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語文教學設計(通用4篇)
三年級上語文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
2、合理想象,體會貧苦人民的生活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今天先一起來欣賞一幅畫,誰能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來說說圖上都畫了些什么(學生各抒已見)剛才大家都不說得不錯現在我們來聽聽唐低詩人劉長卿是怎么說的(播放古詩朗誦帶)大家認為他說得好不好(好)那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他寫的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詩人簡介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長卿所寫的,是現在的河北河間人,劉長卿是大歷十才子之一,他的詩歌大都反映人民生活的.痛苦。這首詩是劉長卿被人們傳送的名作。
3、解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逢:遇意思是說詩人遇到風雪投宿在芙蓉山主人家
誰能把這首詩讀一遍,其他同學注意聽待會兒說說他讀得怎么樣(讀完后)他有沒有讀錯的音呢誰來說說,
4、學習生字:這一課當中總共有6個生字,誰來說一說你要怎樣記住他們,分別要注意什么大家都說得好,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現在請你們把這首古詩多讀幾遍。
5、自學古詩,理解每一句詩的意思、
相信大家讀了古詩后對它有了大致的了解,請把你對這首詩的理解給同學們說說,現在前后桌四個人一組,結合課文下面的注解,合作寫出每一句詩的意思。最后選一位代表起來回答。
6、匯報自學成果
日暮蒼山遠:太陽快要落山了,遠處的山灰蒙蒙的一片
天寒白屋貧:在寒冷的風雪中,從眼前那簡陋的茅舍可以知道主人家非常貧窮。
柴門聞犬吠:忽然從柴門外聽到了狗叫聲
風雪夜歸人:大概是芙蓉山主人在風雪夜回來了吧
把整首詩連起來說一說
7、小組討論,回答問題
相信根據剛才的解釋,大家對這首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下來再發揮你們的合作精神解決以下問題
(1)這首詩寫的是什么時間?什么地點?詩人看到哪些景物?聽到什么聲音?有什么感受?
(2)詩人是通過什么來表現芙蓉山主人貧窮的?(簡陋的房屋,貧字、柴門)請想象一下他貧苦的生活,把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的生活畫面、(可以從主人的穿著、飲食、家具陳設等考慮。)
(3)在什么樣的情況下?什么人歸來了?出去做什么了?詩人對芙蓉山主人有什么感想?
8、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9、課堂作業,背誦古詩
三年級上語文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鷸蚌相爭》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五單元《寓言二則》中的一則。這則寓言通過鷸和蚌相互爭吵誰也不讓誰,最后雙方都被漁夫捉住這個小故事,說明雙方互不相讓,只能兩敗俱傷,讓別人得利的道理。課文篇幅不長,語言通俗易懂,題目直接點出了寓言的內容,同時巧設懸念,激發讀者的興趣。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已接觸過一些簡單的寓言,如《鄭人買履》《葉公好龍》等,也明白這些故事所蘊含的道理,一些學生也可能聽過《鷸蚌相爭》這個故事。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等特點,應該充分激發學生學習寓言的興趣、讓他們明白故事蘊含的深刻道理,懂得寬容、謙讓,與人和諧相處。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認字3個,寫字3個。
2.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理解寓言、悟出寓意。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寓言。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理解寓言、悟出寓意是重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寓言是難點。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互動:
1.搶答:說出下列圖片所表示的故事的題目。(課件依次出示四張寓言圖片)
2.這四個故事有什么共同特點?
二、揭示課題,自主質疑。
1.今天我們再學習一則寓言《鷸蚌相爭》。
2.師生共書課題,隨機強調“鷸”書寫時的間架結構。
3.同學們,看著課題這四個字,你想知道什么?
預設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①什么是鷸?什么是蚌?(引導學生看課文插圖,自己猜哪個是鷸,哪個是蚌,并說出理由。)
②《鷸蚌相爭》出自哪本書?(問題拋給學生或者引導學生看課文旁邊的小資料。)
③鷸和蚌為什么爭?
④怎么爭?
⑤爭的結果怎么樣?……(答案全在課文中,只要我們能將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三、檢查預習,讀通讀順。
第一關:我能讀正確:
1.逐句指名讀,正音后齊讀。
2.對子互讀,糾錯。
第二關:我能讀流利:
1.男女生代表賽讀。
2.男女生賽讀。
三、感情朗讀,感悟寓意。
第三關:感情朗讀我最棒。
1.怎樣才能將這篇文言文讀得有感情?
(①先理解文言文②注意停頓,讀出文言文的音韻美。)
2.用什么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文言文?
