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楊梅》教案(精選3篇)
《蕭山楊梅》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師生互愛之情。
3.鼓勵學生課外閱讀,拓寬知識面。
4.會認“杭、咖、啡、籍、遨、兼”等6個生字,會寫“杭、咖、啡、閱、籍、兼、蟬、初、庫、滄”等10個生字。掌握“杭州、咖啡、書籍、兼管、蟬鳴、初中、寶庫、滄桑”等詞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師生互愛之情。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重點語句的含義。
教學準備:
作者資料、書籍《愛的教育》《寄小讀者》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自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
2.找學習伙伴互相讀一遍課文,盡量把課文讀通順。檢查識字情況。
3.分節指名讀課文,相機檢查鞏固生字、新詞的讀音。
意在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放開手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整體感受課文。
二、質疑解難
1.簡單介紹本文主人公——袁鷹。
他成長為作家,和他酷愛文學,從小大量閱讀課外書有密切關系。
介紹“蕭山楊梅”
2.借助查閱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
(1)組詞
籍( )( ) 初( )( ) 閱( )( ) 兼( )( )
(2)理解詞語
遨游:漫游,游歷。
領略:理解事物的情況,進而認識它的意義,或者辨別它的滋味。
愜意:滿意,稱心,舒服。
滄桑:滄海桑田的略語,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3)指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些什么內容?
——作者回憶他小學時代的一位語文老師指導學生課外閱讀,關心、愛護學生的事,表達了作者對老師深切的懷念、感激之情。
三、瀏覽課文,觀看插圖,說說課文寫了哪兩件事?
1、注重鼓勵我們課外閱讀。
2、整理圖書吃楊梅。
四、指導寫字
1.投影出示生字詞,自讀,指名讀。
2.觀察生字字形,記憶字形。
“遨”:敖+走之旁
“兼”:筆畫記憶
“初”:衣補旁
3.指導寫字。
“籍”:上下結構,左下“耒”,右下“昔”
“兼”:筆順是先寫兩豎再寫撇捺。
“初”注意部首
“滄”最后兩筆是橫折勾,豎彎勾
教師在學生自學、互動的基礎上給予輔導
五、作業。
讀一讀“詞語花籃”中的詞語。從課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詞,寫在空花籃上。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題
出示楊梅圖。
楊梅大家都吃過。“在眾多的杭州水果中,我常常想到蕭山楊梅。”
板書:蕭山楊梅齊讀課題
“常常”還可以換成什么詞語?
——經常、時常
意在理解文中詞語,豐富學生詞語的積累,這是為什么呢?打開書自讀第一自然段。
——帶來一絲溫暖,想起一位老師。
讓我們一起走近他,作者四年級時的語文金老師。
二、整體感知:瀏覽全文,回憶課文主要寫了金老師的哪些事?
——鼓勵課外閱讀;整理圖書吃楊梅。板書:鼓勵課外閱讀;整理圖書吃楊梅
意在使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并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三、學文探究
1.自讀第二自然段。思考:這是一位什么樣的老師?
讀讀金老師的外貌。
——瘦瘦的臉和深咖啡色的中山服。幾十年了,至今記得,印象很深。
感覺金老師會比較嚴肅。
2.默讀第三、四自然段。
我從金老師口中第一次聽到“課外閱讀”這四個字,養成了課外閱讀的習慣,直到如今。金老師是怎樣鼓勵指導我們課外閱讀的?
——把課外閱讀當語文作業布置;因人施教,個別輔導。
⑴金老師把我引到一個新奇的天地,讓我結識了外國老師和小學生,又跟著冰心女士遨游天涯海角,去領略人間的喜怒哀樂……
理解詞語:一個新奇的天地;遨游天涯海角;領略人間的喜怒哀樂。
——金老師引導我們進入書籍的寶庫,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指導朗讀。看第一幅插圖,想象我們讀書時的心情讀讀這句話。
自讀;指名讀;評讀。
從鼓勵課外閱讀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師是怎樣一個人?
——關心學生。[板書:關心]
3.自讀第五、六自然段。在作者回憶整理圖書吃楊梅這件事中,你認為哪些句子寫得,反復讀一讀,想想體會到什么?
⑴校園十分安靜,只有窗外的蟬鳴陪伴著我們默默地忙著。
理解詞語:“十分”“只有”結合上下文說說這兩個詞的意思。你能用上這兩個詞說一句話嗎?
指導朗讀。試著讀一讀體會在只有蟬鳴十分安靜的校園中邊整理圖書邊讀書的感受。
⑵金老師望著那一大包深紅色的楊梅,笑著說:“吃吧,盡量吃吧,我們蕭山楊梅吃!”
