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鞋》教案(精選3篇)
《有趣的鞋》教案 篇1
本案例為人教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冊《有趣的鞋》一課,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運用多種手段,讓學生從觀察到表現,從現實到想象,從平面到立體多方位地設計自己喜歡的鞋,把美觀、實用、科幻等設計思想貫穿在新鞋子的設計中,把美術作業與語文學科的作業進行綜合,從而培養學生在動腦、動手的過程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快樂。并通過對鞋的研究,使學生了解了鞋上的歷史文化、民族特色、穿鞋人的身份地位,以及鞋與生活的關系……
【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綜合.探索”領域,以“鞋”為主線進行聯想和創作,因為鞋是人類文化的縮影,不同民族,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身份,有許多風格迥異的鞋,雖是一雙小小的鞋卻蘊涵了豐富的文化,又給人太多的啟迪。選擇鞋為探索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對象分析】
鞋是想象有源泉,千姿百態的鞋能激活創作的靈感。利用多種材料,做一雙自己喜歡的鞋,把它穿在腳上,擺在桌上,掛在墻上,讓自己做的鞋成為一件藝術品,一件裝飾品,從而激發學生無窮的學習興趣。
【教學要點概述】
教學內容:《有趣的鞋》
教學對象:三年級學生
教學目標:
情感領域:培養學生發現美、表現美、欣賞美的能力。
認知領域:引導學生仔細品味鞋上的文化,了解鞋的歷史及鞋的造型特點,知道鞋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操作領域:展開想象的翅膀,用自己喜歡的材料制作一雙心中的鞋。
教學重點:了解鞋的文背景,鞋的藝術特點,感受鞋的裝飾美。
教學難點:a、擺脫對原有形象的束縛,培養標新立異的創造精神。
b、根據鞋的特點巧妙的聯想及制作,創新使用材料設計制作,體現審美性和實用性。
教具、學具準備:教學課件、鞋子實物,制作材料、鞋的相關資料和圖片。
教學方法:欣賞、觀察、講解、討論。
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發思維,激發興趣。
(課前將搜集來的各式各樣鞋子掛在教室的墻壁上,擺在桌子上,營造一種氛圍,讓學生仿佛置身于一個琳瑯滿目的鞋的世界。)
師:今天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塊兒去參觀鞋子商城,看看商城里的鞋子奇在哪里?怪在哪里?
(在舒緩、悠揚的樂曲下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參觀。)
【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魚貫而人,進入教室的后,仿佛置身于一個鞋的海洋,他們大都會興奮不已,驚嘆不已,濃厚的學習興趣一下了就被調對起來了。學生在遭遇這些精美展品的瞬間,他們把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和體悟到的在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影象,表現出了驚異的表情,姿態、動作,他們的思維一下子便奇跡般的活躍起來。】
(二)直觀感受,分析討論,加深印象。
今天就讓我們踏著歷史的足跡去追朔淵遠流長的鞋的文化吧。
出示課件:賞析與討論,學生自主探究。
① 從這些鞋上你能看出歷史的足跡、時代的步伐嗎?
② 從這些鞋上你能猜出穿鞋人的身份嗎?
③ 從這些鞋中你能說說它們的功用嗎?
