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的語文教學設計(通用5篇)
三年級的語文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3、仿照詩歌的形式,續寫詩文。
教學重、難點:
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教學準備:
錄音帶(適合做朗讀背景音樂)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題:
1、師:秋的腳步輕輕,可我們還是分明聽到了秋的聲音,不信,你聽!(錄音響起)同學們,請閉上你們的眼睛,仔細聆聽,想像一下,你的腦中會出現怎么樣的畫面。(音樂中師范讀全詩)
2、你覺得這秋天的聲音美嗎?生:秋天的聲音很美。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聽聽秋的`聲音吧,出示課題《聽聽,秋的聲音》
請學生讀課題,讀得美一點。
二、欣賞朗讀,感受詩情。
1、學生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檢查
3、感知內容:你在詩中聽到了哪些聲音?學生回答
4、你最喜歡的是哪種聲音?(是否可以小組合作學習)
(其中的哪一種因學生說了拿來體驗感悟)(朗讀和想象、說話結合)
(1)、“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聲音,(看課件)
黃葉從樹上一片一片地掉下來,你看著像什么?黃葉對大樹媽媽說:哦,你能用你的朗讀把它們的飄飄灑灑表現出來嗎。呵,多美的黃葉啊。
(2)“蠷蠷”蟋蟀振動著翅膀,和陽臺告別的歌韻。蟋蟀要到哪兒去了呀?(看課件)
蟋蟀在唱著朗讀指導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陣暖暖的叮嚀:他們在說些什么呢?(課件)舍不得走,因為這兒的秋天很美麗。朗讀表現。
(4)一陣陣秋風掠過田野,發出的聲音,(課件)這是秋風送來的豐收的歌吟。秋風吹過,田野里果園里……人們的心里你能用朗讀表現么?配樂朗讀1----4節。
三、聽聽,走進秋,走進這遼闊的音樂廳,你好好地去聽秋的聲音,你還能聽到哪些秋的聲音?
學生發散說,師引導到詩歌的形式,為寫打下基礎。用聽聽,秋的聲音……這樣方式來說。
師:是啊,秋的聲音,我們已經說了好多,還有好多好多……把你聽到的聲音也像這個小詩人一樣把它們寫下來好嗎?
出示:聽聽,
秋的聲音
四人小組合作,寫詩,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組合作寫的詩,有感情地朗讀給同學聽,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來。
師:是啊,秋的聲音,在每一片葉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顆綻開的谷粒里,聽到秋的聲音,我們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們的朗讀來表達我們的喜悅吧!
感情朗讀。
擴展,可以欣賞一首寫秋的詩歌,送作為禮物。
布置作業。
1、為自己寫的詩配上畫。
2、搜集有關秋的詩歌,畫面,歌等
3、感受秋天寫詩:看看,秋的色彩——————
聞聞,秋的味道————
怎樣做成的呢?
三年級的語文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整理行文思路,感受文章起承轉合的過程
理解文章主旨,掌握分類討論的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主旨,掌握分類討論的方法
教學難點:
整理行文思路,感受文章起承轉合的過程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生活中如果有人問你“你聽得見嗎”,你也許會不屑一顧。然而,今天我們學習的文章題目卻偏偏叫做《你一定會聽見的》,看到這個標題,你會有什么疑問嗎?
2、標題為一句省略條件的條件復句,如果將句式格式補充完整,將會是“如果,那么你一定會聽見的。”如果你能夠在上課的過程中將空格填上,那你就讀懂了這篇文章。
二、閱讀與理解
1、閱讀課文,思考:文中作者所說的“聽見”,與我們一般而言的“聽見”意義有什么不同?
2、作者所說的“聽見”似乎很難做到,但作者堅定的告訴我們“你一定會聽見的”,文中告訴我們“聽見”的方法了嗎?
聽需要用心靈感受,需要感性
3、作者舉出“聰明人”與“木頭人”兩種情況,是為了說明什么呢?我們要用怎樣的態度來傾聽生活?
