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集錦(精選12篇)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集錦 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十個生字,會寫十四個字;能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等二十個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感受說明時語言運用的準確并能積累好詞佳句。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導學導議,讓學生理解、感悟關鍵詞句。
2.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引發學生自主思考,有自己獨特的閱讀體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教學難點:
通過“聽說、我想、我推測、也就是說、確確實實”等詞語體會法布爾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三、教學策略
這是一篇通過典型事例說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認能力的科普文章。文章首先介紹了問題的產生。即“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里,它總是可以自己回到原處”,接著用了較長的篇幅介紹法布爾在女兒的配合下進行了蜜蜂能否辨認方向的實驗。
實驗基本情況:
實驗目的:蜜蜂有沒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實驗要素:
數量──四十只。
特征──背上做了白色記號(過程中二十只蜜蜂受傷)。
條件──兩里半、沿途有許多景物、逆向的微風。
結果──四十分鐘,兩只飛回并帶有滿身花粉。
第二天又有十五只飛回。
共計十七只蜜蜂飛回。
實驗結論:這不是一種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無法解釋的本能。
法布爾是一位充滿愛心的昆蟲學家。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讓我們獲得科學知識,感受科學的嚴謹與條理,又可以讓我們體會人文的細膩與真誠。從科學的角度,法布爾的思考是比較周密的,實驗過程是條理清楚的,對實驗的記述也是比較客觀的。并且,在實驗的過程中又不乏人文的光輝。如過程中小女兒愛格蘭的表現,以及作者對蜜蜂“眺望”“遙遠的家園”和“懷念巢中的小寶貝和豐富的蜂蜜”的猜想,使我們在了解科學的同時,又體會到了幾許親情與關愛。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法布爾圖片、簡介:你們知道他是誰嗎?能簡單地介紹一下嗎?
2.這節課我們將跟隨法布爾走入昆蟲的世界,一起去探究那里的奧秘!
。ǘ┏踝x課文,復習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了解大意。
2.課件出示詞語,自讀、領讀,檢查預習。
無論、實驗、紙袋、證實、飛散、幾乎、大概、減少、阻力、遙遠、推測、包括、檢查、迷失、準確無誤、沿途、確確實實、超常、記憶力、本能、陌生、逆風。
論、驗、證、減、阻、括、誤、確、陌;實、袋;途、超;概、測。
3.學習生字。
概:中間部分最后一筆是個點;論:右邊不要寫成“倉”;試:右邊不要多一撇;減:左邊是兩點水。
。ㄈ┥钊胝n文,具體學習
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指名分段朗讀,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法布爾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就把自家的蜜蜂做上標記,放在紙袋中,走了兩里多路,打開紙袋放飛它們。最后有十七只蜜蜂飛回了蜂窩。法布爾得出結論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他無法解釋的本能。
。2)梳理質疑。
、 為什么是試驗,不是實驗?
試驗:為考察某事物的效果或性能,先在實驗室或較小的范圍內試用或試做。
實驗:為驗證某種理論或假設而進行某種操作或活動。
、 蜜蜂是怎樣飛回來的?
、 為什么有三只蜜蜂沒有飛回來?
2.精讀課文,探究深意。
(1)默讀第一自然段,思考:我想做一個什么試驗?為什么要做這個試驗?
、兕A設:試驗蜜蜂有沒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因為他“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里,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
②追問:“聽說”是聽別人說的,不是自己親手驗證的。所以他決定要自己做試驗。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聽說、認真)讀完第一自然段,我們既知道了他做試驗的原因,又可以看出法布爾不輕信盲從、求實的科學態度。
、鄣谝蛔匀欢卫镞有一組關聯詞你能找到嗎?(圈出)“無論……總……”你能說說這組關聯詞在這句話中的意思嗎?
。2)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認方向的能力,法布爾又是怎么做的?做試驗。
、 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默讀第二自然段,用橫線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語句。思考:能不能去掉其中一個環節?為什么?
、陬A設:共四個步驟,不能去掉任何一個環節。
課件出示:
我在我家花園的蜂窩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們放在紙袋──便于觀察;
我在它們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記號──為了更好地與其他蜜蜂區分;
我叫小女兒在蜂窩旁等著──掌握蜜蜂飛回的時間;
走了兩里多路,打開紙袋,把它們放出來──路稍遠一點,更能說明問題。
師:多么細致的安排。∥覀冊賮碜x一讀做試驗的這句話。法布爾的準備多么全面!我們可以感受到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嚴謹)
、蹘煟好鄯浔环懦龊,法布爾又觀察到了什么現象呢?快速找出作者觀察到的現象,用曲線畫出來。
、芸吹搅诉@樣的現象,作者想到了什么?作者對蜜蜂是否能回到家提出了疑問,你感受到什么?
預設:“我想,它們飛得這么低,怎么能看到遙遠的家呢?”感受到了他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過渡:那么,蜜蜂到底能否回到家呢?
(3)出示自學提示。
、倌x三至五自然段,畫出描寫作者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語句。
②交流匯報。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測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師:為什么作者會這樣推測呢?(預設:根據剛才看到的而想到的)
也就是說,在四十分鐘里兩只小蜜蜂飛了兩里多路,還包括了采花粉的時間。
師:“也就是說”體會是在思考后得出的結論。
天都快黑了,我們還沒見到其他蜜蜂飛回來。(結合“兩點四十分”體會觀察時間長)
第二天我檢查蜂窩時……(繼續觀察,認真分析,得出結論)
盡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這是一種我們人類所缺少的本能,“確確實實”體現出作者對蜜蜂認路本領的贊嘆之情。(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句話)
③指名分段朗讀:把法布爾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態度讀出來。
。4)作者通過認真細致的觀察和用心的思考,終于得出了結論。一起讀讀第六自然段。
為什么作者能肯定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呢?(一直在袋子里,看不到路,無法識記)作者知道了蜜蜂無論飛到哪里,都能回到家中,并且他知道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但他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由于當時科學設備的種種限制,法布爾無法再進一步深究蜜蜂究竟是靠什么來辨認方向的。所以,他在結論里也談到了他的質疑。那么,讀完作者得出的結論,你想對作者說什么?(也可以對蜜蜂說,對自己說,對同學說……)
。5)總結:法布爾的結論中有明確肯定的地方,也有存在質疑的地方。在面對一個無法解釋的現象時,重要是不是找到一個明確的答案,而是要學習滲透在試驗中的探究精神。
(6)交流書后關于蜜蜂的知識。
。ㄋ模┎贾米鳂I
1.把你喜歡的語句讀一讀并抄寫下來。
2.觀察一種植物的生長過程或一種動物的活動,抓住其特點進行仔細觀察并記錄下來,為本單元的習作做準備。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集錦 篇2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正確認讀本課生字,書寫羽、翠兩字。
3、學生反復誦讀,對課文的思想內容及情感進行體驗,交流。
4、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好境界,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學重點
認識翠鳥,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
三、教學方法
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
四、教學準備
課件、課文音頻、翠鳥捕魚視頻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上節課我們講到作者和媽媽坐船到外祖父家去,接下來我們一起搭上作者的船去看看沿途的風景。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搭船的鳥》
。ǘ┏踝x課文,感受情感。
聽朗讀,思考問題:
我觀察了哪些事物和場景?(生答)
雨天船上的場景、翠鳥的外貌,以及翠鳥捕魚的樣子。
(三)再讀課文,深入體會
1、搭船的鳥是一只什么樣的鳥?仔細閱讀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吧!
這是一只比鸚鵡還漂亮的鳥。
(教師隨著學生的發言,隨機點撥,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課件出示第2自然段
課件出示翠鳥圖,引導學生感受翠鳥的.美麗,補充翠鳥的相關知識。
再次指名讀,教師指導讀出喜愛之情。
3、如果你看到這樣一只小鳥立在船頭,你會產生什么想法?引導學生讀第3自然段的問句。
4、那么翠鳥到底在干什么呢?(捕魚)
5、翠鳥捕魚的情形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動作敏捷)
6、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從“一下子”,“沒一會兒”“一口”體會翠鳥的動作敏捷。
7、觀看翠鳥捕魚的視頻,更加具體的理解翠鳥的身手了得。
8、最后通過媽媽的介紹,我知道了那只鳥叫“翠鳥”。由此可見,大自然也是我們學習知識的方法之一。師指導朗讀第5自然段。
(四)擴展延伸
指導寫作手法的運用
外貌描寫 動作描寫
六、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羽、翠”
2、教師指導書寫,學生練習
七、作業布置
1、請寫一個有關翠鳥的謎語,表達你對翠鳥的喜愛。
2、留心觀察一種自己熟悉并喜愛的鳥,抓住它的外形、覓食棲息、飛行中的一個方面,用一兩段文字描述下來。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集錦 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情感。
3、讓學生明白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應該互相尊重。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
讓學生懂得人人平等的道理,激發學生熱愛和平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認讀詞語(教師用多媒體出示)。
2、教師出示幾幅圖片,引導學生回答,從而導入新課。
二、出示教學目標
教師用多媒體出示教學目標,并對教學目標進行解讀。
三、品讀詩歌,理解詩意
1、學習課文1、2小節
(1)教師播放課文朗讀。
(2)指名讀第1、2小節,這節寫了孩子的什么?都有什么顏色?
