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長城》教案范文(精選15篇)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長城》教案范文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生字,理解新詞,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思想內涵;
3、知道長城,了解長城的結構。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看圖,,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過感知長城的雄偉高大、堅固,提高學生分析課文和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進一步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2、通過感知長城的雄偉高大、堅固,了解長城的結構,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和求是精神,培養學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雄偉的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任務分析:
⒈、起點能力:學生在學習《長城》之前已經學過了《頤和園》、《趙州橋》這兩篇同樣是描寫文化古跡的文章。三篇文章在寫法上具有共同點,因而具備了學習這類課文的基本的方法和能力。
⒉、終點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對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長城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了解,體會我國勞動人民的智能和力量。自主學習的能力得以進一步加強,觀察和思維能力得以進一步提高,創新能力得以進一步發展。
⒊、教學目標類型:目標1屬于陳述性知識學習;目標2、3屬于智能技能學習。
▲課前準備:
師:課件。
生:讓學生收集關于長城的各種圖片和傳說故事。
▲學習者特征分析:
1、一般特征:
本課教學對象是大通縣元樹爾小學四年級學生,學生的求知欲強,學習熱情高,對于學習《長城》興趣極濃。但由于學生所處環境為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水平相對比較落后,缺少課外讀物,沒有上網收集資料的條件,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較差。
2、學生的入門能力: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閱讀能力,能通過朗讀課文,并對語文的學習產生了比較濃厚的學習興趣。
3、學習風格:
本課教學設計我是本著以讀為主,以練為輔的教學理念進行構思。四年級的學習過程是逐漸從中年級過度到高年級的過程,學生的思維發展迅速,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采用了以讀貫穿全文,邊學邊練的學習方式有效地鞏固學生對知識的識記深度,通過小組討論、匯報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知識點,在課堂上攻破難點。我還著重考慮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積累,通過分析學習本課的知識點,提高讀文賞詞的語文能力,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
▲教學過程:(目標實施過程)(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整體感知
1、板題: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長城》一課。
2、欣賞圖片:學習課文前,我們先來欣賞長城的景觀。(PPT)
3、談感受:欣賞了圖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4、激趣:長城--中華民族的象征,是中華兒女的驕傲。你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評價一下長城嗎?(學生說)
二、精讀課文,加深認識
(一)齊讀句子
1、讀(PPT: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2、質疑:從哪兒可以看出長城的氣魄雄偉呢?
(二)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1、自由讀1.2自然段,思考問題:從哪兒可以看出長城的氣魄雄偉呢?
2、交流匯報:
(1)長--(PPT)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這是一個(比喻句),把(長城)比作(長龍)。(PPT圖)理解“蜿蜒盤旋”:隨山勢而走向--一萬三千里:這里運用了(數字說明),山海關在河北省,是長城的起點,嘉峪關在甘肅省,是長城的終點。(PPT)長城經過了甘肅、寧夏、陜西、山西、內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全長一萬三千多里。
(2)(PPT第一自然段)齊讀:你能讀出這樣磅礴的氣勢嗎?
(3)過渡:遠看長城如長龍,那么,近看長城,又有什么特點呢?
(4)高大堅固--建筑材料:巨大的條石、城磚筑成--寬:五、六匹馬可以并行--高大:兩米多高的垛子--堅固:城臺(屯兵和傳遞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
3、小結:學習了1.2自然段,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自由發言)
4、齊讀:把這種雄偉的氣勢讀出來。
(三)烘托高潮,體會情感
1、過渡: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作者浮想聯翩,誰來讀讀第3自然段(指名讀)。
2、作者想到了什么?(勞動人民)
3、(PPT)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
(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啟下
(2)找出句子中的動詞:站、踏、扶--說明作者已經身臨其境到了長城。
(3)站在長城上,想起了(勞動人民),此時此刻,作者內心充滿了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4)小結:對啊,作者被長城的雄偉氣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與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4、(1)問:在沒有火車汽車、起重機的情況下,勞動人民是怎樣搬運材料修建長城的?--(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嶺)
(2)這可是兩三千斤重的巨大條石呀,勞動人民是那么的艱辛呀。
(3)請讀句子:(PPT)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4)思考、交流:(PPT)
※“多少”表示(無數)。
※勞動人民為了修建長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
※“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突出了(長城之長)。
※“才”在這里表示長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
※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無限贊嘆)之情。
(5)小結:在如此落后的條件下,勞動人民卻能修建出這氣魄雄偉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長城,你想對勞動人民說什么呢?(自由發言)
(6)讓我們鬧喊對勞動人民的敬意,再讀讀這句話。(齊讀)
(四)整體把握課文,升華認識
1、為什么說長城是世界歷一個偉大的奇跡?(自由發言)在當時極其落后的條件下,勞動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完成這工程浩大,氣魄雄偉的長城,怎能不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呢?
2、請大家一起讀這句話。
(PPT)--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三、總結板書:
氣魄雄偉的長城是勞動人民的血汗與智慧的結晶,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真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呀。
四、課外拓展:
1、搜集一些有關長城的故事、傳說和圖片資料,進行交流。
2、搜集我國的文化遺產資料,了解我國偉大的文化遺產,豐富自己的知識。
▲實踐后的反思:
整節課下來,覺得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于課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調動。
遠看長城引導學生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我是從長城的長和姿態兩個部分入手,運用課件展示長城的圖片,這個環節的教學真正讓學生體會到了長城就像一條氣魄雄偉的長龍,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到了近看長城一部分,我設計了課件從長城條石的大,長城的寬,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的雄偉壯觀去感受長城氣魄雄偉,在了解長城的構造特點的同時讓學生畫、說出來,加深了印象。使學生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學生的體會真實、深切。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在教學長城為什么是世界歷的“偉大奇跡”?這是重難點時,采用競賽形式,學生分組討論的方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長城》教案范文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的偉大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4、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
教學重、難點
1.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氣勢雄偉,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難點。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1.出示課題、讀題。初步了解學生對長城的認識程度。
2.播放視頻,請學生觀看3分鐘,請學生自由發言,談談看后的感受。★
3.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
二、初讀課文,檢查生字
1、請同學自由朗讀課文,要求:標自然段、畫出課文里帶拼音的生字。
2、檢查文本中帶拼音的生字:齊讀、指生讀。
3、請同學提出自己讀不準或不理解的其他生字、詞。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1、指讀第一自然段。
①說說作者是在哪里觀察長城的?長城的特點是什么?
遠看長(地圖)■
2、又讀第一自然段。
①說說書中是用哪些詞語來描寫的長城的?■
崇山峻嶺蜿蜒盤旋
②理解詞語
3、再讀第一自然段,感受長城的長。(萬里長城萬里長)
四、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二段,
①說說作者是在哪里觀察長城的?長城的特點是什么?■
長城腳下(近處)高大堅固
2、指生讀第二自然段,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
3、齊讀第二自然段,體會長城的特點。(萬里長城永不倒)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站在長城上想到了什么?
