等電話過程及結果看,等電話真正起到了激發孩子思想斗爭,不斷克服膽小的作用,育人的過程很重要。(板書)
(3)莎莎是個怎樣的小女孩?從哪看出來的?媽媽怎樣?
先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班內交流預設:
1、莎莎是個膽子很小的女孩。
2、莎莎是個聽話懂事的好孩子。
3、莎莎是個能克服困難的孩子。
…………
要找到相應的句子反復讀一讀。
老師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大家:
莎莎開始很害怕,而且幾次想逃跑,但最終她逃跑了嗎?為什么?
莎莎沒有逃,因為她怕那個重要電話是病人找媽媽的。
老師還覺得莎莎的媽媽是個很聰明的人?你們有什么看法?
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說出來我們大家一起解決。
發表學生的個性化想法,教師巡視,了解學生說的情況,及時發現學生當中有價值的見解。
讓學生多讀,提倡個性化的朗讀,讀出莎莎的害怕及心里的矛盾。讓學生在充分的朗讀中體會莎莎心里的變化,發現莎莎身上的優點。
引導學生體會出莎莎還是個很有愛心和責任心的孩子。
五、變換角色朗讀課文
讓學生把文中的“莎莎”都該為“我”來讀
六、小結
1、與家長說說,學習完這篇課文,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應該向莎莎學習什么?
板書設計:
課外拓展:
你有這樣的經歷嗎?你的感受怎樣?把自己的感受用日記的形式表達出來。
北京版三年級下冊語文《重要電話》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套”“逃”“娜”等十一個生字;正確、美觀地書寫“膽”“値”“剛”等十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秋兒的心理變化。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秋兒從膽小到勇敢的成長過程。
4、細讀課文,通過小組討論對課文內容及感情進行分析,體驗,讓學生充分的朗讀中體會秋兒的心理變化,發現秋兒的特點。
重難點:
1、學會本課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感受秋兒的成長過程及心理變化。
教學突破:
讓學生多讀 ,提倡個性化的朗讀,獨處秋兒的害怕及內心的矛盾,感受秋兒的成長過程。
教師準備:
字詞課件、卡片
學生準備:
字詞卡片 有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
1、師:你有沒有一個人在家過過夜?如果讓你晚上獨自在家,你會害怕嗎?
鼓勵學生如實回答。
(輕松的談話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同時也為學生體會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奠定了基礎。)
2、師:有一個叫秋兒的小朋友,她有一個當醫生的媽媽,一天晚上,媽媽要去值班,要秋兒在家等一個重要的電話。就是這個電話,讓秋兒從一個害怕黑夜的女孩兒變成了勇敢的女孩兒。這個重要的電話會是什么呢?
學生猜測
3、師:請大家去課文中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吧。
二、 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生字,讀通句子。
2、小組內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并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3、出示生字詞,指名讀,小老師讀,開火車讀。
4、師:這個“重要電話”到底是什么事?
(明確:媽媽打給秋兒的,告訴秋兒她是個勇敢的小姑娘。)
5、指名分段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錄音 學生輕聲跟讀課文,
思考:這一夜,秋兒是怎樣等電話的?她的心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勾畫有關句子,在小組內交流后進行感情朗讀。
2、師:秋兒和媽媽住在哪里?
明確:一套大房子里。(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認識到一個人獨自呆在大房子里的夜晚更讓人害怕。)
3、指名讀第二自然段,讀好“可小啦”“總要”,從中感受秋兒的膽子非常小。
4、媽媽臨走前是怎樣吩咐秋兒的,誰來用媽媽的口氣讀讀她的話?
(秋兒,注意電話鈴響。今天有一個重要電話會來。非常重要!引導學生由“非常重要!”去讀好媽媽對該電話的重視。)
5、媽媽是醫生,如果你是秋兒,你聽到媽媽這樣說,可能會怎樣想這個重要電話的內容?
