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耳》教案(精選3篇)
《聶耳》教案 篇1
《少年聶耳》文章記敘了我國杰出音樂家聶耳小時候酷愛音樂,專心學習音樂的故事。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聶耳》教案及反思,歡迎閱讀。
《聶耳》教案教材簡析
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以“名人小時候的故事”為專題來組織單元的,《少年聶耳》是該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文章記敘了我國杰出音樂家聶耳小時候酷愛音樂,專心學習音樂的故事。內容通俗易懂,圍繞“少年時代他就非常喜歡音樂”這一主題記敘了少年聶耳向鄰居木匠師傅學吹笛子和在西山大青樹下練吹笛子的動人故事。主題鮮明,文質兼美,是落實語言文字訓練,引導學生專心做事,學好本領的好文本。
設計理念
新一輪課程改革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課的教學設計旨在放手讓學生自主地、充分地讀通、讀順、讀懂課文,使學生在感知———感悟———積累———運用這一系列的閱讀中實踐、整合,在品讀文本的過程中受到語言訓練和思想啟迪,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教學目標
1.認識“創(chuàng)”“革”等12個生字,會寫“軍”“代”等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3.了解聶耳,走近聶耳,拓寬知識視野。
4.讀中感悟和思考,深入學習體會“專心做事”的良好品格。
教學準備
少年聶耳和成人聶耳的生平圖片資料等。
教學流程
一、國歌導入,分步揭題
1.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思考:這是什么歌曲?你知道它的原名嗎?歌曲的詞、曲作者都是誰?(板書:聶耳)
2.愿意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聶耳嗎?學生匯報所收集的相關資料。
3.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聶耳小時候的故事。(板書:少年)齊讀課題。
(國歌是大家所熟悉的。以大家所熱愛并熟唱的國歌引入本課教學,可以迅速縮短學生和聶耳之間的距離,使大家覺得聶耳是那么可親,可敬。充分挖掘語文課程資源,利用學生收集的有關聶耳的資料,使學生多角度地、更完整地了解聶耳其人。然后順勢導入少年聶耳,給人一種水到渠成之感。)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地讀課文,要求漢字拼音對照讀,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讀得快的同學可以讀第二遍,第三遍,可以豎起手指頭表示遍數。讀得慢的同學要堅持到底,爭取完整地讀好一遍。
2.同桌分自然段互讀,互聽,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3.分段讀課文。(巧妙劃分自然段)大家評一評,是否讀得正確、流利。
4.你認為少年聶耳是一個怎樣的人?自由補充課題:少年聶耳隨機板書:喜歡音樂
(課程標準要求每一個年段的學生都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們應該堅持一條理念:閱讀教學要在讀通、讀順的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這樣,就要保證每一個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初讀課文,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的整體感知。)
三、圍繞主線,品味探究
1.默讀課文,用“”畫出寫聶耳少年時代就非常喜歡音樂的句子。
2.合作探究,品讀重點詞句。
(1)四人小組交流圈畫出的句子,每個人都說一說自己選了哪句話?從什么地方體會到聶耳喜歡音樂,為什么?
(2)各小組選出自己組內體會最深的句子,由組長匯報交流,其他組員作補充。
(3)根據小組匯報情況,集體品味感悟重點詞句。
如重點句①:聶耳誕生在云南省玉溪縣,少年時代他就非常喜歡音樂。
引導抓住重點詞“非常”來領會。
重點句②:聶耳常常跑到木匠師傅跟前,坐在石階上,手托著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側耳傾聽。
引導抓住重點詞“常常”“一眨也不眨”“側耳傾聽”,以及表示動作的詞“跑”“坐”“托”來領會。可以做一做動作,體驗“眼睛一眨也不眨”的樣子,想像聶耳專心的神態(tài)(樣子),從而領會聶耳聽音樂的專注和入神。
重點句③:抓住聶耳和師傅的對話。
可以分角色讀一讀,讀出聶耳渴望拜師學藝的那種誠懇、迫切的心情,從而體會到聶耳從小就對音樂情有獨鐘。
重點句④:哥哥去攀登龍門,聶耳卻獨自站在一棵大青樹下吹起了笛子。
引導抓住重點詞“獨自”“站”體會聶耳對音樂的忘我之情。
重點句⑤:傍晚,天空忽然陰云密布,下起了蒙蒙細雨。聶耳全神貫注地吹著笛子,似乎一點兒也沒有覺察到。
可以結合自身實際體會聶耳的“全神貫注”。想一想,你在學習時遇到過“全神貫注”的人嗎?可以說看到的,聽到的,也可以說自己親身經歷的。從而深刻理解“全神貫注”的重要意義。
3.文章圍繞聶耳喜歡音樂寫了哪兩件事?(板書:向木匠師傅學吹笛子?搖西山大青樹下練吹笛子)
(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文章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有序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補充合作學習成果,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在嘗試新型學習方式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重點詞句,讀一讀對話,做一做動作,說一說切身體驗,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同時,進行一些必要的語言訓練,如結合生活實際理解重點詞,抓住表示動作的詞使句子表達得更具體,初步滲透圍繞中心編排內容的寫作方法等,努力夯實學生的語言文字基礎。)