理解詞語:“盡量”“最”這兩個詞什么意思?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金老師善于贊賞學生付出的勞動,說明他尊重、愛護學生。
指導朗讀。讀出金老師尊重、愛護學生的情感。
同桌互讀;指名讀。
⑶蕭山楊梅,我們在杭州時年年都吃,惟有這一次吃得最開心,最愜意。顆顆楊梅,又甜又有點酸,一直甜到心里,把嘴唇和舌頭都染紅了。
理解詞語:“又……又”“一直”“都”這些詞語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表面是說楊梅的好吃,更深的含義是金老師請我們吃楊梅這件事在我們心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指導朗讀。看第二幅插圖,想象我們吃楊梅時的那種愜意的心情讀讀這句話。
自讀;指名讀;齊讀。
意在通過對重點詞語、句子的品讀使學生體會到作者對老師的贊美之情。
從整理圖書吃楊梅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師是怎樣一個人?
——愛護學生。板書:愛護
4.齊讀課文最后一段。質疑:讀完這一段話,你有什么問題?
意在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為什么四十多年了,再也沒見過金老師,“我”卻發出這樣的呼喚,幾十年世事滄桑,我們的金老師,您在哪里?從中你體會到“我”對金老師有著怎樣的情感?
——他一定又鼓勵和指導一班又一班的學生由課外閱讀進入書籍的寶庫,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深深的感激,無限的思念。
讓我們也飽含著對金老師深深的感激,無限的思念的情感再讀這一段。
四、課外延伸。
在眾多的課外書中,金老師最早讓“我”閱讀的兩本書是什么?
——《愛的教育》《寄小讀者》
請同學們找來讀一讀,我想你一定從中有所收獲。然后我們可以一起交流讀書體會。
意在拓展學生視野,課內外有機的結合
板書設計:
18 蕭山楊梅
鼓勵課外閱讀 關心 感激
整理圖書吃楊梅 愛護 思念
第三課時
一、朗讀課文
二、聽寫詞語
鼓勵 遨游 陪伴 探索
三、《語文百花園》五語海暢游
1.詞語真有趣。
目的:體會連詞“和”及“與”的用法。
⑴讀一讀這兩組詞語,想一想加點字的作用。
——連接前后兩組詞語,前后兩組詞語無輕重、主次之分。
⑵再讀這兩組詞語,體會連詞“和”及“與”的用法。
⑶你能用上“和”及“與”這兩個連詞說幾個這樣的詞組嗎?
2.下面每組詞語中各有一個站錯了隊,把它找出來寫在括號里。
⑴找一找,誰不屬于這一類,說說理由。
——學生是一個人的身份,不屬于按年齡劃分的這一類。
——少年是年齡的一個階段,不屬于按職業劃分的這一類。
——電視是電器的一種,不屬于按戲劇劃分的這一類。
——電影是一種娛樂的方式,不屬于按電器劃分的這一類。
⑵讀一讀,感受事物是按一定的類別劃分的。
3.給下面的句子加上標點符號。
目的:學習頓號、引號、書名號的用法。
⑴讀一讀句子,試一試給句子加上標點符號,想一想理由。
⑵指名讀句子,加標點,談理由。相機學習頓號、引號、書名號的用法。
——頓號表示句子中并列詞語中間的停頓。
——引號通常用在引用別人說的話,還有個特殊的用法是有特殊含義的句子用引號標出。
——書名號用于標出書名、篇名、報紙名、刊物名、及古詩的詩題。
⑶同桌互查,所填標點符號是否正確,讀句子。
四、拓展閱讀:《語文同步讀本》。
《吳老師的心愿》:理解吳老師的心愿,感受吳老師對學生真誠的關心、愛護,以及學生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意在拓展學生視野,課內外有機的結合
《蕭山楊梅》教案 篇2
課時一
一、學習目標:
1、認識 “杭、咖、啡、籍、兼”五個生字;
2、會寫“閱、籍、兼、擦、初、庫、滄、桑”八個字;
3、掌握“閱讀、書籍、兼管、初中、寶庫、滄桑”等詞語;
4、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了解金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
二、學習重點:
1、通過拼讀、書寫掌握本課生字。
2、通過聯系上下文及查閱資料掌握本課新詞。
3、運用默讀、朗讀等多種讀的方法感知課文內容,了解金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
三、學法指導:
討論法、合作交流法、練習法
四、自主學習預習導學: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找出生字,畫出生詞。
2、拼讀、書寫生字,弄清字音,記憶字形。
帶音節書寫生字:
3、查資料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下列詞語。
兼管: 滄桑:
4、畫出能突出金老師特點的詞句,初步弄清課文大意。
五、合作探究:
問題解決
1、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交流各自找出的能突出金老師特點的詞句,得出對金老師的初步印象
3、展示小組交流的第1題。
4、展示小組交流的第2題。
六、達標測試:
1、聽寫本課要掌握的六個詞語。
2、初讀課文后,我覺得金老師是一個 的人。
3、我的隨筆。
課時二
一、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字里行間流露的師生互愛之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找出并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包含的感情。
二、重點難點:
1、找出金老師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
2、抓住描寫金老師的語言、動作等語句體會人物的品質,體會“我”對金老師的懷念、感激之情;
3、找出文中抒發感情的語句并感情朗讀。
三、學法指導:
討論法、合作交流法、練習法
四、自主學習預習導學:
1、自由讀文,思考:文章回憶了金老師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哪些事?
