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反思合集(通用2篇)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合集 篇1
開始講讀古文了。之前先通過現代游記讓學生初步形成了有關游記的相關印象,有了相對具體的感知,然后在理解古人的游記作品便有了相對的基礎,因而會變得容易了。
整個單元共四篇,唐、宋、明、清各一篇,作者皆為大家。第一篇為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永州八記之一,極其經典的一篇游記,也是中考篇目之一,所以講解宜細。為了達到讓學生更好理解的目的,布置預習時我留了幾個作業:網上搜集柳宗元資料和有關本文的介紹,提取出你認為有價值的部分或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細節;預讀課文,重點注釋回歸原文,劃出疑問;思考本文是否和你已知的游記文章相類似。三個預習作業各有側重,或想指導學生如何搜集使用資料,或是讓學生具體熟悉課文內容,或是學會比較分析,在已知中學習未知。
第一課時,我先回顧了常考的或者說基礎的有關柳宗元知識,名、時、地、評、作等,板書于前。然后根據情況請了三位同學上臺介紹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同學們介紹的五花八門,他們每說一點,我盡量根據他所說概括一下角度,最后針對他們所講明確了與語文學科有關的幾項,指導他們明白如何整理有關資料(家世、身世、仕途經歷、功績等),讓他們明白了古人不應僅是紙人——機械的活在幾個知識點上;而是活生生的。尤其柳宗元被貶永州前因后果,王叔文改革的具體內容和失敗原因及后果,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柳宗元被貶永州時的境遇,也有助于理解文章情感。
為了養成學生綜合思考的整體意識,我又加了學生已知的.有關劉禹錫的回顧,同時也加了柳宗元再次被貶的原因和被貶后所做的一系列改善民生的舉措和四年后英年早逝的史實,讓學生比較全面的感知這個人的人格魅力所在,也為后來學習范仲淹、歐陽修等埋下伏筆,也使這個人立體的活了起來,效果不錯。我一向贊同“文如其人”,相信筆為心靈之舌,所以經典文章必詳解作者。
第二課時,疏解文義,理解內容;品析美點,感悟情感
主要問題:字詞理解不準確,囫圇吞棗。
主要有以下字需注意點撥提示:
1、一詞多義類以(卷石底以出、全石以為底以其境過清)而(潭西南而望、乃記之而去)為(全石以為底、為坻)
2、詞類活用西行、下見小譚、空游、影布石上(布理解最不準,多人理解為倒映;追問了一句可改為影映石上嗎才使學生注意到了體會意境和語境)斗折蛇行、犬牙差互、環合、凄神寒骨
通過自讀提問——教師檢查,明確學習古文的基本要求:字字落實,積累重點字詞
講解主要圍繞兩個問題:
1、柳宗元少年有成,并非沒見識,為什么一個小潭會令他如此心動?引導學生具體感知小石潭獨特特點。
2、如此奇美景色你最欣賞哪一點,為什么?打開思路,或手法,或意境,品析亮點。
3、既然景色如此動人,柳宗元又為何不流連忘返,而是僅僅記之而去呢?體會一切景語皆情語,潭境與心境,潭與人的和諧統一,更好把握作者心聲,理解文章主旨。
(如此美麗的小石潭,恰如如此多才多情的我柳宗元,可惜潭美少知音,我情重卻遭貶,這情景又怎一個“愁”字了得!)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合集 篇2
今天,我很榮幸能夠參加本次恩施州課內比教學活動。
《喂——出來》選自于八年級下冊的第三單元,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是“人與自然”,學習本單元就是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熟悉科學文藝作品特點的同時,樹立環保意識。
回顧今天的整節課程,我將簡單地從以下幾點進行反思。
反思一,突出重點,讓目標更明確
本次教學設計我主要采用了板塊教學法,也就是將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初讀)理精巧情節——(再讀)品精妙標題——(精讀)賞精彩片段——(悟讀)明精深內涵”四大板塊,每個板塊之間都相互聯系、連為一體。這樣既符合了學生由淺入深的學習過程,也遵從了教學中循序漸進的原則。
