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精選13篇)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 篇1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是一篇主題獨特、文質兼美的敘事性記敘文。課文通過高爾基和他10歲兒子之間發生的“栽花賞花”以及“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本文圍繞一個“愛”字組織材料,表達主題,語言清新,含義深刻。課文先寫父子間的親情,接著由稱贊兒子留下的鮮花生發到教誨兒子要給人們留下美好的東西,最后提示出“‘給’,永遠比‘拿’愉快”這一哲理。對于這樣一篇感情真摯、意蘊深遠的美文,如何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學習實際,引導學生深切感受美文背后的濃濃親情、體會做人的道理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一、小詩引入,激發感情。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十四課(生齊讀課題:高爾基和他的兒子)在上課之前,讓我們一起再來品讀練習三的《幸福》這首小詩。多媒體課件出示詩歌《幸!,學生齊讀。是啊,樹的幸福、橋的幸福、蠶的幸福在于為人類作出了貢獻。那么人生最大的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獻。奉獻,方使心靈豐滿而充實。
2、昨天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學習了生字,理清了課文的脈絡,下面讓我們一起看著大屏幕齊讀這些詞串和句子,誰能用這些詞串和句子講講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高爾基 休養 探望
顧不上 栽種 花草
姹紫嫣紅 欣賞 盛開
紅撲撲 臉龐 美好
給永遠比拿愉快
3、課文主要寫了哪兩件事?(a.栽種花草;b.寫信教子)那么兒子種花是為了什么呢?高爾基寫信要表達對兒子什么樣的心愿呢?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讀懂課文,深切地體會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之間的父子情。
二、品讀賞花片段,感受父愛子
1、假期過去了,兒子告別父親和媽媽回蘇聯去了。春天來了,兒子種的花怎么樣呢? 【多媒體出示句子】
春天到了,兒子種的花全都開了。春風吹來,姹紫嫣紅的花兒輕輕搖晃著,散發出陣陣芳香,引來了一只只蜜蜂。
2、請自由地讀一讀,邊讀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你們覺得這段中,哪個詞把花寫得最美(姹紫嫣紅),什么樣的花被稱為“姹紫嫣紅”呢?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組圖片!菊n件出示鮮花的圖片】
4、現在誰能看著圖畫說說“姹紫嫣紅”是什么的意思?(形容花色彩艷麗,種類繁多。)讀著這個詞你還想到哪些詞意思跟它差不多?(萬紫千紅.五顏六色.五彩斑斕……) 如果你是島上的居民,當你早晨醒來時,看到了這些美麗的花,你會怎樣?當做完一天的工作累了時,聞到到這些花香,你的心情怎樣?當你心情煩悶時,你看到這些花,你的心情怎樣?
5、花很美,課文寫得也很美,你能把這種美讀出來嗎?
6、傍晚彩霞染紅了天空,高爾基坐在院子里欣賞著兒子種的花,此時的高爾基會想到些什么呢?請讀第五自然段。
7、是啊,高爾基由花想到兒子,他覺得自己更加思念兒子,更愛兒子,又自然地想起兒子種花的情景,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看一看兒子種花是什么情景。
三、品讀栽花片段,體會子愛父
1、【多媒體出示句子】
高爾基的兒子只有10歲,還沒有镢頭那么高。來到爸爸身邊以后,他顧不上休息,一直在忙著栽種各種各樣的花草。
2、兒子為什么會想到給爸爸栽種花草?
3、你覺得哪些詞語最能表達這份感情?(顧不上、一直忙著、各種各樣)從這些詞語能體會到什么?兒子愛爸爸這種感情,能不能用你們的朗讀表達出來。
四、品讀“寫信教子”,感悟信的內涵
1、高爾基的兒子對他那么孝順,這與他的良好教育分不開的。不久,一封帶著花的芳香,帶著父親諄諄教導的信從意大利飛到了蘇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信上說了些什么。(多媒體出示信的內容)
2、你認為哪句話含義深刻?
3、“美好的東西”,僅僅是指鮮花嗎?在生活中你們也給過別人美好的東西嗎?當你留給別人美好的東西時,你的心情又是怎樣呢?
4、生活中,一句祝福的話,一次無私的幫助,甚至一個安慰的眼神,只要是真誠的付出,都是在給別人留下美好的東西,都會讓我們感到別人是多么需要我們!因此,課文這么說——讀第九自然段。
5、引出“給”,永遠比“拿”愉快。
(1)自由讀這句話,齊讀。
。2)這里的“給”指什么?指名說(就是給別人美好的東西;就是給別人幫助,給別人關心;就是真誠的奉獻!
。3)那么這個“拿”又是指什么呢?指名說(享受、接受、向別人索取、收下的意思)
。4)高爾基的這句話是想告訴兒子什么?(高爾基希望兒子時時處處想到別人,幫助別人,有益社會,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
6、高爾基寫給兒子的信真是語重心長,這就是他偉大的地方。我們通過真情的朗讀把高爾基對兒子的愛讀出來。
7、給予是快樂的。給別人快樂,自己就會更加快樂和幸福,那這時候你覺得高爾基及他的兒子的幸福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做一道練習。
高爾基的幸福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兒子的幸福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幸福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花是美的,表達了兒子對爸爸的愛心。信是美的,寄托了父親對兒子的愛。一顆愛心串在父親和兒子的心中。老師相信: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你們也會把美好的東西留給別人。你們能做到嗎?最后老師送給你們一句話
【出示】
給予是一種快樂,得到是一種幸福。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學生齊讀。
附板書設計:
14、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栽花賞花
寫信教子
給永遠比拿愉快
教學反思:《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是一篇文質兼美文章。導入新課時,多媒體出示《幸!愤@首小詩,讓學生伴著優美的樂曲進入課文情境,明白幸福的真正意義在于奉獻。教學中我以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幾個主要環節構建課堂,力求以讀代講,讀悟結合。抓住文章特點,挖掘空白點,引導學生基于文章語言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如最后一環節,出示了一組題目:高爾基的幸福在于( ),他兒子的幸福在于( ),我的幸福在于( ),讓學生進行說話訓練的同時更深刻的領悟幸福的內涵。教學中,力求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結合,根據高爾基給兒子寫信的內容引導學生談生活中“美好的東西”指的什么,讓文本與學生生活聯系起來,觸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美好的東西就是給人幫助、關愛、奉獻……,這樣,為下文理解“給比拿愉快“設立了坡度。在教學中,學生對于如何抓住主要詞語理解句子意思體會思想感情掌握不夠好,這和平時的訓練有較大的關系,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 篇2
一、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師)高爾基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很愛自己的兒子。課文中,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之間發生了哪幾件事?
板書:栽花賞花
寫信教子
課文是怎樣具體描述栽花賞花這件事的?我們先來學習課文2——5自然段。
二、學習2——5自然段
1、自由讀,找出具體寫兒子栽花,父親賞花的詞句,并作記號。
2、出示2、3兩段,指名讀
3、交流找到的詞句
師:兒子是怎樣栽花的?你找到了哪些詞句?
。1)學生讀出句子,出示畫線句子。
(2)齊讀
。3)師:在讀這句話時,你會特別注意哪些詞?
。4)學生自由談,找出“顧不上、一直、各種各樣”。
(5)理解“顧不上”,插入“年紀小”“路途遠”的內容。(師:此時,高爾基的兒子需要休息嗎?請你聯系課文想一想;當時他才多大呀?他顧不上休息,在忙著干什么?為什么這么做?)