四、誦讀全文,積累語言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誦讀全文。(回歸整體)
2.我來摘一摘。
好詞:如陰云密布、側耳傾聽、全神貫注、蒙蒙細雨、點點歸帆等。
好句:自己最喜歡的描寫有特色的一句或幾句話。
(有意識地積累本文中有特色的四字詞語,以及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不斷地充實學生的語言庫存。)
五、讀中思考,讀寫結合
1.再次回歸整體。朗讀全文,思考少年聶耳是一個怎樣的人。
(引導學生進一步走近聶耳,逐步加深對聶耳的認識。)
2.說一說,你遇到過專心做一件事而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的人嗎?可以讓學生把這個情形寫下來,能寫多少就寫多少。
(讀寫結合,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小練筆”機會,逐步提高學生寫話能力,為三年級習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六、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1.開展豐富多彩的識字游戲,如開火車、猜字游戲等,檢查并鞏固識字。
2.指導寫字。
(1)引導學生按結構進行簡單的歸類。
(2)重點指導“喜”“哥”“短”“教”四個字。注重把握生字的間架結構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加強教師或典型學生的范寫,并在共同評議中提高。
(3)學生練習寫其他生字。
(4)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填寫在“自選詞語”的小貨車上。
七、拓展閱讀,引向課外
讀《自讀課本》中的相關文章。
《聶耳》反思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少年時代的聶耳非常喜歡音樂的事。在學生讀通課文后,我就提出了一個統(tǒng)領全篇的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聶耳非常喜歡音樂?讓學生自己在書中找一找、畫一畫,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幾乎全篇字字句句都在向我們展示一個喜歡音樂的聶耳,但學生如何從字的表面體會到它的內涵呢?這是這節(jié)課我重點要解決的問題。
學生在幾次讀文后,紛紛找出了答案。有的說:聶耳非常喜歡音樂,通過“非常”一詞看出聶耳對音樂不是一般的喜歡。有的說:聶耳常常聽木匠師傅吹笛子,而且聽的時候眼睛一眨也不眨,還“側耳傾聽”,從這可以看出他喜歡音樂。這是關于聶耳神態(tài)的描寫。一個“側耳傾聽”,讓學生體會到聶耳聽入迷了,聽得非常認真。有的說,聶耳想讓木匠師傅教他吹笛子時,用了“懇求”的語氣。于是,我先讓學生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再讓讀出聶耳懇求的語氣。學生從中也體會到了聶耳想學笛子的迫切愿望。更多的學生從聶耳冒雨吹笛子中感受到了他對音樂的熱愛。他全神貫注地吹笛子,忘記了周圍的一切。讓人欣喜的是,周圍有那么多的人,也冒雨傾聽,這是因為笛聲太優(yōu)美了,吸引住了行人而這美妙的笛聲,正是聶耳勤學苦練的結果。
一個問題,激發(fā)了學生讀書的興趣,而在語言文字的品析中,學生領悟了文章的內涵,讀進去,又讀出來了。由此我想:在語言課中如何設計有價值的問題,應是我們在備課時要好好琢磨琢磨的。
當然課堂中也有我處理不好的地方:在處理“聶耳跟師傅學吹笛子”這一部分的時間用得過多,使得在學習聶耳全神貫注吹笛子的時間用得稍少了一些,對于本課的重點段落沒有處理到位,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把課備充分了,把每個步驟需要的時間規(guī)劃好了。
《聶耳》教案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guī)硪惶秘S富多彩的音樂課,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聶耳》,這是一堂音樂鑒賞課。本節(jié)課我主要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等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這部分內容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陳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選用的教材是高中一年級音樂鑒賞課本第二十八節(jié)。
2、教學目標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認為:教學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根據教材的特點和高中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⑴知識與技能:搜集、閱讀相關知識,認識國歌作者聶耳并知道這位革命音樂家的偉大貢獻及高尚品格;初步了解20世紀30年代左翼音樂運動對我國新音樂文化發(fā)展的影響。
⑵自主欣賞、主動探究、合作創(chuàng)造等方法:在愉悅中感受與體念音樂,能主動地投入到本課的各項音樂活動中,并通過學生的主動欣賞和積極創(chuàng)造,來提高音樂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充分地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