(3)你見過什么人的眼睛是黃、藍、灰、黑?
(4)指導朗讀(怎樣才能讀出一樣來呢?那些詞應該重音讀)
(5)齊讀1、2 小節。
2、學習課文的第三小節
(1)齊讀課文,這一小節寫了孩子的什么?(頭發)
(2)看圖說出孩子的頭發怎樣?
(3)指導朗讀,(怎樣讀出和花冠一樣美麗的頭發)
3、學習第四小節
(1)課件出示,一枝花和一束花,大家認為那個美呀?為什么?
(2)那我們看看花園里的花怎樣?誰能讀一讀第四小節?
(3)指導朗讀(如此美麗的花我們應該怎樣的朗讀呢?)
(4)齊讀課文
4、學習課文第五、六小節
過渡:花有五顏六色,那人是不是有不同的膚色呢?你知道都有哪些?告訴同學們,那在作者的心目中又是怎樣的?我們來看第五小節:
(1)誰能用最美的語言給大家讀一讀第五小節,誰就像最美麗的花束。
(2)交流
(3)匯報
(4)孩子像鮮花一樣漂亮,孩子聽了高興嗎?你們高興嗎?怎樣讀呢?
四、再讀課文
1、教師提出朗讀要求。
2、教師提問:課文中 “你” 、 “我”、“ 他”都是指的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1、同學們,讀了詩歌,你還想到了什么呢?
2、在這廣大的世界上,世界各國的孩子都是“最美的花束”,我們都是平等的。同學們,你們能談談自己平時如何與同學相處的.嗎?
六、總結
1、播放《各國兒童心連心》歌曲,出示圖片。
2、邊看圖邊總結。
待學生總結完后,教師概括總結。
七、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2、辦板報。(語文天地的“初顯身手”)
板書設計:
最美的花束
眼睛不同 都能看到太陽
頭發不同 都是漂亮花冠 渴望和平
種族不同 都像美麗花束
《最美的花束》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詩歌,詩人通過描繪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兒童都像花兒一樣美麗,表達了向往世界各民族人民平等相處的美好愿望。這節課的優點有以下幾點
一、采取多種形式的讀,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 因本課內容通俗易懂,學生又很喜歡這樣的兒童詩歌,所以在預習的基礎上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基本能理解詩歌內容。
二、突出本課的重點。
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之后,我結合課文后面的思考題引導學生思考,理解“最美的花束”及文中的“你、我、他”指的是全世界的孩子,而“花園”指的是地球。
三、在學完課文后進行了相關的句式練習,強化平等的意識。
我給出例句:“藍眼睛和黑眼睛一樣 !弊寣W生填空。有的學生說“藍眼睛和黑眼睛一樣 漂亮 。”“藍眼睛和黑眼睛一樣 能看到美麗的世界。”等。我又讓學生補充句子:“ 和 一樣 。”有學生說:“ 男孩 和 女孩 一樣 可愛 !
本節課存在的不足有:
一、雖然課文讀得比較多,學生也能熟練背誦,但是在感情朗讀方面還體現得不夠。
二、在理解詩歌后,學生談今后怎么做時,因思維局限談得不夠好。我發現學生對平等與尊重的理解還不夠深入。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集錦 篇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讀懂課文,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3.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學習課文懂得在生活中要知道去關愛他人,關愛生命。
4.學習課文按順序敘述的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螞蟻是怎樣救助同伴的。
難點: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看到螞蟻相互救助情景后的感受。
【教具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談話,交流對螞蟻的認識:螞蟻是一種怎樣的小動物呢?當螞蟻的同伴遇到困難時,它們是怎樣救助自己的同伴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文《螞蟻的救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生字新詞。
2.同桌相互讀生字,糾正讀音。
3.教師檢查讀音,指導書寫難寫易錯的生字。
4.再次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課文,感悟理解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起因是什么?找有關的段落讀一讀。
2.“我”看到黃螞蟻浸在水中是怎么想的?
重點指導理解“生命力、生靈、實施、救援”等詞語。
3.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重點讀好描寫“我”的句子。
四、小結
從第一自然段,我們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業
把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摘抄下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復習:上節課同學們通過學習第1自然段,知道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起因。誰能跟大家說一說?
2.過渡:“我”認為螞蟻會安然無恙的,但是螞蟻的實際處境是怎樣的呢?
二、學習課文,深入感悟
1.默讀第2、3自然段,想一想螞蟻的處境怎樣。
2.“我”看到螞蟻的處境后準備怎樣做呢?
3.當作者看到螞蟻相互救助的情境后,感到很意外,他的決定有什么改變?
4.重點理解“這個讓我心靈震撼的生命故事”。
(1)指名讀這句話。
(2)探究:為什么說作者的心靈感到震撼呢?
5.小組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
(1)小組自由朗讀文段,讀后討論:螞蟻是怎樣救助同伴的?
、賲R報。②相機引導體會“小心翼翼、試探、迅速、逃離”這些動詞用得十分準確生動。
(2)“我”是怎樣救助螞蟻的?引導學生從“我”的動作中感悟:“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3)救助的結果怎樣?
(4)你覺得這些螞蟻可愛嗎?可愛在哪兒?
(5)齊讀第4自然段,深化對螞蟻的感情。
(6)默讀第5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我”的感受,點明文章的'主題。
三、總結全文
深化文章主題,理清文章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
四、感情共鳴
你覺得螞蟻是怎樣的小動物?你想對它們說些什么呢?
五、課外拓展
以“當別人遇到困難時……”為題,開一次討論會。
三年級語文《螞蟻的自救》教學反思
上這一課,來源于去年聽了竇桂梅老師上的以“母愛”為題的閱讀文章《合歡樹》一課。該課堂的教學中,竇桂梅老師緊緊地抓住了“好好活……”,把史鐵生筆下那份深深的慈母深情發揮得淋漓盡致。教學中,竇老師適時地引入了史鐵生其他文章,讓孩子們在一種濃厚的母愛氛圍中,感受作者筆下那份深沉、樸素而又高潔的母受。感受史鐵生對母親的那份真切的愛。后來,我又在網上看到了竇桂梅老師的《朋友》主題閱讀教學實錄。大師手筆,不同凡響。
今年,我們開始進行課外閱讀課的教學嘗試,可是,到底怎么進行?如何操作?我簡直無從下手。后來,我想,就算是東施效顰,我也學學竇老師吧。于是,我選了五篇文章。準備以《螞蟻的救助》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滲透閱讀方法的指導。
從課前的準備,到課堂的實施,到課后的反思,我覺得自己成長了許多。
一是更明確了課堂教學的目標意識。這堂課我共改了6次。改得最多的,是課的目標。姚校長告訴我,如果課上得失敗了,但目標、方向是明確的,那么,只是操作的失誤。而如果目標也沒有定準確,那么,這課還有什么必要去上?
我啞然。是啊,我上這課的目標是什么?一開始,我定的目標是“感悟朋友之情”?墒牵@朋友之情的范圍也太大了,“生死之交”是朋友之情,“相互敬重”也是朋友之情,“雪中送炭”更是朋友之情……這節課,就讓孩子們感悟那么多的“友情”,然后再聯系實際,說自己的感受嗎?那么,這是語文課還是品德課?我否定了這個定位。幾經反復,我確定了“通過閱讀文章,感悟螞蟻困難時不離不棄的朋友之情;通過學習,懂得課外閱讀一些基本方法”,這個定位就比較小,也比較容易操作了。
二是明確了課外閱讀方法指導的含義。作為課外閱讀指導課,閱讀方法的指導應是非常重要的。那么,這堂課中,我要滲透怎樣的閱讀方法的指導呢?我覺得,作為40分鐘的課堂,你想把一篇文章析透,已經很難很難,更別說還要帶其他的幾篇文章了,那么,怎么辦呢?我覺得,比較恰當地把握精讀課文的度,讓學生學習“抓住主要句子理解文章中心”應該也是一種比較好的閱讀方法指導。于是,我把閱讀方法指導定在了“抓住主要句子理解文章中心”這個方面。希望通過一篇文章的閱讀指導,使學生能把這個方法遷移到學習其他幾篇新的文章中去。課堂結果顯示,這種遷移還是比較成功的。
三是課外閱讀指導的度的掌握。這個問題,我上課前覺得很困惑,上課后,還是覺得非常困惑。因為《螞蟻的救助》這一課中的螞蟻精神,那在危急關頭,不惜犧牲自己去救助他人的品質不是平常的“朋友”之義所能概括的,甚至可以說,在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是沒有這樣的朋友的。對學生來說,那種在朋友需要幫助時,比如同學要向他借橡皮時,要請教他問題時,熱情地幫助他的,就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友誼了。課堂上,我把重心放在那只自己剛脫離危險,卻不肯離開這是非之地,拼命銜咬泥土救同伴的螞蟻身上,通過品讀那句話,讓孩子們真正地感受那種“不離不棄”的患難之友情。
教學結果顯示,這樣的目的還是基本達到的。但是,與之相應的是,學生的“共鳴”有多少?