長城→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
2.默讀第三自然段,找出作者動作的詞,體會為什么作者“會很自然地想起”?
3.學習重點句
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①“凝結”是什么意思?
“才”是什么意思?
這磚石那么重、運輸的工具那么原始,環境那么險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發揮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這里的“才”字既表達出建造長城的不容易,又飽含著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孟姜女哭長城)
六、學習第四自然段。
1、讀第四自然段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討論:為什么說長城是世界歷的“偉大的奇跡”?
長城之長,這在世界建筑是沒有的,
長城修建時間之久,這在世界建筑是沒有的,
長城的氣勢雄偉、高大堅固,令世人無不贊嘆,
長城顯示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和力量,
長城是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飛行員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上的為數不多的建筑物,
長城是世界獨一無二的,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2、齊讀課文,感受這偉大的奇跡(這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七、生字指導
八、作業:抄寫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長城》教案范文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的偉大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激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是教學重點。
2.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難點。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新課
1.學生談談對長城的認識。
2.學生自由補充。
3.老師給以肯定。
二、學習生字
1.學習會認的字。
2.學習會寫的字。
3.學生書寫。
三、出示圖畫,邊看邊說
(1)說說這幅圖是從什么地方觀察長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從圖上你還看到什么?
(3)小組討論,并說說。
2.出示第二幅圖
(1)這幅圖與第一幅圖有什么不同?
(2)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3.對照課文,讀課文。
(1)小聲朗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課文。
(2)聯系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四、小組學習,思考
(1)仔細對照課文內容,想想哪些內容圖上已經畫出來,哪些內容沒畫出來。
(2)從圖上找一找課文中涉及到的“城墻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各指什么地方?
五、鞏固練習。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長城》教案范文 篇4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義橋鎮第二小學 倪春華】
〖有效運用小學語文教材中插圖的實踐研究·插圖激情,走進文本·結合插圖,總結激情〗
我們在教學時不僅可以利用插圖指導學生具體形象地理解課文內容,還可以用來總結課文,揭示課文的中心。
如在教學《長城》一課時,我知道學生看圖后總結:看著這蜿蜒盤旋、氣魄雄偉屹立于崇山峻嶺上的長城,想起那些古代勞動人民是使用著怎樣簡陋的工具,又用著怎樣的毅力來完成這一被稱為“世界奇跡”的偉大工程,你想說點什么?由此讓學生感受長城的氣勢,贊美我國古代勞動人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板橋鎮白元小學 盧 偉】
〖反思性教學的有效途徑·比較篩選──教前反思〗
這種類型的反思 主要是在課前的備課階段,它 有助于發展教師的智慧技能。目前的備課有兩種不良傾向:一是完全依賴自身已有經驗,固步自封,教條化的思維方式使教師不注重反思自己的經驗,照抄以往的教案;二是完全依賴他人現成的教案,忽視自身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針對這兩點,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經驗和優秀教案進行反思,使新的教學設計建立在一個充分反思的基礎上,列出如下反思核查清單:
第一、自己在過去的教學中曾遇到過哪些問題?采取的什么策略和方法去解決的?其效果如何?
第二、他人的教學有什么可取可借鑒之處?其優點何在?你認為還存在哪些問題?理由是什么?
第三、根據目前所教班級學生的學力狀況,在學習中可能會出現哪些新問題?你準備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
其一、如教《長城》這一課時,課文中出現的重點詞語,如“垛子”“暸望口”“射口”,我只用自己的話說說是什么意思,在長城上的某個部位,忽視讓學生自己去觀察,這樣學生才能明白過來,下一次再教《長城》這一課前,我首先就得想到這個問題,一定要讓學生先自己去觀察書中的插圖所畫出這些“事物”所在的位置,并讓學生畫出來,效果一定很好。
現在又可以采用以前的方法嗎?好的可以保留,不好的需要改進。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長城》教案范文 篇5
長城——專題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能使學生引起對文化現象的關注,初步了解“長城文化”的內涵及其價值,從而引發探究的興趣。在指導學生閱讀同題材不同觀點的文章時,能繼續提高他們的比較思維能力。在相關的寫作評價中,能繼續培養創新能力和表達能力。二、活動準備準備一些關于長城的錄象、圖片、文章。三、活動時間安排首先利用閱讀課組織學生欣賞長城的錄象,然后兩課時用來進行比較閱讀、討論研究,最后一課時讓學生進行寫作評價。這些活動最好集中在一周內舉行。四、活動步驟1、 欣賞長城的圖片。2、 欣賞長城的錄象。3、 閱讀關于長城的文章,討論下列論題:
長城論壇1、 觀看了那么多關于長城的錄象,又閱讀了 《萬里長城的構造》,請你評價一下長城在構造上的特點。2、 《萬里長城斷想》的作者想到了哪些問題?3、 趙武靈王建筑長城被后人封英雄的稱號,而秦始皇卻因筑長城而受到老百姓的控訴,你對這兩件事怎么看?建造萬里長城的功績究竟歸誰?4、 《長城萬里行》與《我還沒見過長城》的作者在觀點上有何相同點?5、 長城與都江堰能放在一起扯嗎?你認為余秋雨的評價公正嗎?6、 我國的普通公民劉雨田成為世界上徒步萬里長城的第一人,這說明什么?劉雨田還說:“我的夢還在繼續著。”你猜一猜,他繼續著的夢是什么?7、 吳祖光把萬里長城與北京的四合院、歐洲的古城堡相比,你認為這樣比較說出了長城氖裁醇壑擔?/div>
4、 寫作評價以“長城”為話題,自選角度,自擬題目,體裁不論,字數不限,寫一篇文章。5、活動總結與成果展示選出佳作,舉行佳作欣賞會。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長城》教案范文 篇6
a級基礎訓練:課內鞏固與強化(時間30分鐘,滿分50分)
一、我會歸類(根據加粗字的讀音將詞語歸類)(17分)
答應 應該 反應 應用 應試 應當
yīng( )
yìng( )
數字 數不清 無數 數一數 數量 數學
shǔ( )
shù( )
二、錯別字門診(把錯別字用“ ”畫出來,改在括號里)(27分)
1、這一斷長城修筑在八達嶺上,高大豎固,是用具大的條石和城磚筑成的。
( ) ( ) ( )
2、誠墻頂上鋪著方磚,向很寬的馬路,五六批馬可以并行。
( ) ( ) ( )
3、這樣氣魂雄偉的公程,在世界厲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 ) ( ) ( )
三、找朋友(把能夠搭配的詞語用直線連起來)(6分)
高大的 條石
巨大的 奇跡
偉大的 形象雄偉的 山嶺
彎曲的 小路
陡峭的 工程
b級智能訓練:課外復習與拓展(30分鐘內完成,滿分50分)
四、下列詞語和“看”有關,請你補充完整(14分)
俯___ 游___ 瞭___ 欣___ 仰___
其中_____表示從高處往下看,_______表示站在高處往遠處看。
五、課文內容我熟悉(根據課文填空)(9分)
1、遠看長城,它像_______,在______之間。這個比喻生動地表
現了長城_________的特點。蜿蜒本義指_________。
2、本文按觀察順序,先寫_______,再寫_______,然后寫長城
是_______,最后指出長城是_________。
六、快樂閱讀(27分)
游長城
爸爸要帶我去游長城,我是多么高興啊!
