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與植物的生長》教案(精選4篇)
《土壤與植物的生長》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各種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作假設性解釋。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并作書面計劃,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
2.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學生進行實驗預測并能設計實驗方案進行驗證,引導學生參與中長期的科學探究。
3.能設計研究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影響的實驗。
教習重點:
認識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教學難點:
學生對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相關資料的歸納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教學準備:
1.植物與土壤的圖片和資料。
2.三株生長情況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三種不同類型的土壤。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通過七、八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土壤里有什么?
生:土壤里有空氣、水、鹽類、腐殖質、砂和粘土。(師相機板書)
師:通過研究土壤的不同特點,我們根據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為幾類,分別是什么?
生:人們根據土壤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為三類:黏質土、砂質土和壤土。(師相機板書)
師:今天我們就來探討土壤與植物的關系(板書課題:土壤與植物)
二、提出問題
活動一: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作用?
師:同學們,土壤對植物的生長起了哪些作用呢?小組交流你們課前查找的資料,并總結發言。
學生小組自由交流自己所查閱的資料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有關生活經驗,并整理資料信息。
師: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這么多的作用啊。大家知道嗎?現在人們研究出了一種無土載培的新技術呢。
教師出示資料卡,提供給學生最前沿的科技方面的信息即無土栽培。
師:看了這些資料,說說你有什么感想?
學生發言。
三、猜想假設并制訂方案
活動二:不同的土壤對植物生長有什么影響?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土壤對植物生長的作用,我們怎樣研究不同的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1.生交流搜集的有關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的資料。
2.小組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設計實驗方案,將預測結果記錄下來,并討論方案的可行性。
無論學生提出的實驗方案是否可行,教師都應給予肯定,鼓勵學生動腦思考,讓學生選擇自己可以驗證的方案,預測實驗結果,以備與實際實驗結果相對照,長時間觀察。
全班交流。
3.師:從你們的這些方法中,小組自由選取可以驗證的方案,討論預測會有怎樣的實驗結果,并填寫在課本上。
學生自由交流。
4.師小結:這個實驗需要較長時間來觀察,要堅持不懈。
四、展示交流:
教師展示教材中的詩歌,談話:土壤和植物真的就像媽媽和孩子一樣密不可分,彼此依存和影響。讓我們用自己的方式來贊美土壤吧。
學生可以編寫詩歌、繪畫、剪貼等等均可。
師:讓我們來展示自己的作品吧。
五、拓展創新
師:同學們這節課都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發言。
師:這節課我們進一步研究了土壤,想不想自己動手變垃圾為綠肥?(展示綠肥的制造方法、步驟)
師:我們對于“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的實驗結果還只是預測,同學們,讓我們來做土壤研究員,成立科研小組課余時間繼續觀察、記錄,一個月后我們來交流結果,比比哪個小組的研究最細致深入。讓事實來驗證我們的預測好嗎?
《土壤與植物的生長》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與其他同學共同研究三種土壤的主要差別。
2.能正確使用實驗法研究三種土壤的滲水能力,從而推測出三種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通過對比實驗總結出某種物體適合生長在哪種類型的土壤中。
4.能對實驗結果產生原因進行解釋。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探究土壤的滲水能力。
【教學難點】觀察同一種植物在不同土土壤里的生長情況。
【課前準備】
配套實驗材料、燒杯等。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活動1及活動2。第二課時,完成活動3及拓展部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不同的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影響?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長的情況有什么不同?
