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語文教學反思(精選2篇)
對于語文教學反思 篇1
小學語文教師關于詞語的教學反思
在語文教學中,對于新課文的每一次詞語教學都是必不可少,是學生必須掌握的項目。可是每篇課文的詞語教學模式卻沒有什么新意,教師出示課文新詞,請個別學生讀一讀,然后全班一起讀一讀,最后是老師就詞語向學生提問詞義。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對于思維活躍的小學生而言,往往一開始還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可時間一長再想抓住他們的注意力就難了。所以雖然老師在上面講解的很努力,可學生真正聽進去掌握的東西卻很有限,導致教學的效率一直不高。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學生對詞語教學既有興趣又有效率呢?
在一次聽課的機會中,我接觸到了一種新的詞語教學方法,它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教給學生的是一種自主學習的方法。在課堂上老師把學習詞義的主動權教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當小老師把自己已掌握的詞語教給其他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引路者,他教給學生的只是自學的方法,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而且這些作業結合學生已有的認知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在預習時,學生使用工具書把課文中自己不知道的新詞的詞義摘抄到詞語本上,而對自己已掌握的詞語則不用再重復掌握。這一人性化的作業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能力合理分配自己的學習任務。在課堂上,學生們因為轉化了角色,由本來被動聽講的學生而變為了可以主動發問的小老師,所以學習的興致都十分高漲,個個都想把自己已掌握的詞語拿來難倒其他的學生。在這種良性競爭的環境中,許多平時不愛學習的學生都變的學習主動了,他們敢于發言,敢于向那些學習好的'學生挑戰,他們的預習作業往往也做的比學習好的學生更認真、更積極、更主動。在熱鬧的課堂中,在學生之間的一問一答中,從前枯燥的學習任務變得有趣又生動,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有了學習的信心。
同樣的教學內容,換一種教學方法,學習變得既輕松又有趣,老師不再教的累,學生不再學的苦。同樣的嘗試還可以有很多,只要教師用心,相信可以將學習變得更快樂更有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于語文教學反思 篇2
一、只有通過朗讀,才能培養學生的語感
通過誦讀培養語感,提高語言能力,這是學習語文的傳統經驗和基本規律。
二、只有通過朗讀,才能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
要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必須依靠對課文的正確誦讀。“熟讀是把一切成例化成習慣。”如果能促進學生用普通話千百遍地正確朗讀課文,形成了習慣,方言及語言渣滓也就容易清除了。
三、朗讀,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根據文章的不同內容、體裁和不同的教學程序去選擇朗讀方式,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例如,在課文分析之前,通過齊讀,讓學生熟悉內容,有利于老師對課文的分析講解;在課文分析之后,再借齊讀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朗讀,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也大有幫助
反復吟詠典范文章,有目的地選擇構思、結構、表達方式上有特色的章節、段落,予以反復吟誦體味,久之,對文章套路的感性直覺增強了,胸中有了格局,品文便知道優劣,下筆就有了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