⑶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景及運用舉例分析、感受、體驗等方法,讓學生體驗到作品情感內涵,體驗到樂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⑷情感目標:通過聆聽《金蛇狂舞》和《畢業(yè)歌》,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感受,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積極樂觀向上的信念。
基于音樂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欣賞、分析聶耳的兩部音樂作品《金蛇狂舞》和《畢業(yè)歌》
【教學難點】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情感,感受作品內涵,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第二方面說教法和第三方面說學法上面談談。
二、說教法
選用舉例、聆聽、比較、自行分析、小組討論、交流看法、情感共鳴等分析作品的方法達到教學目的。
三、說學法
我們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音樂課應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且自由發(fā)揮。
這節(jié)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同時我還讓學生多聽多練,自省自悟,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最后我具體闡述一下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為四個環(huán)節(jié):
情景導入——聶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賞——總結討論——聶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賞——總結討情景導入——聶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賞——總結討論
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四個環(huán)節(jié):
㈠情景導入(5-8分鐘)
⒈放映2019年國慶節(jié)北京天安門升旗儀式視頻片段,起立唱國歌。
①國歌每個學生都要會唱。大、中、小學的重要集會要唱國歌,引導學生思考唱國歌時要注意什么?
②情感教育人們唱起國歌,就會居安思危,想起祖國過去受侵略受壓迫的苦難,想起拋頭顱、灑熱血的英勇斗爭,就會激發(fā)愛國主義精神。我校每周一早上都要升國旗,在這莊嚴、神圣的時刻卻會看見一些不和諧的現象。在升旗過程中有些人就是跟著國歌伴奏曲“哼哼”而已,有些同學甚至還手插在口袋里,不行注目禮,東張西望或交頭接耳。唱國歌是師生表達愛國感情的一種神圣行為,奏唱國歌時應莊嚴肅立。我們不僅要學會唱國歌,而且應該唱的準確,唱的有情感。
㈡聶耳生平及代表作(5-10分鐘)
學生課前收集有關聶耳的資料,教師進行補充總結。
㈢作品欣賞(25-30分鐘)
⒈賞析《金蛇狂舞》
①聽由民樂演奏的《金蛇狂舞》,先不介紹作品。思考:談談你想到了什么場面?心里激起了什么情緒?
②學生回答思考題
③教師補充:樂曲是聶耳根據傳統(tǒng)樂曲《倒八板》改變創(chuàng)作的民樂合奏曲,表現了歡慶的節(jié)日場面,描繪的是我國江南一帶人們在歡慶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熱烈場景和歡騰的情緒。聶耳于1934年親自指揮并灌成唱片。聶耳將樂曲定名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對新中國的堅定信念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師:金蛇和狂舞個指什么?金蛇—江面上比賽的龍舟狂舞——龍舟隊爭先恐后競賽的場面
④介紹“螺絲結頂”概念:“螺絲結頂”是一種旋律寫作手法,他將歌(樂)曲中的某幾個樂句采用逐漸刪減、收縮的方法,形成上下句對答呼應,句幅逐層減縮,情緒逐層高漲的效果。師:大家看,這種句子越說越短,最后只剩下一個音在音樂中就叫“螺絲結頂”;一問一答就是“對答呼應”,這是我國傳統(tǒng)的創(chuàng)作手法。這部分樂曲運用了一問一答的形式把龍舟比賽你追我趕、交替前行的場面寫活了。
⒉欣賞《畢業(yè)歌》
①《畢業(yè)歌》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歌是電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該片講述的是“9.18”后中國青年學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在畢業(yè)前他們歡聚一堂時唱了《畢業(yè)歌》。影片結束時又再次響起,起到了提示主題、號召有為青年走上救亡戰(zhàn)場的作用。由于歌曲表達了一代青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激情,因此深為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年學生所熱愛,在我國革命斗爭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②學唱《畢業(yè)歌》。請學生當指揮,全班齊唱。
3.總結討論(3-5分鐘)
⒈《金蛇狂舞》是作曲家聶耳根據傳統(tǒng)樂曲《倒八板》改編創(chuàng)作的一首民族器樂合奏曲。
樂曲表現了江南人民在節(jié)日的夜晚賽龍船的熱烈場景和歡騰的情緒。
⒉《金蛇狂舞》運用了螺絲結頂的發(fā)展手法來發(fā)展音樂。
⒊《畢業(yè)歌》表達了一代青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激情。我們不僅欣賞聶耳的優(yōu)美作品更應欣賞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并代代傳唱!