小結:高爾基的兒子不遠萬里來探望父親,顧不上休息為父親栽花,可見兒子深深地愛著父親。(板書:愛)。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2、3兩節。
4、學習4、5小節
師:兒子走了,但兒子種的花開了,高爾基坐在院子里欣賞著,他看見了怎樣的情景?
。1)出示圖片,聯系課文第4節練習說話。
(2)(師引讀)多美的畫面!——出示第4自然段,齊聲朗讀。
(3)師:看著眼前的鮮花,高爾基心中涌動著怎樣的情感?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五節,體會一下。
學生交流三點:無比的高興 驕傲、自豪 對兒子的思念
。4)小結:多么深厚的父子之情。c一點“愛”字。
。5)誰能把這一段朗讀好?指名讀、齊讀
三、學習6——9自然段
過渡:剛才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件事,感受到了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然而高爾基對兒子的感情僅僅是父子之情嗎?下面我們學習第二件事,高爾基給兒子的信,寫了些什么呢?請同學們自己默讀下面的內容,找出信的內容。
1、你從他的信中知道了什么?(讓學生自由朗讀后再發言,談對信的理解。)
2、精讀
。1)問(第七節):高爾基的兒子在島上留下了美好的東西,這里“美好的東西”指什么?
請同學們讀讀第8段話,想想這里“美好的東西”還是指鮮花嗎?
。2)學生讀想,交流
師啟發:這里是不是高爾基希望他兒子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都給人們種鮮花?
這里“美好的東西”還可以指什么?學生講。
。3)生活中的你們也給過別人“美好的東西”嗎?
啟發:你給過別人幫助、鼓勵、安慰、快樂、祝福嗎?
學生自己談例子。
師:高爾基說“當你給別人美好的東西的時候,你自己也會感到愉快。”你嘗到過這種愉快嗎?學生再談事例。
師小結:真好!生活中只要真誠的付出,都是給別人留下美好的東西,都會讓我們感到別人是多么需要我們,所以高爾基說:“給”,永遠比“拿”愉快!——
。4)出示:“給”,永遠比“拿”愉快!
師:這里的“給”就是給什么?(幫助、關心、安慰,給所有美好的東西),“拿”指什么?(向別人索要幫助)
①指名讀
、诒容^讀
出示一組句子:“給”永遠比“拿”愉快!
“給”,永遠比“拿”愉快!
a、這兩句話該怎么讀?自己練讀。
b、指名讀
c、聽出兩句話的不同了嗎?學生講
d、老師說明:加了逗號強調了這里“給”字的重要性,更強調了“給”比“拿”愉快。讓我們一起再來讀好這句話。
3、總結
高爾基是一個偉大的作家,同時又是一位慈愛的父親,他對兒子的愛,不僅表現在父子之間的親情上,更是一種崇高的愛,他寫信教育自己的兒子,希望兒子能明白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板書:教子)。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的讀好這一封信,(練讀,齊讀。)
四、拓展
1、同學們,學完了這一課,想一想,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談感受。
2、假如你就是高爾基的兒子,給爸爸回信時,會說些什么?
學生自己寫話,再交流。
小學語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后反思
李玉榮
一、說教材: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是蘇教版國標本第九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敘事性的記敘文,通過高爾基和他10歲的兒子之間發生的“栽花賞花”以及“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作者圍繞一個“愛”字組織材料,用清新的文筆,表達深刻的主題。
課文通過對栽花賞花的描述,體現了父愛子、子愛父這種人間美好的親情,這種親情雖然是真情,卻也是人之常情;而通過寫信教子反映的卻是父對子的一種嚴愛,它是一種帶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愛,是一種高層次的愛。高爾基希望他的兒子明白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獲取,希望他的兒子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一個讓“所有的人都需要”的人。
課文先寫了父子間的親情,接著由稱贊兒子留下的鮮花,生發到教誨兒子要給人們留下美好的東西,最后揭示出:“給”,永遠比“拿”愉快
這一生活哲理。寫作由淺入深,寓理于事。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能力目標:積累文中的優美語句,聯系課文展開豐富的想象
3、 情感目標:通過誦讀領悟,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課的重點,我把它落實在高爾基在院子中賞花和高爾基寫信教子兩個部分,體會父子間濃濃的親子之愛;難點在于引生體會高爾基信中的話:“‘給’,永遠比‘拿’愉快……”。
三、說教學法: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的,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點,挖掘空白點,引導學生基于文章語言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訓練學生的說話能了,對文章的難點部分讓 反復朗讀,并聯系生活實際,突破對“給”,永遠的“拿”愉快的理解。
四、說教學流程:
。ㄒ唬土晫耄
通過上堂課的學習,你們知道了些什么呢?
。ù蠖鄶档耐瑢W都講到了高爾基很愛自己的兒子)
2、其實,高爾基的兒子也深深地愛著高爾基,就請你好好讀讀課文,看看文章的哪些內容讓你感受到了這份愛。(生自瀆課文)
。ǘ⒔虒W“栽花賞花”
1、指名讀2、3小節,交流: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高爾基的兒子也深深地愛著高爾基。
重點抓住“顧不上”、“一直”等詞語重點體會高爾基兒子的懂事,相機 引出填空:
兒子從蘇聯趕到 ,千山萬水隔不斷父子情深。瞧,他雖然只有 ,來到爸爸身邊后,他顧不上 ,一直忙著 然后自然而然地進行想象這該是一幅怎樣忙碌的勞動場面啊,逐一出示:他忙得 ,但他 ,因為他心里一直想著
這樣的句式訓練來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幫助學生來體現“給”為自己
所帶來的快樂不亞于“拿”。
過渡:轉眼間,春天來了,兒子種的花全都開了。(出示圖片)你們瞧,多美。∧銜趺葱稳菟兀孔寣W生看著圖描述,相機引導,還仿佛聞到了些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交流,師小結:這原本是一塊普普通通的地,一個普普通通的院子,現在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鮮花,到處充溢著芳香,引來了蜜蜂和蝴蝶……想不想親自去看一看。(出示第四小節)指導朗讀。
3、(出示花朵的圖片)師:這些美麗的花兒在你的眼里像什么?引導學生 說話,使這些美麗的花朵在學生們的心中扎下了根。繼而又提出:在高爾基的眼里,這些花兒像什么?這樣對比式的提問,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此時,高爾基的眼里看到的不僅僅是花朵,而是兒子紅撲撲的臉龐,是兒子對自己深深的情,濃濃的愛。通過“傍晚,彩霞染紅了天空,高爾基坐在院子里,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心里想到 ,因為 ”來幫助學生體會高爾基享受著兒子的愛,心里充滿了感激和快樂,兒子在院子里種下的不僅僅是鮮花,還有對爸爸濃濃的愛。
指導朗讀
。ㄈ、教學“寫信教子”
自讀高爾基寫給兒子的信,理解“美好的東西”。
師:高爾基看到這些美麗的花除了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還有許多感想,于是他把這些感想寫在給遠方兒子的信里,自己讀讀這封信。(生自讀信高爾基的信兒子能讀懂嗎?你們能讀懂嗎?真能讀懂嗎?(生再讀信,同桌討論)
生交流,重點體會兩個“美好的東西” (第一個指鮮花,第二個美好的東西不僅僅是像鮮花這些物質的東西,還是一種情感:如對別人的一些關愛,付出等)
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
生舉例交流自己的理解。
“讀書百遍,其意自現”。給學生以充分讀、思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機會,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給學生突破文章的難點找到了借力點,讓學生有感而發。
朗讀記憶。 師: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封信,把父親的諄諄教導印在自己的腦海里。
。 四)、拓展延伸
你們讀懂了高爾基的信,他的兒子也讀懂了父親寫給他的信,他有許多話想對父親說,他會說寫什么呢?如果你是高爾基的兒子,你會說些什么呢 ?