課外閱讀指導課到底怎么上?主題性閱讀到底如何把握?路漫漫其修遠兮,還需耐心求索。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集錦 篇5
1)教師:請同學們注意觀察,記下自己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想到什么。
2)教師:你們看,在S上加上幾筆,就能畫成一個葫蘆。(教師板畫。)怎么樣這畫漂亮嗎?你們誰還能像老師一樣用S形作畫?先自己想一想,然后畫一畫,告訴同學們。誰說說,你用s形畫出了什么?請5——6位同學說,并展示。
3)你能把自己觀察到的和想法說一說嗎?指名說。
4)把整件事說一說。教師小結: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如實地記錄下來就是日記。寫日記難嗎?在寫日記時,請大家一定注意按照同學們說的,在日記的.第一行要寫清楚日期、星期幾、天氣情況。
3、指導寫日記
教師:生活中,有許多有趣的事,我們動筆記下來,以后翻翻一定會覺得很意思。想一想,除了今天上課發生的事,在家里、上學路上、課間都發生過那些事?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看到、聽到、想到什么?請你說一說。 教師:你能動筆把剛才說的用幾句話寫下來嗎?日記可長可短,句子通順就行。注意第一行先要寫什么? (放手自由表達)
結束語:
以后,同學們遇到有趣的事,就可以寫下來。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集錦 篇6
教材分析:
《曹沖稱象》講的是曹操的小兒子曹沖想出辦法稱象的故事,表現了曹沖愛動腦筋、善于觀察、富于聯想的特點,也說明了遇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解決難題曹沖的年紀與學生相仿,且這個故事趣味性強,學生必將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課文第四自然段是重點內容曹沖利用水的浮力,用將大象和石頭等量代換的方法來稱象,令人驚嘆。
教學內容:
《曹沖稱象》是一個民間方為流傳的歷史故事。課文通過對曹沖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的介紹以及與大臣們方法的對比,表現了曹沖愛動腦筋,善于觀察,富于聯想的品質。故事情節曲折生動,引人入勝,語言通俗易懂。教學時,要避免分析,而應該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啟發思考,鼓勵學生創新,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低年級的小學生喜歡聽故事,愛動手,好奇心強。教學中,教師充分引導學生在掌握字詞,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動手實踐,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
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稱、象”等11個生字,會寫“再、象”等8個字,能用“一邊……一邊……”說話。
2、教師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讀好對話表達的意思。
3、教師通過稱象辦法引導讓學生喜愛曹沖這位愛動腦筋的想辦法的小朋友,能從他稱象的故事中受到啟發,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稱象辦法。
4、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表達能力,愿意主動給家人講《稱象》的故事。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通過讀、思、述、議、演示、觀察等學習活動,感悟曹沖稱象辦法的巧妙,教師引導讓學生喜愛曹沖這位愛動腦筋的小朋友,能從他稱象的故事中受到啟發,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稱象辦法。
2、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表達能力。
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模擬稱象的道具:如裝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蓋、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塊等去體驗稱象過程。
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課
同學們,你們見過別人稱東西嗎?都用什么稱呀?(出示秤稱實物畫面)那,大家見過有人稱大象嗎?(出示大象畫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樣稱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們學習一個古代故事《曹沖稱象》。(教師出示第一張有課題的幻燈片)
(設計意圖:本課內容充滿童趣,談話直奔課文主旨,吸引學生,激發學習興趣。)
二、認讀詞語:
教師提出要求引導學生初讀課文,然后溫馨提示:自由讀文,畫出生字,了解內容。
1、學生輕聲自讀課文,要求畫出生字,讀準字音,不丟字,不掉字。
2、指名讀課文。強調重點字的讀音:如“稱、官、員、堵、議、桿、秤沿”等字的讀音。(教師出示第2-3張幻燈片,引導學生讀準生字,重點指導“稱、官、堵、沿”的寫法)
3、利用生字課件(教師出示第4張幻燈片)同桌之間互相指認部分生字,適當用生字練習組詞或說話,共同識記,然后在書中給生字注音。
4、小組同學合作,幫助認字有差距的同學學會生字。(引導學生充分自學,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的自學習慣。)
三、整體感知:
1、教師引語:“曹沖為什么要稱象”、“曹沖想用什么方法稱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問題是我們要讀書弄懂的重要問題,下面請你們輕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先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然后一邊讀,一邊想,課文中講了一件什么事?(教師出示第5張幻燈片引導學生學習)
(1)學生讀書后知道本文講的一件事情: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曹沖小時候想辦法稱象的故事。(教師點播第5張幻燈片后面的部分出現故事內容)
(2)教師出示幻燈片第6張引導學生想一想:課文中是怎樣描寫這頭大象的呢?用“~~~”畫出文中的句子,并根據文中描寫的內容畫一畫大象的樣子。
2、教師引語:剛才你們認真讀書感悟了本文講的故事,下面老師和你們一起分步細讀,讀懂各段意思,重點感悟曹沖稱象辦法的巧妙: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2)學習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教師出示第7張幻燈片引導學生感悟大象的樣子)
a.指名朗讀
b.學生畫出寫大象又高又大的語句,互相交流再出示“這頭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墻,腿像四根柱子”這個句子,指導朗讀,體會大象“又高又大”。
c.教師引導學生說出“你是從哪些話中看出大象又高又大”?教師激發學生想象,發展思維和語言,學生說出: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墻,腿像四根柱子。(教師出示第8張幻燈片引導學生感受到大象的身子像墻,腿像柱子。)
d.教師引導學生朗讀句子,讀出驚奇、疑問的語氣。
e.教師引導:“像……像……”這兩個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寫得既生動又形象。請你仿照這個句子說一說:像,像。(教師出示第9張幻燈片引導)
f.教師(教師出示第10張幻燈片引導)引導學生看圖說話,啟發學生的思維: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墻,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鼻子像,尾巴像。
3、教師引語:聽老師讀第三自然段,一邊聽,一邊想:官員們都有哪些稱象的辦法?(教師出示第11張幻燈片引導)學習第三自然段,了解官員們的稱象辦法:
(1)四個同學一組,分角色練習朗讀,再互換角色朗讀,(教師出示第11張后半部分幻燈片引導學生讀句子)曹操問:“誰有辦法把這頭大象稱一稱?”有的說:“得造一桿大秤,砍一棵大樹做秤桿!庇械恼f:“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誰有那么大的力氣提得起這桿大秤呢?”也有的說:“辦法倒有一個,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塊一塊的再稱。”曹操聽了直搖頭。
(2)思考、討論:官員們提出了什么稱象辦法?他們的辦法好嗎?為什么?
官員們
造大秤稱大象(教師出示第12張幻燈片引導)
宰大象稱大象(教師出示第13張幻燈片引導)
曹操不滿意(教師出示第14張幻燈片引導)
4.教師引語:曹操對官員說的稱象的辦法不滿意怎么辦呢?下面我們一起學習第四自然段,感悟曹沖稱象辦法的巧妙:(教師出示第15張幻燈片引導小組合作學習):a、組內同學互相說一說曹沖是怎么稱象的?并用橫線劃出來。b、互相討論:曹沖稱象分為幾步完成?從哪幾個詞可以看出?
(1)自由朗讀,要求讀熟:曹操的兒子曹沖才7歲,他站出來說:“我有個辦法。先把大象趕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線。再把大象趕上岸,往船上裝石頭,裝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為止。然后,稱一稱船上的石頭。石頭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教師出示第16張幻燈片引導小組合作學習)
(2)(教師出示第17--19張幻燈片引導小組合作學習)幻燈片上按照“先……再……然后……”等表示承接關系的詞語出示句子,讓同桌之間互相說說曹沖稱象的辦法再指名學生說,師生共同評價,看是否把曹沖稱象的辦法說清楚了。
(3)實驗演示指名學生上講臺,一邊說一邊通過道具實驗演示曹沖的稱象辦法教師提醒全班學生認真觀察。(教師出示第20張幻燈片引導學生演說曹沖稱象的步驟。)
(4)(教師出示第21張幻燈片)引導學生比較說出三種方法哪種好?三種方法:
a、造一桿大秤,砍一棵大樹做秤桿。
b、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塊一塊的再稱。
c、把大象趕到船上,用船來稱。
d、思考、討論:曹沖的稱象辦法好嗎?為什么?