3.回顧五年級上冊的金鑰匙:學習古文要一邊讀一邊對照譯文了解故事的整體意思,不必一字一句地直譯。
4.運用金鑰匙:①對子文白對讀。②師檢查:師讀譯文,生讀古文。
5.給出停頓,生自主練習讀一遍,要求讀得有感情。
6.教師與自高奮勇者賽讀,師生互評。
7.拋出第二把金鑰匙:想象自己是文章中的(或與文章相關的')角色,設身處地的想一想,讀一讀。
8.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不同的鷸和蚌。(氣勢洶洶的、氣急敗壞的、蔑視對方的……)
7.小組內練讀背誦,分角色帶動作背誦表演,一組展示。
8.如果你是鷸或者蚌,此時此刻,你心里是怎樣想的?揭示寓意。(完成板書)
9.短短一個小故事,卻告訴我們如此深刻的一個道理。而且,這個故事還平息了一場戰爭。關于鷸蚌相爭這個寓言的一個小典故誰知道?(講述典故)
四、拓展閱讀,布置作業。
1.短短59個字的小故事就平息了一場戰爭,沒有費一兵一卒,卻使千千萬萬的老百姓免于生靈涂炭,得以安居樂業。這就是中國寓言的魅力,這就是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像這樣的故事還想不想讀?
2.出示“狐假虎威”圖片,拓展閱讀文言文《狐假虎威》,給出停頓,提示用上今天的金鑰匙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3.推薦書籍:《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4.布置作業:
①用現代漢語續寫這則寓言。
②從《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中選擇一篇最喜歡的,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下周五舉行寓言朗讀比賽。
板書設計:
鷸
相爭漁翁得利
蚌
(注:括號處根據學生闡明的寓意隨機寬容、謙讓之類的詞語。)
文
三年級上語文教學設計 篇3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玩耍時,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在老師和父親都未能解答的情況下,通過自己多年的研究終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來。
本文脈絡清晰,先介紹了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質學家,接著講了李四光玩耍時對怪石產生了疑問,然后講向師長請教和去英國留學,逐漸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最后講回家鄉進一步考察,取得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表現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在寫法上,本文通過對話展示人物的內心活動,發現他善于思考、提問的能力。
【學情分析】
課文中難理解的詞語比較多,像“突兀、秦嶺、隕石、第四紀冰川”,第四紀冰川活動的地質知識和李四光學生也很陌生,可以課前布置學生收集相關資料。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字,會寫14個字,能正確讀寫“奇怪、著名”等20個詞語。讀準翹舌音“震”和前后鼻音“坑、秦”。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話揣摩人物的內心。
3.讀懂課文內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教學重點】
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內容寫具體。
【教學方法】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我采用“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方法,經過適當點撥聯系上下文,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通過閱讀體會人物的優秀品質,引導學生采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預習,搜集有關李四光及一些地質學知識,如:隕石、冰川等相關的資料。2.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你見過大石頭嗎?如果你見到一塊大石頭(教師板畫一塊大石頭)你是否會產生一些疑問?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就對一塊大石頭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奇怪的大石頭》(板書課題并齊讀)。
二、檢查預習情況
1.結合資料袋中的內容介紹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請各自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3.相機檢查鞏固生字、新詞的讀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閃、隕(yǔn)石、大坑(kēng)、
臥進、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嶺、流域(yù)、遺(yí)跡、
研究、震(zhèn)驚
(1)指名讀、開火車讀。讀準翹舌音“震”和前后鼻音“坑、秦”。
(2)去掉拼音讀。小老師領讀。
4.分節指名讀課文。
5.解決一些術語
a.隕石:大的流星在經過地球大氣層時,沒有完全燒毀墜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質較多或全部為石質的隕星。
b.地質學家:從事地球物質形成和地殼構造研究,以探討地球的形成和發展的科學家。
c.突兀:高聳。
d.第四紀:地質歷史的最后一個紀。約從距今250萬年前至今。此時高緯度地區廣泛地發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e.冰川:在高山或兩極地區,積雪由于自身的壓力變成冰塊(或積雪融化、下滲凍結成冰塊),又因重力作用而沿著地面傾斜方面移動,這種移動的大冰塊叫做冰川。在地質上的新生代第四紀,氣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許多地方被冰川覆蓋,稱第四紀冰川。
f.秦嶺:橫貫我國中部,東西走向的`古老褶皺斷層山脈。我國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線。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小李四光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教師相機板書學生對李四光的印象。如:愛思考,愛提問,好問好學,等等。
2.能用書上的話來充分說明你的觀點嗎?