聽需要用頭腦辨別,需要理性
在生活中需要積極,主動,獨立的思考
4、默讀文章,根據你對文章的理解,將下列句子補充完整
“如果,那么你一定會聽見的。”
三、整理文章寫作思路
1、反復設問,突出懸念
連續反問,自然過渡
分類討論,說明道理
提出建議,首尾呼應
2、文章的起承轉合清晰、自然
教學總結
這篇課文語言清新,意境優美,結合課文這一特點以及雙語班的學生對字詞表層意思能夠領會,但語感不強,對課文中好詞佳句只能意會不能言傳這一特定的情況,我準備創設了一堂情境優美,通過多層次朗讀品悟課文內容為線索的自主學習課。
我先用“試試你的聽力”游戲導入新課。通過游戲喚起學生對聽覺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課堂學習氣氛,進而切入課文主題,不知不覺地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題上,調動學生去感覺有聲世界的生機勃勃和豐富多彩,以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然后采用配樂渲染自由朗讀課文、語言賞析朗讀和點評、和小組對抗賽式朗讀,并且讓學生自己參與評價,老師最后總評一下。讓學生在朗讀中去欣賞和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從心靈中去感悟聲音世界的'美好。在此基礎上進行問題探究,自主學習,并進一步對學生進行仿寫訓練和想象訓練,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并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成功點:
1、教學形式豐富多樣。
采用音畫等多媒體輔助手段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創設了輕松、優美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朗讀品悟、自主質疑、合作討論、探究解決等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潛能,提高學習效率,增進感情交流,體驗成功樂趣。
2、課堂教學實現了師生平等對話,創設了濃厚的“民主氣氛”。
在生活感悟(感聲篇)環節中,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生活中最喜歡的聲音是什么?印象最深刻的聲音是什么?說說你喜歡的原因!,有的學生說喜歡聽老師的批評,因為這樣可以使自己進步,感到老師的關愛,有的說喜歡聽媽媽的聲音,因為感覺到被愛,有的學生說喜歡聽音樂,因為有時候心煩了就想歇一歇……學生的小手如雨后春筍一般舉起,每個學生都有話想說,有話要說。學生的積極參與,達到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渠道保持暢通,從而形成課堂教學的“民主氣氛”。
教師以平等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課文學習拓展到自己生活中的體驗,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出一種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實現本課的情感目標:引導學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去體驗生活。
3、在“仿寫”部分,
采用“讀一讀,填一填”在補充作者原文的基礎上再根據語言邏輯,拓展排比句的方式進行。再次練習朗讀課文,并把自己補充的內容加在里面。并激發學生的自豪感,說“這就是你和作者合作的一篇作品。”
從簡單仿寫入手,調動了學生思維,活躍了課堂氣氛,連平時不喜歡思考的差生也能回答出,讓我得到了意外之喜。
4、最后在音樂聲中結束,善始善終。
不足:
1、《你一定會聽見的》是一篇語言優美的抒寫作者內心感悟的文章,這篇文章的教學應該加強朗讀。應該說在設計這堂課的時候我也充分認識到了這點,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能本堂課容量設計過大的緣故,導致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不夠充分。如果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再充分一些,讓學生不由自主的走進作者描述的聲音世界里,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效果可能會更好。
2、由于是掛牌課,字詞句篇在早讀預習課前就解決了,沒有在本課進行展現,使課堂不夠完整。
三年級的語文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及新詞,認讀8個字。
2、能從“佩服”、“干凈”、“贊嘆”、“胸有成竹”4個詞語中選擇兩個造句。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能通過討論懂得“我”贊嘆的是什么。
5、了解阿玲指揮小象幫助別人的事情,感受小象的聰明乖巧和阿玲熱心助人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了解阿玲指揮小象幫助別人的事情,感受小象的聰明乖巧和阿玲熱心助人的好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小象的聰明乖巧是阿玲訓練和指揮的。
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利用多種方法,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及新詞,認讀8個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能通過討論懂得“我”贊嘆的是什么。
4、了解阿玲指揮小象幫助別人的事情,感受小象的聰明乖巧。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的字詞,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了解阿玲指揮小象幫助別人的事情,感受小象的聰明乖巧。
教學過程:
一、導入:一聽到大象這個動物的名字,你都知道些關于它的哪些知識呢?下面我們就一起認識一下曼谷的小象,看看它能給咱們帶來什么。
二、新授: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指名讀,糾正字音。
3、小組互相檢查,做到正確、流利。
4、默讀課文,想一想:
1)課文中的這只小象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1個詞語或是1句話表達你的感受[Y1]。
2)那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Y2]?
3)匯報。讀一讀畫下的句子。
4)那么通過小象的種種表現,你對小象和阿玲表現有哪些感受?小象為什么會如此乖巧呢[Y3]?
5)多么乖巧的小象。∥倚闹邪蛋蒂潎@……,“我”贊嘆的是什么呢[Y4]?
