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案欣賞》教案(精選2篇)
《圖案欣賞》教案 篇1
課題
第11課 吉祥圖案
授課時間
5/4 三(4)三(3)三(1) 5/5三(2)
教學目標
1、了解吉祥圖案的基本特點。 2、通過欣賞及學習制作吉祥圖案的方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吉祥圖案的特點及設計制作方法。紋樣的設計及鏤空的面積、大小相連。
教學準備
彩紙、剪刀、膠水、水彩筆。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教學新課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引入:同學們你們看,我這里有一很平常的彩紙,它可以變化出無數種美麗的圖案,讓我們來看看(師邊說邊示范)。 教師:為什么這個小小的彩紙有這么神奇?咱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吧。 小結:原來這些彩色紙通過折剪,就變成美麗的圖案。 揭示主題:今天我們就利用這個原理,學習制作美麗的吉祥圖案。 三、新授(1)欣賞分析。 教師:為什么我叫它“吉祥圖案”呢? 它和其他剪紙有什么區別呢?請你從作品中尋找答案。 a:這些圖案的形狀有什么特點? b:這些圖案的內容分別是什么?小結:我國民間美術的吉祥圖案,形式和題材多種多樣,它們色彩鮮艷、構圖飽滿。人們常常借用一些吉祥圖案與其相關事物名稱的諧音,寓意對幸福的向往與追求。(2)合作探究。教師分組發已做好的吉祥圖案。 請每組同學完成任務。教師組織介紹教師:大家在制作吉祥圖案的過程中碰到問題了嗎?我們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呢? 小結:同學們經過自己的努力,研究制作出了不同內容、剪法的吉祥圖案,你們可真棒! ③學習借鑒。 提問:課本上的吉祥圖案中主要有哪些內容?還用了哪些方法? 五、創作實踐。 教師布置創作實踐 1、開放思維。 教師:大家經過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張張美麗的吉祥圖案,請你說說這么美的作品,有什么用,我們可以用它裝飾哪里呢? 六、展示評價 1、展示:同學們你們看,我們的手多巧!一會兒功夫,我們就做出了這么多漂亮的吉祥圖案 3、欣賞:民間藝術剪紙及現代剪紙,講述有關剪紙的故事。如果你已經喜歡上了剪紙藝術,我們以后繼續研究。大家介紹一下你制作的吉祥圖案有什么寓意? 你最喜歡哪一件作品?你知道的吉祥圖案還有哪些? 檢查自己準備的用具穩定情緒觀看老師示范剪紙思考老師的問題,為什么彩紙對折了剪,就變成美麗圖案。通過欣賞各種的吉祥圖案,了解什么是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根據老師的問題仔細欣賞吉祥圖案。根據已做好的吉祥圖案,對其內容、形狀特點,進行研究,并試著制作。 每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紹本組所研究的吉祥圖案的制作方法。根據老師的提問回答,總結歸納哪些問題。剪、刻選擇你喜歡的方法或創造一種新的制作方法,制作吉祥圖案。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發散思維。按要求填空:我知道的吉祥圖案有哪些。 創設情景,指示課題。探索學習,學做吉祥圖案經過討論\學習領會本科知識的重點.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開闊學生的思路。通過創作實踐,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和提高動手的能力。 板書: 第11課 吉祥圖案剪、刻(圖略)
課題11、吉祥圖案
學情
分析 吉祥圖案應用極廣,無論是雕刻、織繡、繪畫、印染、等都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本課教材的意圖是通過學習,了解吉祥圖案豐富多彩題材和千變萬化的造型,吸引學生,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了解到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學生通過欣賞、感受、設計、制作等過程,充分體驗設計制作活動的樂趣。
教材
分析 這節課是以民間美術中的吉祥圖案為基礎,使學生了解它的形式和題材是多種多樣的并且蘊含著吩咐的寓意和美好的祝福。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性,從而設計、制作出形象各異、題材不同、寓意不同的吉祥圖案,使學生學會自己動手裝飾美化生活,提高學生手工制作的技能和審美能力,進一步吩咐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教學目標1、了解吉祥圖案的基本特點。2、通過欣賞及學習制作吉祥圖案的方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課時
安排共2課時
《圖案欣賞》教案 篇2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欣賞圖案,體會圖形排列的規律。
2、引導學生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知識,能在電腦上設計簡單的圖案。
[過程與方法]
1、利用多媒體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積累。
2、通過在電腦畫圖操作中進行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及合作意識。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欣賞生活中各具特色的圖案,感受其中蘊涵的對稱美、和諧美、簡潔美。
2、通過親自動手設計圖案,從中體會創造的樂趣和艱辛,領略圖形世界的神奇。
[教學重難點]:
1、學生能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原理設計簡單的圖案。
2、畫圖過程中對圖形平移距離和旋轉度數的正確理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激趣導入
1、欣賞學生收集到的一些生活中的美麗圖案。
思考:(1)你收集的圖案有什么特點?
(2)是什么圖形平移旋轉繪制成的?
2、欣賞老師收集的圖案
(電腦出示)。看到這些美麗的圖案,你有什么感受?