我衷心的希望,通過這樣的設計,能讓“音樂”這魅力無窮而令人神往的藝術,成為孩子們心中花朵,讓他鋪滿孩子們的人生道路,散發(fā)出不絕的芬芳!
我的說課到處結束,敬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給予指導。謝謝大家!
以上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音樂說課稿《聶耳》,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聶耳》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聶耳——人民音樂家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義勇軍進行曲》《畢業(yè)歌》《賣報歌》《碼頭工人歌》《鐵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金蛇狂舞》等,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強烈的時代精神。這節(jié)課主要欣賞的是《金蛇狂舞》和《畢業(yè)歌》。《金蛇狂舞》以活潑跳躍的旋律和鏗鏘有力的節(jié)奏,表現了江南人民在節(jié)日的夜晚賽龍舟的熱烈場景和歡騰的情緒,以鮮明的民族色彩,簡練的筆墨,勾勒了一幅生動的民間生活風俗畫面。全曲由三段構成循環(huán)結構,其中第二段采用“螺絲結頂”旋法,上下對答呼應把龍舟比賽你追我趕、交替前行的場面寫活了,是同學重點分析的樂段。《畢業(yè)歌》是電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該片講述的是“9.18”后中國青年學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刻畫了學生們熱血沸騰、勇往直前,擔負天下興亡的堅強意志。
【教學目標】
1.自主欣賞、主動探究、合作創(chuàng)造等方法,在愉悅中感受與體念音樂,并通過學生的主動欣賞和積極創(chuàng)造,來提高音樂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充分地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
2. 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景及運用舉例分析、感受、體驗等方法,讓學生體驗到作品情感內涵,體驗到樂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通過聆聽《金蛇狂舞》和《畢業(yè)歌》,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感受,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積極樂觀向上的信念。
【教學重點】
欣賞、分析聶耳的兩部音樂作品《金蛇狂舞》和《畢業(yè)歌》
【教學難點】
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情感,感受作品內涵,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
【教具】
多媒體、鋼琴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放映國歌視頻,讓學生起立唱國歌。引導學生思考唱國歌時要注意什么?想到了什么?(唱國歌時要立正、嚴肅,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
2.老師:“國歌每個學生都要會唱。大學、中學、小學的重要集會要唱國歌,那么你們知道《國歌》的作曲者是誰嗎?”
學生:“聶耳”“冼星海”
老師:嗯,同學們有人答對了,聶耳和冼星海都是我國的人民音樂家,但這首《國歌》是由聶耳所創(chuàng)作的。
3.想起祖國過去受侵略受壓迫的苦難,想起拋頭顱、灑熱血的英勇斗爭,就會激發(fā)愛國主義精神。我校每周一早上都要升國旗,在這莊嚴、神圣的時刻卻會看見一些不和諧的現象。在升旗過程中有些人就是跟著國歌伴奏曲“哼哼”而已,有些同學甚至還手插在口袋里,不行注目禮,東張西望或交頭接耳。唱國歌是表達愛國感情的一種神圣行為,奏唱國歌時應莊嚴肅立。我們不僅要學會唱國歌,而且應該唱的準確,唱的有情感。
(通過欣賞和提問導出課題“聶耳”)
二.學習新課
1. 介紹聶耳生平
老師:請學生介紹課前搜集的聶耳生平資料
學生:“1933年,聶耳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1年入黎錦暉主持的明月歌舞劇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發(fā)表《中國歌舞短論》,并因批評黎氏被迫離團”“1935年7月1日,年僅23歲的聶耳在日本游泳時不幸身亡”。
老師:同學們回答的都很正確,老師再來補充一點。1933年開始為左翼電影、戲劇作曲。
聶耳自幼喜愛音樂,從小就表現出對音樂特有的興趣和超人的才能。他有極高的音樂天賦,尤其是音樂聽覺和音樂記憶力方面,有些音樂一經他的耳朵,就能被他模仿出來,久而久之,就有人送他外號叫“耳朵先生”,后來索性他就更名為聶耳。聶耳的音樂啟蒙教師其實是他的母親。聶耳的童年是在喜愛民歌的母親的影響下和云南豐富而又優(yōu)美的民間音樂和戲曲的熏陶中度過的。在聶耳從事音樂創(chuàng)作之后,他更加注意民間音樂、曲調的收集和整理。他的很多音樂作品中都有民間音樂曲調的運用,比如接下來我們要學習的《金蛇狂舞》。你們還知道聶耳有什么主要作品嗎?請同學們來回答一下。
學生:《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長江》,《采菱歌》,《鐵蹄下的歌女》等等。
老師:很好,同學們還有一首是你們從小都在唱的兒歌《賣報歌》。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這首《賣報歌》,大家跟著一起唱。
2.下面欣賞《金蛇狂舞》民樂合奏
老師:同學們要帶著幾個問題來欣賞這段視頻
1、你從中得到什么感受、音樂中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情感?