根據單元教學目標,我所確立的教學目標包括理解文章深刻的內涵;學會運用不同的方法獲取文章信息;樹立學生的環保意識。特別是在文章主題的選擇上,本文除了本次教學中已經解決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主題外,還有人性的復雜、多元化等主題值得我們探究。但是,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對“人性”等主題進行挖掘,不太符合學生的認知情感以及認識規律。因此,我重點選擇了“人與自然”與學生共同探討,并通過這次課,切實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并使學生從情感和認知的角度樹立環保意識。
反思二,突破難點,讓領悟更深刻
根據新課標關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來看,學生應該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快速的`閱讀方法(課標中要求學生的閱讀速度是500字每分鐘),同時能夠有效地從閱讀中提取重要的訊息。因此本次課中,我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讀的方式上有默讀、速讀、跳讀、自讀等,從讀的過程上看有初讀、再讀、精讀、悟讀,實際教學中,學生對這些閱讀方法的掌握情況是比較好。
本次課我還將一般的小說教學中容易忽視掉的標題,拿出來跟學生進行探討。總體而言,學生還是準確地把握了文章標題和文章內容之間的關系,那就是文章標題要切合文章內容,幫助讀者理清閱讀思路。
再者,對于篇幅較長的小說,我沒有單純的從小說的角度去分析文章的人物,而是將學生放置于具體的文本環境中去感受。例如在“(精讀)賞精彩片段”中,我讓學生扮演村民,從文本的角度去思考文章當中所隱藏的訊息,并由此鍛煉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口語訓練。對語法教學我也沒有忽視,我讓學生自己找出文中的兩個比喻句,并讓他們分析喻體和本體的關系,以及句子所要表達的作者情感。特別是在“透明的玻璃”分析上,學生通過玻璃易碎的特點,發現這一切美妙的景象都只是暫時的,是美麗的幻覺,學生的領悟能力得到了大大地提升。
反思三,巧用方法,讓課堂更有效
本次課,我主要采用了示范法和點撥法,并將其貫穿整個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在理精巧情節這個環節上,我一開始就給學生進行示范,圍繞線索,用簡潔的詞語梳理情節,學生通過我的示范,很快地將整個故事情節梳理一氣呵成。在學生賞析精彩片段的環節中,我運用點撥法,讓學生尋找關鍵字詞來幫助他們完成既定學習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學生除了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外,還要學會與人交流,因此在本次中,我設計了幾個小環節讓學生嘗試在討論和辯論中獲取知識。從學生討論和辯論的結果來看,學生的每一次討論交流基本上都能夠解決相關問題
縱觀課堂氣氛,整體效果較理想。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極大調動。從一開始的默讀,學生就很快進入角色;特別是在“村民內心獨白”環節,學生能夠深入角色進行挖掘。還有在最后的結尾想象中,學生踴躍地根據文本內容的提示展開想象和聯想。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呈現。
我的板書設計主要呈現了文章標題與內容的切合,故事情節的梳理,文章內涵的揭示,寫作手法的歸納,這樣便于學生加深印象,也使得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得到了集中展示。
反思四,注重細節,讓教學更藝術
語文教學的最大魅力應該突出語文味,而在本課中,我覺得我的提問還缺乏語言的藝術性,沒有給學生的口語訓練最好示范。另外,在理解了文章標題與內容的完美切合后,沒有迅速提醒學生在作文時應該注意學擬合適的標題;同時,,對學生的評價還應該更加完善。
整體而言,沒有哪一堂課是完美的,通過反思,我有了許多的收獲,如何優化教學設計,如何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駕馭課堂教學等,但是也從中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不管是優點還是缺點,都要正視它的價值,這樣才能促進自己在今后的教學,做到揚優避短。
最后我要感謝所有專家和老師的耐心聆聽,同時也真誠地懇請大家能對我的本次教學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