(通過討論,使學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決了提不動的難題;用石頭代替大象,解決不能把大象宰割成一塊一塊稱的問題,從而認識到曹沖聰明、善于觀察事物、愛動腦筋。)
5、(教師出示第22張幻燈片)啟發學生說出其他更好的稱象辦法:曹沖才7歲,就這么聰明,你也跟他差不多年紀,在我們科技進步的今天你還有其他更好的稱象辦法嗎?同桌互相說一說,看看誰的方法最簡便最不傷害大象!
(通過教師啟發學生說出在我們科技進步的今天還有其他更好的稱象辦法,使學生的思維更有新意。)
四、課堂作業:
(教師出示第23張幻燈片)引導學生鞏固課文內容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
一大象一墻
一柱子一大秤
一大船一石頭
五、拓展延伸:
(教師出示第24張幻燈片)引導學生回家做拓展作業:
a、結合現在的條件,你有什么稱象的好辦法請寫出來?
b、給爸爸媽媽講故事。
六、板書設計:
曹沖稱象
大象身子像一堵墻,腿像四根柱子
三種方法稱象:
1、造一桿大秤稱象(官員說)
2、宰大象割肉再稱(官員說)
3、把大象趕上船來稱(曹沖說)
曹沖說的第三種辦法好:曹沖聰明、善于觀察事物、愛動腦筋。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集錦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轟隆隆”等15詞語。
2、能復述故事,積累優美生動的詞語。
3、學習女媧為了拯救人類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于奉獻的精神。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開課激趣導入
小朋友,我們每天抬頭看著藍藍的天空,廣闊無比,博大的宇宙,深不可測,你們會想到些什么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女媧補天。
。ò鍟n題)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讀課文,勾畫生字詞。
2、小組自學,看誰的方法好?
3、交流匯報:(熟字帶生字,加減或替換偏旁,字形比較)
冶──治(讀音、字形)多音字“掙”課文中讀zhēng,不讀zhèng,“燃、熄、煉”注意寫法、字意。
三、熟讀課文、了解故事大意
1、抽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2、討論: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師歸納:
課文講的是古時候女媧為了拯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贊揚了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和不怕危險、甘于奉獻的精神。
四、布置作業
寫生字、抄詞語。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集錦 篇8
【學習目標】
1.培養學生的觀察、自主探究和發現的能力。
2.搜集ABB式詞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3.認讀生字,發現漢字與偏旁部首的關系。
4.熟讀背誦古詩《早發白帝城》。
5.培養學生看圖寫話的能力,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樂,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學習重難點】
1.重點:習作。
2.難點: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樂,產生對大自然、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學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有關大自然的圖畫。(教師)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習作:這兒真美)
一、游戲導入。
1.在習作之前,請同學們先說說自己搜集的關于寫景的詞語。
2.比一比誰搜集的詞句最多,引導學生交流,幫助學生回顧積累的詞句。
二、明確要求。
1.小組交流。
請學生展示圖畫,將自己身邊的美景講給小組同學聽。
2.集體交流。
(1)指名上臺描繪文中的圖,及時進行評價與指導。
引導學生看課件出示的圖,按照一定的順序描繪。注意用上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隨機板書:用上平時積累的'詞句)
(2)再請一名同學講述,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引導學生明白描寫果園時不僅可以寫景,還可以寫人,并且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講述。
。3)教師抓住學生的發言,在習作的內容上繼續給予指導。(例如,描寫果園的文章里還可以寫果園里的事情以及秋天的果園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3.學生習作。
學生根據要求,結合老師的提示進行寫作,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曌髦v評)
一、朗讀展示優秀習作。
1.教師在批改中挑選優秀習作,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優秀習作,請小作者朗讀自己的文章。
佳作展示:
迷人的秋色
秋天多么迷人啊!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不過最美的當數田野和果園。
秋天,田野里的稻子熟了,遠遠望去,像鋪了一地金子。沉甸甸的稻穗低著頭,彎著腰,像是在向人們招手,高粱也熟了,火紅的一片,直伸向遠方,像是給大地鑲了一層花邊;大豆莢咧開了嘴,露出圓圓的金燦燦的大豆,更像是一個喜氣洋洋的豆娃娃……這邊菜畦里,番茄紅、茄子紫、冬瓜綠,嫩生生、水靈靈的……地里,辛勤的農民一邊擦著汗,一邊笑瞇瞇地望著眼前的景象,仿佛在說:又是一個豐收的秋天啊!
田野里豐收在望,果園里更是熱鬧非凡。你瞧,果樹上,黃澄澄的梨、金燦燦的桔子、紅彤彤的柿子掛滿了枝頭。農民伯伯正滿懷喜悅,或是踩在樹上,或是站在凳子上,采摘著浸透了他們辛勤汗水的果實;j筐里、菜籃子里、農用車上,都堆滿了各種水果。他們想趁著這大好季節,把他們的勞動果實送到城市里,讓城里的人也和他們一起品嘗這豐收的果實,一起分享這豐收的喜悅!
!我愛秋天,更愛這迷人的秋色!
習作評析:作文向我們展現了兩個地方的場景:豐收的田野、熱鬧的果園。語言生動、具體、想象豐富?梢姡挥蟹e極觀察,才能寫出好文章來。
2.全班同學聽后進行評議,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學習。
二、教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評議。
1.是否扣住“秋”。
2.是否按一定的順序把內容寫清楚。
3.用詞、造句是否妥帖、順暢。
三、講評習作。
1.同桌之間互讀互改。
2.要求:
。1)看看句子是否通順。
。2)查錯別字和標點符號的對錯。
(3)詞語運用的是否恰當。
。4)有沒有表達出真情實感。
3.同學之間互相修改后,再讀給小組內同學聽,讓同學們評一評。
4.集體評析,各小組推薦一篇佳作,全班交流評議。
四、修改謄寫。
1.學生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2.謄抄作文。
五、小結延伸。
教師:同學們,習作是心與心交流的書面表達形式,選擇真實的事例,抒發真實的感情,將帶給我們無窮的樂趣。課后請大家把自己的習作給家長念一念,改一改。
第三課時
(語文園地)
一、交流平臺。
1.學生自讀“交流平臺”,想想是否也有同感。
2.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讀后感受。
3.在本單元的課文中找出這樣的段落,讀一讀,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4.教師總結:以后我們在習作的時候,也可以學著這樣寫,抓住一句話,圍繞一個意思寫,這樣可以寫得更具體,更生動。
二、識字加油站。
1.結合圖讀一讀這些詞,注意加點的字有什么共同特點。
2.學生讀后交流:第一行的加點字,都是“蟲”字旁,第二行的加點字都是“魚”字旁。
3.說說“蟲”字旁和“魚”字旁的字都與什么有關。
4.你還能再寫出帶有“蟲”字旁和“魚”字旁的字嗎?
三、詞句段運用。
1.出示詞語,請大家自由讀一讀。
、僮x了這些詞語,你的眼前會浮現怎樣的畫面?請選擇一兩個詞語說句子。
、趯W生小組內交流。
③指名說句子。
2.課件出示語句,請同學們試著說一段話。要求圍繞這個意思來說。
①同學們看到句子后,小組內互相交流。
、谥该麉R報“車站的人可真多……”
、蹖W生聽后評價,也可進行補充。
、茉僭囍谩拔蚁矚g夏天的夜晚……”說一段話。
四、日積月累。
1.課件出示古詩《早發白帝城》。師范讀。
2.請同學們讀第1、2句,說一說詩人從哪里出發,要到哪里云,那里有多遠,需要多少時間?
3.學生讀后交流。
4.再讀第3、4句,說一說沿路詩人聽到了什么?體會行船之情,以及詩人輕松愉快的心情。
5.指導朗讀。
6.比賽背誦。看誰背得又對又快。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集錦 篇9
教材簡析:
這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只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脫險的故事。平時,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細長的腿。當兇猛的獅子向它撲來的時候,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從獅口脫險;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險些喪了性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閱讀,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態度。
教學難點:
通過閱讀交流,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激趣:
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要走進“寓言大峽谷”去品讀一個很有意思的寓言故事,題目叫《獅子和鹿》。學生齊讀
二、初讀感知:
1、初讀:這個故事里,新的生字朋友真不少啊,你能讀準它們嗎?捧起書本,認認真真地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
、伲ǔ鍪驹~語)我把新的詞語朋友從書本中請出來了,你認得嗎?自由讀——開火車——男女接讀
、谠侔言~兒送回課文,整個故事你能讀通順嗎?指名分段讀,其余同學邊聽邊默讀。
3、感知:讀了課文你知道這個故事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嗎?指名說。(出示最后一句)齊讀。
三、研讀感悟:
。ㄒ唬┳x悟第2—4自然段
1、默讀:我發現這句話里藏了一對反義詞,你們找到了嗎?(板書:美麗——難看)這只鹿啊,覺得很美麗的是——自己的角(板書:角),他可喜歡啦!而認為難看的是——自己的腿(板書:腿),他很不滿意!這些內容寫在哪幾段?請你默讀2、3、4自然段,找一找,你從哪兒看出鹿喜歡自己的角而不喜歡腿?