2、生交流,師引導,讓學生的思維更為廣闊些。
設計這個環節,為完成練筆:代高爾基的兒子給高爾基寫一封回信做了鋪墊。讓學生有話可說,知道寫些什么?
(五)、總結
從高爾基和他兒子的故事中,我們感受到了高爾基和他兒子間這份濃濃的父子親情,明白了“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個道理。(相機板書)
贈送名言,再次點出文章的中心
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
五、說作業設計:
1、背誦課文。
2、繼續完成練筆:代高爾基的兒子給高爾基寫一封回信。
語文課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在理解、積累語言的基礎上學習、運用語言。圍繞課文設計延伸作業,不僅能升華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而且有利于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其語文能力
六、說板書: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愛
“給”永遠比“拿”愉快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理解高爾基信中最后兩段話的含義。
3、 學生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理解高爾基信中最后兩段話的含義。
學生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課時數
共 兩 課時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
第二課時:精讀課文
課題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共需要 2 課時
此為第 1 課時
內容
初讀課文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了解高爾基和兒子之間發生的兩件事
教學
重難點
理清課文脈絡,了解高爾基和兒子之間發生的兩件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 學 設 計
二 次 備 課
(一)質疑課題,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請大家跟我一起去認識一個人,去感受一對父子之間的情誼。請打開語文課本第14課,齊讀課題。(板書:14、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2、看到這個題目,同學們有什么問題?(①.高爾基是誰?②.高爾基和他兒子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ǘ┏踝x課本,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及結構
1、帶著這些問題,請同學自讀課本,在不會讀的字上邊標上記號,標出自然段序號,找出問題的答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①.高爾基是一位偉大的作家。②.“栽花賞花”以及“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
2、讀生字,組詞、造句。
3、請同學用一句話概括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篇文章主要敘寫了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之間的兩件生活小事。)
5、找出這兩件事情分別是什么事。(同時解決了質疑課題時提出的問題)
6、既然說到了“寫信”,我們在四年級也學過了信的格式,現在請同學自讀課文,找出這篇課文中信的內容是哪些自然段。(7—9自然段)
7、請同學根據發生在高爾基和他兒子之間的兩件事情將課文分成三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點明高爾基的身份及他很愛兒子。
第二段(2—5):敘寫兒子探望父親時栽花,父親欣賞兒子所栽之花。
第三段(6—9):敘寫兒子收到父親的來信,感受父親的教誨。
(三)細讀信的內容,體會高爾基的用意
1、默讀課文第7—9自然段,體會高爾基寫給兒子的信的
教 學 設 計
二 次 備 課
主要目的是什么?從課文中找一句話來回答。
2、引出課文的最后一句話:“‘給’,永遠比‘拿’愉快。”
3、齊讀這句話。
4、引導感悟“給”,永遠比“拿”愉快。
、疟疚闹,誰“給”了誰什么?(高爾基的兒子“給”了高爾基鮮花)
⑵鮮花代表——美好的東西。
、敲篮玫臇|西還可以指什么?(真誠的關心、熱情的幫助、美好的環境……)
、“給”可以用哪些詞語來表示?(給予、奉獻、付出)
⑸“拿”在課文中是什么意思?(高爾基欣賞兒子栽種的鮮花)
、“拿”可以用哪些詞語來表示?(享受、接受、索取、得到、收下……)
、烁郀柣⒉粷M足于兒子只孝順他一個人,也不只是希望兒子只是栽種鮮花,他希望兒子——“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留給別人的都是美好的東西”,讓“所有的人都需要”。
、陶f說自己對“‘給’,永遠比‘拿’愉快。”的理解。(①奉獻比索取好。②有所奉獻,就容易得到快樂。)
5、至此,你覺得高爾基是一位怎樣的人?(課文第一自然段)
6、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板書設計
練習設計
教學反思
課題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共需要 2 課時
此為第 2 課時
內容
精讀課文
教學目標
1、 理解高爾基信中最后兩段話的含義。
2、學生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學
重難點
1、 學生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 學 設 計
二 次 備 課
一、復習檢查。
1、 這篇課文寫了高爾基和他兒子之間的哪兩件事?(1、栽花賞花 2、寫信教子)
二、 講讀課文。
(一) 講讀課文第二段。
1、 自由輕聲讀課文第二段。說說你從這件事中體會到了什么?(讓學生在讀文的基礎上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2、 指名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課文中描寫兒子種花草的句子。
3、 交流這些句子。
4、 練說:高爾基的兒子就要告別爸爸媽媽,回蘇聯去了,他望著
滿院親手栽種的花草,心里想--------------------------------------------。
5、 春天到了,兒子種的花全開了。齊讀第四自然段。
6、 出示春天美景圖。練說:看著兒子種的花,高爾基會怎么做,怎么想呢?
7、 出示高爾基坐在花園中的情景。體會高爾基當時的感受、心情。
8、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四第五自然段。背誦這兩個自然段。
教 學 設 計
二 次 備 課
過渡:欣賞著兒子種的花,高爾基的心里非常興奮、激動,同時又感慨萬分,他欣然提筆給兒子寫了一封信。
。ǘ 、講讀課文第三段。
1、 出示高爾基的信,指名朗讀。
2、 自由讀一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劃下來。小小組組織討論。
3、 交流討論。重點理解以下句子。
。1)、第七自然段中的“美好的東西”
。2)第八自然段中的“美好的東西”
。3)第九自然段中的“‘給’永遠比‘拿’愉快”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三、小練筆。
1、 假如你就是高爾基的兒子,收到父親的來信,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呢?代高爾基的兒子給父親寫一封回信。
2、 交流信的內容。
板書設計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栽花賞花 子愛父
寫信教子 父愛子
練習設計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背誦第四第五自然段。
教學反思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板書課題
同學們,我們已經預習了第14課,了解到了高爾基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也是一位慈愛的父親。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研討《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篇課文,深入了解高爾基的內心世界,理解他是如何愛自己的兒子的。
二、研讀課文
1、上節課我們已經給課文分了段,知道了課文共分為三部分,誰還記得課文共分說了哪幾件事?(板書:栽花賞花寫信教子)
2、學習第二部分栽花賞花
。1)、細讀第2---5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你感到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感情怎樣?(板書:父愛子子愛父)
。2)、高爾基的兒子很愛父親,你從文中的那些地方體會到的?(出示第二、三段、讀、找)師生共同研討重點詞:探望、只有……還……、顧不上、一直、各種各樣。
(3)、兒子種花僅僅是為了玩耍嗎?
