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的語文教學反思(通用8篇)
簡短的語文教學反思 篇1
《鋤禾》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感嘆詩。這首詩寫出了烈日下農民辛苦勞動的情景,能夠讓學生體會勞動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從而認識到應珍惜勞動成果。
因為是農村小學,所以在學習本課之前,讓學生回家觀察農民伯伯在田間勞動的情景,在上課的時候將自己看到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和同學們互相交流一下。
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讀古詩,可自己拼讀、可同桌互讀、也可小組合作讀等多種朗讀形式。并鼓勵學生自己上臺朗讀,讓其他學生當小評委,評選出“小詩人”,教師適時給予獎勵。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啟發學生發揮想象做出相應的動作或表情,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悟出詩中的意境。并適時播放輕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背誦古詩,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簡短的語文教學反思 篇2
心理學研究表明,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在學習中我們必須給他們一個支撐點讓他們能夠“跳起來摘到果子”,否則他們就會因為努力后仍無法達到目標而喪失信心。所以在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得想辦法,提供給他們一個合適的支撐點,讓他們能夠及時地排除障礙,積極主動地去求知,去探索
《識字五》由于本課是諺語,學生難理解,對于諺語不熟悉,也不理解,教學時我先對“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進行解說,讓學生先有一個感知,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將諺語的意思演示給學生看,通過多媒體課件學生明白了這兩句話的意思。多媒體課件掃除了同學們學習中的障礙,為學生們主動學習立下功勞。
簡短的語文教學反思 篇3
《灰雀》這篇文章我已經講過,但實事求是的說很失敗。確實需要反思。
首先說新課改提倡的是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養成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而老師需要做的則是正確的`引導。然而,回想起來當時講課的情景,我所重視的不過是課文某些具體部分的處理,而且自己為學生總結了學過本篇課文應受的啟發—護鳥意識。忽略了文章整體的連貫性。因此,現在的問題是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只是局部的。
另外,我明明清楚這篇文章的重點在于列寧與男孩的對話,把握人物的心理想法。可當我講的時候只是一帶而過,并沒有給孩子思考的時間。在我的課堂中,角色發生了重大變化:我成為了中心人物。
其實,當前語文課的重點在于閱讀,雖然這節課我失敗了,但是很多人也是在積累失敗經驗的教訓中走出一條成功之路的。過去的無法挽回,但未來的則需要好好設計每一堂課,不得松懈!
簡短的語文教學反思 篇4
《畫》這篇課文的設計與實踐,總的來看非常務實:務實的思想、務實的設計、務實的過程,使學生真正在情境中學習,體現了語文教與學的理性回歸。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本課識字寫字,知道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畫。課堂上,以讀為主,始終讓“讀”貫穿學習。采用不同方式朗讀,學生邊讀詩句邊認生字,讓孩子既在文中識記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應用。老師在其中少范讀、帶讀,把充分讀詩的機會交給學生,而老師在其中借機點撥對重點詞的理解,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賞圖、讀詩、識字是輕松的,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2、在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能夠從學生學習習慣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點出發,充分發揮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組織、協調作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簡短的語文教學反思 篇5
今天,上了教研課《燕歌行》,思考如下:
1、教學思路要清晰。備課要充分,但課堂流程也要心中有數,各流程之間是否銜接、每部分時間如何分配等都要考慮。
2、學生回答問題時要留心,進行適當的點評,幫助回答錯誤的同學找出原因,帶領學生去分析,幫助學生進步(朗讀、課文的分析等)。
3、詩歌教學思路:寫了什么——怎么寫(用了何種手法)——為何寫(情感)。
4、揣度詩歌文意是鑒賞詩歌的基礎,可讓學生找出讀不懂的詩句。揣度文意,理清脈絡,只要言之成理,可以不拘一格。
5、賞析時要引導學生規范鑒賞,而非單純聯想。今天課上幾位同學的發言有些過,要杜絕這種虛假繁榮。
鑒賞步驟:說清句意——指明手法——寄寓的情感——歸納總結。
6、語文教學要重視落實,注重檢測。對文言文基礎知識要不定期抽查。
簡短的語文教學反思 篇6
在《夏天好》這堂課里,我確定的三個個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并背誦詩歌;
2、借助詩歌喚醒學生對一年四季的重新認識,通過學習課文感受夏天好并延伸到感受一年四季都美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豐富多彩,從而培養孩子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在感受課文并領悟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基礎上,仿寫其他季節好的詩歌。有兩個達成較好。即指導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讓學生自己去讀去發現去領悟所要讀出的語氣,如欣喜、有力量、輕柔等。并在課堂上就背誦出詩歌。
另外引導學生感受夏天的美好,通過拓展感受其他季節的美好這個目標也達成較好。但是小練筆仿寫內容未能在當堂課上展示,不知道學生感悟怎樣,究竟仿寫是否成功不能在課堂上檢驗,所以未能預期的目標。希望在以后的課堂上,時間安排要更合理一些,把握住重點內容突出也突破,達到中心任務落實,輔助內容體現的效。
簡短的語文教學反思 篇7
誦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也是傳統語文教學中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但是,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由于趕教學進度,誦讀教學的作用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大多數學生習慣了默讀等閱讀方式。為激起學生的閱讀的熱情,在《觀滄海》這篇詩歌的教學中,我用誦讀貫穿了整節課堂。
在課前的導入過程中,我重點向學生介紹了曹操的赫赫戰功和顯赫的軍事、文學地位以及本詩創作的背景。接下來就進行誦讀教學環節。
首先教師范讀,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先入為主。然后讓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自由誦讀本詩,體會作者在詩作中表達的感情。第三步是賞析詩歌。讓學生通過誦讀,想象詩歌中描繪的場景,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后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教師根據學生誦讀的效果作出適當的指導,使學生在提高朗讀水平的基礎上體會作品的內涵。
簡短的語文教學反思 篇8
教學本課,為了讓學生正確理解“推敲”的含義,認識到賈島一絲不茍、嚴謹認真的創作態度,我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抓關鍵詞句。我們都知道,正確理解詞句的意思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寫了賈島為了詩中的一個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點段落。我引導學生抓住“一邊……一邊……”、“吟哦”、“想起”、“覺得”、“不夠妥帖”、“或許”、“更恰當些”等詞語來體會賈島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通過比較句子來感受賈島斟酌文字時入迷的樣子。用表演促理解。文章第三自然段是重點,為了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賈島嚴謹認真的創作態度,除了做好上面的第1點外,我還讓學生參與表演,小組推選一名學生當賈島,其他同學出點子,想細節,把賈島一邊吟哦,一邊做推門、敲門的動作表演到位。為了把賈島當時入神的樣子演好,學生練得特別認真。學生在邊學邊演中興趣濃厚,演得開心,學得靈活,記得牢固,課堂變得情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