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冊地理教學反思(精選4篇)
初一上冊地理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學七年級(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第二節《地球的運動》的第一課時。
這節課的內容知識性極強,重點內容很多,同時又是難點。而且這節課是重點之中的重點,這部分知識接受的好與壞,會直接影響到今后的地理的學習,涉及到了很多較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地理事物,由于初一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還未形成,所以難點較難突破,針對教材特點,依據新課改精神實質,將本節課確定為教師聯系實際舉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類比分析、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教師演示啟發分析說明等綜合法研討課,設計意圖之一就是為了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重在引導學生們主動參與,勇于創新,勤于動腦、動手,樂于探索,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觀和科學素養。
設計意圖之二就是針對這部分知識對于剛升入初一的學生來講,難度的確大了點,在準備教具時就選擇了一些容易理解的身邊實物(手電筒和地球儀),對剛具有基本閱讀能力、觀察能力、實際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初一學生,極需加強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就應該提供時間、空間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設計意圖之三就是本節課需要掌握的重點內容很多,難點又需要突破,在教師講授的同時,多給予直觀模型或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所以采取綜合法進行試。
初一上冊地理教學反思 篇2
一、地理復習時存在的問題
1、復習課事無巨細,練習題也多為陳題,無新意,課堂教學針對性不強,復習效率不高。
2、教法單一、手段陳舊、容量小。
3、局限于教材和預設練習、拓展不夠。
4、地圖語言使用太少。
二、考試中出現的問題。由于復習時存在了一系列的問題,故考試時則暴露了更多的問題。
1、碰到一些新題學生束手無策。回答是五花八門。
2、容量大,學生只覺有做題時間,無更正檢查時間。一方面學生基礎弱,學習時沒有全面掌握所學知識,另一方面說明學生未受這方面的鍛煉。
3、回答問題答不到點子上,并且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4、對一些專題方面的問題掌握不牢固,缺乏練習。
三、教學過程中的有效策略
1、課前抽查,查找問題,找準切入點。
要增加教學的針對性,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認真研究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加強集體備課,研究每一節課的地理主干知識和考點內容,針對主干內容和考點內容設置情景,找準重難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延緩判斷,留給學生自己思維的時間和空間。
課堂教學中要留給學生更多的思維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陳述自己的思維方法,不斷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讓學生自己建構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在交流討論時讓學生自主交流,少講解甚至不講解,給學生思維的空間。
3、開放地理課堂。
教學內容開放,關注社會重大的科研成果,關注國內外重大事件,聯系實際生活,其次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要多樣,盡可能運用多媒體教學,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陳述自己的觀點和方法,讓學生展開辯論,越激烈越好,再次,作業設置要開放,作業形式要多樣,同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開放和多元,充分肯定學生,關注其差異性。
初一上冊地理教學反思 篇3
本節課的課題為《世界氣候類型》,內容為初中地理的難點之一,我的教學目標為:
1、了解影響氣溫、降水等氣候要素的主要因素。
2、能分析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特點、成因、分布。
3、學會判讀“氣候直方圖”。
4、從豐富多彩的氣候和景觀類型中感受美好地球家園。
5、在分析各氣候的成因中,促進學生形成觀察、比較、思考、質疑的科學研究習慣-。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
1、全球主要氣候類型的特點、成因、分布。
2、直方圖的判讀。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全球主要氣候類型的成因。
我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強調重點,突破難點,我從大氣環流入手,分析全球主要氣候類型的特點、成因、分布,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在課堂上就基本掌握了“氣候直方圖”判讀方法。
本節課內容豐富,全球的氣候類型必須面面俱到,為了吸引學生,我不斷變化方法,有的精講,有的簡講,有的讓學生講,并且利用照片、視頻資料展示常見氣候條件下的動植物景觀,使學生對全球主要氣候類型獲得最感性的認識,最終不僅達到教學目標,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地理課堂教學價值觀的滲透方面,本節的課內容涉及人與地球環境,科學的人地觀、環境觀在本節中得以充分的體現,在地理環境各要素中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中體現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差異性,整節課滲透天人合一的人地關系理念。
在提及當今全球變暖的問題時,聯系前一天在丹麥的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引起學生關注社會,提高主人翁的意識。
整節課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率,圓滿地完成了課前預定的教學目標。
初一上冊地理教學反思 篇4
本周是開學第六周了,地理課剛剛上完一章,剛開始由于教材不熟練,課本掌握的深度不夠,上起課來總覺得前后銜接不起來,總覺得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不深刻,學習的興趣很高,但是總覺得練習沒有時間去檢查,去鞏固,這樣只好讓小組長代勞,讓組內去吧問題解決好,把解決不了的問題,課堂上老師再去解決。
上課時,以練習為主,把學生引導知識中去,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這一點我盡量去做,可是有時感到有些知識很是抽象,學生根本無法合作完成,只好自己講解,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有時面對反應慢三拍的學生,老師讓他做的題目他總是不以為然,有時發現就是學到了那一頁他都跟不上,面對全部學生,面對每一個問題,面對有限的時間,在課堂上有時感到力不從心,想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投入到學習中去,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獲、讓每一個學生都由自主的學習引發到自發的去學習,自覺地去學習,這確實也是一個境界。雖說教無定法、學無定則。面對知識的殿堂,不論什么法,只要學生的成績有提高,這就是好的方法。只要老師們都認可的方法這就是好方法。
總之,要想提高成績就要下功夫,從教學方法上要做好,從學習方法上要做好,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要做好,從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上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