2、交流:
、沤牵耗銖哪膬嚎闯鲂÷购芟矚g自己的角呢?指名說。(出示第三自然段)
“。∥业纳矶味嗝磩蚍Q,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珊瑚:你們見過珊瑚嗎?海底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多美啊!小鹿用漂亮的珊瑚來比喻自己的.角,可見他心里——很喜歡自己的角。你能這樣讀讀他說的話嗎?指名讀。
勻稱:怎樣的身段才稱得上“勻稱”?是啊,看上去比例協調,就像我們寫書法一樣,大小合適、寬窄合理,也可以說是“勻稱”。“勻稱”就是一種美。誰能再來讀讀?指名讀。齊讀。
背誦積累:(出示圖片)現在,不看書本,你會夸嗎?指名背誦。
齊背:(出示第三自然段)漂亮的小鹿們,一起來夸夸自己吧!
“不著急離開”他想干什么?
“鹿擺擺身子”他擺擺身子,這又說明什么?指名說。
“他從來沒有注意到自己是這么漂亮!”你能把這個“!”讀好嗎?指名讀。(如若學生提到小鹿本來不知道自己這么漂亮,也可以帶出“咦,這是我嗎?”一句的感悟。)
小結:齊讀第三自然段。
⑵腿:小鹿可喜歡這兩只美麗的角啦!可四條腿他就——不喜歡了。你們從哪兒看出來?指名說。(出示第四自然段)
“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你聽懂小鹿的意思了嗎?指名說。(如若學生說不清,再(出示練習①)幫助理解。齊讀練習句。再比一比,哪句更強調他不喜歡自己的腿?齊讀原句。)這四條腿跟那兩只角根本不相配!
“撅起了嘴,皺起了眉頭”你能這樣來讀讀嗎?指名讀。
3、體會語氣詞:就這樣,小鹿一邊欣賞一邊自言自語地說著。(出示三句小鹿的話)連起來仔細讀讀他說的話,你發現了什么?(語氣詞變色)再讀讀句子,你覺得用語氣詞開頭來說話和不用語氣詞,有什么不一樣?指名說。(能更突出心情。)是啊,用了個語氣詞能更直接地表現出說話人當時的心情。(出示提示語填空)現在,你能給小鹿說的幾句話加上合適的提示語嗎?指名說。瞧,看似簡單的一個語氣詞,就把小鹿心情的復雜變化展現得淋漓盡致。你們以后說話、寫話時,也可以試著用一用。
4、小結:師生合作讀。
。ǘ┳x悟第5、6自然段
1、過渡:是什么事讓他后來改變了想法?請大家讀讀第5、6自然段,想一想。
2、整感:指名說。剛才,他把這件事說得很詳細,那你能切中要害,說得簡短一點嗎?(如若學生感覺困難,(板書:雖然、卻)幫助學生概述。)指名說。哦?“難看的腿”竟然有那么厲害?你們從哪兒讀到的?再默讀第6自然段,找一找。
3、交流:(出示第6段)
。▽W生可能會直接找到最后小鹿的話。教師就先肯定并引導:你是從小鹿說的話里找到的。你們還從其他地方讀到了嗎?)
“有力的長腿在灌木叢中蹦來跳去,不一會兒,就把兇猛的獅子遠遠地甩在了后面。”(句子變色)你覺得小鹿跑得怎么樣?從哪兒讀出他跑得快?指名說。
“不一會兒”“遠遠地甩在了后面”:這么短時間,就把獅子甩得大老遠,這快得真像是——離弦之箭。
“蹦來跳去”:你再讀讀,這光是速度快嗎?知道“灌木叢”嗎?指名說。灌木叢中沒有象樣的路,還到處長滿了刺人的荊棘,讓你去走走都很困難,何況要跑得快呢!可小鹿卻能“蹦來跳去”,你還看出他怎么樣?指名說。你能輕松、靈活地讀讀這句話嗎?指名讀——齊讀
“撒開長腿”是啊,他撒腿就跑,反應可——快啦!
“獅子再也沒有追上!边@腿比獅子可厲害多啦!
4、想象說話:獅子只能——“灰心喪氣”可以換成——垂頭喪氣。獅子氣喘吁吁地望著小鹿遠去的背影,心里想?指名說。
5、遷移運用:正在這時候,哎呀糟糕!美麗的鹿角被樹枝掛住啦!兇猛的獅子一看,機會來啦!又朝這邊飛奔過來,越來越近,越來越近!眼看就要撲上來啦!小鹿嚇得直冒冷汗。這時的他會怎么說?(出示練習②)你能像剛才他說的話一樣,用一個語氣詞開頭來說嗎?指名說。幸好,他急中生智,用盡——引讀下面的句子。多虧了這四條難看卻——十分有力的腿啊!
6、小結:師讀第5自然段、生讀第6自然段。
四、明理延伸:
1、揭示寓意:這次的死里逃生讓小鹿恍然大悟。他嘆了口氣,說——(引讀最后一句)原來——(出示練習③)你幫小鹿接著往下說說吧?能寫下來更好!拿出練習紙,試著寫一寫。
2、交流:指名說。是啊,美麗的東西不一定實用,而難看的東西也不一定沒用。生活中,你們肯定也有不少類似的事情,課后你可以和同學、老師或者爸爸媽媽交流一下。
3、積累運用: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們的《課堂作業》中沒有這一課的練習。就用我為你們準備的聰明題考考自己吧!(出示作業)
4、(機動如有時間可以適當交流反饋。)
板書:
獅子和鹿
角美麗_________雖然卻腿難看__________
聽了沃老師上的《獅子和鹿》,感覺就像喝了一杯香甜的牛奶,回味無窮。
一、抓住一點,統領全文。
整節課給人一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感覺”。在整堂課中,沃老師始終抓住“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边@句重點的句子,先讓學生找出美麗與難看這對反義詞,然后緊緊抓住小鹿為什么喜歡自己的角不喜歡自己的腿,最后為什么改變了自己的看法,不斷地循環推進,并利用簡單凝練的板書,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使學生對寓意的理解更趨理性化。
二、朗讀指導,親切自然。
在讀書的過程中,不可小看老師的“導悟”作用,有時老師藝術性的寥寥幾語就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在這一篇課文的朗讀訓練里,沃老師對學生的朗讀指導親切自然,不著痕跡!鞍,老師聽出了你是發自內心的喜歡自己的角!薄岸嗝础嗝础瑑蓚多么,小鹿真喜歡自己呀!”“讓我們也當美麗的小路來夸夸自己吧!”“海底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多美!小鹿用漂亮的珊瑚來比喻自己的角,可見他心里——很喜歡自己的角。你能這樣讀讀他說的話嗎?“這些親切的話語,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走進文本,和文本對話,通過老師一次次深入引導,學生的思維、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動一次次主動參與到朗讀實踐中,老師把穎悟的心靈交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充滿生機和靈性的精神世界與學生共享,潛移默化中老師就成了學生精神文化之旅的親切導游。
三、語言訓練,細致入微。
在本課的語言訓練中,沃老師可說是循循善誘,細致入微。當學生朗讀“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沃老師不失時機的點評:“瞧你唉聲嘆氣,愁眉苦臉的,這就是抱怨。”在學習“勻稱”一詞時,沃老師從怎樣的身段才稱得上“勻稱”,引到了寫書法時字的勻稱,可說是循循善誘。在學習體會語氣詞時,沃老師先出示小鹿的三句話讓學生觀察,再讓學生談談加上語氣詞的好處,最后讓學生加上提示語讀一讀,通過朗讀來體會語氣詞的好處,處理的非常細致。
聽了沃老師的《獅子和鹿》,整個人就猶如冬日沐浴在暖暖的陽光中,感覺那么親切自然。這篇課文圍繞著“難看”和“美麗”來展開,通過獅口脫險,小鹿改變了自己的看法,原來美麗的東西不一定實用,而難看的東西也不一定沒用。沃老師首先讓學生找出課文的中心句,再從中心句中找出一對反義詞(其實也就是全文的關鍵詞),通過問題“為什么喜歡自己的角而不喜歡腿?”來引出這個寓言故事。
在教學這個故事中,沃老師不單單滿足于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她還通過各種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如,朗讀訓練,語氣詞的訓練。讓我感覺最好的是語氣詞的訓練,通過比較,學生發現了語氣詞的作用,也能夠讀出不同語氣詞所表達的不同心情,沃老師沒有就此結束,她在遷移運用中讓學生模仿著來說一說,“小鹿嚇得直冒冷汗。這時的他會怎么說?你能像剛才他說的話一樣,用一個語氣詞開頭來說嗎?”她的這種設計,讓我感覺不是單純的為了設計而設計,而是讓學生在本節課就能夠學有所用。
沃老師的評價語,她的過渡語,讓我想起了她博客上的一句話“請問需要咖啡還是茶?”我想說的是,猶如咖啡般香甜,又如清茶般自然。
另外,想問一個與點評無關的話題:請問大伙兒,你們覺得這篇文章取這樣一個課題《獅子和鹿》合適嗎?我怎么覺得獅子不應該出現在題目中呢?請談談你們的看法,謝謝!