①我”有一點印象最深,那就是
②那年暑假,金老師請我們
2、找出文中描寫金老師語言、動作等語句,體會人物特點。
①從“有時指定書要求人人閱讀,有時分別指導”,我了解到金老師是為了培養
②從金老師“盡錢”給我們買楊梅,“我”體會到 ___
3、用“——”畫出文中抒發感情的語句,體會后再有感情地朗讀。
①“金老師將我引到一個新奇的天地……領略人間的喜怒哀樂……”
②“幾十年世事滄桑,我們的金老師,您在哪里呢?”
五、合作交流:
1、學完課文,你收獲了什么?
2、還想知道什么?
《蕭山楊梅》教案 篇3
一、讀書從讀題目開始
1.板書課題 寫蕭字 當寫到中間長豎時,詢問下面的筆順 ,這時候看教師板書完蕭字。
2.看到這個題目你知道什么?假如讓你以蕭山楊梅寫一篇文章的話,你會寫哪些內容呢?
小結:看來同學們都寫楊梅這個物,看看的作家袁鷹寫了哪些內容呢?同學們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看到作者和你寫的一樣的地方畫下來。
二、檢查交流 了解學情
1.課文讀完了,在讀書過程中你有哪些詞句覺得難讀,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出示檢查: 盡錢買 盡量吃
檢查讀:預設盡量吃學生可能會讀錯。
當學生出錯的時候教師提示:到底在這個詞讀哪個音呢?別著急我們來看盡的三聲的讀音是什么意思?把兩個詞語送回句子中看看各是什么意思?
多音字意思一樣讀音就一樣,剛才同學們說盡錢買是限度的買,盡量吃是限度的吃,盡的意思一樣嗎?那么這個盡量吃會讀了嗎?齊讀。
2.出示 滄桑
會讀了 ,意思懂嗎?其實這個詞語是“滄海桑田”的簡略。
大海變成了種桑的田地 形容什么啊?
拓展:那么 說一個人經歷過多次的世事變化,生活經歷極為豐富。你能說一個帶有滄桑的成語嗎?(飽經滄桑 歷盡滄桑)
3.課文中那些地方作者想的和你一樣呢?
交流畫出 描寫吃楊梅的兩處語句。
不一樣的是什么呢?檢查概括文章寫的兩件事情。(鼓勵課外閱讀 老師請我們吃楊梅)
三、聊第一件事情 讀懂作者的言外意
要想讀懂第一件事情,先要了解袁鷹這個人,出示袁鷹的簡介 ,主要是文學成就的內容 ,
教師:一個的作家 寫小學階段教師鼓勵他課外閱讀的事情。同學們再讀一下三四自然段, 看一看作者想通過這個事情,對鼓勵他課外閱讀的老師說什么呢?
在交流中順勢理解 “ 遨(áo)游天涯海角,領略人間的喜怒哀樂”
四、聊第二件事情 讀懂文字的言內之情
開課的時候大家都覺得第二件事情中 描寫楊梅的語句和作者想的一樣,那么讀一讀描寫楊梅的語句:蕭山楊梅,我們杭州時年年都吃,唯有這一次吃得最開心,最愜(qiè)意。顆顆楊梅,又甜又有點酸,一直甜到心里,把嘴唇和舌頭都染紅了。
1.讀一讀,聯系前文的最開心理解愜意。
2.再讀讓別人聽出愜意。
3.聽了兩遍讀你有沒有不明白的問題?(為什么本次最開心 ,最愜意)
4.聯系前文描寫老師的言行的句子,在旁邊簡單寫一寫你感受到什么? 交流中補充當時五角錢 的價值 感受老師對我們的疼愛。再聯系下文找一找能看出老師對我疼愛的句子 。重點品味隨意翻 背后的情意。
5.回到前面的學生的疑問(為什么本次最開心 ,最愜意)學生嘗試回答。
小結:我們一起學習這句話,感受到語句內包含的濃濃的師生情,就是為了你能自己讀懂顆顆楊梅,又甜又有點酸,一直甜到心里,把嘴唇和舌頭都染紅了。這句話,誰能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呢?
重點說一直甜的雙關的意思既有表面的楊梅的甜,又有內涵的感受到師愛的內心的甜。
五、引讀最后一句 升華師生情
文章最后作者再也按捺不住對老師的思念不禁深情的說:幾十年世事滄桑,我們的金老師,您在哪里呢?
這可是指引你走向成功的老師啊再讀:幾十年世事滄桑,我們的金老師,您在哪里呢?
這可是一直像父親一樣疼愛你的老師啊。再讀::幾十年世事滄桑,我們的金老師,您在哪里呢?
六、完成板書 歸納寫法
蕭山楊梅
借物 寫 師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