。ǘ⿲W習生字。
1、指名讀一讀本課的生字、詞語。
1)讀一讀,指名讀。
2)重點指點讀音:乘濘沖
3)重點指點字形:胸晰乖
2、出示生詞:司機婦女繡花奇跡佩服干凈乖巧贊嘆銅鈴聲胸有成竹
(個別讀、小組間互相檢查讀一讀。)
3、把字詞帶到課文中讀一讀,做到正確流利。
。ㄈ┞爩懕菊n生字。加強生字的掌握。
。ㄋ模┚毩暲首x課文。多種形式讀:小組讀,評出好的讀,自選段落讀……
三、作業: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抄寫本課的生字及新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能從“佩服”、“干凈”、“贊嘆”、“胸有成竹”4個詞語中選擇兩個造句。
3、通過阿玲的'三次微笑,加深學生感受小象的聰明乖巧和阿玲熱心助人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感受小象的聰明乖巧和阿玲熱心助人的好品質。
教學難點:理解詞語意思,能從“佩服”、“干凈”、“贊嘆”、“胸有成竹”4個詞語中選擇兩個造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曼谷的小象這節課。
二、新授:
1、自由讀課文,讀己的語氣。
2、默讀課文,找出阿玲微笑的地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下來。
3、匯報有幾次微笑。
4、指名讀。
1)第一次:“她沖我們微微一笑……”,你能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什么?阿玲是個怎樣的人?
。ńY合課文,理解阿玲愿意幫助我們。)
2)第二次:“阿玲抽回了手,笑瞇瞇的搖了搖頭……”,這句話又表現了什么[Y5]?
3)第三次:“她卻擺擺手,笑瞇瞇的……”,這句話呢[Y6]?
5、帶著你們對小象和阿玲的感受,再讀一讀這課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讀。
6、從“佩服”、“干凈”、“贊嘆”、“胸有成竹”4個詞語中選擇兩個造句。
1)從課文找出有這4個詞語的句子,說一說詞語的意思,體會用法。
2)結合對此語的理解,選擇其中的兩個造句。
3)集體訂正。
三、課堂:阿玲的這種熱心幫助人的好品質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希以后也爭做一名熱心幫助人的少先隊員。
三年級的語文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扎”。在閱讀中自主識字。借助近義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2、朗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歸納課文講了關于刺猬的一件什么事。
3、體會句子的不同表達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能夠使句子生動形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4、體會作者對刺猬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對于小動物的關注與喜愛。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歸納課文講了關于刺猬的一件什么事。
教學難點:
體會句子不同的表達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發揮想象,使句子更生動形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師:在我們多彩的童年生活中,肯定有許多朋友。有的給你精神上的鼓勵,有的給你學習上的幫助,有的朋友給你的生活帶來樂趣……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中,小作者有一位特別的朋友,它是一位(帶刺的朋友)?
2、揭題:帶刺的朋友。(板書課題)
3、師:帶刺的朋友是指誰呢?(刺猬)
4、師:請你來說說你所了解的刺猬。
過渡:文章的小作者也非常喜歡刺猬。
二、檢查預習
1、學生自由認讀生字。
2、指名學生認讀。
3、用找近義詞的方法理解詞語。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師:請大家輕聲讀課文,思考并完成填空。
思考:小作者通過一件什么事寫出了對刺猬的喜愛之情?用簡潔的話概括地說!久襟w出示:作者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件事寫出了對刺猬的喜愛之情!2、學生交流。
。ò鍟和禇棧
說明:概括地說一件事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老師在剛開始訓練的時候,教學生一些方法,十分有必要。這個環節中,老師提供給學生句式,能幫助學生概括地說好,練習的指向明確,易操作。
四、學習第1自然段
1、過渡: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樣的棗呢?我們一起來看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媒體出示:秋天,棗樹上掛滿了一顆顆紅棗,風兒一吹,輕輕擺動,如同無數顆飄香的瑪瑙晃來晃去,看著就讓人眼饞。】2、師:這里,老師有一個句子(媒體出示),請你來比較一下,你更喜歡哪一句,并說說理由。(數量多、香味、動態美感(起風時)、比喻句)
師:第一句的表述方法有沒有錯啊?(沒有)只是第二句是比喻句,把(紅棗)比作(瑪瑙),更生動形象。在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也可以適當地使用比喻句,使文章內容的表述更生動形象。
五、作業
書寫生字和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1、齊讀第一自然段。
2、過渡:這棗是多么誘人啊,真讓人眼讒,怪不得會引來刺猬偷棗。
二、細讀課文,體驗感悟
。ㄒ唬⿲W習第2—11自然段
1、師: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第2—11自然段,文中有一句話直接夸獎了那只刺猬,快速地找找是哪一句,用直線畫出來。
學生交流:【媒體出示:聰明的小東西,偷棗的本事可真高明啊!】2、師:對啊,讓我們好好讀讀這句話,體會一下作者的驚喜以及對刺猬的欽佩之情。
師引讀:我暗暗欽佩:聰明的小東西,偷棗的本事可真高明!