請問,你要的是咖啡還是茶?這是沃老師在博客里的一句話。聽了她執教的《獅子和鹿》這節課,既讓我品味到了咖啡的香醇,又讓我體會到了茶的清新。享受其中,獲益匪淺。
其一,結構嚴謹,處處見匠心。
教者從最后一句話“兩只美麗的腳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入手,引領學生反復品讀寫“美麗的角”和“難看的腿”的相關語句。并不失時機地穿插提示語補白等相關的訓練點。然后,又以問題“是什么事讓他改變了想法?”引出描寫鹿憑著自己難看卻又敏捷有力的腿獅口逃生的相關語句,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最后,再一次回到揭示寓意的最后那句話,并且以補充句子的形式使寓意得以升華。從頭至尾,讓聽者感受到了課的完美以及教者的匠心獨具。
其二,評價到位,時時暖人心。
教者親切的教態,清新的話語,使學生如沐春風。在品讀描寫“美麗的角”的相關語句時,學生的每一次朗讀都能得到沃老師親切自然的指導和點評:“啊,老師聽出了你是發自內心的喜歡自己的角!薄岸嗝础嗝础瑑蓚多么,小鹿真喜歡自己呀!”“讓我們也當美麗的小鹿來夸夸自己吧!”“海底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多美啊!小鹿用漂亮的珊瑚來比喻自己的角,可見他心里——很喜歡自己的角。你能這樣讀讀他說的話嗎?一輪輪的朗讀,一次次的點評,使學生的朗讀水平得到了一步步的提升。
相信,能讓學生伴隨著快樂和成就感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集錦 篇10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父、啦”等5個字,會寫“搭、父”等13個字,認識多音字“啦”,理解相應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品讀對翠鳥的外形和捕魚姿態、動作的描述,學會作者仔細觀察、抓住特點的方法。
3.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妙境界,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翠鳥,通過品讀對翠鳥的外形和捕魚姿態、動作的描述,體會翠鳥的可愛、活潑和“我”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小鳥與人之間相互信賴的關系,感受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美好。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本課“父、啦”等5個字,會寫“搭、父”等13個字,認識多音字“啦”,理解相應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認識翠鳥,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課件出示2)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一些人與動物和諧共處、互相親近的照片或圖片供學生欣賞,生自由談觀后感。
2. 教師導入:一只翠鳥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他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是怎樣想的呢?讓我們快去看看吧,(課件出示1)(板書課題:15 搭船的鳥)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
。ㄕn件出示3)閱讀提示:
。1)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
。3)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學生互助識字,交流識字方法。
(課件出示4:生字新詞)
搭船 母親 外祖父沙啦響 羽毛 翠鳥
長嘴 靜悄悄 吞下去 哦 捕魚 鸚鵡
。1)學生自由練讀。
。2)小組內推選一名代表比賽讀。
糾正讀音:注意讀準平舌音“翠、嘴”,翹舌音“沙”,前鼻音“吞、親”,后鼻音“響、鸚”等。
3.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課文。
要求:聲音洪亮、正確流利、同學愛聽。
4.檢查朗讀。
以小組匯報的形式,匯報時可自定齊讀人數,也可派選一名同學代表本組朗讀,聽后其他同學隨機評價。
5.更換語境:(課件出示5)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讓學生再認。
三、再讀課文,初步了解。
1.剛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自己再自由地讀一讀課文。
。ㄕn件出示6)邊讀邊想:
。1)搭船的鳥是什么鳥?它要干什么呢?
。2)你喜歡這只鳥嗎?
。3)你是從課文中哪些詞句了解這只鳥的?
2.學生邊思考,邊勾畫。
3.全班交流,教師小結。
。ㄕn件出示7)
(1)母親告訴我,這是一只翠鳥。哦,這只翠鳥搭了我們的船,在捕魚吃呢。
。ㄕn件出示8)
。2)我看見一只彩色的小鳥站在船頭,多么美麗。∷挠鹈谴渚G的,翅膀帶著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它還有一張紅色的長嘴。
(課件出示9)
它一下子沖進水里,不見了?墒,沒一會兒,它飛起來了,紅色的長嘴銜著一條小魚。它站在船頭,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
4.結合你查找到的關于翠鳥的資料,互相交流這只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小組合作,交流)
伴隨著學生交流感受,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搜集的翠鳥資料來了解。
(課件出示10)
翠鳥:俗名魚狗、打魚郎、釣魚郎、刁魚郎。體型較小,15厘米左右,具亮藍色及棕色的翠鳥。上體金屬淺藍綠色,頸側具白色點斑;下體橙棕色,頦白。雌雄鳥嘴的顏色不一樣。生活于海濱一帶及水道沿岸,行動敏捷而富有耐心,以魚為食。翠鳥對生態環境要求比較高,是一種環境指示物種。廣泛分布于歐亞大陸、東南亞、印度尼西亞至新幾內亞。在中國臺灣可以見其蹤跡,中國大陸則分布在包括海南、東北、華東、華中、華南及西南地區。
四、指導生字書寫。
(課件出示11:生字田字格課件)
搭 親 父 沙 啦 響 羽 翠 嘴 悄 吞 哦 捕
1.指名讀,正音——齊讀。
2.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生字?
形聲字結構特點識記:“搭 啦 響”。
形近字比較:吵一沙 稍一悄
組詞擴展:嘴巴 長嘴 父親 父母 吞下去 吞咽
3.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字形、觀察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讓生試說筆畫筆順。
。1)哪些字需要特別提醒?特別對學生共性的問題,做重點指導,范寫強調、學生進行練習寫字,認真寫一個字。
、佟按洹弊肿⒁馍厦娴牟糠质恰坝稹保遣粠Ч。
“嘴”左窄右寬,“口”寫得小一些,靠左上,右邊的“此”注意寫扁一些,注意穿插避讓。
②指導把字寫美觀。有的左窄右寬,有的左右均等;上下結構的字兩部分要寫緊湊。
。2)學生練習寫字,把自己認為沒寫美觀的再寫一個。
。3)實物投影學生寫字作品,師生共同評價,爭當“小小書法家”。
。4)對筆畫和間架結構不好的進行修改。
4.給生字組詞或用生字說一句話。
5.練習: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設計意圖:運用多媒體課件配上相應的照片或圖片,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感知畫面形象,化抽象為具體,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設計意圖本課在教學生字時,相信學生能夠獨立識字,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最習慣的方法認識漢字。對重難點生字的書寫指導,培養學生愛寫字的興趣,教會學生正確的寫字方法。為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打下基礎。】
【課堂作業新設計】
一、讀拼音,寫詞語。
mǔ qīn wài zǔ fù
我和( )坐著小船,到鄉下( )家里去。天下著大雨,
shā lā xiǎng
雨點打在船蓬上,( )地( )。船夫披著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搖著櫓。
二、連一連,讀一讀。
搭 櫓 披著 小魚
搖 船 銜著 裙子
捕 嘴 背著 書包
張 魚 提著 蓑衣
三、讀一讀,再填寫。
1.后來雨停了。我看見一只( )的小鳥站在船頭。( )美麗。∷挠鹈牵 )的,翅膀帶著一些( ),比鸚鵡還( )。它還有一張( )的長嘴。
2.母親告訴我,這是一只( )。哦,這只翠鳥搭了我們的船,在( )吃呢。
參考答案
一、母親 外祖父 沙啦 響
二、搭船 搖櫓 捕魚 張嘴 披著蓑衣 銜著小魚 背著書包 提著裙子
三、1.彩色 多么 翠綠 藍色 漂亮 紅色
2.翠鳥 捕魚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品讀對翠鳥的外形和捕魚姿態、動作的描述,學會作者仔細觀察、抓住特點的方法。
2.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妙境界,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檢查朗讀,復習引入。
1.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讀課文。
2.師生評價,導入新課。
二、再讀課文,深入品味。
1.談話導入:上節課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現在自己再自由地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想,邊讀邊畫,標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記下自己弄不懂的問題。
2.小組同學互相交流,探究學習。
3.全班交流,教師小結。
。1)這是一只什么樣的`小鳥?(美麗)從哪些句子看出?(想象交流)(板書:美麗)
(課件出示13)
我看見一只彩色的小鳥站在船頭,多么美麗。∷挠鹈谴渚G的,翅膀帶著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它還有一張紅色的長嘴。
用“ ”畫出表示顏色的詞語。(彩色、翠綠、 藍色 、紅色)(板書:毛色:彩色、翠綠、藍色、紅色)
抓住翠鳥的什么去寫?(外形)分別從哪些方面?(羽毛、翅膀、長嘴)(板書:羽毛、翅膀、長嘴)
指導朗讀,讀出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ㄕn件出示14)翠鳥圖片
。2)如果你看到這樣一只小鳥立在船頭,你會產生什么想法?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的問句。
學生自由交流,教師小結。
。ㄕn件出示15)
它什么時候飛來的呢?它靜悄悄地停在船頭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難道它要和我們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嗎?