天剛蒙蒙亮,我就催爸爸起了床。可是當游覽車開出北京城的時候,太陽已經升起老高了。
車子風馳電掣般地前進著,可我還嫌車子開得慢,恨不得讓車子插上翅膀,立刻飛到長城。
長城終于到了。車剛一停穩,我就跳下車。陽光照耀下的長城在崇山峻嶺中連綿起伏,好像一條長龍臥在山巒上,多么雄偉壯觀啊!我迫不及待地隨著爸爸登上了長城。
站在城樓上,我舉目遠望:長城隨山而建,蜿蜒曲折,直通天邊。城樓一個連一個,直指藍天,我多么向往走遍每一個城樓啊!再看那一條條高高矮矮的山嶺和洼地,看那一片片蒼郁的樹林和綠油油的莊稼,起起伏伏,猶如大海的波濤。在陣陣微風中,我仿佛聽到了大海的轟鳴……這是多么美麗的山河,多么偉大的工程啊!(我怎能不由衷地感到驕傲和自豪?)
我從一個城樓走向另一段城墻,盡興地飽覽了長城的美景。
當我和爸爸踏上歸途時,太陽已經西墜。透過汽車的玻璃窗,我望著漸漸遠去的長城,心里默念著:“再見了,長城!”
1、結合上下文,解釋詞語(8分)
風馳電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迫不及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畫出文中的一個比喻句,這個比喻句把_______比作__
_____。(6分)
3、把文中用括號括著的句子改成陳述句。(6分)
4、加粗的句子,表明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長城》教案范文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學會本課新字和生詞,理解重點詞句。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從不同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在觀察事物中展開聯想。
3、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情感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1、學習作者由遠到近,由整體到部分的學習方法。
2、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1、學習課文新字生詞。
2、圖文結合,大體了解長城的特點。
3、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了解長城。
1、同學們,你們知道在月球上唯一能用肉眼看到的地球的建筑是什么嗎?(長城)世界上的建筑這么多,為什么卻只能看得見長城呢?我們所熟悉的長城到底有什么獨一無二的地方?相信學完這一課大家都會有一個滿意的答案。
2、在《長城謠》歌聲中簡介長城的歷史
長城始建于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時期,那時各諸侯國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內地勢險要的地方修筑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后,為防御北方匈奴貴族的入侵,將各個諸侯國的長城連接起來并將其延長,號稱萬里長城。以后各個朝代,都對長城進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說長城是我國古代人民在兵器還不發達的情況下,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軍事建筑。
二、觀察圖片,感受長城的特點。
1、出示圖片,看看兩幅圖的觀察角度有什么不同?
2、討論作者這樣描寫的意圖。
三、初讀課文,了解文意。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不懂的生字詞。
2、教師講解“嘉峪關”,“山海關”,“八達嶺”幾個專有名詞。
3、引導學生看圖理解“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條石”“垛子口”“相互呼應”等詞語的意思。
4、讓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并找出每一節所表達的意思。
5、讓學生動手找找看長城經過了我省哪些城市。
鞏固作業:1、復習生字詞。
2、正確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1.通過觀察和進一步學習課文,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
2.學習在觀察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初步感受了一下長城,現在請同學們用來描述一下你們眼中的長城是怎樣的。
二、 圖文對照,逐段學習課文。
1、 觀察遠景圖
課文中是怎樣描寫遠景的長城的(像一條龍)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比喻,使長城更加形象具體)
課文用了“一萬三千多里”為什么要用這么準確的數字?(表達更準確,更使人信服)
2、 觀察近景圖
(1) 從哪里可以看出來這是近景描寫?(來到長城腳下)
(2) 作者寫到了長城的哪些部分?都是怎樣描寫的?(長城腳下,城墻頂上及墻外沿的垛子,城墻頂上的城臺)
3、默讀第三、第四節,回答問題。
(1)第三第四節是近景描寫還是遠景描寫?為什么?(都不是,是作者的想象描寫,使整篇課文更加有活力和感染力)引導學生展開適當的想象,并學會運用到寫作中。
(2)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古代勞動人民修長城的艱難?(修筑長城用的條石很重,但是工具卻極其簡單)
(3)文中提到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智慧”一詞怎樣體現出來?(長城的設計易首難攻,開鑿搬運巨大的條石)
4、齊讀第四節并回答問題。
(1)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各抒己見,圍繞長城的氣魄雄偉跟當時落后的建筑工具進行討論)
(2)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對長城的喜愛,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美和同情之情)
(3)拓展學生的視野,介紹現存的中國世界遺產。
三、總結全文
長城是偉大的,我們為之感到自豪;我們的人民也是偉大,正因為有她們的努力才有了我們今天的長城,一次又一次為中華民族抵抗外敵的長城。古代的人民尚能如此,我們和平年代的同學們是不是更應該努力一點,為我們親愛的祖國也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鞏固作業:
1、 搜集與長城有關的資料及圖片。
2、 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板書設計:
遠景:一條長龍 蜿蜒盤旋
巨大的條石和城磚
近景:
頂上像很寬的馬路
了望口
長城 高大堅固 外側:垛口 血汗 智慧
射口
方形城臺
聯想:站在•••扶著•••想起•••
拓展資料:
故宮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筑群,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始建于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歷時14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
甘肅敦煌莫高窟
在甘肅省敦煌市鳴沙山東麓的崖壁上,長長的棧道將大大小小的石窟曲折相連,洞窟的四壁盡是與佛教有關的壁畫和彩塑,肅穆端莊的佛影,飄舞靈動的飛天……莊嚴神秘,令人屏聲斂息。
這里,便是世界
公元前二世紀,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開了通向中亞、西亞的陸上交通“絲綢之路”。千百年來,碧天黃沙的絲路貫通著中西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而敦煌,地處絲路南北三路的分合點,當年曾是一座繁華的都會,貿易興盛,寺院遍布。以藝術形象宣傳思想的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后,與中華傳統文化融合,沿路留下了大量的石窟文化遺產,其中以莫高窟為主體的敦煌石窟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好。
1987年12月,甘肅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莫高窟。
陜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秦始皇陵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以東35公里的臨潼區境內,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的皇帝秦始皇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營建的,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其巨大的規模、豐富的陪葬物居歷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據史載,秦始皇為造此陵征集了70萬個工匠,建造時間長達38年。
西藏拉薩布達拉宮
1994年12月初,西藏拉薩布達拉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布達拉宮在西藏拉薩西北的瑪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宮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藝術的精華。
布達拉宮始建于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薩海拔3,700多米的紅山上建造了999間房屋的宮宇--布達拉宮。宮堡依山而建,現占地4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宮體主樓13層,高115米,全部為石木結構,5座宮頂覆蓋鎦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雄偉,是藏族古建筑藝術的精華。被譽為高原圣殿。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長城》教案范文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激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是教學重點。
2、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學生談談對長城的認識。
2、學生自由補充。
3、老師給以肯定。
二、學習生字
1、學習會認的字。
2、學習會寫的字。
3、學生書寫。
三、出示圖畫,邊看邊說
1、cai出示第一幅圖:
⑴ 說說這幅圖是從什么地方觀察長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⑵ 從圖上你還看到什么?
