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初中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范文:鄭人買履(精選2篇)
蘇教版初中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范文:鄭人買履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自主學習4個會認字,掌握“度”“寧”等字在本課的讀音,能正確地書寫“履、欲、吾、罷”。理解鄭人買履等詞語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目標: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能夠結合譯文,用自己的話講述寓言故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結合實際生活領悟寓意,懂得做事要從實際出發,不能生搬硬套。
教學重點: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寓言的寓意。
語言文字訓練點:
字:
“履”字既是會認字又是會寫字,比較難寫,因此重點指導。在課題理解時識記。它是半包圍結構,你怎么記住它?(上面是尸字頭,里邊左面是雙人旁,右面是復習的復;履是鞋的意思,穿上鞋就能行走,所以是雙人旁,走路要一步一步重復著走,所以要有重復的復……)誰能組個詞?(履歷、履行、步履、削足適履、西裝革履等)
“度”:本課中出現三次,讀音不同意思不同,初讀課文正音時課件出示:
1.先自度其足。(duó)
2.乃曰:“吾忘持度!”(dù)
3.曰:“寧信度,無自信也。”(dù)
正音,并且讓學生反復讀句子,說意思。1.量長短2.指量好的尺碼3.尺碼
“寧”(níng)寧靜
(nìng)寧可
“遂、吾”的讀音也可能出錯,在出示句子時拼音,反復讀。
“之”:出示帶之的句子1.而置之而坐2. 至之市3. 而忘操之4. 反歸取之5. 何不試之以足1.量好的尺碼2.無意義3.量好的尺碼4. 量好的尺碼5. 鞋子
“坐、反”
投影全文,用紅字標出坐和反
仔細觀察,你有什么發現?(坐意思是座位,同座一樣。反是返回的意思,它同返的意思一樣)
師:漢字的歷史悠久,演變復雜。在古代,因音同或音近的關系,一些字往往同其他一些字通用。這種文字使用中同音替代的現象叫做“通假”,也叫“古音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這種通假字它的意義要根據上下文才能確定。閱讀文言文,必須知道文字上的這種古音通假現象,對于初學者來說,掌握通假字采用的辦法是多讀書,多查字典。
詞:
“鄭人買履”出示課題時理解意思,感悟全文后,理解其寓意。
語句:
而至之其坐。(然后把量好的尺碼放在了自己座位上)
至之市而忘操之(等到去集市的時候卻忘了拿)
已得履(已經拿到了鞋)
反歸取之(返回去取尺碼)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有人說:“為什么不用腳試試鞋呢?”)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他說:“寧可信尺碼,也不信自己的腳。”)
突破重難點:
重點:“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為了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一課時重點引導學生讀,初讀學生自由讀---指名讀(正音)---師讀---學生再讀----再請同學讀---默讀(思考講了一件什么事)----自由讀(理解句意)----在匯報時指導學生反復朗讀---理解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達到了正確流利的讀,突破難點。
背誦課文放在第二課時,學生經過朗讀課文,理解寓意,已經對課文相當熟悉,自然能熟讀成誦了。
突破教學難點:
理解寓意放在第二課時,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后,啟發學生思考:鄭國人為什么沒有買到鞋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鄭人可笑在哪里?生活中有沒有象鄭人這樣的人呢?你想對他們說什么?學生在暢所欲言中理解寓意,老師總結出示,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自主識字,掌握“度”“寧”“吾”等字在本課的讀音、意思,能正確地書寫“履”。理解“鄭人買履”詞語的意思。
2.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借助注釋理解句子的意思,感知文章大意。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詞,能夠熟練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借助注釋理解課文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回顧方法
1.指名背誦《濫竽充數》,說寓意。
2.還記得我們是怎樣學習這篇寓言故事的嗎?
查字典、參考注釋、請教別人等,教師強調:反復朗讀、結合實際來理解課文。
二.初讀正音感知內容
今天我們還用這些方法來一起學習第二則寓言鄭人買履,
1.請你讀課題。
通過預習你知道課題什么意思嗎?(學生自由說:一個鄭國人去買鞋)
你是從哪知道鄭人買的是鞋呢?(“履”的意思是鞋子或我從課文下面的大意知道的)
你很會學習,參照注釋,看大意理解課文都是學習文言文的一個好方法。
2. 指導“履”字的寫法
3.學習文言文首先要讀,打開書自由讀這則寓言,要求讀準每個字的讀音,讀通句子。劃出難讀的句子,反復多讀幾遍。
4.指名試讀文,相機正音。
(“度”的讀音、“吾”、“遂”、“寧”的讀音可能會出錯,生邊讀師邊正音。適時出示幻燈片,給易讀錯的字拼上拼音,相機出示句子請學生反復朗讀。)
5.聽老師讀課文
評價一下老師讀得怎么樣?
6.同學們學著老師的樣子再讀課文
7.指名讀文。(給同學們多讀的機會)
8.默讀課文,想一想這則寓言主要講的是什么?
9. 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則寓言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總結)
三.細讀課文感悟品味
1.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運用我們前邊總結的方法一字一句的弄懂內容,發現有疑問的地方多讀幾遍課文,解決不了的一會兒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學生自讀自悟)
2.學生自己理解課文大意。
3.小組活動:把你讀懂的講給小組同學聽,不懂的提出來一起討論。
4.小組匯報:
哪個小組愿意講一講你們讀懂的地方?其他組認真聽,看和你理解得一樣嗎?