。4)、指名讀這兩段,讀出兒子對父親的感情
(5)、練習說話(出示幻燈片):高爾基的兒子就要告別爸爸,跟媽媽回去了,他望著滿院親手栽種的花,幸福的笑了,他仿佛看見————
。6)、春天到了,兒子種的花都開了,我們來一起欣賞,讀第4自然段。(出示幻燈片)
美嗎?文中用那個詞來形容的?你還能用哪些詞來形容?(幻燈片出示詞)生讀詞。
再用驚喜、贊美的語氣來讀這一段(集體讀)。
(7)、鮮花中包含著兒子的深情,盛開的花朵就像兒子可愛的臉龐,花間蜜蜂的嗡嗡聲就如兒子甜甜的笑聲,這時一種真摯深厚的父子情在高爾基心中油然而升,他沉靜在幸福與欣慰中了。
。8)、讀第5自然段,(出示幻燈片)
a、引導學生觀察高爾基賞花的表情,想象蜜蜂飛舞的動態畫面,從而他的喜悅的內心。
b、文中那些地方寫出了父親愉快的心情及對兒子的愛?(出示幻燈片第5自然段)相機指導“欣賞”“兒子種的花”“說不出”“多像”等詞。
c、自由誦讀高爾基賞花的句子(第五段)
體會高爾基此時內心愛子深情地涌動。(師可指導讀)
d、展示朗讀:
在練讀中自己有獨特感受的或感到自己進步的,在班上進行展示性朗讀。
e、相互評讀:
同桌互讀,互相發現優點,肯定進步,指出努力方向。
3、學習第三部分寫信教子
傍晚滿天霞光一片嫣紅,高爾基坐在院子里欣賞著萬紫千紅的花,想象著兒子可愛的形象,情不自禁提起筆來給兒子寫信,不久兒子收到了高爾基從遠方寄來的信,信里說:
。1)、出示第7---9自然段,自由讀,找出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
(2)、生說句子。
。3)、共同討論:
a、兒子種的花在院子里,父親為何說在“島上”?
b、信中兩處“美好的東西”意思一樣嗎?分別是什么?
c、“無論……那……”強調了什么?(引導學生體味:給別人快樂,自己也能得到“愉快”)。
d、“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中“給”、“拿”分別是啥意?這句話想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這是高爾基對兒子一種超越親情的崇高的愛。
。4)、看到別人由于得到自己的幫助而愉快時,我們會由衷的欣慰,并且感到自身存在的價值,這種滿足是永恒的,其中毫無私心,一片真誠純潔,同學們應該領悟到:(出示幻燈片)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所取。
(5)、同桌齊讀深入感受高爾基給兒子信的深層含義。
三、總結
本節課,我們所學到的東西還真是不少,既積累了詞語,又練習了說話,更重要的是我們懂得了“人生最大的快樂在于奉獻而不在于索取”。老師希望這句話能成為我們在座的每位同學的座右銘。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高爾基信中最后兩段話的意思。
4、教育學生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重點:感情朗讀課文,理解高爾基信中最后兩句的意思。
教具準備:投影、錄音、音樂磁帶。
第一課時
一、指導看圖,導新課。
1、出示畫像(高爾基像)
同學們,你們知道畫中的這位老人是誰嗎?告訴你們,他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爾基。
。ò鍟焊郀柣└郀柣钦l呢?預習過課文的同學一定知道,誰能用文中的一句話簡單介紹一下?
。ǜ郀柣且晃粋ゴ蟮淖骷遥
2、知識擴展
高爾基簡介——高爾基是前蘇聯無產階級文學的偉大代表,他出生于一個貧苦的木工家庭,早年喪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歲就開始獨立謀生,做過各種各樣的苦活兒,工余渴求知識的他勤奮讀書,終成一位偉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的有《在人間》、《母親》、《海燕之歌》等。
3、揭示課題。
(1)我們這篇課文中還有一個小主人公,他是誰?
。鞔_: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兒子”,“他”指“高爾基”)
。ò鍟核膬鹤樱
(2)老師還沒有將文題寫完整呢,同學們看還差一個什么字?(明確:差一個“和”字。提示學生這篇課文講述的就是發生在高爾基與他的兒子這對父子間的幾件事)
二、初讀課文,自學:
要求:
1、學生出聲試讀課文。
2、畫出帶生字的詞語。
3、標自然段序號。
三、檢查自學情況:
1、生字讀音指導。
教師示范,學生跟讀,要求學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結合課后習題3,進行“讀一讀”的訓練。
3、生再讀課文,教師行間巡視,相機指導。
4、學生輕聲齊讀課文。
四、指導寫字
過渡:經過課文的初讀、再讀,相信同學們畫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能讀準了,這些生字應該怎樣正確書寫呢?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確筆順,這兩個字筆畫繁多,書寫時要學生注意字的形體須勻稱。“芳”要注意把中間一“橫”寫長一些。“欣”是左右結構,且左右相等。
2、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臨寫。教師行間巡視,進行輔導,提示寫字姿勢。
五、作業: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出示生字卡片“妻、芳、欣、瞧、镢”,要求學生齊讀出正確讀音。
2、填空:
xiuxinfangchayan
養賞香紫紅
二、精讀課文,感悟整體
1、文中的兩位主人公分別是誰?(明確:高爾基、他的兒子)
2、課文中講述了關于偉大作家高爾基與他的10歲兒子之間幾件生活小事。(明確是兩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賞花”,二是“寫信教子”)
3、哪些自然段講述第一件小事?(明確:第2~5自然段)
4、哪些自然段講述第二件小事?(明確:第6~9自然段)
三、學習第2~5自然段
1、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事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同學們具體談談。(有一年、意大利的一個小島)
(3)學生試背誦。(這一自然段進行了背景交代,簡潔明了)
2、學習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提問引讀:高爾基的兒子幾歲了?能不能將“只有”去掉換成“高爾基的兒子10歲”?為什么?(去掉后就不能體現強調年齡小的意思了。而且,這里的“只有”與下一句“還沒有镢頭那么高”語意緊密相聯,去掉了語意就不連貫了)(板書:只有
還沒有)镢頭有多高?師比畫一下。
(3)到島上后,他的兒子做了些什么呢?(明確:種花。用文中原句表達)(板書:顧不上一直各種各樣)
(4)你們猜一猜,這個小小年齡的孩子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明確:“只有10歲”的兒子這樣做,是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向父親表達愛)(板書:愛)
(5)同學們與文中“兒子”年歲相仿,你們有沒有向愛你的家人表達自己的愛?(學生自由發言,進行說話訓練和傳統美德的教育)
(6)試背誦
3、學習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用文中一句話概括這個自然段的大意。(明確:兒子種的花全都開了)
(3)這一自然段寫得很美,同學們一定和老師有同感,美在哪兒呢?)(色:姹紫嫣紅;味:陣陣芳香、引來一只只蜜蜂)
(4)寫作指導及訓練,學會課文的寫法。(同學們平時作文時應學會觀察,從不同角度去描寫事物,這樣就會使文章增色。)
(5)試背誦。
4、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高爾基欣賞兒子種的花時心情如何?為什么?(明確:“心里說不出的高興”,“說不出”極言高興,不僅僅是高興,還有對遠方兒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開的花朵”比作“兒子紅撲撲的臉龐”,由此可見)
(3)試背誦。
四、評析第6~9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關于標點符號使用的說明。(兩處半引號表示引用了信中的兩個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單引號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提問引讀:“我的兒子在島上留下了美好的東西——鮮花!币痪渲小懊篮玫臇|西”指什么?(指鮮花,破折號起解釋說明的作用)
4、提問: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話是什么?(明確:“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更愉快”)他為什么這么說?