師:“欽佩、本事”什么意思?誰能用近義詞來解釋一下?(佩服、本領)
誰來解釋“高明”?(技藝,見解,好得超過了一般水平)板書
過渡:小作者說,刺猬偷棗的本領好得超過了一般水平,那么刺猬究竟是怎樣偷棗的呢?
3、師:【媒體出示】老師請同學們再次認真默讀課文第2—11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體現刺猬偷棗本領高明的句子,并圈出描寫刺猬偷棗的動詞。
4、【媒體出示】師引讀第5—10自然段,體會一下刺猬偷棗的高明。
過渡:通過剛才的學習,老師也感覺到這可愛的小家伙偷棗的本領的確十分高明。
5、【媒體出示】老師請同學用“刺猬偷棗的本事真高明!”這句話作為總起句,來復述刺猬偷棗的過程。在這中間,我們必須用到“爬、停、掉、歸、打滾、扎、馱、跑”這8個動詞,可以選用“先”、“再”、“然后”、“接著”、“最后”這些連接詞?纯凑l來挑戰一下?
6、師:學到這兒,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刺猬?
板書:聰明機靈
說明:板書一直以來都是老師在備課時精心設計好的,在這次教學中,讓學生一起參與板書的設計,既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又可讓學生學習思考板書的藝術。通過設計板書,讓學生牢記刺猬偷棗的整個過程,為復述課文打下基礎,可謂一舉多得。
。ǘ⿲W習第12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12自然段。
2、體會這一自然段連用幾個問句,表現出作者對刺猬的好奇和喜愛的心理。
三、總結拓展
師:學了課文,我們知道了刺猬能利用它身上的刺來背棗,想一想,刺猬還能用它身上的刺來干什么呢?課后請讀一讀宗介華的《帶刺的朋友》原文,了解關于小刺猬的更多更有趣的故事吧!
四、下面老師給大家布置一份作業:【媒體出示】1、閱讀或搜集一些小動物的特殊本領,體會它們的可愛之處。
2、學習刺猬偷棗的寫作方法,選擇自己最喜歡或者最熟悉的小動物來寫一寫。注意觀察,用合適的動詞,寫出你對它的喜愛之情。
板書設計:
23 帶刺的朋友
刺猬(欽佩、喜愛)
偷棗:高明 聰明機靈【2】23 帶刺的朋友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自主識字。借助近義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2、朗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歸納課文講了關于刺猬的一件什么事。
3、體會句子的不同表達方式,懂得運用比喻手法能夠使句子生動形象。
4、感受刺猬的聰明、伶俐,體會作者對它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歸納課文講了關于刺猬的一件什么事。
教學難點:
體會句子不同的表達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發揮想象,使句子更生動形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師:小朋友們,在大自然中很多動物都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三位動物朋友(出示圖片),我們先來認識他們。右邊三幅圖展示了他們高超的本領,你們能用“誰能干什么”這個句式說說他們的本領嗎?(指名交流。)
2、除了這三位動物朋友,老師今天還要介紹一位神秘的朋友給你們認識,小朋友們預習了課文,一起說出這位朋友的名字?(刺猬),它有什么特點?(渾身長滿刺)今天就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和這位“帶刺的`小動物”交個朋友吧。出示課題,齊讀。
過渡:現在就讓我們翻開書讀讀課文,瞧一瞧小刺猬有什么特殊的本領吧!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出示朗讀要求,思考:課文寫了關于小刺猬的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話簡單地概括。
2、檢查預習,認讀詞語,用找近義詞的方法理解詞語。
3、指名思考題,師小結并板書——刺猬偷棗。
三、讀讀議議,體驗感悟
學習第1自然段,體會比喻句的妙處。
過渡:到底是多么誘人的棗兒會吸引這位帶刺的朋友來偷棗呀?從書上找出描寫棗的句子。用直線畫出來。
1、指名交流,并出示第1自然段。齊讀。
2、這是一句比喻句。把紅棗比作?(瑪瑙)老師這還有一句話,自己再讀讀這兩句話,你覺得你更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3、指名交流。(喜歡第一句,抓住紅棗的“動態美”、“數量多”和“香味”來體會比喻句在表達上的妙處,以后寫作文也可以運用比喻句把句子寫生動。)
4、指導朗讀,讓我們一起用朗讀來贊美紅棗的美和誘人。齊讀第1自然段。
四、作業
書寫生字和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1、以開火車的形式復習生字詞。