組員匯報,組內補充。(匯報哪兒,就指導讀哪)
老師相機指導
個別語句的意思。
“之”的不同意思
通假字:“坐反”
5.誰能連起來整體講一講寓言的大意。
6.用你的聲音把你的理解讀出來吧。
四.作業
1.寫本課生字并組詞。
2.把這則寓言讀給家人朋友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結合譯文,用自己的話講述寓言故事。
2.結合實際生活領悟寓意,懂得做事要從實際出發,不能生搬硬套。
3.能夠背誦課文。
4.感受古典文學之美,能閱讀一些短小淺顯的寓言。
教學重點:用自己的話講述寓言故事,能夠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結合實際生活領悟寓意,懂得做事要從實際出發,不能生搬硬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加深理解
1.我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熟讀了課文,理解了課文的大意,下面請同學讀一讀課文。
2.誰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3.誰能挑戰他,不忙,先同桌講講,要合理發揮想象,把故事講生動。(同桌活動,互相補充。)
4.指名講故事,同學評價。
5.再反復請學生讀文,讀出味道。
6.配樂讀文,出示古箏音樂。
二.聯系生活探究寓意
1.鄭國人為什么沒有買到鞋呢?(學生回答)
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鄭人可笑在哪里?
(課件出示鄭人圖片)
學生回答(不善于動腦筋,不能靈活辦事情;不能隨機應變;太死教條等)
3.生活中有沒有象鄭人這樣的人嗎?
學生舉例(做題時生搬硬套;生活中不靈活等)
4.你想對他們說什么?(我們不能像他一樣。我們應該多想辦法,去解決問題;我們應該對自己有信心,要去研究;不管做什么事,都應該多動腦筋等)
5.這則寓言用字不多,卻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作者韓非子總結了這句話(課件出示“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就是說世間萬物發生變化,事情也隨之發生變化。當事情發生變化的時候,我們要做好各種準備。不能墨守成規,生搬硬套,要尊重客觀規律,遇事要多動腦筋,這便是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
6.讓我們一起讀這則寓言吧!
三.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1.寓言故事,生動有趣,韻味十足。讓我們試著背誦這則寓言好嗎?
學生試背,指名背、齊背、比賽背等多種形式背誦。
2.發《杞人憂天》及注釋和譯文,請學生根據所學理解大意。
(完不成課下與父母一起完成。)
四.作業
1.背誦課文。
2.講述這個故事。
3.和父母完成閱讀
4.寫寫讀鄭人買履的感受。(自己選擇兩題完成)
板書設計:
鄭人買履
寧信度,無自信也。
從實際出發,隨機應變
蘇教版初中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范文:鄭人買履 篇2
教材簡析:
課文借一個寧可相信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的人,譏諷墨守成規、迷信教條而不尊重客觀事實的人。故事生動有趣,言簡意賅,用可笑的事從反面給人啟迪,耐人尋味。
課文分兩層,先陳述這個人從量尺碼準備買鞋到后來“遂不得履”的全過程;然后用簡單的對話點明他沒買到鞋的原因。前后兩部分的內在聯系都很緊密。用對話來作為點睛之筆,用人物自己的話來點明寓意,引發思考。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3、教育學生做事不能過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實際。
教學重點:
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
教學難點:
除了繼續了解古今詞義和表達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則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是學習本課難點。
教學準備:制作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什么樣的鞋?那父母領你們去買鞋時,你們都怎樣去選擇適合自己腳的鞋呢?春秋時期的鄭國有一個想買鞋的人與你們做法可不一樣,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一個寓言故事《鄭人買履》(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你們學習哪些寓言故事?你又從中明白什么道理?
3、每則寓言故事都蘊含著深刻的含義,那這則《鄭人買履》的故事又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相信大家在這節課一定會找到答案。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范讀。
2、學生練習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自度其足、吾忘持度、寧信度無自信也”這幾句中“度”的讀音)
3、再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在讀“何不試之以足?”一句時,想象一下賣鞋的人現在心情怎樣?應該怎樣讀?在讀“寧信度無自信也”一句時,買鞋的人覺得自己的做法怎樣?應該怎樣讀?師生對讀)
4、加上自己的理解再試讀。
5、同桌倆猜猜這篇古文講了什么意思?
三、對照注釋,自悟句意。
1、同桌倆對照課后注釋,一句一句地看、一句一句地讀、一句一句地說。
2、教師檢查學生學習情況。(在檢查“寧信度無自信也”一句時,多讓幾個學生交流)
3、出示以下句子,看看“之”字在不同的句中意思有沒有變?
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歸取之
何不試之以足
四、回顧寓言,領悟寓義
1、播放《鄭人買履》動畫片。
2、讓學生交流看后的感受。
3、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鄭人買履這樣的現象?
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多動腦筋,不能照搬現成的經驗,避免出現鄭人買履這樣的錯誤。
五、課后作業
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自己喜歡的作業
1、把這個小故事講給你的父母,朋友聽。
2、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3、選擇自己的小伙伴把它編成課本劇演一演。
4、自學文言文《刻舟求劍》,領悟寓意。
【板書設計】
鄭人買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