四、再讀課文,合作研讀
1.再讀課文,劃出說明自己觀點的理由。
2.小組合作,互相說說自己的觀點和句子。
3.全班交流。
五、指導寫字
1.認讀要寫的字。
2.爭做寫字小老師:那幾個字容易寫錯,該怎么寫,請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畫,第六筆為“┖”。
“臥”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筆順,第三筆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筆順
3.教師范寫“藏、臥”。
4.學生在生字卡上描紅,書寫。
六、布置作業
1.正確、較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抄寫本課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檢查生字詞默寫。
2.朗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感受人物品質
(一)感受巨石之“怪”。
課文講的是李四光小時候的事。小時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們圍著這塊奇怪的大石頭捉迷藏。讓我們到現場去,去看看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里?
(1)請大家各自輕聲朗讀課文,思考: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里?在書上劃出重點詞句。
(2)小組討論。
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抓住關鍵詞句展開討論:
一怪,它是獨立的──“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二怪,這塊石頭體積龐大──“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伙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
三怪,時間久──“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四怪,沒有人說得清它的由來──“爸爸也說不清楚”。
(3)朗讀課文,再次體會巨石之怪和李四光的疑問。
(二)體會李四光是怎么提問題的。
按課文內容填空:這么重的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它應該。可它?
(三)感受人物品質
1.大石頭可真怪!李四光有了和大家一樣的感受,他產生了疑問,他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呢?
2.全班交流:
老師隨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研讀有關句子。
如:
(1)時間長了,他對這塊大石頭發生了興趣: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為什么李四光會對這塊石頭感興趣呢,這塊石頭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嗎?
可用因為……所以……讓學生說說原因。讓學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問老師……
a.想象情境,進行說話練習。
b.李四光會怎么問老師?同桌演一演對話。
c.指名演一演。
(3)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
a.老師的回答令李四光滿意嗎?
b.說話練習:
這么重的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 ),應該會把草地( ),可它沒有臥進土里,所以一定( )。
從而讓學生感受李四光好問好質疑的品質。
(4)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他爸爸也說不清。
a.師生演演這次對話。
b.李四光在請教多人失敗后,你覺得他會怎么想?
(5)這個問題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說話。感受李四光的執著,認真的態度。
(6)后來,李四光回到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
感受李四光的執著探索的可貴品質。
(7)一塊大石頭,引發了一個重大的科學研究成果,這個成果震驚了全世界!讀到這里的時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爺爺說的嗎?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李四光爺爺,我想對您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交流讀后感想
1.完整地朗讀課文。
2.讀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巨石聯系著千萬年前地質事件,童年的疑問引發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發現的問題可能蘊含著大價值。愿我們小朋友們也有強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問、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開一個個神奇之謎,為國家、為人類作貢獻。
五、課外積累
找一找課外資料,搜集名人小時候敢于質疑,勤學好問的故事。為口語交際做好準備。
板書設計
7 奇怪的大石頭
好問
李四光
執著
三年級上語文教學設計 篇4
一、【課文簡析】
?趙州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說明文,課文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通過對趙州橋的設計特點的說明,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讓學生領悟語言描寫的特色,積累語言;二是要學生認識趙州橋的建造特點,培養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
二、【學情介紹】
這是學生在三年級接觸的第一篇說明文,學生雖然對文體的了解并不深,但是趙州橋在中國乃至世界建橋史上都是一個創舉,它優美的造型和非常實用的設計讓世人贊嘆,這也是中華的傳統文化之一,學生比較感興趣。學生處于三年級,識字和詞語的積累相對來說還是很重要的,結合文章和學生的特點,本課設計讓學生多讀,學生運用學過的讀書方法,多讀多想,在自讀中動腦思考,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三、【設計理念】
1、讀中感悟、探究性學習。這篇課文寫了趙州橋優美的造型和實用的.設計,不但堅固而且美觀,把說明與具體的描寫結合起來。所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默讀、感情朗讀、演讀等不同讀法,與文本之間進行直接交流,在自讀中動腦思考,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了解趙州橋的特點,領悟語言描寫的特色。
2、理性思路,認識特點。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獨立思考,理清思路認識趙州橋的雄偉、設計獨特和美觀等特點。寫橋的雄偉,運用了幾個數字,啟發學生學會聯系生活實際去體會;寫橋的獨特設計,主要是抓住橋洞的特點來描述的。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縣、濟、匠”等10個生字。會寫“縣、設”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設計、參加、雄偉”等23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能夠積累文中的一些優美詞句,在積累語言的同時,學習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
(2)能從列數字,舉例子等說明方法中學習寫作的方法。
3、情感與態度目標:
了解趙州橋的結構特點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強民族自豪感。
五、【教學重點】
理解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以及設計上的特點,體會語言描寫的特色。
六、【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及其好處,學會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
七、【課前準備】
1、制作ppt。
2、布置學生了解有關橋梁的資料。
八、【教學課時】2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