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樹死因調查報告》教案(精選3篇)
《小樹死因調查報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禿、萎”等8個生字;會寫“萎、棍”等10個字;掌握“枯萎、木棍、集貿市場、適宜、垃圾、樹坑、訂立”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初步學習寫調查報告的方法。
4.教育學生樹立環保意識,自覺保護環境。
教學重點:
了解小樹的死因。
教學難點:
掌握調查報告的寫法。
教具準備:
插圖等。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啟發質疑
1.板書課題,簡介什么是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人們根據在實踐中對客觀實際情況的調查了解和分析研究而寫出來的書面材料,目的在于提供研究問題的根據,以及解決問題的參考意見。
2.導入:春天,園林工人在一個小朋友家門前的馬路西邊種植了許多國槐。可到了夏天,有些小樹居然死了。小朋友感到奇怪,經過調查,找到了原因,還寫了一份調查報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借助字典,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畫出生字詞。
2.同桌互讀,糾正讀音。
3.檢查字音,教師作指導。
4.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分幾部分寫?(讓學生互相討論,然后匯報。)
三、合作學習,細讀課文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朗讀。
2.作者為什么對小樹死因進行調查?從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來讀讀。
(二)學習“調查”部分。
1.學生自讀“調查”部分。
2.學生討論
①作者是怎樣進行調查的?(步量法、統計法、畫圖、拍照等。)
②作者通過調查發現了什么?(死樹大多集中在集貿市場附近。)
3.教師小結。
(三)學習“分析”部分。
1.默讀“分析”部分。
2.思考:小樹生長有哪些有利因素?又有哪些不利的因素?
(有利的因素:國槐品質優良,今年氣候好,又沒有發現病蟲害;不利的因素:環境衛生差,垃圾遍地。)
(四)學習“結論”部分。
1.自由朗讀“結論”部分。
2.說說小樹非正常死亡的原因。
3.作者得出了什么結論?這個結論正確嗎?為什么?
四、課后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聽寫本課的生字。
二、講授新課
學習“建議”部分。
1.齊讀第四部分。
2.作者提出了哪些建議?
①園林部門與集貿市場管理部門加強合作,制止毀樹的不良現象。
②與每個攤主訂立“保護綠化成果合同書”,制定具體措施,做到護樹有獎,毀樹必罰。
3.你還有什么好的建議或措施來保護綠化成果?
(讓學生互相交流匯報,教師點評。)
三、總結全文,理清文章各部分的聯系
1.文章各部分可以調換位置嗎?為什么?
(不可以調換位置,因為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的原因,各部分講述的內容不能調換位置。)
2.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感想?
圍繞樹立環保意識,自覺保護環境來談。
《小樹死因調查報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禿、萎、貿、攤、宜、販、訂、罰”等8個生字,會寫“調、棍、剩、宜、垃、垠、坑、真、訂”等9個字。
2、掌握“枯萎、木棍、集貿市場、垃圾、適宜、樹坑、訂立、必罰”等詞語。
3、弄清文章的結構,說說各部分的聯系。
4、通過學習課文,教育學生樹立環保意識,自覺保護環境。
教學重點:
弄清這篇調查報告各部分的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初步學習寫調查報告的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知道調查報告的意義,教會學生如何利用提到的方法搜集、分析、處理信息。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同學們,美麗的春天,園林工人在馬路兩側種植了許多國槐樹,可到了盛夏,有些小樹居然死了。這個現象讓一位細心的小朋友發現了,他經過調查找到了原因,還寫出了一份調查報告,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2、(板書課題:《小樹死因的調查報告》),齊讀課題
教師問: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有什么想問的?(預設學生回答:小作者為什么寫這份調查報告?作者是如何調查的?結果怎樣?)。
什么是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是對某項工作、某個事件、某個問題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后,將調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統整理,分析研究,以書面形式向組織和領導匯報調查情況的一種文書。)
教師:小作者為什么寫這份調查報告?作者是如何調查的?結果怎樣?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了解主要內容。(提醒自己讀自己的,不要齊讀;并且注意不會讀的字查課后生字表)
2、小組內識記生字,教師檢查(生字卡)教師在黑板上書寫“攤”字和“罰”字,讓學生書寫時注意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及其筆畫順序。
3、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集體解決。
4、學生說說課文一共分為幾個部分,主要講了什么。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一)學習第一、二自然段。作者為什么寫這份調查報告。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讀后評議。引導:讀出高興的語氣和疑問句。
(2)作者為什么對小樹的死因進行調查?(原因一:“我”特別喜愛馬路兩側的小樹 原因二:盛夏時,我發現小樹遭到了破壞 )
(板書:原因 春天(發芽、長滿綠葉)
夏天(枯萎、木棍、剩下半截))
(3)有感情地讀出情感變化。
(二)學習“調查”部分。(板書:調查)
不僅作者感到奇怪,我們也很奇怪,一起看看作者是怎樣進行調查的?
1.默讀“調查”部分
(1)畫出作者調查過程中有哪些做法?并完成填空。匯報所畫內容并說說這樣寫的作用。你們還知道有哪些調查方法?
小作者用了步量法、統計、考察環境、畫圖、拍照的方法。
(板書:方法:1.實地測量;2.統計;3.考察;4、畫圖;5、拍照。)
還可以有:問卷;采訪等方法。
(2)通過調查小作者有什么發現?請畫出這部分課文中表示數字的詞語。
匯報所畫內容并說說這樣寫的作用。(列數據)
(4)通過小作者的調查,你發現了什么問題?你想到了什么?
(三)默讀“分析”部分。(板書:分析)
思考:作者進行了哪些方面的分析?