討論:聯系第7、8自然段,理解“給”、“拿”的內涵。(明確:“給”是留給人們美好的東西,“拿”即是向人們索取。付出永遠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親在信中諄諄教誨自己的兒子,希望他成為一個人格高尚的人,這更是一種博大深沉的愛)(板書:愛)
5、說話訓練:結合實際或聯系課題,說說自己對“‘給’,永遠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
6、試背誦6—9自然段。
五、播放音樂,指導背誦
抓住表示時間的詞語,指導背誦。
板書: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高爾基
賞寫只有還沒有
花愛信顧不上一直
栽收各式各樣
兒子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 篇6
全文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種花為父,寫信教子第一部分的內容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難理解,所以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在這個方面。第二部分看似簡單,其實含義深刻,值得反復品讀,讀到文字的背后。信的內容分為三個部分,仔細讀來,每個部分都有側重點。
1、我的兒子在島上留下了美好的東西鮮花。
高爾基在說這句花的時候內心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呢?驕傲、自豪,為有這樣的兒子,為兒子這樣的行為感到高興。所以,這一部分可以理解為是高爾基對兒子的肯定與贊揚。
2、要是那你的生活該會多么愉快。
以兒子的這次種花為起點,對兒子的未來提出了希望,希望兒子能延續這樣美好的行為,延續這樣積極的生活態度。
3、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
這是對兒子的諄諄教誨,讓兒子明白擁有這種行為會給自己帶來幸福感、成就感,告訴兒子這么一個簡單而深刻的道理。導讀中,我問孩子們,高爾基怎么會從兒子在島上種的花聯想到要求兒子時刻給人們留下美好的東西的呢?談著談著,話題延伸到了高爾基的兒子在島上種花是為了孝順爸爸,是一種愛的表達方式,是一種創造性的表達方式。這種方式用在父子之間。作為父親,一位偉大的作家偉大在能將這種愛延伸到社會的群體,面對所有的人們,這是一種大愛!是一種博愛!是一種付出不求回報的奉獻,是只考慮給,不思考拿的無私行動。
學生在課堂討論中出現了思維的碰撞:高爾基作為爸爸對兒子提出了信中的要求,我們的父母為什么不會?為什么高爾基信中所說的在我們今天的現實中會被認為是傻瓜呢?這些問題對一群五年級的同學來說可能有些沉重,但也是不得不引起我們老師思考的問題。人的價值觀應如何樹立?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又如何解釋今天的社會現象呢?課文學完了,可是我們的教育還沒完,《高爾基和他的兒子》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常讀常新的,應該可以經常對照的好文章。教學環節的結束是暫時的,相關問題的思考是長久的,學生的思想教育是永恒的。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 篇7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46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設計三
武進星辰實驗學校 陳梅秀
教材:江蘇省編教材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高爾基信中最后兩段話的含義。
3、學生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這篇課文寫了高爾基和他兒子之間的哪兩件事?(1、栽花賞花2、寫信教子)
二、講讀課文。
。ㄒ唬┲v讀課文第二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第二段。說說你從這件事中體會到了什么?(讓學生在讀文的基礎上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2、指名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課文中描寫兒子種花草的句子。
3、交流這些句子。
4、練說:高爾基的兒子就要告別爸爸媽媽,回蘇聯去了,他望著滿院親手栽種的花草,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天到了,兒子種的花全開了。齊讀第四自然段。
6、出示春天美景圖。練說:看著兒子種的花,高爾基會怎么做,怎么想呢?
7、出示高爾基坐在花園中的情景。體會高爾基當時的感受、心情。
8、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四第五自然段。背誦這兩個自然段。
過渡:欣賞著兒子種的花,高爾基的心里非常興奮、激動,同時又感慨萬分,他欣然提筆給兒子寫了一封信。
(二)、講讀課文第三段。
1、出示高爾基的信,指名朗讀。
2、自由讀一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劃下來。小小組組織討論。
3、交流討論。重點理解以下句子。
。1)、第七自然段中的“美好的東西”
。2)第八自然段中的“美好的東西”
。3)第九自然段中的“‘給’永遠比‘拿’愉快”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三、小練筆。
1、假如你就是高爾基的兒子,收到父親的來信,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呢?代高爾基的兒子給父親寫一封回信。
2、交流信的內容。
四、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第四第五自然段。
附板書: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栽花賞花 子愛父
寫信教子 父愛子
。ǖ谝环段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高爾基)本文轉載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 篇8
一、揭示課題、創設愛的氛圍
1.同學們,靜靜地看……
板書:高爾基
△知道他嗎?你對他知道多少呢?能不能用一兩句話簡單地介紹一下。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這位文壇巨匠與兒子之間發生的一段美麗的故事。
板書:和他的兒子
3.誰來讀讀課題?
表示人名的詞兒連讀,意思可以表達得更清楚: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4.有一年,高爾基在意大利的一個小島上休養,他的妻子帶著兒子前來探望他。
△父與子之間發生了什么事?請打開書,自己讀讀課文。
二、品讀“栽花賞花”,感悟父子情深
1.兒子是怎樣種花的?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
(他顧不上休息,一直忙著栽種各種各樣的花草。)
只有一句話,看似簡簡單單,其實字里行間蘊藏著動人的小故事。仔細品一品。
2.全班交流:
(1)顧不上休息,一直,忙著,整個假期沒有停止過,很辛苦。
(2)各種各樣,品種繁多,千姿百態
△讓我們了解一下:兒子有多大?
△對兒子來說,種這些花很不容易。那他是種著玩的嗎?
3.閉上眼睛(學生),老師和你們一起來到這塊芳草地。
師范讀第四自然段。(配樂)
△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
看到:花兒爭奇斗艷,爭著比美
五顏六色的花兒在風中跳舞,擺動著美麗的衣裙,扭動著腰肢。
聽到:風兒和花在做游戲,小蜜蜂邊飛邊歌唱。
聞到:陣陣芳香,沁人心脾
師敘:這兒原本只是一片普普通通的地,一個普普通通的院子,現在卻開滿了各色的鮮花,到處充溢著沁人心脾的芳香,引來了小生靈——蜜蜂、蝴蝶……它們嗡嗡的飛著,似乎在哼著一首春天的歌。
△想親自去嗎?美美地讀讀吧。
△這些盛開的花兒在你的眼里,就像什么?
△在父親的眼里呢?他有什么樣的感受?
△這是個打比方的句子,這樣的比方恰當嗎?
△你能讀出感受來嗎?試一試。
三、品讀“寫信教子”,感悟信的內涵
1.兒子思念父親,父親又何嘗不想著兒子呢?不久,兒子收到了高爾基從遠方寄來的信。
(1)捧著父親的信,兒子會怎么讀?請同學們自己讀讀7—9自然段。
(2)父親的希望,兒子能讀懂嗎?你們能讀懂嗎?
△第二段信的內容中,父親再次提到美好的東西,是什么?
(花、幫助、關愛、為別人奉獻……)
△給什么?給予、奉獻,留給人們美好的東西。拿什么?索取,一味得到別人的關懷而不付出。
是的,當一個人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在大家心中是那樣重要;當一個人把幫助別人、為別人奉獻愛心當成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時,同學們,你們能想象得出那樣的人生因此而快樂嗎?
(3)連起來讀讀這封信的內容,想讀給誰聽,就去吧,把內心的感受告訴他。
(4)你們小小的年紀,也許父親的話語并不一定完全理解。但不要緊,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有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張老師也是在童年時第一次讀這個故事,十幾年過去了,是這句話伴隨著我長大的,生活的體驗告訴我,付出真的是一種快樂。請允許我來代替父親,代替高爾基向大家訴說他對兒子,更是對每一位孩子的期望,好嗎?
2.聽了父親對兒子的希望,看到兒子為父親種的花,高爾基博大深沉的愛包圍著我們。
板書:愛
3.老師再送兩句高爾基先生的名言,希望它們能伴隨你們長大!