3、導語:大家剛才說的很好,那么今天我們就來上一節有關圖案欣賞的數學課。(揭示課題:圖案欣賞)
二、圖案欣賞 感悟新知
1、出示教材圖1 五角星圖案:
觀察思考:這個圖形是怎樣拼擺而成的?
2、觀察五角星的旋轉過程:(動畫演示:呈現由三角形→五角星圖案的全過程)。
3、學法指導:對,運用我們以前學過的對稱、平移、旋轉可以制作出許多美麗的圖案。
4、呈現教材中其余五幅圖案。(電腦出示)
思考:圖2~6是運用了我們學過的什么知識,怎樣繪制的?
5、師進行動畫演示。
6、小結:大家說的非常好。剛才大家共同感知了這幾幅圖案的排列規律,并且明白了它們的繪制原理,體會到了圖形的美。現在想不想自己動手做一做,來設計一幅美麗的圖案。
三、動手操作 強化感知
小組活動①:
1、基本圖形的制作:大家看前面這個基本圖形是怎么得到的?(電腦出示):。
2、小組合作:用這個基本形拼一拼,看誰能制作出美麗的圖案,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要求按一定規律涂色。
3、小組匯報:
4、教師小結:同學們拼出的圖案真漂亮,富有一定的創意。想不想再利用圖形設計一個更漂亮的圖案?
小組活動②:
1、這些圖形是怎樣得到的?(電腦出示)
2、選擇其中的一個圖形設計花邊。
3、展示學生作品,你想把它應用在什么地方?
小組活動③:
設計你喜歡的圖案,并在全班進行交流。
四、知識拓展 發散思維
1、欣賞教師搜集的圖案。(電腦出示)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來說一說它們是怎么得到的?
2、總結:古人說“美源于生活”,而我認為“美源于創造”,是人們將心中美好之物用雙手和智慧創造出來的。希望我們同學也能將今天所學用于創造美好的生活。
篇二
課題
圖案欣賞
內容
34—35頁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通過讓學生欣賞圖案,體會圖形排列的規律,從而感覺圖形的美。
2.使學生利用面前所學過的基本的圖形的平移知識,設計自己的喜歡的圖案。
3.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重點
使學生體會圖形排列的規律,從而感覺圖形的美。
難點
學生利用面前所學過的基本圖形的平移知識,設計自己習慣的圖案。
關鍵
讓學生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知識技能
教學準備
教師
圖形
學生
圖形
環節時間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復案
2
17
15
5
1
一、導入新課
二、新授
三、練習
1.三八婦節就要到了,平你用雪果的知識為你的媽媽設計一份小禮物——一幅美麗的圖案。、計算
2.有一個四位數,在它的末尾添上一個0,再同原來的數相加,得數是21989,你知道原來的數嗎?
四、檢測
圖形設計使用上四中或四種以上的圖形。
五、小結:
1.同學們,在這一段時間里我們都學過哪些平面圖形呢?教師先請學生們回憶還可以小聲地與同桌進行交流。教師把圖形的圖片出示在黑板上,再出示一些好看的組合圖形。
讓學生感受圖形的美。
2.學生在全班交流、匯報:我們都學過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形、梯形……那你們知道嗎?
1.教師請學生觀察教材第32頁這些圖案,說一說,這些圖案有什么特點?
2.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怎樣才能得到這些圖案?那就請你來動手試一試、看一看。3.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圖案都是我們現在所學生的平面圖形經過數字中的平移、旋轉對稱等知識得到的,如我們經常看到的桌布圍巾花布等等,所以只要你學會觀察生活就能夠用知識去發明和創造使他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4.匯報并講解
(1)指名講解設計說明
(2)再指名講解設計說明
(3)小組內修改
5.自由發揮設計。
注意用到以前學過的知識如:平移和旋轉等
學生獨立思考后教師講解
這節課有哪些收獲?讓學生在設計圖形中感覺圖形的美。
這些圖形經過人們的雙手創造出許多美麗的圖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些妙趣橫生的圖案。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選擇一個圖案,每位同學都來嘗試著畫一畫說一說,探索一下其中的奧妙。
(1)以小組為單位設計
(2)指名匯報
(3)小結并尋找規律
學生獨立設計教師歸納總結。
板書設計
圖案欣賞。
教后反思
《課標》指出“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而幾何教學如果借助于計算機將更為直觀生動。為此,我嘗試在網絡環境下讓學生充分搜索教師事先準備好的資源庫和網頁,并且借助圖形設計軟件進行圖案的平移、旋轉設計(如奧運五環、香港紫荊花區徽、國旗五星等)。
本節課內容是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與圖形。如果本課教學時,沒有動態素材的呈現,是很難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學中,感知平移和旋轉圖案時,課件動態出示圖案的設計過程,隨后提供了動態圖案讓學生判斷,加強了對圖案特征的理解,解決了學生回答隨機性的困難,突破了教學的難點;綜合應用時,通過動態依次呈現平移或旋轉出的美麗圖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體會到平移、旋轉這些變換現象在設計圖案中的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也讓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總之,本課中因為多媒體“動”的特性,有效地促進了教學目標的達成。這樣開放交互式的教學環境激發了學生有針對性地尋找自己感到困惑或好奇的資源,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