⑶ 小組討論,并說說。
2、cai出示第二幅圖:
⑴ 這幅圖與第一幅圖有什么不同?
⑵ 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3、對照課文,讀課文:
⑴ 小聲朗讀課文:
畫出不理解的課文。
⑵ 聯系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四、小組學習,思考
1、仔細對照課文內容:
想想哪些內容圖上已經畫出來,哪些內容沒畫出來。
2、從圖上找一找課文中涉及到的“城墻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各指什么地方?
垛口:指城墻頂部外側建筑的兩米多高的齒形墻。
瞭望口:指齒形墻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齒形墻上用來射箭的洞。
五、鞏固練習
1、復習鞏固本課生字。
2、指導朗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二、全班討論,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談談對第一幅圖留給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寫長城樣子的一個句子,說說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圖:
想想這幅圖的觀察點有什么變化?
4、學生發言。
5、齊讀第三段的課文,思考:
⑴ 一邊讀一邊想像當時的勞動場面。
⑵ 找出你體會最深的句子,先讀一讀再說說自己的體會。
6、全班齊讀。
7、討論:
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個偉大的奇跡”?
(一是使學生感受到“長”而“高大堅固”又“氣魄雄偉”的長城,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代建筑;二是感受到當年修筑長城時,在極其落后的條件下,勞動人民能用自己的雙手完成這樣浩大的工程,真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三、總結學習體會
1、感情去朗讀課文。
2、談談你的體會。
3、下面是幾位國際名人對長城的贊譽之詞:
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 (以色列前總理拉賓)
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
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杰作。
(俄羅斯原總統葉利欽)
長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跡之一,確實令人鼓舞。人們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當年建造長城時需要什么樣的智慧和力量。 (美國前總統里根)
四、鞏固練習
1、指導朗讀。
2、講講有關長城的故事或傳說。
五、作業
搜集一些有關長城的故事、傳說和圖片資料。
【板書設計】
形態 像條長龍
城墻頂上 氣魄雄偉
長城 構造 高大堅固 城墻外沿
方形城臺 偉大奇跡
聯想 血汗、智慧凝成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長城》教案范文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激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是教學重點。
2、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難點。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學生談談對長城的認識。
2、學生自由補充。
3、老師給以肯定。
二、學習生字
1、學習會認的字。
2、學習會寫的字。
3、學生書寫。
三、出示圖畫,邊看邊說
1、出示第一幅圖:
⑴ 說說這幅圖是從什么地方觀察長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⑵ 從圖上你還看到什么?
⑶ 小組討論,并說說。
2、出示第二幅圖:
⑴ 這幅圖與第一幅圖有什么不同?
⑵ 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3、對照課文,讀課文:
⑴ 小聲朗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課文。
⑵ 聯系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四、小組學習,思考
1、仔細對照課文內容:
想想哪些內容圖上已經畫出來,哪些內容沒畫出來。
2、從圖上找一找課文中涉及到的“城墻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各指什么地方?
五、鞏固練習
1、復習鞏固本課生字。
2、指導朗讀。
〖教學反思〗
課前布置學生收集關于長城的歷史知識、故事傳說或圖片資料。這節課交流,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品讀課文為主。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二、全班討論,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談談對第一幅圖留給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寫長城樣子的一個句子,說說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圖:
想想這幅圖的觀察點有什么變化?
4、學生發言。
5、齊讀第三段的課文,思考:
⑴ 一邊讀一邊想像當時的勞動場面。
⑵ 找出你體會最深的句子,先讀一讀再說說自己的體會。
6、全班齊讀。
7、討論:
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個偉大的奇跡”?
三、總結學習體會
1、感情去朗讀課文。
2、談談你的體會。
四、鞏固練習
1、指導朗讀。
2、講講有關長城的故事或傳說。
〖教學反思〗
緊扣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和第4自然段,讓學生在文中找一找相關的詞語,體會作者為什么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在教學時充分讀圖,圖文結合。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長城》教案范文 篇10
一、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二、教學重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激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是教學重點。
2、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難點。
三、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學生談談對長城的認識。
2、學生自由補充。
3、老師給以肯定。
二、出示圖畫,邊看邊說。
1、出示第一幅圖,
(1)說說這幅圖是從什么地方觀察長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從圖上你還看到什么?
(3)小組討論,并說說。
2、出示第二幅圖
(1)這幅圖與第一幅圖有什么不同?
(2)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3、對照課文,讀課文。
(1)小聲朗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課文。
(2)聯系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小組學習,思考。
(1)仔細對照課文內容,想想哪些內容圖上已經畫出來,哪些內容沒畫出來。
(2)從圖上找一找課文中涉及到的“城墻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各指什么地方?
四、鞏固練習。
(1)復習鞏固本課生字。
(2)指導朗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二、全班討論,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談談對第一幅圖留給自己的突出印象。作者是抓住了長城的什么特點來寫的?
2、找出描寫長城樣子的和特點的句子,說說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圖,想想這幅圖的觀察點有什么變化?(變近了,說明了作者的觀察順序是由近到遠觀察的)
4、學生發言。
5、齊讀第三段的課文,思考。
(1)一邊讀一邊想像當時的勞動場面。
(2)找出你體會最深的句子,先讀一讀再說說自己的體會。
6、指名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7、討論: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個偉大的奇跡”?
三、總結學習體會。
1、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談談你的體會。
四、鞏固練習。
1、指導朗讀。
2、講講有關長城的故事或傳說。
3、背誦第3、4自然段。
板書設計 2 、長城
遠看 像一條長龍
(氣魄雄偉)
近看 (高大堅固) 偉大的奇跡
聯想 勞動人民的智慧
小結: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偉大的奇跡,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長城》教案范文 篇11
教學背景:
《長城》是小學語文四年級的一篇課文.這節課的主要任務是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并用朗讀來表達這一情感.四年紀的孩子較小,再加上現在的生活環境,讓他們體會作者的聯想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比較困難,于是,我在課前布置孩子們搜集了有關長城的各種資料,這為學生在本節課中對萬里長城的認知和進入相應的情境,體會民族自豪感打下了基礎.
教學片段:
片段一:圖文結合,全班交流.
1,cai:長城的錄象(近景,遠景)
師:長城是我國世界遺產的一扇窗口,它以雄偉壯觀的氣勢,高大堅固的結構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長城,了解長城.
看了錄象后,長城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長城很長.從遠處看,它就像一條長龍.