幻想,使精神得到休息,還可以打掃一下心頭的生活灰塵。
每個人都知道,把語言化為行動,比把行動化為語言困難得多。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 篇9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文通過蘇聯文學巨匠高爾基在意大利一島上休養時,和他10歲兒子之間發生的“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整篇文章都體現了一個“愛”字。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突破教學重難點:
一、體會父子情。
初讀課文后,讓學生找到兒子種花的句子。讓學生自讀體會兒子的不怕辛苦。學生能找到“顧不上”“一直”“忙著”等詞。接著,通過一個填空讓學生想象兒子勞動的場景,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兒子對父親的“愛”。而后,讓學生閉眼感受春天鮮花盛開的迷人景象及指導學生讀出鮮花的美麗芳香;并相機切入“高爾基面對這樣的晚霞這樣的花,心里會想些什么?”的語言訓練,引導學生大膽想象高爾基賞花時的情感并讀出感情!@些都是子愛父的表現。學習寫信這件事時,學生通過朗讀,知道這是高爾基在教育兒子,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愛。
二、感悟“給”的快樂。
高爾基賞花想著種花人——兒子,并給兒子寫了一封信,是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將這種愛升華到更寬泛、崇高的境界。我啟發學生默讀信的內容,在感受深的句子旁寫下自己的感想。再聯系生活中的實際事例談談自己的體會,談談自己對“給”與“拿”的理解,交流自己給人予“幫助、安慰、關心……”等的切身體驗,突破對“‘給’,永遠比‘拿’愉快”的理解。
三、理解中心句。
在高爾基給他的兒子的信中有這樣一句話: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 這句話使我馬上想到了我們《練習3》中所學到的小詩《幸! ,其中有這樣一句話: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獻,很顯然,這兩句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我引導學生回憶這句話,他們的理解還是挺到位的。這使我想到我們應該要把教材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中我力求以讀代講,讀悟結合,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點,挖掘空白點,引導學生基于文章語言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對文章的難點部分讓學生反復朗讀,并聯系生活實際,突破對“‘給’,永遠的‘拿’愉快”的理解。不足之處是朗讀指導還不夠到位,有點匆忙了。學生在寫回信時,也只是泛泛而談。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 篇10
說教材: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是蘇教版第七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敘事性的記敘文,通過高爾基和他10歲的兒子之間發生的“栽花賞花”以及“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作者圍繞一個“愛”字組織材料,用清新的文筆,表達深刻的主題。
課文通過對栽花賞花的描述,體現了父愛子、子愛父這種人間美好的親情,這種親情雖然是真情,卻也是人之常情;而通過寫信教子反映的卻是父對子的一種嚴愛,它是一種帶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愛,是一種高層次的愛。高爾基希望他的兒子明白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獲取,希望他的兒子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一個讓 “所有的人都需要”的人。
課文先寫了父子間的親情,接著由稱贊兒子留下的鮮花,生發到教誨兒子要給人們留下美好的東西,最后揭示出:“給”,永遠比“拿”愉快這一生活哲理。寫作由淺入深,寓理于事。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 認知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二、 能力目標:根據課文內容理解人物的特點。積累文中的優美語句,能邊讀課文邊展開豐富的想象。
三、 情感目標:通過誦讀領悟,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課的重點,我把它落實在高爾基在院子中賞花和高爾基寫信教子兩個部分;難點在于引導學生體會高爾基信中的話:“‘給’,永遠比‘拿’愉快……”。
說教法:
隨著“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活動的主體!钡刃抡n改精神的深入開展及素質教育的逐步完善,符合課改精神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應運而生。本課通過采用這一學習方法,既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配合以讀代講,以生提問代替師發問來調動學生的表現欲望,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說學法: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新時代人們對教育的要求開始轉向追求個體的自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重視學法指導,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需要,更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需要。為此我讓學生充分去感知語言材料,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感悟、合作學習,研究語言文字,滲透“讀”、“思”、 “議” 、“悟”、“勾”等學法。
說教學流程:
一、揭題導入:
1、多媒體出示畫像:(高爾基)問:高爾基是干什么的?
2、知識拓展:簡介高爾基,向學生推薦《童年》。
3、揭示課題、齊讀課題。(今天讓我們來認識兩個人。)
高爾基是世界無產階級文學的第一個偉大代表,其著名作品《海燕之歌》、《母親》等對國際工人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對無產階級文學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因此有必要讓學生對他作簡單地了解,既可拓展學生的知識,同時又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課文是一篇敘事性的記敘文,文題對敘事的對象起了限制作用。開門見山直接揭題,同時可告訴學生,本文以此為題告訴我們課文就是寫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之間發生的事。我們寫文章時也可借鑒這種擬題方法。
二、合作探究自學課文:
1、簡介故事,引出高爾基的信,師范讀
2、在課文中找到信的內容,大聲朗讀,并按要求自學。
自學要求:
a.認真朗讀信的內容。
b.邊讀邊想,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c.聯系全文,借助工具書自己解決一些問題。
d.小組討論,提出共同的疑問,推選一位代表匯報。
3、小組學習。師巡視指導
4、學生提問質疑。板書有價值的問題。
因為教是為學服務的,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為了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為了讓學生能自己從閱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的欲望,我著重引導學生運用朗讀、自己提問題,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來讀懂課文。
學想要真正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應該營造一個合作學習的民主氛圍,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基礎,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發明千千萬,起問是一點,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就在每事問!憋@而易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相當重要。在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初讀悟文后,合作學習,促進學生相互啟發,相互影響。讓學生質疑提問,教師梳理學生懂或不懂的內容,以學定教。
這一階段教學注重學法指導,可培養學生提問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1、誦讀第四節,解決問題:為什么說鮮花是美好的東西?
a.自由回答
b.借助多媒體理解“姹紫嫣紅”,用你喜歡的形式表達你看花的感受。
c.想象美麗景色給人們帶來了什么。
d.個性化朗讀讀出花的美麗。
2、體會高爾基賞花時的心情。
3、理解什么是美好的東西,你給過別人美好的東西嗎?
4、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
5、用“媽媽的時候,我 ;同學的時候,我 ;的時候,我 !本涫秸f話
多媒體的運用要恰到好處。通過多媒體播放鮮花圖,使詞語教學避免了枯燥的說教,同時讓學生展開聯想,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想象是思維的體操,是拓展思維空間的內趨力,是人們對頭腦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內容,經常進行想象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遠性、深刻性和創造性。
在本段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朗讀,要求學生讀出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不同層次的學生個性與能力都得到充分展示,內心獲得成功的喜悅,學生才會越讀越覺得有趣,越讀越愿意讀。
理解高爾基信的內容是本文教學難點,光靠說教是枯燥乏味,也是蒼白無力的。通過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給別人美好東西的具體事例,用學生自己的體會讓學生明白當你給別人美好東西的時候,別人會感到很快樂,你也就會感到很快樂,從而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就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四、遷移練習
1、 想象高爾基的兒子收到父親的信后,神情、心情會如何?讀了信后又有何感受?請你代高爾基的兒子給父親寫一封回信。
2、讀了這一篇課文,我們已經明白了很多,把的收獲練成一條簡潔的語言,寫到書簽上。
五、作業設計:
1、背誦課文,抄寫信的內容。
2、完成練筆。
3、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課后也注意去為別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給別人帶去美好的東西和歡樂。
語文課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在理解、積累語言的基礎上學習、運用語言。這一片段的教學設計中,使學生鞏固書信的格式,學習書簽的制作,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圍繞課文設計延伸作業,不僅能升華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而且有利于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其語文能力。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 篇11
一 教學提示
本文是是一篇圍繞“愛”組織材料、表達主題、語言清新、語意深刻的作品。課文通過蘇聯文學巨匠高爾基在意大利的喀普里島上休養時,和他10歲兒子之間發生的“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寫法上由淺入深、寓理于事,值得細細品味。
。ㄒ唬┙虒W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學會3個生字,理解有關新詞。
理解高爾基給兒子寫信的含義,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ǘ┙虒W重點、難點:
理解高爾基給兒子信的含義,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二 教學流程
板塊(一)引出話題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要送給大家一句名言
1、※——課件(文字)
“給”,永遠比“拿”愉快。
——高爾基
這是前蘇聯作家高爾基的一句名言,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他。
※——課件(圖片+文字)高爾基頭像
高爾基:(1868~1936)前蘇聯作家,無產階級文學和蘇聯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貧苦,幼年喪父,11歲即為生計在社會上奔波,當裝卸工、面包房工人,貧民窟和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的課堂。在長達40余年的創作生涯中,高爾基寫下了大量的小說、劇本、傳記、政論,也留下許多優秀的散文作品。
高爾基為世界文化作出了杰出貢獻,是個偉大的作家。
2、※——課件(文字)14、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4課《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了解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
板塊(二)初讀了解
1、請同學們先自學生字詞,注意讀音和字形,再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動畫提示:自讀課文
2、檢查讀——請9位同學每人讀一節輪流朗讀課文,其他同學仔細聽:他們是否讀準了生字,讀通了句子。
◎動畫提示:檢查朗讀
3、請同學們默讀思考:課文寫了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之間發生的哪幾件事?