過渡:啊,這么多的問題,需要我們解決呢。你知道翠鳥到底要干什么嗎?
。3)根據學生回答出示:(課件出示16)
我正想著,它一下子沖進水里,不見了?墒,沒一會兒,它飛起來了,紅色的長嘴銜著一條小魚。它站在船頭,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
指導朗讀,說說從加點的字都是表示什么的詞?(加點的字,都是表示動作的詞語。)這是描寫翠鳥什么動作的詞語(捉魚動作的詞語)(板書:沖 飛 銜 站 吞)
從這些動詞,你體會到什么?(翠鳥動作敏捷。)從哪些詞語看出來?(板書:動作敏捷)
。◤摹耙幌伦、沒一會兒、一口”)
(課件出示17)翠鳥捕魚時的圖片。
鼓勵學生帶著翠鳥的動作朗讀課文。
。4)(課件出示18)母親告訴我,這是一只翠鳥。哦,這只翠鳥搭了我們的船,在捕魚吃呢。
這段話告訴我們什么?(通過媽媽的介紹,我知道了那只鳥叫“翠鳥”。)
指導朗讀第五自然段。
4.指導學生朗讀全文。(課件配樂)
三、總結運用,拓展延伸
1.作者描寫翠鳥,主要抓住什么特點來觀察和描寫的?(外形和動作描寫)
2.仔細觀察自己熟悉的小動物,抓住外形和動作描寫一寫。
3.課下查查資料,進一步了解翠鳥。
4.把你認為最美的語句抄在小本子上。
【設計意圖:本環節巧妙地設計問題,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從文中找信息的能力,為探究性學習加把力!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傳授方法,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水到渠成。既鍛煉學生書面寫作能力,又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課堂作業新設計】
一、讀一讀,寫一寫。
搭船 船艙 船夫 悄悄 做題 沖浪
鸚鵡 捕魚 難忘 打架 披著 彩色
二、多音字組詞。
還 huán( ) hái( )
難 nàn( ) nán( )
漂 piāo( ) piào( )
沖chōng( ) chòng( )
三、對號入座。
采 彩
1.( )蘑菇的小姑娘,背著一個大竹筐。
2.“六一”兒童節到了,校園里插上了( )旗。
一只 一張
3.我看見( )彩色的小鳥站在船頭。
4.翠鳥有( )紅色的長嘴。
參考答案
一、搭船 船艙 船夫 悄悄 做題 沖浪
鸚鵡 捕魚 難忘 打架 披著 彩色
二、歸還 還有 災難 困難 漂浮 漂亮 沖進 沖著
三、1.采 2.彩 3.一只 4.一張
【板書設計】
15 搭船的鳥
羽毛:翠綠
外形:美麗 翅膀:帶點藍色
長嘴:紅色
沖 飛 銜 站 吞
動作:敏捷
一下子 沒一會兒 一口
【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
1.配合外形和動作,感悟朗讀。
學習描寫翠鳥外形的片段,引導學生抓住翠鳥的羽毛、翅膀、長嘴的顏色的詞語,體會翠鳥的美麗、可愛。
在學習翠鳥捕魚這段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它的動作敏捷,是一個捕魚的能手,我先讓學生自己理解“沖進”“飛起來”“銜著”“吞”的意思,然后課件展示翠鳥捕魚時的動作,最后又找了幾名同學扮成翠鳥做捕魚的動作,一次又一次的朗讀,我感覺同學們越來越有感覺。
2.學生課前搜集資料,鍛煉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
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通過查找相關資料、了解有關知識,這樣可以加深孩子們對課文的理解。長此以往來培養孩子們對不熟悉的知識的查找習慣。
不足之處:
充分發揮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組織、協調作用,對教學目標,方法和過程實施有效控制,避免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放任自流,從而提高學習有效性。
備課素材
【教材分析】
文章以“搭船的鳥”為題,“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順便乘坐船”。一個“搭”字使鳥兒具有了靈性,體現了鳥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諧。本文以一個孩子的口氣寫了他在大自然中認識翠鳥的過程,字里行間充滿了一顆童心對自然的愛。
在大自然中,要有一雙會觀察的眼睛,要有一顆愛大自然的心靈。文中的“我”正是這樣的孩子。文章記錄的就是“我”乘船去鄉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運用善于觀察的眼睛捕捉到了這一情景,便使讀者擁有了一只充滿靈性的鳥兒。“我”也正是一個愛自然的孩子,“多么美麗的小鳥!”直抒胸臆的贊嘆,勾畫出了一個孩子愛自然的童心。讓“我”感到“美麗”的是鳥的色彩:“紅色”的長嘴,“翠綠”的羽毛。翅膀帶一點“藍色”。
童年本身就是一個有著太多問號的年齡,無數的好奇與遐想編織著少年的夢。小鳥這位“不速之客“帶給了“我”許多遐想。文中用了四個問句充滿了孩子的好奇與天真,充滿了童趣。
接著描寫了鳥捕魚時的動態,“一下子沖進水里”,“沒一會兒,它又飛出來了!薄耙幌伦印薄皼]一會兒”表現了翠鳥飛行速度之快。“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間的動作來描寫,這樣完全口語化的表達,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
最后通過媽媽的介紹“我”知道那只鳥叫“翠鳥”。由此可見,大自然也是我們學習知識的途徑之一,“我”正是在自然中認識了翠鳥!斑@只翠鳥搭了我們的船,在捕魚吃呢。”扣住了課題,翠鳥的可愛、童心的可貴都躍然紙上。
本篇課文是以小孩子的身份,來寫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筆法是那樣地淺近、樸素、清新,具有一種純真明凈的童趣,給人以難忘的印象。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集錦 篇11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并能感情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理解文中“喜出望外、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詞語。
3、通過自主識記、教師引導、小組合作、朗讀實踐等多種形式,掌握生字詞的音、形、義,理解課文的重難點語句,并能夠體會水罐發生的一次次變化。
4、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5、學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對待生活。
【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對于通俗易懂、富有想象力的童話故事有著很濃厚的興趣。且這篇童話故事旨在告訴學生對待世界萬物要有一顆愛心,要學會分享,很有教育意義。
【教學重點】
體會小姑娘美好的心靈與七顆鉆石的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愛的巨大力量,培養學生有愛心、同情心、善良的高尚品質。
【教學難點】
通過對課文的閱讀,讓學生體會是“愛心”使水罐發生了一次次神奇的變化,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懂得愛心對別人、對社會的意義,懂得只有愛,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教學過程】
一、導入情境,明確學習目標。(3分鐘)
1、圖片引入:
師:同學們,這些都是我們小時候讀過的童話故事中經典的人物形象,伴隨著我們快樂的童年。每個童話故事中都蘊藏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也先來認識一個人,他也寫了一篇很有名的童話故事。(出示圖片)
師:你們知道他是誰么?——生:列夫·托爾斯泰
師:你們是從哪里知道的?生:書下注解
師:關注注釋,也是讀書的好辦法。里面蘊藏著不少知識呢。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位俄國大文豪的作品——學生齊讀課題《七顆鉆石》。
2、師:在我們的北方有七顆排列成勺子形狀的星星像鉆石一樣閃閃發光,為我們指引著方向,它就是美麗的大熊星座,也就是我們口中的北斗七星。下面就請大家再來回顧下這個美麗的故事,大家打開書本,小聲朗讀。
生讀課文。(3分鐘)
二、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1、請一位同學讀“水罐”這個詞語。
師:那么我們在上學期也學習了一篇有關罐子的童話故事,你還記得么?——學生回憶說出答案。師出示:陶罐和鐵罐。
2、請一位同學讀“一瞬間”,教師引導學生說出:一瞬間表示時間過得特別快,你能在說出一個表示時間快的詞語么?——學生回答,師出示:一眨眼一剎那(齊讀)
3、分別請三位同學讀:咽唾沫忍不住喜出望外
三、教師引導:體會水罐的第一次神奇的變化
1、師:同學們,讀了這個小故事,你知道主人公是——生:小姑娘。
師:她是怎么出場的?你能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么——生回答,師出示第一自然段。
2、師:平時我們要喝水很簡單,為什么小姑娘偏偏要出門找水呢?當時人們生活的環境是怎樣的?——生回答:大旱災。
師: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人們當時的生活處境么?——生回答:水深火熱、極其艱難……(可有多種答案,引導學生開拓思維,拓展學生詞語儲備量)
3、師:從文中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這次旱災之大?畫出這些詞語。
根據學生回答分別理解“干涸、干枯、焦渴而死”。
師:干涸和干枯都表示沒有水分的意思,但可以顛倒么?生:不可以。
師:干涸的“涸”三點水旁,干枯的“枯”是木字旁。河流和水井沒有水了,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生答:干涸。
師:水可是生命之源啊。沒有了水,大家想象一下地球上的情景;ú輼淠径几闪、枯了,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生答:干枯。
師:我們以后理解詞語的時候,也可以關注字的偏旁。
師:先板書“渴”,大家伸出你的小手,跟著老師一起來板書。左邊三點水,右邊一個扁日。撇、橫折鉤,一個人渴得連嘴都合不上了,這就是渴。
師:你渴過么?生答:渴過。
師:你渴的時候能夠馬上喝到水,但大旱災底下的人行么?生答:不能。
師:他們渴得喉嚨都冒煙了,這就是——(引導學生說出:焦渴)。人三天不喝水就會——(引導學生說出:焦渴而死。)(順勢板書)
師:你能帶著你的感受再來讀讀這段話么?(2-3名同學個別讀)——我們全班醞釀一下感情,齊讀。
4、師:那現在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最需要什么啊——生答:水。
師:小姑娘也帶著一個空木罐出門找水了(板書:空木罐)。大家覺得大旱災的情況下,小姑娘能夠找到水么?——生答:不能。
師:但小姑娘放棄了么?——生答:沒有。
師追問:為什么?——生答:因為她想著生病的母親。
師:好,同學們,那你們覺得小姑娘為著生命的母親都去哪里找水了?(想象,說話練習)——出示幻燈:“小姑娘心里想著生病的母親,來到找水,可是!