生:長城不但長,它還非常的高大堅固.
2,能不能結合你找到的資料,來介紹長城的特點
生:我了解到長城共經過了16個省市自治區,如果步行要60多天才能走到頭.(自己帶了一幅地圖,指出長城所經歷的省市自治區.)
生:我知道如果把修筑長城的條石用來修筑一道厚一米,高五米的長墻,它可以環繞地球一圈多呢!
片段二:以疑促讀,讀中悟情:
1,作者站在長城上,思緒萬千.讓我們接著往下讀,看作者有何感受
cai: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點名讀.
2,為什么說"長城是由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而成的",誰能聯系課文談談
生:我從"數不清"這個詞語感受到了條石非常的多.
生:條石不但多,而且非常重,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勞動人民要把這么多,這么重的條石搬上那陡峭的山嶺肯定是相當的辛苦.
生:"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說明當時設備的簡陋.勞動人民不但耗費了許多的血汗,而且肯定想了許多的方法,可以看出他們的智慧.
生:我想要在平地搬運那么重的條石肯定都相當的困難,更何況是在崇山峻嶺之間呢,修筑長城肯定是相當艱難.
3,cai: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師:是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沒有火車,沒有汽車,也沒有起重機,就憑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陡峭的山嶺.
讓我們一齊讀讀這段吧!
片段三:發揮想象,情境再現.
cai:錄象(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場面.)
師:在遙遠的古代,要把重2000多斤的巨石搬上陡峭的山嶺是何等的困難!想象一下,當時勞動的情形是怎樣的 勞動人民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配音樂,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展開想象.)
生:我仿佛看到在在寒風中他們一刻不停地干活.只要他們一停下來,馬上就會遭到旁邊那些可惡的官兵的毒打.無情的鞭子一下一下地抽打在他們身上,慘叫聲聲,鮮血直流,有的人被活活打死了.
生:我眼前仿佛浮現了這樣一幅畫面.一群穿得破破爛爛的人吃力地抬著這些巨大的條石,其中有一個身材單薄的人就快要摔倒了.
生:我仿佛看到他們的手上,身上,腳上全部都是鮮血,一群人正在抬一塊條石上陡峭的山嶺的時候,前面的一個人突然摔倒了,條石滾下來,把人砸傷了,砸死了!
師:孩子們,你們說得太棒了!長城的偉大不僅僅在于它的高大堅固,綿延萬里,更重要的是它是在那樣艱苦原始的條件下修建起來的,它凝結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讓我們一齊讀課文的第三段,讀出勞動的艱辛,讀出由衷的贊嘆.
生齊讀.
片段四:領悟感情,表達感受.
師:此時,如果你也登上了雄偉的萬里長城,目睹這壯觀的景象,你會有何感受 把你的感受和組內的同學說一說!
生:此時,我仿佛登上了長城,我看到許許多多的游客都在登長城,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我想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建筑而成的,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長城.
生:如果我登上了長城,看到那綿延萬里的長城,我一定會感到非常的驕傲和自豪,因為長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生:我仿佛看到了萬里長城,我不僅感受到了長城壯觀的景象,也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在當時那樣艱苦的環境下,這樣長的長城人們都能筑成,那還有什么我們華夏兒女會辦不到呢!
教學反思:
1,由認知到了解.
只有一部分孩子去過長城,所以一上課首先放映了一段長城的錄象,讓他們對于長城有一個更為直觀的印象,再加上學生課前搜集了許多長城的資料,為學生了解長城的長和高大堅固這兩個特點奠定了基礎.如果有更充裕的時間讓學生把自己收集到的長城的圖片拿出來互相分享,也許效果會更好.
2,以讀促疑.
通過讀,讓孩子們了解長城,感受情感.從讀中,他們體會到了作者的感受.教師隨機提出疑問:為什么說"長城是由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而成的".學生通過讀,自己在文中找到答案,更好的理解情感.
3,創設情境.
在第一次上這篇課文時,四年紀的孩子由于年齡的關系要理解作者那份贊嘆古代勞動人民的情感比較困難,而又不能通過老師的講授讓他們被動地接受,我就感到了學生理解的困難.這次上課時我就想到了可以借助多媒體的手段來創設情境,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一邊播放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創面,一邊配上憂傷的歌曲,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勞動人民勞動的情景和可能遇到的困難.此時,孩子們的情緒被感染了,在加上那真實的畫面,他們都仿佛看到了當時勞動的場面,體會到了勞動人民的艱辛.在學生再讀第三段時,學生的感情已經是水到渠成,得到激發和升華.
4,結合文本表達感受.
根據教學重點,我選擇課文的第三,四段讓學生反復誦讀,品味,在學生已經領悟了作者的真情實感,并激發了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后,我讓他們發揮想象,表達自己的感受.學生邊想象,邊體味那份驕傲,自豪之情,讓他們達到情感上的真正高潮.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長城》教案范文 篇12
【教學目的】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長城的氣勢和自豪感。
4、學會網絡查詢資料。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重點:
如何指導學生理解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
2、難點:
理解文中的名詞。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同學們,到過長城嗎?想不想去看看?今天,老師就要帶大家先去領略一下長城的風光。(大屏幕展示八達嶺長城風光圖)看了以后,你們有什么感受?
是啊!長城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它和意大利的比塞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舉世聞名的偉大建筑。因此,長城吸引著許多中外游客,許多中外游客游覽了長城后,情不自禁地發出了感嘆,讓我們一起來誦讀一下:
媒體顯示:
1、“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這樣一座長城!”
2、“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杰作!”
3、“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
同學們,這是三位游客到了長城之后的感慨,你們萬萬想不到,這些發自肺腑的贊譽之詞,分別是出自美國前總統尼克松、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以色列前總理拉賓之口。聽了這些了不起的國際名人對長城的贊美,老師心中不由得產生了這樣的疑問:為什么說長城是世界歷史的偉大奇跡呢?讓我們打開課文,細細讀讀課文從課文中去找到答案,好嗎?
二、圖文對照,初讀課文
1、輕聲朗讀課文,要求:
⑴ 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⑵ 想一想:
每段分別長城的哪個方面?
2、仔細看圖,說說你從兩幅圖上各看到了什么?
⑴ 這兩幅圖的觀察點有什麼不同?
(上面一幅是遠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⑵ 長城修筑在什麼地方?
(崇山峻嶺之間)
⑶ 從畫面上可以看出長城有什麼特點?
(長和高大)
⑷ 瀏覽課文:
找出兩幅圖對應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別寫的是什么?
三、圖文對照,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的第一段:
從哪里可以看出長城的長?
2、媒體顯示第一句理解:
崇山峻嶺、蜿蜒盤旋。
3、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這個句子把長城比做什么?這樣比喻有什么好處?
(這個生動的比喻形象地介紹了長城的總貌。“崇山峻嶺”說明了長城修筑的地理環境,“蜿蜒盤旋”寫出了長城隨山勢而走向的雄偉氣勢。因為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這樣比喻更顯示了長城的氣魄雄偉。)
4、你還可以把長城比做什么?