◎動畫提示:默讀思考
(正像同學們所說的,課文寫了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之間發生的兩件生活小事:2—5自然段寫了“栽花賞花”,6—9自然段寫了“寫信教子”)
高爾基說,“給”永遠比“拿”愉快……兒子給了高爾基什么,高爾基又給了兒子什么呢?為什么他們都感到愉快呢?就讓我們一起來仔細讀讀課文。
板塊(三)感受子愛父
1先請同學們認真讀讀2—5自然段,找出表現兒子愛父親的句子。
◎動畫提示:畫出句子
2、讓我們一起來交流這些句子,談談體會。
◎動畫提示:體會句意
。1)※——課件(文字)
有一年,高爾基在意大利的一個小島上休養,他的妻子帶著兒子前來探望他。
從“探望”一詞中可看出,高爾基在意大利休養,而他的家在蘇聯,千山萬水隔不斷父子情深。
。2)※——課件(文字)
高爾基的兒子只有10歲,還沒有镢頭那么高。來到爸爸身邊以后,他顧不上休息,一直在忙著栽種各種各樣的花草。假期很快過去了,他告別爸爸,跟媽媽回蘇聯去了。
a這段話共三句話,主要寫高爾基的兒子。“只有……還……”看出他的兒子年齡小、個兒小、力氣;我們從“顧不上……一直……”高爾基的兒子不顧長途勞累,心中想到的只有父親,只是希望他的爸爸身體早日康復,完全忘記了自己的疲憊;“各種各樣……”寫出了花草的數量多、種類多,也意味著高爾基的兒子在有限的假期里付出的勞動多。
b想象:臨行前……
※ ——課件(文字)
高爾基的兒子望著滿院親手栽種的花草,幸福地笑了,他仿佛看見
請同學們想象……
◎動畫提示:想象理解
。3)朗讀體會:
透過字里行間,我們感受到高爾基兒子對于父親深藏于內心的愛,“此時無聲勝有聲”在他忙碌的勞作中傳遞這份沉甸甸的愛。請同學們把這種感情用朗讀表現出來。
在兒子的期待之中,春天到了……
3、※——課件(圖片)出示春天花開的圖片
。ㄑ矍暗倪@一切正是高爾基的兒子要給父親帶來的驚喜)
※——課件(文字+音樂)
春天到了,兒子種的花全都開了。春風吹來,姹紫嫣紅的花兒輕輕搖晃著,散發出陣陣芳香,引來了一只只蜜蜂。
配上音樂,請你把這一節美美地讀一讀。
4、※——課件(文字)
傍晚,彩霞染紅了天空。高爾基坐在院子里,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瞧,那些盛開的花朵多像兒子紅撲撲的臉龐!
。ǜ郀柣“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感受到了兒子的愛,見花如見子,情不自禁地聯想到“兒子紅撲撲的臉龐”,心中有多少話語要對兒子訴說呀!請同學把高爾基此時豐富的情感朗讀出來。)
◎動畫提示:朗讀體會
板塊(四)感受父愛子
1、高爾基把內心的激動匯聚于筆尖,寫下一封意味深長的信。請同學們默讀7—9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呢?
◎動畫提示:談感受
(是的,這封信語重心長,寓意深刻,高爾基育人育心,循循善誘,諄諄教誨,寄語兒子:“給”,永遠比“拿”愉快,做有益于他人的人。)
2、※——課件(文字)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來。我望著它們,心里想:我的兒子在島上留下了美好的東西——鮮花。
“要是你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留給人們的都是美好的東西,那你的生活該會多么愉快呀!
“那時候,你會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
。1) 請大家特別注意這里標點符號:兩處半引號表示引用了信中的自然段。最后一節在信中也是一個自然段,但因為本文引用的部分結束了,所以是全引號。
(2) 同學們,兒子收到高爾基的信以后,心中會怎樣想?他會怎么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呢?
※——課件(文字)“給”,永遠比“拿”愉快。
a 請大家在學習小組內討論
◎動畫提示:小組學習
請同學們說說兒子收到信以后心中會怎樣想呢?
◎動畫提示:一起說說
(高爾基的兒子讀了父親的信,心潮起伏:“父親是多么理解我呀,他欣賞我一心栽種的鮮花,給予我充分的肯定。而且,從我種花的小事中看出其中的意義,飽含期待:希望我時時、處處給人們創造美好的東西,增添生活的意義。告訴我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希望我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這才是父親最深的愛。。
b ‘給’,永遠比‘拿’愉快……高爾基自己又是怎樣做的呢?請同學們閱讀課后“作家卡片”,談談你的感想。
※——課件(文字) 作家卡片——高爾基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高爾基在他的散文詩《海燕之歌》中,把革命者比作與暴風雨搏擊的海燕。其實,高爾基本人就是勇敢的“海燕”。他不僅積極投身于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而且創作了大量作品,如《母親》、《童年》、《在人間》等,來配合革命。他還為孩子們創作了《意大利童話》、《俄羅斯童話》等作品。
◎動畫提示:談感想
c 正是這樣,高爾基積極投身于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給予人們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其實,他給予大家的還有很多,讓我們一起來聽個故事《小攝影師》
※——課件(文字)滾屏
小攝影師
1928年夏天,高爾基住在列寧格勒。他經常坐在窗子旁邊工作。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高爾基正在讀書,突然,一個小紙團從窗邊飛到了桌子上。高爾基打開紙團,上面寫著:“親愛的高爾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隊員。我想給您照張相,貼在我們的墻報上。請您讓他們放我進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
高爾基從窗口向外望去,看見人行道邊上坐著個10歲左右的小男孩,手里拿著一架照相機。
“是你扔的紙團嗎?”高爾基問。
“是的。”小男孩站起來,鞠了個躬,“請讓我進去吧!”
“來吧,我讓他們放你進來。”高爾基說。
過了一會兒,小男孩站在高爾基面前了。他仔細打量著高爾基,咧開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發,說:“一切準備停當。”高爾基側過臉,對著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下一坐,哭了起來。
“你怎么了?”高爾基不知出了什么事。
小男孩哭著說:“我把膠卷忘在家里了。”
高爾基趕緊站起來,小男孩已經提著照相機跑出去了。高爾基走到窗口,大聲喊道:“孩子,回來!我給你膠卷,我這兒有很多膠卷。”
小男孩哭著,跳上一輛電車。電車馬上開走了。
晚上,秘書告訴高爾基:“外面來了一位攝影師。”
“是個小男孩嗎?”高爾基問。
“不是。是一家雜志社的記者。”
“請轉告他,我很忙。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
故事講完了,請你說說高爾基“給予”了小男孩什么?