學生根據媽媽的身份去猜測電話的內容——與病人有關,事關生死。
6、師:接下來就是秋兒一個人在家了。這一夜秋兒是怎樣度過的?她的心理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組織學生交流描寫秋兒心理、動作的語句,相機指導朗讀,讀出相應的語氣。
(1)、媽媽剛走,秋兒就害怕了。她希望什么?
(2)、過了一會兒,電話鈴響了,秋兒是怎樣過去接電話的?
從“撲過”“抓起”感受秋兒對這個電話的急切期盼。
(3)、這個電話是誰打來的?秋兒這時的心情怎樣?
引導理解“懊喪”
(4)、天色漸暗后,屋子里發生了什么事?秋兒的心理有什么變化?
明確:屋子里很靜,秋兒非常緊張,似乎聽到老鼠跑動,繼而又聽到遠處的樂曲,心里平靜下來。引導學生回憶自己類似的生活體驗,看是否如這段描述地一樣。
(5)、樂曲聲讓秋兒稍微放松了些,但接下來又發生了什么事/
地板上忽然的響聲讓秋兒打了個寒戰,心兒亂跳,他打定主意,趕快上娜娜家,卻又馬上想起了媽媽的囑咐,于是又留了下來。指導讀好“我不能走!”以體會秋兒的堅決。
(6)當秋兒堅決不離開后,也就不再想著快接了電話好去娜娜家了。她于是行動起來,克服困難,戰勝恐懼。她是怎樣做的?
明確:秋兒關上房門,在門后放上凳子,躺在沙發上想故事中和電影里的勇敢的人,迷迷糊糊的睡著了。
(盡可能地引導學生繪聲繪色的朗讀,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出秋兒的內心情感,感受其心理變化的過程。)
7、師:天亮的時候,這個重要電話終于來了。原來是媽媽打來的,她說了什么?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媽媽最后說的話。
8、師:你能說說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嗎?
第二課時
一、再讀課文,分析秋兒成長的原因。
1、讀了這篇課文,你覺得秋兒是個怎樣的小女孩兒?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學生小組內交流看法。
2、全班交流,要求學生用文中的語句來說明自己的觀點,找到相應的句子讀一讀。
3、組織討論
(1)是什么使秋兒變勇敢了。
引導學生認識到,是秋兒的愛心和責任心讓她戰勝了恐懼。
(2)你覺得這個電話對秋兒重要嗎?
這個電話讓秋兒從一個膽小的女孩兒變成了勇敢的女孩兒,是她的成長埋進了一大步,因此對她來說非常重要。
(3)、你是怎樣看待秋兒的媽媽?
學生可能覺得媽媽這樣的做法是在幫秋兒克服膽小怕黑的缺點,認為她很聰明,也很有可能有的學生不贊成媽媽這樣的做法。要鼓勵學生的想法,只要他說的有道理就要給予肯定。
二、課外延伸
1、師:你遇到過類似秋兒這樣一個人在家的經歷嗎?你原來是怎樣做的?現在會怎樣做?
鼓勵學生戰勝自己的恐懼與不足,促使其不斷進步。先說一說,課后把它寫在小本本上。
2、總結:老師相信大家都是懂事、有責任心的好孩子,今后遇到困難要努力克服,做一個勇敢的孩子,你能做到嗎?
三、指導書寫
本課要求會寫的字較為簡單,重點指導“逃”“哪”“靜”“勇”“敢”,其他的字可讓學生自行書寫,互相評議。“逃”字可與“跳”結合起來寫,引導學生回憶“兆”的筆順;要仔細觀察“哪”字的三個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靜”字可讓學生用熟字相加地方法記憶和書寫;“勇”字的最上部分是甬,下面的 “力”要將上面的字托起;“敢”字的右邊是“反文旁”,重點指導它與“折紋旁”的區別。
板書設計:
重要電話
以前:膽小
秋兒
今夜:責任心 愛心
變得勇敢
北京版三年級下冊語文《重要電話》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傳統的故事教學大多欣賞在前,分析在后,比較容易限制幼兒思維。此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因此,我采取了“故事分析前置法”和“關鍵處中斷法”,通過電腦課件,引導幼兒在猜測中不斷推理故事情節的發展,深刻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動,使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分析前置法,引導幼兒感受主人公的心理活動,理解故事內容。
2.引導幼兒大膽猜測,能夠用清楚、連貫地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教育幼兒學會自己想辦法戰勝黑夜,戰勝困難,增強幼兒的勇敢精神和責任意識。
活動準備:
掛圖及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創設語言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1.提問:你們接過電話嗎?接過誰的電話?(開放性提問,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回答。)
2.小結:有個名叫卡秋莎的外國小姑娘,她也在等一個電話,而且是個重要電話,那會是誰的重要電話呢?