2、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二、細讀課文,體驗感悟
(一)學習第2—11自然段:刺猬偷棗
1、過渡:小朋友們讀得可真好,小刺猬聽見你們的朗讀,他就忍不住來偷棗啦。你們預習過了課文,你們可以用書上的一個詞語來形容刺猬偷棗的本事嗎?(高明)理解“高明”(技藝高超)
2、為什么說刺猬偷棗本事很高明呢?請小朋友默讀課文第2—11自然段,按照順序找出刺猬偷棗的句子,讀一讀,并圈出它偷棗的動作。
3、指名交流句子,并逐句圈出刺猬偷棗的動作。
①那個東西一定沒有發現我在監視它,仍舊詭秘地爬向老樹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條……
這句話中有哪些刺猬偷棗的動作?(爬)刺猬是怎么爬的?(詭秘)理解詭秘(隱秘)說明了什么?
指導朗讀,小刺猬偷棗可真小心謹慎啊,所以——(學生接讀)。
過渡:小刺猬爬上樹是為了干什么呀?找到相應的句子。
、诤髞,那個東西停住了腳,興許是在用力搖晃吧,樹枝嘩嘩作響,紅棗“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交流動作“搖”。理解“興許”(也許)。爬上了樹小刺猬開始搖紅棗了,搖紅棗的時候刺猬先停住腳,然后——(學生接讀)
從這兩句描寫刺猬偷棗的句子可以歸納出刺猬偷棗的第一步是爬樹?(搖棗)板書:爬樹搖棗
過渡:紅棗掉到地上了,小刺猬還待在樹上呢?它該怎么辦呀?
③我還沒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樹上那個家伙就噗的一聲,掉了下來。聽得出,摔得還挺重呢!
交流動作“掉”,這句話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刺猬偷棗很高明?
指導朗讀,對呀,刺猬這小家伙不僅聰明,而且速度特別快,趁我還沒弄清楚它想干什么,樹上那個家伙就——(學生接讀)
過渡:刺猬從樹上掉下來是為了干什么?能用你畫的句子說說嗎?
、芩掖业嘏纴砼廊,把散落的紅棗逐個歸攏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個滾兒。你猜怎么著,歸攏的那堆紅棗,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長”大了一圈。也許是怕被人發現吧,它馱著滿背的紅棗,向著墻角的水溝眼兒,急火火地跑去了……
交流動作“歸、滾、扎、馱”。(板書)理解“歸”(把散落的東西堆到一起)
對于散落一地的紅棗,小刺猬可不是束手無策,而是匆匆地?……這小家伙偷棗可真高明呀!
指導朗讀:看你們讀得這么好,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把這段話讀好,老師讀每一句話的開頭,你們接下去。
3、從這些句子我們可以看出刺猬偷棗的本領可真(高明),它先?(讓學生看著板書說“爬樹搖棗”,接著?(落地歸棗)再?(打滾扎棗),最后?(馱棗快跑),分別板書。
4、老師這里有個動畫記錄了刺猬偷棗的全過程,你能看著它和板書再給大家介紹一下刺猬是怎么偷棗的嗎?(老師提示可以用上表示先后關系的詞語)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
5、指名復述刺猬偷棗的過程。(1—2人)
6、刺猬偷棗的本領可真高超啊,讓我們的小作者忍不住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出示第11自然段,全班齊讀。(理解“欽佩”找近義詞)
7、你們瞧,作者把刺猬稱為?(小東西),這可以看出作者對刺猬懷有什么感情?(喜愛)
。ǘ⿲W習第12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12自然段。
2、體會這一自然段連用幾個問句,表現出作者對刺猬的好奇和喜愛的心理。
三、下面老師給大家布置一份作業:【媒體出示】1、閱讀或搜集一些小動物的特殊本領,體會它們的可愛之處。
2、學習刺猬偷棗的寫作方法,選擇自己最喜歡或者最熟悉的小動物來寫一寫。注意觀察,用合適的動詞,寫出你對它的喜愛之情。
板書設計:
23 帶刺的朋友
偷棗 → 爬樹搖棗、落地歸棗、打滾扎棗、馱棗快跑 → 本事高明
三年級的語文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文中5個生字。會寫“博”、“截”、“慕”等生字。正確讀寫“俱樂部、鴉雀無聲”等詞語。
2.體會關鍵語句“這個小伙子真棒!”,感受博萊克自尊自強的個性品質。
【教學重難點】
體會關鍵語句“這個小伙子真棒!”,感受博萊克自尊自強的個性品質。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14課《檢閱》(板書課題)。老師先請大家欣賞一段我們國家x年建國60周年國慶閱兵的錄像。
2.看完了,你有什么想說的嗎?(走得真整齊啊;很壯觀……)
3.每年國慶節,很多國家都要舉行盛大而隆重的檢閱儀式,今天我們就去波蘭首都華沙看一場特殊的檢閱。
二、檢查預習單
課文我們已經預習過了,現在請大家把預習單拿出來。隨機投影學生作業,講解。
三、體會“這個小伙子真棒!”