(從古代的作品中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時代的鞋的樣式。從我國不同民族中分析鞋的特點,從鞋的造型、裝飾、結構、色彩幾方面交流。
【常言到:愛美之心人人皆有,然而審美意識卻非人人等同,通過欣賞許多風格迥異的鞋子,可以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素質,使學生對普通的鞋子有了全面、全新的感受。一雙小小的鞋子卻蘊涵了豐富的文化,通過欣賞這種最直接的方式,學生在極短的時間內便仔細判讀出了文化的遺存,并經由反芻,消化,表達個人的見解,他們的這種體認是最為深刻入微的。】
(三)觀察體驗,活躍思維,大膽設想。
① 教師實物投影演示分析鞋的結構,了解鞋的裝飾。
② 生活中處處都有藝術設計,不同的設計給人的感受是不同的。雖是一雙小小的鞋子,但設計卻貴在奇思與妙想。引導學生欣賞不同種的鞋子,分析、討論鞋子哪部分最有特點?哪些部分最奇特。(自主探究,發散思維。)
高高的鞋跟:帶車輪的,長頸鹿的腳,埃及女神的臉……
奇特的鞋面:樓梯式的,汽車式的,橋梁式的,張開的嘴吧
大大的鞋口:筆筒式的,怪獸的嘴……(啟動學生創新的閘門,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
鞋面的圖案裝飾:重點欣賞用西班牙畫家畢加索作品《格爾尼卡》所裝飾的鞋面。(對畢加索這位藝術大師的童年生活、生長環境、時代背景,創作經歷,作品特色進行簡單的介紹。并拓寬學生對美術畫家的了解。)
【許多學生對于憑空的想象往往感到一籌莫展,常因苦思冥想而無沖動的創作體驗而苦惱,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學生進一步感知和體驗鞋子的表現形式,幫助學生整理和清晰了自己的這些感受和思考過程。巧妙的為學生的構想提供了一個有趣的空間。讓學生大膽的展開了聯想,從面獲得了創作的靈感。】
(四)自主合作,藝術實踐,求異思維。
①觀看課件了解制作方法:制作材料的展示,設計制作的基本方法。
②布置作業:a、以小組形式進行合作,合理進行分工制作,并要求對小組內制作的作品用文字卡片進行說明,介紹鞋子的特點和奇特之處。
b、教師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
(大屏幕上出示剛才欣賞過的畫面和播放優美的音樂。)
【這個教學環節學生的想象力天馬行空,完全沉浸在活躍、快樂的氛圍中,學生們時而有靈感突現的喜悅,時而有深思后的頓悟。教室內隨處激蕩著創造的熱力,因此教師施以適當的引導后,學生在美術的氛圍中,便充分享受到了創造的樂趣,親身體驗創造的神奇。背景音樂的選擇、流動的畫面展示了良好的創作氛圍,為創作有困難的學生提供了短暫的視覺形象,使其免除畏懼心理。】
(五)作品展示,評價反思,文字描寫。
①自評:說說自己的設想、創意。
②互評:a、評別出心裁之作。
b、評造型巧妙之作。
c、評材料運用合理之作。
d、色彩鮮明之作。
【通過作品展示將整節課推向了高潮,學生在這一環節中陡然間會有一種莫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六)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用靈巧的雙手創造出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奇跡,鞋子的造型形式多樣,構思巧妙之極,我想通過這節課大家一定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創作的樂趣了吧。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美術創作中,敢說,敢想,敢畫,充分發揮自己的潛智,便一定會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有趣的鞋》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有趣的鞋》是綜合制作、游戲的學習活動課。本課教學以游戲來營造美術學習的情境,切合學生的心理需求。
《有趣的鞋》一課是以學生最熟悉的生活用品“鞋”為題材,通過學生參與欣賞(感知)、制作(實踐)、展示(評價)、游戲等環節,引導學牛對生活中的“美”進行體驗、認識和再創造,激發學生表現美和創造美的熱情,提高手腦協調并用的創造能力和造型能力。
本課教材雖簡單,卻給教師極大的發揮空間,包括對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用具的選擇。重點要突出“認識鞋、制作鞋”這主要內容。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對鞋的形狀、外觀、實用等方面的觀察和理解,讓學生體會美術與生活的聯系。
本課的教學活動力圖在一個自由、輕松、愉快、合作、交流的氛圍中進行,在賞+賞,想一想,做一做,玩一玩中,使學生從視覺、觸覺卜感受實用美術的作用,激發學生創作表現的欲望,積極投入到學習、制作之中,同時起到美術學習的情感教育作用。
設計理念:
在成人的眼光里,鞋與小學生好象相距甚遠,其實不然,鞋的設計不僅涉及成人的領域,而且還涉及到兒童領域。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習內容生活化,《有趣的鞋》一課讓學生把熟悉的鞋作為創作的重點,是將學生的學習與他們的生活世界緊密聯系,強調學生把美術學習與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結合。通過情境的設置,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能力,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體現“以學生自主發展、自主學習、自主實踐”和“展現自我、張揚個性”的教學思想。