(1)說說這些小樹在正常情況下應該生長得怎樣,為什么?
(2)然而,實際卻比正常情況多死了三十三棵,這說明什么?結合課文中的圖來說明。根據學生回答并(板書:小樹是非正常死亡的)
(3)小樹生長的不利因素是什么?
(四)自由朗讀“結論”部分(板書:結論)
1.概括說說小樹非正常死亡的原因。
2.作者得出了什么結論?這個結論正確嗎?為什么?
3、這樣帶來的后果是什么?
4.小組合作朗讀這部分內容,注意要讀得具有說服力。
四、課堂小結,課后思考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是調查報告。
小作者為什么要做調查?調查的方法有哪些?
小作者找到了小樹死亡的原因,我們感到高興。但嚴重后果,又讓我們擔憂,下節課看看小作者有什么好辦法解決槐樹死亡的問題?你們又會有哪些好的建議呢?課后想一想。
板書設計:
小樹死因調查報告
原因:1、“我”特別喜歡
2、春天(發芽、長滿綠葉)
夏天(枯萎、木棍、剩下半截)
調查
方法:1.實地測量;2.統計;
3.考察;4、畫圖;5、拍照。
分析 小樹是非正常死亡的
結論
《小樹死因調查報告》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教育學生樹立環保意識,自覺保護環境。
2.繼續練習末讀課文,理解內容。弄清文章的結構,說說各部分的聯系,初步學習寫調查報告的方法。
3.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字。
4.學習用“并且”造句。
二.教學重點:
1.了解調查報告的寫法。
2.引導學生樹立環保意識。
三.教學難點:
1.了解報告文學各部分間的聯系,
2.“宜”、“訂”的字音掌握和“圾”、“貿”、“攤”的自行掌握。
四.教學時間:2課時
五.教學準備:
字詞卡片、課件、相關資料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認讀生字,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什么是調查報告。
教學步驟:
一.出示課題,談話導入:
1.老師板書課題
2.學生齊讀課題
3.提問: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課文的體裁是調查報告、內容是關于小樹死因的。)
4.引入:什么是調查報告呢?
二.默讀課文,讀準字音,整體感知調查報告的結構,學習生字。
1.學生默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認會。
2.瀏覽課文,看看課文分為幾部分。
3.指名部分朗讀課文,正音。
4.出示詞語卡片學生認讀:步量法、人為、訂立、國槐、枯萎、集貿市場、適宜、垃圾、樹坑、罰等
老師提示:“量”、“為”、“宜”的讀音;“槐”、“垃圾”的偏旁;強調“貿”的字形::左上角三筆分別是:撇、豎提、點,有上邊是“刀”不是“力”下邊是“貝”,不是“見”。
5.理清文章結構: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原因——調查——分析——結論——建議。
6.小組合作自學生字。
7.小組間互相檢查識字效果,采取點將提問(板書)的方法鞏固識字。
[利用學生的已有識字能力,促進合作學習,通過互動,轉換角色,調動學生積極性,在互動中突破重點、難點。]
8.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各部分結構順序的安排,朗讀課文。
二.教學步驟:
(一)談話引入:
上節課我們初步感知了課文,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下面我們復習一下:
(二)復習生字、詞
1.抽讀生字卡片。
2.重點鞏固易錯字:貿、罰、垃圾。
(三)理解感悟課文
1.回顧調查報告的結構組成:
(1)瀏覽課文,看看調查報告由哪幾部分組成?
(2)板書:原因——調查——分析——結論——建議
(3)引入學習:下面我們分別看看個部分都寫了什么內容?
2.指名朗讀課文1、2自然段,思考:作者寫調查報告的原因是什么?
(1)學生回答后板書:
春天(發芽、長滿綠葉)
奇怪
夏天(枯萎、木棍、剩下半截)
(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出情感變化。
[通過師生評議增加對語言的理解和感悟,以讀帶講。]
(3)導入:看到春天還嫩葉滿枝的槐樹,到了本該枝繁葉茂的盛夏竟悄然枯死,怎能不令人或不解呢?這正是作蛇蝎調查報告的原因。,接下來我們看作者開始做了哪些事?
3.學習“調查”部分。
(1)默讀這部分中1自然段,并劃出作者調查過程中有哪些做法?
(2)默讀這部分中2自然段,并劃出表示數字的詞語。
(3)學生匯報所劃內容并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引導學生認真讀書,邊讀邊思考,培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4)老師根據學生體會歸納板書:
步量統計考察、拍照、畫圖、列舉數據。——擺事實
4.學習“分析”部分。
(1)默讀這一部分,思考:作者進行了哪些方面的分析?為什么要考慮這些?
(2)分析過程中有什么發現?
(3)板書:
非正常死亡。
生長環境差
5.學習“結論”部分
(1)小組討論:作者得出的結論對嗎?為什么?
(2)小組合作朗讀這部分內容,注意要讀得具有說服力。
6.學習“建議”部分
(1)齊讀這一部分。
(2)你還有什么更合理的建議?
(3)寫一寫,讀一讀,議一議。
[給學生提供語言實踐的時間和空間。]
(四)理清文章脈絡。
1.自由讀,思考:個部分間改變順序行嗎?為什么?
2.拓展學習:介紹關于調查報告的常識(什么是調查報告?寫作方法等)
(五)學習用“并且”造句:
1.指名讀課后練習的兩個句子。
2.分析“并且”前后兩部分之間的關系。
3.仿照例句說句子。
(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選做:
2.收集一些調查報告,學習其結構。
3.收集關于環保的一些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