2、注意一下里面用到了什么樂器?
3、想想你以前是不是也聽過這首曲子?
學生:熱鬧、歡騰、好像在慶祝節(jié)日
老師:很好。同學們都有各自的見解,這首樂曲是聶耳根據傳統(tǒng)樂曲《倒八板》改編創(chuàng)作的音樂合奏曲,表現了歡慶的節(jié)日場面,描繪的是我國江南一帶人們在歡慶端午節(jié)賽龍舟熱鬧場景和歡騰的情緒。聶耳于1934年親自指揮,將樂曲定名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對新中國的堅定信念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同學們,你們以前有沒有聽過這首曲子?有同學可以哼唱一下嗎?
學生:聽過,在20xx年春晚我的偶像王力宏和李云迪演奏過初中那時候欣賞過。
老師:大多數同學都聽過了,可能有的同學沒聽過,下面我們將繼續(xù)重溫這首歡快美妙的音樂,你們來聽一下樂曲應該分為幾個樂段,等下請同學來回答一下。
播放視頻
展示PPT講解樂曲的分段
3. 欣賞《畢業(yè)歌》
老師:同學們,以前畢業(yè)的時候有唱過畢業(yè)歌么?
學生: “沒有唱過”“唱過”
老師:好!那下面我們來學習欣賞一下這首樂曲《畢業(yè)歌》,這首歌是電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該片講述的是“9.18”后中國青年學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在畢業(yè)前他們歡聚一堂時唱了《畢業(yè)歌》。聽完之后發(fā)表一下你們的感受,注意里面的歌詞。簡單的闡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畢業(yè)歌》是什么樣子的。
播放《畢業(yè)歌》
老師:同學們,發(fā)表一下你們的感言吧!
學生:“朝氣蓬勃”“表達了作者的愛國情懷”“表達了一代青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激情”
老師:這兩位同學都回答得特別好,這首歌的主題是號召有為青年走上救亡戰(zhàn)場。歌曲表達了一代青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激情,因此深為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年學生所熱愛,在我國革命斗爭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沒有畢業(yè)的離情感傷,沒有國難當頭、民族存亡之際的憂憤與擔當,就無法把救國的責任心和青年學生的蓬勃朝氣表達出來,整首歌曲既有革命的英雄氣概,又充滿了強烈的樂觀主義,表現出了中國革命青年的光輝形象。我們來大聲地、有感情朗讀一遍這首歌的歌詞好不好?
老師:大家朗讀的非常好!下面來學唱一下這首歌。等下請一位同學來充當指揮來知道我們唱好這首歌。
最后:讓學生分組進行編排、設計,展現他們自己心中的《畢業(yè)歌》。
【總結討論】
1、給出一個表格讓同學進行總結,然后進行填充。
2、《金蛇狂舞》是作曲家聶耳根據傳統(tǒng)樂曲《倒八板》改變創(chuàng)作的一首民族器樂合奏曲,樂曲表現了江南人民在節(jié)日的夜晚賽龍船的熱鬧場景和歡騰的情緒。
3、《金蛇狂舞》運用了螺絲結頂的發(fā)展手法來發(fā)展音樂。
4、《畢業(yè)歌》表達了一代青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激情,我們不僅欣賞聶耳的優(yōu)美作品更應欣賞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并代代傳唱。
【結語】
德國作曲家舒曼曾這樣說:“如果在寧靜的海洋上的一個荒島,一個莫扎特、一個拉法埃爾也只會是一介村夫而已。”他形象地一語道破了作曲家與其社會生活環(huán)境的關系。如果把音樂看做是語言,是情感、思想的表達,那么我們不得不承認語言的講述者、思想和情感的表達者決定了他們創(chuàng)作的音樂是什么樣子。從這個意義上說,聶耳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和那個特定的民族時代息息相關。他那些鏗鏘有力的音符,正是當時社會環(huán)境下民眾心聲的真實反映和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