二、出示掛圖,引導幼兒分析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出示掛圖并講述故事前三段后提問:卡秋莎是個怎么樣的小姑娘?媽媽向卡秋莎交代了什么任務?
2.如果你是她,你今晚會怎么做?(讓幼兒進入角色,體驗角色的情感)
3.繼續講述故事提問:第一次電話鈴響了,卡秋莎會怎么做?
4.幼兒學卡秋莎著急接電話的樣子。
5.提問:小朋友猜,第一次電話是誰打來的?
6.幼兒猜測,教師小結。
7.提問:為什么她好像聽見老鼠跳動的聲音,仔細聽聽又不像了呢?她心里是什么感覺?
8.幼兒回答,教師小結。
9.師生跳舞,感受卡秋莎聽到音樂時的心情。
10.突然出現一聲響聲,幼兒模仿卡秋莎又一次被嚇壞了的樣子。
11.幼兒再次猜測卡秋莎會怎么做,教師小結。
12.提問:卡秋莎怎么做來讓自己勇敢一點?為什么想那些勇敢的人?
13.幼兒回答,教師小結。
14.天亮了,電話鈴又一次響了起來(出示卡秋莎淚眼汪汪的畫面)提問:她為什么會這樣?這是重要電話嗎?又會是誰的電話呢?
15.幼兒猜測,教師小結。
16.教師講述最后部分故事提問:重要電話是誰打來的?說了些什么?聽了媽媽的話以后,卡秋莎以后會怎么樣?
三、完整欣賞故事,引導幼兒分析故事人物
1.師幼共同閱讀,再次完整欣賞故事內容。
2.你覺得卡秋莎是個什么樣的小姑娘?你為什么這么認為?
3.如果你爸爸、媽媽都不在家,你要怎樣度過這樣的夜晚?
《重要電話》實踐預創方法的效果及反思
活動過程中掛圖引起幼兒的反應和效果:
1.本次活動中,掛圖最主要的創新在于最后卡秋莎接了電話淚眼汪汪的畫面,一開始的掛圖都是根據故事的情節,直接展示在幼兒的面前,讓幼兒觀察掛圖來理解這個故事。故事很順利的進行中,突然出現哭泣的畫面,幼兒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發了出來。孩子們開始會問:為什么她哭了?是開心的哭了還是傷心的哭了?這個電話誰打來的?朋友、老師還是爸爸媽媽等等。對于這一畫面,孩子們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出現了許多別出心載的答案。整個課堂的氛圍也被調動了起來,孩子們討論、猜測的熱情高漲。
2.經過激烈的討論之后,教師請幼兒自己來揭開最后的謎底時,孩子們都安靜的盯著被隱藏起來的圖片。當出現媽媽的身影時,猜對的孩子們歡呼雀躍,猜錯的孩子呢則又發問:原來是媽媽打來的,但是為什么她要哭呢?媽媽對她說了什么?這樣孩子們的猜測、討論又一次開始了。
3.因為最后意外部分的掛圖,使得孩子們對故事的猜測和討論一下子激烈了起來,大班的孩子們已經有了許多屬于自己的想法,他們也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讓大家知道,并且都覺得自己的想法肯定更接近答案,就激發了孩子們的競爭意識,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踴躍的參與到猜測與討論的過程中去,使得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就連平時不怎么愛說話的幼兒都能插上幾句自己的觀點。
活動反思:
1. 本次活動我主要運用了兩種方法,故事分析前置法和關鍵處猜測法。通過幾次試教,我發現前者的使用要注意:
(1)故事本身要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幼兒具有一定的感性經驗。
(2)故事情節要環環相扣,對幼兒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后者的使用要注意:
(1)不要處處猜測,根據活動目標,重點處引導幼兒猜測關鍵問題,否則如同流水帳,幼兒會失去興趣。
(2)所猜問題要有遞進性,由易到難,做到全體與個別幼兒相結合。
(3)猜測的方式不只是語言,也可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繪畫等方式來表現,如“試著表現卡秋莎害怕的樣子”等。