二、指導學生探究認識不同的土壤。
1.指導學生觀察課文中三種土壤的照片。
2.讓學生觀察三種土壤,比較它們的顆粒大小、顏色和黏性。
3.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發現,共同找出三種土壤的區別。
4.歸納小結。
三、指導學生進行滲水比賽。
1.提出問題,交代活動的任務。
2.讓學生猜想哪種土壤的滲水能力強。
3.讓學生把自己的猜想填在課文給出的橫線上。
4.讓學生按照課文給出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
5.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6.讓學生根據實驗結果進行歸納小結。
四、指導學生探究豆苗在哪種土中長得好。
1.引導學生根據前面的活動經驗進行推測,豆苗在哪種土中長得好。
2.讓學生把推測的結果和理由填在課文給出的橫線上。
3.學生按照課文的提示進行實驗。
五、指導學生調查適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長的植物。
1.提出調查的要求。
2.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土壤與植物的生長》教案 篇3
活動(一)、認識不同類型的土壤
1、本課從花生生長在不同土壤中產量不同這一現象引入,啟發學生思考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2、觀察三種不同類型的土壤。先指導學生觀察教材上三種土壤的圖片,訓練學生觀察土壤的方法。在學生了解了觀察土壤的基本方法后,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事先準備好的三種不同類型的土壤進行觀察(假如城市學校的教師不好找到這三種土壤,也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或展示一些不同類型的土壤的圖片等形式組織學生觀察)。觀察時需要提醒學生:不僅要觀察土壤顆粒的大小,還要仔細觀察土壤的顏色、黏度等,可以利用眼、鼻、手及小篩子進行看、聞、摸、篩等,并提醒學生做好觀察記錄。活動結束后,不要把土倒掉,下一個活動繼續使用。提醒學生注意衛生,一定要讓學生洗干凈手。
3.交流自己的發現,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匯報自己組觀察的結果。教師要注意匯總學生的發現,可能每個小組的發現會略有不同,教師要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觀察方法的指導。在交流中教師要指導學生仔細聽取其他小組的觀察結果,并與自己小組的結果進行對比,試著找出觀察結果差異的原因。
4.可以讓學生觀察三種土壤,然后根據三種土壤的特點,給這三種土壤起名字,這也是訓練學生想像力的機會,在學生對這三種土壤有了一個比較深入的認識之后,組織學生來看一看科學家們是怎樣給這三種土壤命名的。組織學生參與給土壤命名,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活動(二):滲水比賽
活動目標
1.能根據三種土壤的差別對三種土壤的滲水能力進行假設。
2.能按照教材要求較準確地排列出三種土壤的滲水能力的大小。
3.能根據實驗結果推測出三種土壤的保水能力。
實施建議
1.首先提出問題,并交代活動的任務,即三種土壤都有一定的滲水能力,通過實驗發現不同土壤滲水能力的大小。
2.要求學生猜想哪一種土壤的滲水能力強,并把自己的猜想填在教材給出的橫線上。這里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猜想的訓練,科學猜想不是盲目地猜想,而是引導學生進行有根據、有分析的猜想。在活動1的基礎上,分析三種土壤有什么特性,有什么差別,這種差別會怎樣影響它的滲水能力,經過分析之后再把自己的結論寫在橫線上。
3.按照教材給出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這個階段是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階段,由于這種多項的對比實驗學生接觸的還比較少,教材給出了詳細的實驗步驟和實驗注意事項,并明確指出如何控制實驗條件!巴瑯印@個詞在教材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中共出現了四次,從教材的圖示中也可以看出,除了土壤不同之外,其他的實驗材料都是相同的。小鼠標的提示“為什么在三個瓶中裝同樣多的土,并同時倒人同樣多的水?”,目的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進行對比實驗,如何控制實驗條件。按照一定的實驗步驟,科學地控制實驗變量,進行實驗操作,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環節。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科學地進行實驗操作的能力。
4.在實驗過程中,小鼠標提示學生把三個裝有不同土壤的瓶子中流出的水量記錄在教材給出的圖表里,這既是對學生記錄能力的訓練,又給學生制作類似的記錄圖表提供了一個范例。學生可以按照教材上提供的表格進行記錄,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設計記錄表格進行填寫。
5.根據記錄的結果讓學生分析三種不同土壤的滲水能力,然后反過來推測保水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正反兩個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正常情況下滲水能力強的土壤保水能力會弱,所以教材中的空線順序應該是滲水能力由高到低的是:沙質土、壤土、黏質土,保水能力由高到低的是:黏質土、壤土、沙質土。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實驗條件控制或操作出現問題,有可能會出現反常情況,教師要提醒學生科學的結論是需要反復證明的,不能僅憑一次實驗的結果就做出最終的結論,要引導學生做多次實驗,匯總全班各個小組的結果,最后得出結論。需要注意的是,本活動結束后,提醒學生不要將三種土壤倒掉,以備活動3使用。
評價建議
活動結束后,用下表進行自我評價。
活動(三):豆苗在哪種土中長得好?