◎動畫提示:請你說說
(一個小小的故事,側面烘托出高爾基對于孩子的關愛,寧可耽誤自己的工作,也要把時間擠出來給予一個孩子,滿足小男孩的愿望,這是一顆多么博大的心。。
3、現在,同學們一定深入理解這封信的意義了吧?朗讀并背誦6—9自然段。
◎動畫提示:自己背誦
4、結合自己生活實際,談談對于這句話的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
※——課件 配樂:《愛的奉獻》
課后,同學們還可以閱讀高爾基的《海燕之歌》《童年》《在人間》等其他作品,你一定會對高爾基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 教學備注
教學時,以“愛”為軸心,全面輻射,在字里行間體驗文章的情感。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課件 downloadfile.aspx?rid=8859&filename=20070930140744362.ppt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 篇12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是以無私奉獻為單元主題的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是高爾基寫信教育他的兒子——為人們奉獻美好、奉獻快樂。由此,課文可分兩部分,一部分為高爾基為什么要寫信教育他的兒子,另一部分為高爾基教育兒子的內容。
高爾基為什么要寫信教育他的兒子?一是高爾基很愛他的兒子,因為很愛兒子,才會有高爾基由賞花到寫信教育兒子的事情發生。二是高爾基欣賞兒子種的花,在說不出高興的同時,想到了自己還處在懵懂中的兒子——那些盛開的花朵多像兒子紅撲撲的臉龐呀,想到了兒子雖然在島上種下了姹紫嫣紅的鮮花,但他并不明白自己種花的意義。種花對于兒子來講,也許是出于好奇,也許是出于好玩……于是高爾基希望通過自己的信,使兒子明白為人們奉獻美好、奉獻快樂的道理。兒子的種花行為,是高爾基寫信教子的基礎。高爾基希望兒子把信的內容與自己的行為聯系起來,來理解自己語言的含義,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這也是我們教學時,引導學生理解信中含義的基礎。就如《第八次》中的布魯斯,他為什么能夠從蜘蛛織網中受到啟發,因為他的遭遇與蜘蛛結網有著驚人的相似。
高爾基不愧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安排信的內容獨具匠心。由兒子熟悉的行為談起,層層推進中,由現象到本質,逐步使自己的兒子接近自己種花行為背后的深刻含義。高爾基首先提出兒子在島上留下了美好的東西——鮮花,意在表揚兒子,喚起了兒子對美好生活的回憶,喚起兒子相似的生活體驗,使兒子形成閱讀期待,為下文進一步說理埋下伏線,提供感性認識基礎。信的第二部分,父親希望自己的兒子“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都要留給人們美好的東西”。這里美好的東西,就不僅僅指鮮花了。我想,由于喚起了兒子對美好生活的回憶,他會推而廣之,美好的東西非常多。它們都是快樂,都是幸福。也許是一句溫馨的話,也許是一個關心的眼神,也許是救人于危難,也許是……并且告訴兒子,如果這樣,你會非常幸福、快樂——“那你的生活該會多么愉快呀”。最后高爾基向兒子揭示出這種行為,這種愉快背后隱含著的哲理——“給”永遠比“拿”愉快——就像自己種花一樣,為別人付出,為別人奉獻美好、奉獻快樂,永遠比向別人索取愉快。
高爾基的信,不僅是寫給自己的兒子,編入教材之后,更是寫給閱讀他的學生的,所以編者要求學生全文背誦。我們在教學時,萬不可把信的內容搞的過深、過澀,好像只有這樣才能顯示老師的水平。只要結合高爾基兒子的行為,結合學生自己的生活體驗,能夠理解就可以了。畢竟這是一位慈愛的父親,寫給年幼的兒子,啟發年幼的兒子如何做人的信。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脈。
3、品讀“栽花賞花”,感悟父子之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一、談話引出課題。
1、同學們,昨天我們有個預習任務記得嗎?通過預習,知道課文中寫了哪兩個人?(出示課題: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2、預習后知道,高爾基是一位——偉大的作家。(學生說)
3、學習作家卡片——高爾基。
師:高爾基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很愛自己的兒子,那么,課文寫了他和兒子之間的什么事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要求:a、找出文中的生字,把字音讀準,句子讀正確、流利。
b、邊讀邊在每個自然段前標上序號。
2、學習生字。
a、檢查讀音。
b、指導書寫。
3、再讀課文,理清文脈。
a、把生字帶入課文中,再讀課文,想一想高爾基和兒子間的哪些事,分別在哪些自然段寫到?
b、引導分段。(板書:栽花賞花 寫信教子)
三、精讀課文,引導感悟。
(一)品讀“栽花賞花”,感悟父子情深。
過度:高爾基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很愛自己的父親,他的兒子也非常懂事,也很孝順,文中哪些地方寫到兒子對爸爸深深的愛呢?
感受“子愛父”,學習2、3自然段。
1、 學生默讀2、3自然段,在文中畫上“——”線。
2、 指名匯報,朗讀。體會子愛父。
(1) 課件出示:有一年、探望他。
高爾基的家在哪兒?現在在哪修養,兒子跟媽媽不顧路途遙遠,長途奔波來看望爸爸說明什么?(兒子愛父親)你能把這種愛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
高爾基的兒子來到島上后做了些什么呢?
。2) 隨答出示“高爾基的兒子只有10歲、栽種各種各樣的花草。
(3) “只有”、“還沒有”說明什么?(兒子年齡小、個子低)兒子年齡小、個子低,肯定力氣也弱,那種花一定不容易。
指導學生抓住“顧不上休息”“一直在忙著”“各種各樣’體會兒子對父親的愛。
指導學生通過朗讀來表現兒子對父親的愛。
高爾基的兒子就要告別爸爸,跟媽媽會蘇聯了,他望著滿院的親自種的花草,幸福地笑了。他為什么笑?此刻他想到了什么?(引導學生說話)
是呀,兒子要告訴爸爸了,兒子留下的不僅僅是鮮花,還留下了對爸爸的深深情意,留下了深深的祝福。指導讀2、3自然段。
3、感受“父愛子”,學習第4、5自然段。
(1)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兒子種的花全開了,F在,我們一起來到這塊芳草地,靜靜地聽老師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聞到了什么?(出示第4自然段)
。2)交流。
。3)指名說。
。4)引導看圖,理解“姹紫嫣紅”。
。5)這些鮮花不僅引來了一只只蜜蜂,還引來了島上的居民!
a、假如你是院子附近的居民,早晨當你打開窗戶,聞到淡淡的花香,你的心情會怎樣?(感到心曠神怡,今天一定是美好的一天。)
b、假如你是一位心情煩悶的居民,欣賞著眼前的鮮花,你的心情又會怎樣呢?(把煩惱拋到九霄云外,又恢復了平靜的心情。)
c、假如你是勞累一天的居民,欣賞著眼前的鮮花,你的心情又如何呢?
師:此時此刻,對于島上的居民來說,鮮花是最美好的東西。
。6)看著這美好的東西,人們的心情都變好了,來,讓我們再次帶著這份好心情去欣賞這滿地的鮮花。(齊讀)
(7)引導讀第5自然段,看到這么美麗的花兒,高爾基的心情怎樣?(開心、高興、激動、自豪)你從哪兒看出來?(插圖)為什么高興?你們來幫他們說說。
(8)齊讀課文1——5自然段,再次讀出父子間的濃濃親情。
四、小結。
五、作業。
1、引導學生積累值得摘抄的詞語或句子。
2、背誦1——5自然段。
板書設計:
14、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栽花賞花 愛 寫信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