練習:
遠看長城,像( )
(讓學生發揮想象,形象地敘述長城的樣子,如:像一條彩帶,在群山中飄舞;像灰色長龍,飛舞在崇山峻嶺之間;像條玉練,鑲嵌在碧綠的地毯上等等。)
5、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朗讀句子,顯示長城經過的示意圖。
隨機介紹:
山海關: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是長城的起點,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嘉峪關: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肅省嘉峪關市西,嘉峪山東南邊腳下,是長城的終點。
八達嶺:軍都山的一個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全國中點文物保護單位。
6、看著地圖,找一找長城經過的省市:
是啊,長城綿延萬里,途徑了我國的甘肅、寧夏、陜西、山西、內蒙古、北京、河北等十多個省市,據說宇航員在太空中拍攝到的照片中,其他建筑物都是模糊不清的,只有中國的萬里長城清晰,可見長城的氣勢磅礴。
7、長城這樣的氣魄雄偉,你能通過自己的朗讀把這種氣勢表達出來嗎?
齊讀第一段。
四、對照圖片,學習課文第二段
1、從遠處欣賞完了長城,現在讓我們走到八達嶺腳下,從近處去感受一下長城的高大堅固。
先讀讀這些詞語,媒體顯示:
垛口、了望口、射口、城臺、堡壘 屯兵
2、默讀課文:
邊讀邊找一找,說一說垛口、了望口、射口、城臺分別在哪里?分別有什么作用?
3、學生上臺指點解釋這些詞語意思,并說說作用適當點撥。
(互相呼應:補充作用)
4、思考:
你從哪里看出長城高大堅固、結構合理的?
⑴ 建筑材料:
巨大的條石和城磚。
⑵ 城墻頂上:
很寬,可以五六匹馬并行。
⑶ 城臺:
每個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傳遞信息。
5、假如你就是一個小導游,帶著一群游客來到了八達嶺上,你將怎么樣給大家做介紹呢?請再仔細讀課文,準備解說詞。
6、學生上臺介紹,并媒體顯示。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
1、聽著小導游的解說,我們也似乎親身來到了長城。作者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 作者想到了什么呢?媒體顯示這句話。說說這些帶點的詞語有什么好處?
2、媒體顯示:
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朗讀這句話。
多少:表示無數。包含作者無限感慨;“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突出了長城之長,與開頭”一萬三千多里“相呼應。
才:在這里表示長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
整句話表達了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無限贊嘆之情。
3、你從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條石、舉例感覺二三千斤重、建筑的地方、讓學生充分感受修筑長城的不容易。)
4、是啊,萬里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而成,讓我們帶著無限崇敬和贊美之情再讀這句話。
男女分角色朗讀這兩句話。
六、總結全文,發表感想
同學們,這樣氣魄雄偉、高大堅固的萬里長城就是勞動人民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這樣簡陋的條件下,用血汗和智慧凝結而成的,怪不得連世界偉人都贊嘆她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假如,你也親身來到了八達嶺腳下,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你會怎么贊嘆呢?屏幕顯示長城背景 出現句子:我站在長城上,踏著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此時此刻,我不禁想大聲贊嘆:……
七、作業
自主搜集有關的長城歷史、傳說、故事、圖片資料等,在第二課時做交流。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長城》教案范文 篇13
導入:
師:同學們,提起長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你去過長城嗎?你對長城有哪些了解呢?
生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感受,可以交流長城的地理位置、長城的自然風光、長城的歷史價值、相關的歷史故事或傳說,還可以是自己親臨長城的切身體驗。
師:長城不僅是中華民族靈魂的象征,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讓我們通過這篇文章,一同來感受這偉大的長城。
授新:
1、 齊讀課題:《長城》
2、 出示兩幅掛圖:這兩幅圖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
共同點:都是描繪長城的景象。
不同點:觀察點不同,第一幅圖是俯視,觀察點在高處,是遠看,第二幅圖是平視,觀察點在近處,所以觀察到的景物就不同。
3、 觀察第一幅圖,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圖上畫了什么景象了嗎?
生回答,師引導生觀察和描述圖時,要有一定的順序,由近到遠、由主體到周圍景物。
再說說第二幅圖上畫了什么。
4、 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語句讀通順,想想課文中的哪些內容是圖中所描繪的。
生自讀課文。回答:第一自然段與圖一相對應,第二自然段與圖二相對應。
5、 書中這兩個自然段是怎樣寫長城的?
“遠看長城,……”用比喻的手法,把長城比作蜿蜒盤旋的長龍,可以看出長城很長、氣魄宏偉。
齊讀。
“……”寫了長城的構造,從可以看出長城高大堅固;
師可以引導學生自讀此段,用畫簡筆圖的形式,弄懂長城的構造:垛子、瞭望口、射口;
對照圖二說說長城的構造,盡量運用書中的語言。
師對這兩段進行寫法上的引導:作者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先寫了長城的整體景象,再局部描寫長城。
6、 作者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他聯想到了什么呢?讀讀下一段,批劃你有感受的語句,多讀幾遍,再和組內同學交流你的感受。
生自讀批劃,交流感受。師巡視指導。
7、 生匯報,師引導,適時結合課后第三題。
師注意訓練學生抓重點句、重點字詞理解課文,同時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聯系課外閱讀;訓練學生從內容情感及寫法等多角度理解分析課文,讀寫結合;通過多種形式指導有感情朗讀,訓練學生通過讀的形式理解體會并表達情感。
8、 除了這些,你還能聯想到當時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哪些情景?
生展開想象,比如:在寒風凜冽的冬天……,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他們的外貌穿著……,他們的神情動作……
9、 正是這雄偉的長城,正是這偉大的勞動人民,讓作者激動、感慨。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小結:
勤勞勇敢的古代勞動人民,用他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成了這雄偉壯麗的萬里長城,不能不說是一個偉大的奇跡,不能不讓我們中華兒女為之自豪和驕傲。讓我們帶著這種自豪感,再把這篇課文讀一讀,然后談談你有哪些收獲。
師引導學生,不但從內容上、情感上談,還應該注重寫法上的收獲。
練習:
1、 看拼音填漢字
chóngshānjùnlǐng wānyánpánxuán qìpòxióngwěi níngjié chéngzhuān
( ) ( ) ( ) ( ) ( )
2、 按原文內容填空
3、 當我看見家里潔凈的地板的時候,我不由得想起媽媽( );當我看見( )的時候,我不由得想起媽媽( );當我( )的時候,我不由得想起媽媽( )……
作業:
仿寫第三自然段。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原文地址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長城》教案范文 篇14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4、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
教學重、難點
1.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氣勢雄偉,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難點。
第 一 課 時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1.出示課題、讀題。初步了解學生對長城的認識程度。
2.播放視頻,請學生觀看3分鐘,請學生自由發言,談談看后的感受。★
3.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
二、初讀課文,檢查生字
1、請同學自由朗讀課文,要求:標自然段、畫出課文里帶拼音的生字。
2、檢查文本中帶拼音的生字:齊讀、指生讀。
3、請同學提出自己讀不準或不理解的其他生字、詞。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1、指讀第一自然段。
①說說作者是在哪里觀察長城的?長城的特點是什么?