1.觀眾為什么會發出這樣的贊嘆?今天,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為什么說“這個小伙子真棒!”。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橫線劃出描寫博萊克檢閱時表現的句子。
2.出示句子:他同全隊保持一致,目視右方,睜著大眼睛望著檢閱臺。
3.誰來讀這個句子?
4.一起讀。瞧,這就是博萊克,他精神飽滿,和普通隊員沒有什么區別。你覺得這句話中哪個詞最能體現他和同伴們沒有什么區別?
5.理解“保持一致”(那博萊克和同伴們哪些地方是一致的呢?)
A.步伐一致
B.手臂擺動一致
C.速度一致
D.表情一致
想象一下,你自己就是參加檢閱時的博萊克,誰來讀讀這個句子。小組比賽讀。
6.在檢閱時,博萊克和其他孩子真的沒有區別。但是,他終歸不是一個普通的孩子,他怎么了?(是的,他被截肢了。)什么叫“截肢”?被截肢的博萊克和正常孩子有什么不一樣?(靠拄拐走路)靠拄拐走路的博萊克卻能和正常的孩子“保持一致”,怪不得觀眾會說:“這個小伙子真棒!”。
7.“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下面老師帶大家去看看x年我國國慶閱兵時戰士們的訓練場景。
。1)為了提高訓練效果,戰士們腿上綁了厚厚的沙袋。
。2)為了訓練身體平穩,戰士們把帽子掛在鼻子前,不可以掉下來。
。3)大雨傾盆中,戰士們冒雨訓練,手腳都被雨水浸胖了。
(4)烈日炎炎下,戰士們頂著驕陽,汗水濕透了衣衫。
(5)蚊蟲叮咬著身體,我們的戰士紋絲不動。
。6)由于訓練強度大,鞋子磨損特別快,一雙鞋子幾天下來就張開了口,磨沒了后跟,磨穿了鞋底。
。7)一個動作要反復做上幾千次,戰士們的腳后跟磨出了又大又腫的水泡。
8.同學們,四肢健全的戰士們在訓練時也會遇到這么多的困難,那被截肢的.博萊克呢,他會遇到哪些困難?
A.右腿特別累
B.走多腳會起泡
C.左手拄拐,手會麻會疼
9.這些困難也注定著博萊克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艱辛。
當博萊克在練習時摔倒時,他
當烈日高照,曬得博萊克滿頭大汗時,他
當左手磨出了很多水泡時,他
當時,他
正是他平時的堅持不懈,努力學習,才有了今天的表現。學到這兒,你有什么想對博萊克說的嗎?請你寫在書上空白處寫一寫。
10.交流。
11.引讀:同學們,你們聽,盛大而隆重的檢閱開始了,博萊克正在向我們走來,
他是多么地堅強……(他同全隊保持一致,目視右方,睜著大眼睛望著檢閱臺。)
他是多么地自信……(他同全隊保持一致,目視右方,睜著大眼睛望著檢閱臺。)
他是多么地棒啊……(他同全隊保持一致,目視右方,睜著大眼睛望著檢閱臺。)
12.博萊克的表現,我們看在眼里,現場的觀眾也看在眼里,讓我們發自內心地對博萊克說一聲——這個小伙子真棒!
四、總結全課,拓展延伸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博萊克這個小伙子真棒,那觀眾為什么又會說這些小伙子真棒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