。ㄒ龑W生將自己的想象填到空內,用自己的感悟試著將語氣讀出來,3-4名學生,個別展示。)
師:是啊,大家感悟得都很到位。她哪兒也找不著水,小姑娘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帶著你的感受,誰來讀讀這句話。——“出示幻燈:“小姑娘哪也找不著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保2-3名同學,個別讀,教師指導。)
師:在睡夢中小姑娘依然在想著——生答:我要給媽媽找水喝。
5、師:這個時候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空木罐突然變成了——生答:裝滿水的木罐(順勢板書)
師:你能在文中找出是哪個句子告訴你的么?——生答: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
師:請一位同學朗讀(預設:能夠讀出“竟”的語氣,直接體會“喜出望外;沒有讀出“竟”的語氣,給大家強調小姑娘此時的驚訝,小姑娘又驚又喜,在下文有個詞語叫——生答:喜出望外。)
師:所以我們下次在理解詞語的時候,可以聯系上下文。找2—3名同學再來感悟小姑娘的`又驚又喜。
6、師:水罐由空木罐直接變成了裝滿水的罐子,你不禁感嘆“這是一只的罐子”(出示幻燈)——生答:神奇(師:順勢板書)
師追問:那么是什么讓水罐發生這樣神奇的變化的——生答:是愛的力量(師:板書)
師:水罐可不止發生這一次神奇的變化,它最后竟然變成了星星(引導學生說出),大家想一探究竟么?生答:想。
師:老師已經帶著大家了解了第一次的變化,我相信大家已經會學習了,現在我們兩個一小組,合作著說一說水罐第二、三、四次是分別怎么變化的?(出示幻燈,給予引導。(3-5分鐘,教師巡視。)
四、自主合作探究
1、小組合作,兩人一組討論,理解水罐第二、三、四次變化,并試著說說。(3-5分鐘)
2、點名三位同學分別說一說第二、三、四次變化。(怎么變的?——變成什么?——為什么變?)幻燈片提示圖片,教師根據學生答案,順勢板書。
3、教師引導:看來水罐神奇的變化不在于水罐本身,而是在于得到水罐的人是怎樣對待它的,只要用“愛”來對待它,水罐就會發生一次又一次的變化。
4、師:那讓你最為感動,讓你感到最神奇的變化是哪一次?——第四次
五、重點感悟水罐的第四次變化
1、請學生在文章中找出描寫水罐的第四次變化的段落,指名進行文段朗讀。
2、師提問:如果你是小女孩,你把水罐遞給陌生人么?(學生舉手表示愿意和不愿意)
3、分別探討下給與不給的理由。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不給的理由。
生答:大旱災,人人需要水,所以不給。
借水的是個陌生人,完全可以不給。
小姑娘本身很渴很需要水,所以不給
……
師引導:盡管有這么多不給的理由,小姑娘仍然——生答:給了。
師:她有一個小舉動——生找出:咽唾沫。
師引導學生說出:咽唾沫說明她很渴。
師:她用口水來解渴,卻把水罐遞給陌生人。你能把小姑娘當時的想法寫下來么?
4、配樂,學生寫話練習(5分鐘,教師巡視)
5、學生交流。
6、教師小結:孩子們,是小姑娘對陌生人的愛讓水罐發生了神奇的變化,但這次的愛不同于以往的愛,先前的幾次愛的表達是親情、憐愛。但這次的愛是一種犧牲、大愛;是一種愛心,是分享。
7、師范讀、情景朗讀:這時突然從水罐里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世界也因為這股水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股水流喚醒了天上的星月舞蹈,喚醒了枝頭的鳥兒歌唱。干涸的河流水井不見了,變成了涓涓細流;干枯的草木叢林消失了,變成了枝繁葉茂、陣陣清香。世界又恢復了美好、生機、燦爛。(配樂鋪設情景,圖片解說)老師已經從你們的小眼神中看到了你們的震撼,現在請你也動情地朗讀。
8、學生讀詩。(教師出示幻燈)
9、師:是什么讓世界變得如此美好?(出示幻燈)——生答:愛
師:星星就代表著美好的祝愿,作者希望讓什么遍布全世界(出示幻燈)——生答:愛。
六、課堂作業:仿照句式,把你心中的愛寫出來。
從這里,我懂得了:愛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使貧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
從這里,我懂得了:愛是一座連接你我的橋梁,使人們之間的距離縮短。
從這里,我懂得了:愛是一泓出現在沙漠的泉水,使長途跋涉的人品味到滋潤甘甜。
……
從這里,我懂得了:愛是……,使……。
七、[板書設計]:
19、七顆鉆石星星
焦渴而死
空木罐鉆石水流
神奇(愛)
裝滿水金罐
銀罐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集錦 篇12
課前預習
朗讀課文,完成練習冊一至三題
易錯字:濺的注音jiàn;竿的注音gān,注意與桿區分。
染是結構,九上千萬不要。
爽的筆順:橫、撇、點、撇、點、撇、點、撇、點、撇、捺。
單元導入
單元主題:多彩童年
語文閱讀要素: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
交流平臺
交流平臺告訴我們,理解難懂的句子和理解難懂的詞語,方法相近。有結合生活經驗;聯系上下文;查閱資料;向別人請教,此外,借助插圖發揮想象也是不錯的理解句子方法。
落實語文要素
接下來我們以《童年的水墨畫》為例來落實“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边@一語文要素。
1.了解主要內容——讀薄
自學提示:說說你在溪邊、江上、林中分別看到了怎樣的'畫面。(主要內容:誰+在哪里+做什么)
預設:
主要內容:《溪邊》一詩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兒童垂釣的場景。
閱讀感受:整首詩的描寫既有色彩的點染,又有動靜的轉換,給讀者帶來視覺和聽覺的美好感受。
主要內容:《江上》描摹了一群水鄉孩子江中嬉戲的歡樂畫面。
閱讀感受:整首詩充滿兒童的思維與想象,充滿童趣,將童年的爛漫和歡樂展現得淋漓盡致。
主要內容:《林中》描寫了雨后的樹林里孩子們采蘑菇的歡樂情形。
閱讀感受:詩人將“小蘑菇”和“斗笠”互為比喻,妙趣橫生,無論是雨后的小蘑菇還是采蘑菇的小孩子,都使整個畫面充滿生命靈動的美感。
2.落實語文要素——讀厚
自學提示:用畫出你不理解的詩句,試著運用“聯系上下文、借助插圖、發揮想象、結合生活實際”等多種方法理解。
3.繪制思維導圖——讀清
可以從“字詞、主要內容、理解難懂句子的方法”三方面來繪制。
4.自主作業
完成《主題閱讀》87頁《童年回憶錄》,文章批注及課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