遠看 長(地圖)■
2、又讀第一自然段。
①說說書中是用哪些詞語來描寫的長城的?■
崇山峻嶺 蜿蜒盤旋
②理解詞語
3、再讀第一自然段,感受長城的長。(萬里長城萬里長)
四、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二段,
①說說作者是在哪里觀察長城的?長城的特點是什么?■
長城腳下(近處) 高大堅固
2、指生讀第二自然段,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
3、齊讀第二自然段,體會長城的特點。(萬里長城永不倒)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站在長城上想到了什么?
長城→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
2.默讀第三自然段,找出作者動作的詞,體會為什么作者“會很自然地想起”?
3.學習重點句
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①“凝結”是什么意思?
“才”是什么意思?
這磚石那么重、運輸的工具那么原始,環境那么險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發揮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這里的“才”字既表達出建造長城的不容易,又飽含著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孟姜女哭長城)
六、學習第四自然段。
1、讀第四自然段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討論:為什么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的奇跡”?
長城之長,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沒有的,
長城修建時間之久,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沒有的,
長城的氣勢雄偉、高大堅固,令世人無不贊嘆,
長城顯示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和力量,
長城是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飛行員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上的為數不多的建筑物,
長城是世界獨一無二的,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2、齊讀課文,感受這偉大的奇跡(這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七、生字指導
八、作業:抄寫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長城》教案范文 篇15
第一課時
師:(課件出示:萬里長城)起立!同學們,今天王老師和大家去登——(生讀:萬里長城),一起去看——(生齊:萬里長城);一起去游——(生齊:萬里長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贊美——(生齊:萬里長城)。請坐!法國總統密特朗這樣說過:沒到過金字塔就等于沒到過埃及,沒到過長城等于沒到過中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曾說過:長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憾的古代建筑。美國總統克林頓這樣說:長城是一個奇跡,一個偉大的民族創造的偉大的奇跡。
同學們,他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理解?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贊美?讀課文!放開聲音讀,大聲地讀,一邊讀,一邊用心感受。讀完以后,咱們來交流一下,課文當中的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
(生自由讀課文)
師:同學們讀得非常投入,說明我們這個班有非常好的讀書習慣。來!說說讀了一遍課文之后,課文的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師:(沒人舉手)肯定有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生: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讀)“長城工程浩大,……(略)可以環繞地球一周多。”從這句話,我體會到長城工程非常的浩大。因為,它所用的石頭可以修成一道寬1米、高5米的墻。而且這道墻非常非常的長,可以圍繞地球一周,還有剩下的。這說明長城工程浩大,施工艱難。
師:說得不錯!(板書:長城工程浩大,施工艱難。)咱們一起讀這句話。
(生齊讀:“長城工程浩大,施工艱難。”)
師:再讀!
(生齊讀)
師:再讀!
(生再齊讀,后指名讀)
師:把“浩大”、“艱難”讀出來!(指名讀)
生:(讀,略)
師:“浩大”讀出來了,“艱難”沒讀出來。
生:(讀,略)
師:不錯,你讀!
生:(讀,略)
師:聽王老師讀。(范讀,略)你讀!(接連指5名學生讀)
師:繼續說,從哪些地方給你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
生:第一自然段的(讀)“成千上萬的參觀者登上長城,目睹了長城堅強、剛毅、莊重的形象,無不贊嘆:‘啊,確實了不起。’”從這個地方看出,參觀長城的人非常非常的多,是成千上萬的。
師:可以體會到長城的氣魄——?
生:雄偉。
師:(板書:長城氣魄雄偉。)(指板書)誰來讀這句話,我不說了,但你得注意,怎么讀這句話?
(自由讀,再指名讀)
師:氣魄再大點,你讀!
(指生讀,略)
師:反而小了!
(指生讀,略)
師:比剛才大多了。
(指生讀,略)
師:好一個氣魄雄偉。
(指生讀,略)
師:很好!(指生讀,略)
師:好!咱們一起讀!
(生齊讀,略)
生:我覺得第三自然段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它是戰國時期開始,一直到明朝才完工,這時間就非常的長,共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我覺得這里突出了長城的工程浩大。
師:你剛才說的這段話用書上的一句話就能概括。
生:長城工程浩大,施工艱難。
師:(板書:長城的建筑年代久遠。)這句話最難讀,你們先在心里默默地讀這句話。
(生默讀)
師:敢于向困難挑戰的舉手!(生紛紛舉手)真好!超越自我就是成功。你讀!
生:(讀,略)
師:你看!給我說著了不是?我說過這句話最難讀,不過他敢于站起來讀,我還是非常欽佩。你讀!(指另一生讀,略)
師:還有點變。
(指生讀,略)
師:誰能比她讀得更遠點。(指名讀,略)
師:才五百年。(笑)(指名讀,略)
師:一千年。(指名讀,略)
師:一千五百年。(大笑)(指名讀,略)
師:誰能讀到二千二百年?(指名讀,略)
師:又回到一千年了。(大笑)(指名讀,略)
師:快到2200年了,你們聽王老師讀。(范讀,略)
(生齊讀,略)
師:注意王老師停頓的地方。(再范讀,略)
(生齊讀。略)
師:(指板書三個句子)咱們一起把三個句子連起來讀。注意不同的節奏,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語調,不同的速度。(生齊讀)
師:同學們只讀了一遍課文就能夠對內容有這樣的感受,這樣的理解,真不簡單。但是學課文不深入到字里行間,我們就無法感受長城的形象;不深入到字里行間,我們就無法理解長城的內在精神。咱們還要深入到課文的字里行間。大家讀這段話(指板書:長城的建筑年代久遠。)課文第二自然段,放開聲音讀,一邊讀一邊仔細地琢磨體會,看看這段話里邊哪一個句子使你變得非常的激動,使你情不自禁地想贊美它。找找這種感受!
師:把最令你感動的那個句子,使你情不自禁地產生贊美之情的那個句子用波浪線劃出來。然后再仔仔細細地讀。(生自由讀、劃)
師:(生劃好后不讀時)畫好以后,自己反復出聲地讀這個句子。
師:來!最令你感動的,使你情不自禁地想贊美的那個句子,大聲讀!
生:(讀)“他像一條巨龍橫臥在我國北方的崇山峻嶺上,……(略)全長6500多公里。”我讀了這句話,體會了長城的長。從鴨綠江到嘉峪關,這段路是很長的。
師:多少?
生:6500公里。還體會出氣魄雄偉。
師:從哪兒體會出來的?
生:(讀)“像一條巨龍橫臥在我國的崇山峻嶺上”
師:體會得真好,請坐!同學們請看——(課件出示:蜿蜒曲折的長城圖像)(讀)“他像一條巨龍……(略)全6500多公里。”書上說長城像巨龍一樣,咱們找一找,長城跟巨龍之間哪些地方是一樣的?