(一) 導入階段
1、謎語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設計意圖:運用謎語導人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2、鞋的欣賞,豐富視覺形象,注重素材積累
設計意圖:教師課件展示鞋的發展演變,讓學生仔細地欣賞、觀察不同年代、不同款式、不同民族,不同功能的鞋。
(二)、發展階段
1、分析鞋子的組成與作品欣賞
教學意圖:通過欣賞教師親身制作的大鞋子,能更進一步地維持學生的興趣。在欣賞教師作品的過程中學生能無形地掌握了一些制作的方法和材料的運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欣賞同齡學生不同風格的作品,點播了創新的火花,消除了創作的畏懼心理,產生了你行我也能行的學習動力。
(三)、實踐階段
教學意圖:師生轉化角色,淡化課堂環境,以兩人一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在欣賞與聯想的基礎上,對各種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進行圖形和色彩的分析,討論。訓練學生敏銳的造型感覺,采用大膽的表現形式,獨立完成一只有趣的、用料獨特的鞋子作品。
(四)、作業展評:(觀摩欣賞,表演購買鞋的情景)
1、推銷鞋:
教學意圖:將自己的作品向他人介紹,得到他們的青睞和贊賞,是孩子們的愿望,作業交流提高表達能力。
2.鞋的展示:
教學意圖:創設生活情境已是美術課改實驗中普遍采用的教學方式,新課程綱要從以人為本的思想出發,就是要創造一個理想的適合學生發展的學習情境,創設有新奇感,能吸引學生的生活情境,為學生的創作奠定基礎,本環節還體現了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注重了協作精神的培養。
3.購買鞋,并說明購買的理由
教學意圖:將課常教學與生活實踐緊密的聯系起來。為學生積累社會經驗,均等級的評價,即注重教育過程的情感體驗,又注重學生個體的傾向性比較,不評等級,用簡單的描述性語言的形式給經適當的評定,激勵學生小斷努力,不斷進步。
(五)、課后拓展,加強學科輻射,注重學習延伸
教學意圖: 一兩句話的課后拓展,讓那些喜愛學習的孩子有了更寬的學習天地和更大的學習動力,進步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激勵發散思維將本課作為“點”,把美術與生活的聯系發散到“面”,使學生感受到實用美術的魅力。
《有趣的鞋》教案 篇3
領域 設計,應用,欣賞,評述
課時 1-2課時
教學目標
1. 欣賞并發解種材料制作的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風格特征及民族特色。
2. 通過觀察討論,知道鞋子的外形特征與組成部分,學會用各種材料,使用各種方法設計制作一雙有趣且有特色的鞋子。
3. 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試嘗各種不同材料的運用。
教學評價建議
1. 學生課前的準備是否充分。
2. 學生能否運用各種材料制作不同造型的鞋子。
3. 整個教學活動中,是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欲望。
4. 簡單了解環境與人類生存的關系,嘗試運用各種廢舊材料進行創作。
5. 學生的造型能力與形象思維之間的聯系。
6. 美術教學中,如何運用廢舊材料美化教室的環境。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1. 教師準備和學生課前分別收集一些廣告紙,舊的掛歷紙,包裝紙;零碎的布;舊毛線,鈕扣;彩泥等等。
2. 學生課前準備剪刀,膠水,水粉顏料,油畫棒或水彩筆等。
3. 課前教師收集虎頭鞋,涼鞋等別致有特色的鞋子,制作幾雙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做范例。
二、課堂教學
1. 引導階段
欣賞教師帶的來各種鞋子,引導學生通過“看”,“想”,“說”,了解不同造型的鞋子的共同特點及組成部分。
2. 發展階段
以小組為單位,在欣賞與聯想的基礎上,對各種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進行圖形和色彩的分析,討論。訓練學生敏銳的造型感覺,采用大膽的表現形式,獨立完成一雙有趣的,用料獨特的鞋子作品。
1>
以小組為單位,對各種不同材料的鞋子進行討論,分析,提示學生仔細觀察,大膽聯想,找出根據各種材料制作鞋子,注重在質地,圖形或色彩上產生不同效果。
2>
繪畫制作鞋子時要注意鞋子的不同造型,制作效果的協調,鼓勵學生制作出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鞋子不必全部具有具象的圖形,可以根據學生各自不同的感受,通赤直覺進行大膽隨意的創作。
3>
學生做作業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由學生自由選擇制作方法。使用彩色廣告紙,彩泥里,可以利用其鮮艷,強烈的色彩感覺,突出表現鞋子的立體或半立體造型。
三、教學拓展
1. 可以使用各種廣告紙,舊畫報,采用碎紙粘貼的形式,產生馬塞克式的效果來制作鞋子的鞋底或鞋面。
2. 尋找各種不同顏色,圖案的小布片,采用“剪”,“貼”,“縫”等方法,完成鞋子的創作。
3. 用折泥制作立體的鞋子造型,再用水粉顏料添加花紋,顏色。
4. 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一組鞋子的設計制作作品,并粘貼在廢舊的紙板上,同時為版面確定主題,美化設計,進行展示,評比。
教學參考資料
《中國民間工藝》
《造型藝術》――綜合材料篇
《造型藝術》――泥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