活動目標
1.能有根據地判斷出豆苗在不同土壤中生長的情況。
2.能設計控制變量的對比實驗方案并實施。
3.能堅持長期進行實驗、觀察及實事求是地記錄。
4.能對豆苗在三種土壤中生長的實驗結果進行解釋。
實施建議
這個活動是本課的重點,通過參加此活動,學生會親自感受到不同土壤對植物的作用。宜分組進行,長期觀察,至少要堅持兩周進行記錄。本課在課上只是種下豆苗,記錄和觀察活動留到課下學生繼續做。
在了解了土壤的分類以及不同類別的土壤的滲水和保水能力之后,接下來開始研究三種土壤對同一植物的生長情況有什么影響,發現植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1.引導學生首先根據前兩個活動的經驗進行推測,豆苗在哪一種土壤里長得好,注意提示學生要有依據地推測,并把推測的結果和理由填在教材給出的橫線上。
2.按照教材的提示從第一節課培育的豆苗中找出6株生長情況基本一致的,分別在等量的三種不同土壤里各種兩株,教材提示了一些注意事項,一定要讓學生注意閱讀,按照提示的做法進行規范操作。小鼠標的提示“也可以選用其他植物的幼苗進行實驗”,是在提示學生可以選擇當地容易找到的其他植物代替豆苗,體現了選材上的多樣性,教師一定不要限制學生的選擇,但要注意提醒學生實驗條件的控制,如果選擇別的植物代替豆苗,那么必須選擇長勢差不多的植株,每種土壤里種的植株要相同,澆水量相同,也就是說除了土壤不同,其他條件盡量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保證實驗的公平和準確,得出的結論才具說服力。
3.可以在課上種下植物,在課下繼續觀察,并做好記錄,可以參照教材中給出的記錄表。教材給出的表也只是一個范例,注意要提示學生可以選擇他們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去記錄,比如有的學生喜歡拍照,那么他們就可以選擇用拍照的形式記錄下小苗在不同時期內的生長情況。當然,學生可以用文字、圖畫等多種形式記錄下小苗的生長情況。但無論用什么形式記錄,都應當堅持下來,教師在乎時也要時常地關注一下學生的記錄情況。
4.討論。兩周以后,教師要再拿出一定的課時讓學生匯報他們的觀察結果和他們的結論,并討論教材第7頁最下面的問題:解釋豆苗或你選擇的其他植物在三種土壤中的生長情況,由于關于植物的生長所需的條件這方面的知識教材在后面的課中還會涉及到,所以這里不一定要求學生回答得很全面、很到位,只要他們認真地觀察了、分析了、思考了,他們的結論即使是非常幼稚的,也要給予肯定和及時的鼓勵。可能有的學生提出豆苗的生長情況不僅與土壤的滲水性有關,還與肥力、透氣性等因素有關。
《土壤與植物的生長》教案 篇4
土壤與植物的生長
【教學目標】
1.能與其他同學共同研究三種土壤的主要差別。
2.能正確使用實驗法研究三種土壤的滲水能力,從而推測出三種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通過對比實驗總結出某種物體適合生長在哪種類型的土壤中。
4.能對實驗結果產生原因進行解釋。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探究土壤的滲水能力。
【教學難點】觀察同一種植物在不同土土壤里的生長情況。
【課前準備】
配套實驗材料、燒杯等。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活動1及活動2。第二課時,完成活動3及拓展部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不同的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影響?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長的情況有什么不同?
二、指導學生探究認識不同的土壤。
1.指導學生觀察課文中三種土壤的照片。
2.讓學生觀察三種土壤,比較它們的顆粒大小、顏色和黏性。
3.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發現,共同找出三種土壤的區別。
4.歸納小結。
三、指導學生進行滲水比賽。
1.提出問題,交代活動的任務。
2.讓學生猜想哪種土壤的滲水能力強。
3.讓學生把自己的猜想填在課文給出的橫線上。
4.讓學生按照課文給出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
5.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6.讓學生根據實驗結果進行歸納小結。
四、指導學生探究豆苗在哪種土中長得好。
1.引導學生根據前面的活動經驗進行推測,豆苗在哪種土中長得好。
2.讓學生把推測的結果和理由填在課文給出的橫線上。
3.學生按照課文的提示進行實驗。
五、指導學生調查適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長的植物。
1.提出調查的要求。
2.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