生:巨龍它很長,長城它也非常的長。
師:你從長度方面找到了長城跟巨龍一樣的地方。
生:巨龍很大,很高。從它的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可以體會出長城像巨龍一樣高,一樣蜿蜒曲折。
師:你從姿勢方面找到了長城跟巨龍一樣的地方。它們都是高高低低,蜿蜒曲折。
生:長城和巨龍的特點都是:氣魄很雄偉。
師:你從氣魄方面找到一樣的。真好!這個一般的人是找不到的。
生:我覺得巨龍就像中國一樣,它跟長城一樣,都是堅強、剛毅、莊重的。
師:哎!體會得真好,你從長城的象征意義上找到一樣的地方。真會讀書!
生:龍是很靈活的,而長城也一樣,我看出它是隨著山勢高高低低蜿蜒曲折的。我覺得這一點很像龍。
師:你也是從姿勢角度找到一樣的地方。
生:那個龍和長城它們的開頭都是像波浪形,彎彎曲曲。
師:形狀也一樣。
生:人們看到龍都無不贊嘆,人們看到長城也是會無不贊嘆。
師:是啊!你從人們看到龍和長城的心情角度找到一樣的地方。真好,同學們真會讀書!但是,同學們請你注意,在現實中真有巨龍嗎?(生:沒有)巨龍是人們想象的產物。這個世界上它根本就不存在,而且我們的長城呢?他確是實實在在地魏然屹立在我國北方的崇山峻嶺上。他是那樣的雄偉;那樣的堅強;那樣的剛毅;那樣的莊重。當你想到這個的時候,你再讀這個句子。讀!把自個兒的感受讀出來。
(生自由讀:“他像一條巨龍橫臥在我國北方的崇山峻嶺上,……(略)全長6500多公里。”)
師:把你此時此刻感受到的,體會到的讀出來。
生:(指名讀)“他像一條巨龍橫臥在我國北方的崇山峻嶺上,……(略)全長6500多公里。”
師:不錯,誰能比他讀得更有氣魄。
生:(讀,略)
師:真好!巾幗不讓須眉。誰能超過她?
生:(讀,略)
師:真有氣魄。咱們一起讀。
生:(齊讀,略)
師:繼續說,還有哪個句子令你非常感動,令你情不自禁地想贊嘆它。
生:我很喜歡最后一句話。(讀)“成千萬的參觀者登上長城,目睹了長城堅強、剛毅、莊重的形象,無不贊嘆:‘啊,確實了不起!’”……
師:你也讀得確實非常了不起。
生:(繼續)因為我去過長城,我讀了這句話,我心中無比感動。我覺得長城的確堅強、剛毅、莊重,而且當時我也贊嘆長城了不起。
師:你看,這是活讀書啊!把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積累調取出來讀咱們的課文,來讀咱們的文字。這叫真讀書,這叫活讀書。
師:同學們,成千上萬的參觀者——閉上眼睛。(生閉眼)隨著王老師的描述,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在成千上萬的參觀者當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國人,有外國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國家的元首,有肢體健全的正常人,也有缺胳膊少腿的殘疾人等等。睜開眼睛!把你看到的某一個人或者某一群人寫下來。寫第一題上,寫完以后,連起來再把那個句子讀一讀。開始!
(生寫作業第二題(見附一),師巡視)
師:把你想像到的大聲地讀給大家聽。
生:(讀)一位雙腿殘廢的……
師:等等,等等,雙腿殘疾,不要說殘廢。
生:一位雙腿殘疾、飽經風霜的八旬老人,在兒子的陪同下登上長城,目睹長城堅強、剛毅、莊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啊,確實了不起!”
師:寫得好!你再想像一下八旬老人,雙腿又殘疾。他會怎么贊嘆長城?他的那個話該怎么讀?得讀出老人的味道。
(該生再讀)
師:像老人了。(笑)盡管聲音低沉,感情確是非常深沉。
生:(讀)一位滿頭銀發、年近八十的爺爺,(師:又來一位八十的老人。)(笑)懷著喜悅的心情登上長城,目睹長城堅強、剛毅、莊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啊,確實了不起!”
師:你看!老人激動得嗓子都沙啞了。(笑)咱們不說老人,說別人吧!
生:一位環游了世界的領導人,帶著他的家人,隨著人群滿懷激情地登上長城,目睹長城堅強、剛毅、莊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啊,確實了不起!”
師:像一位領導人!還有不一樣的嗎?有說外國人的嗎?
生:一群美國人跟著我國的導游登上了長城,目睹長城堅強、剛毅、莊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啊,確實了不起!”
師:奇怪?美國人的中文怎么這么好?(笑)模仿模仿美國人說中文的口氣!
(生用外國人的口氣重說,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師:能不能做一個真正的美國人,用英文說說“啊!確實了不起”。咱們可是武漢外國語學校的同學。
生:一群美國人跟著我國的導游登上了長城,目睹長城堅強、剛毅、莊重的形象,情不自禁發出贊嘆:“啊!very good!”
師:真好,真好!very good!還有不一樣的嗎?有說小孩子的嗎?
生:一個僅有三歲的小弟弟在爸爸他*的帶領下登上了長城,目睹長城堅強、剛毅、莊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啊,確實了不起!”
師:肯定是個神童,(眾大笑)三歲的小孩就能發出這樣的贊嘆,神童!也說明咱們的長城也確實了不起。
生:一位滿頭白發的外國老人,拄著拐杖,隨著導游的介紹一起興致勃勃地登上長城,目睹長城堅強、剛毅、莊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啊,確實了不起!”
師:真好!同學們,這就是咱們的長城啊!成千上萬的參觀者登上長城,目睹長城堅強、剛毅、莊重的形象,無不發出贊嘆:“啊,確實了不起!”來帶著這樣的感受,這樣的感情。咱們來讀讀這個句子。
(生齊讀:成千上萬的參觀者登上長城,目睹長城堅強、剛毅、莊重的形象,情不自禁發出贊嘆:“啊,確實了不起!”)
師:同學們,這就是我們的長城。它的氣魄是這樣的雄偉;它的形象是這樣的莊重;它的精神是這樣的剛毅;它的品格是這樣的堅強。讓咱們一起懷著對長城的贊美讀第二段。長城氣魄雄偉——(生讀。師板書:長城是一個奇跡,一個偉大的民族創造的偉大的奇跡。)
師:(指板書)難怪美國總統要發出這樣的感嘆——(生齊讀:長城是一個奇跡,……(略))
師:(指一生)你現在是克林頓。你讀!
(生讀,略)
師:小克林頓。
(再指一女生讀,略)
師:女克林頓。(笑)
(指生讀,略)
師:低音克林頓。(笑)
(指生讀,略)
師:花腔克林頓。
(指生讀,略)
師:真像!
(指生讀,略)
師:真好!一起讀。(生齊讀)
師: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