2. 幼兒回答問題時,有的表達不清,有的答案不符,可能是提的問題過多,幼兒容易混淆,以后只提問重點內容,平時加強訓練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 此次活動還可做下一步的延伸,如組織幼兒分角色表演故事情節;引導幼兒用繪畫形式表現“如果你一個人在家會怎么辦?”等等
北京版三年級下冊語文《重要電話》教案 篇5
大班語言活動《重要電話》教學反思(一)
《重要電話》是很有教育意義的一個故事,它講述了莎莎晚上一個人在家,幫媽媽接電話的情景。我設計這個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理解故事人物從膽小到勇敢的成長過程,并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整個活動上完,目標基本達到,但還存在很多的不足。
優點:
1、講故事時,語調、語氣、神態運用比較到位,能夠吸引幼兒。
2、活動過程上下能夠銜接,整個活動比較完整。
缺點:
1、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高,可能是因為這節課安排在第二個活動的原因(前一個是計算)幼兒有點疲倦,注意力不集中。
2、幼兒回答問題時,有的表達不清,有的答案不符,可能是提的問題過多,幼兒容易混淆,以后只提問重點內容,平時加強訓練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教一教,學一學,希望通過這次的“教”,能學到更多老師的寶貴經驗!
大班語言活動《重要電話》教學反思(二)
情境描述:在日常的接觸中,我們發現很多孩子都怕黑,在家里不敢一個人睡覺。于是本周我們安排了語言活動《重要電話》。故事講的就是小女孩莎莎為了完成媽媽交代的接重要電話的任務,而克服恐懼心理,獨自在家。活動目標是1、能理解莎莎從膽小到勇敢的成長過程; 2、能體驗莎莎的心里變化,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評價分析:
故事講完,很多孩子都發表起了意見。錚錚說:“顧老師,我在家里膽子很大的,我都是一個人睡在房間的。”一一也說:“顧老師,我膽子也很大的。爸爸媽媽晚上很遲的,我都是一個人先睡的。”當然也有膽子很小的孩子,如樂樂,她即使在白天也不敢一個人待在家里。但樂樂語言發展能力很強,表演欲望也很高,因此我根據故事內容進行了情境表演,請樂樂來當莎莎。樂樂表演得可好了,表演完后還對我說:“顧老師,我以后就不怕黑了,我們要負責任。”通過學習故事《重要電話》,使孩子們理解了小主人公獨自在家的勇敢行為,初步學習了一些心理自我調試和控制的方法。
所思所悟:
這個故事的內容非常吸引小朋友。莎莎一個人在家的時候發生了許多事情,故事一邊發生,孩子們的思維一邊跟著故事走。他們對故事的發展非常感興趣和關心。回答問題的時候也回答的很認真。我提出一個問題總是會有很多小朋友舉手,而且回答時所運用的語言也很到位。看來大家在聽故事的時候是很仔細的。經過我的觀察,我發現我們班的小朋友有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那就是認真傾聽。所以以后我可以在這方面更加加強一下,培養孩子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另外,傳統的故事教學大多欣賞在前,分析在后,比較容易限制幼兒思維。此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因此,我采取了“故事分析前置法”和“關鍵處中斷法”,通過圖片,引導幼兒在猜測中不斷推理故事情節的發展,深刻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動,使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很好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