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教學體驗
在上一學期,我被學校安排任教初二(1)(2)班的語文教學工作。面對新課標的挑戰,我沒有退縮,而是迎難而上。為了使自己逐步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我經常和從事過一年新課程教學的同事交談,從中接受新的教學理念。我也通過學校里的網絡查閱相關資料。在摸索中我意識到:新課標是人性化的教學,應注重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同
首先,我必須讓學生意識到是“我要學”,而不是“要我學”。要使學生意識到“我要學”,就必須讓學生對這門學科感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在第一堂課上,我就讓學生談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制定一學年的學習計劃,學會自主地預習課文,提出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在后面的教學中融入一些活動,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
在上學期,我組織了多次活動,都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在上《石壕吏》時,我讓學生把杜甫的詩改寫成劇本,我提供給學生相關的寫劇本的知識,讓學生發揮想像力,既擴充課外知識,又能結合現代語言。在劇本創作好后,我又鼓勵學生表演,這一倡導,得到了學生積極回應,他們自排自導,在班會展示課中一展班級風采。在上《記承天寺夜游》時,我特意挑選了明月當空的晚上,在語文夜自休時,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去體會蘇軾對明月的描寫。在講授《什么是克隆》時,組織兩個班的學生針對“克隆人是福音還是惡兆”展開辯論。為了使學生對辯論有所認識,我特意從網上下載了國際大專辯論賽的實錄讓學生品讀。我特意強調了一些論證觀點的技巧。在辯論中,學生從辯手機智的語言當中感受了辯論的魅力。這些活動都充分展示語言的魅力,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豐富了學生的課堂內容。
其次,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我在作文教學中來了個雙管齊下: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課內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數量的課外練筆。我要求每個學生每周至少寫一篇隨筆,隔周抽查一次,并進行講評。
寫隨筆,就是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選材自由,命題自由,文體自由,字數自由。只管寫自己最熟悉、最感興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議論,可抒情,可記敘、隨心所欲。洋洋灑灑幾千字,不嫌多;點點滴滴幾十字,不嫌少:有話則長,無話可短,盡興而寫,隨意而止。這樣不自覺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事物的興趣和能力。在本學期隨筆中不乏一些佳作。這些都是來源于學生的生活,激勵了學生觀察生活,描寫生活的寫作欲望。在開學初,我便對學生中寫自己生活的文章給予充分的表揚。讓學生明白:寫作離不開生活,更離不開我們對生活的細心觀察。在學生的隨筆中記錄的內容包羅萬象。小到評論寢室里的悄悄話,感嘆教室燈管下小飛蛾的可憐;大到感受雅典奧運會的輝煌,痛悼阿拉法特的病逝。真正讓學生關注生活,描寫生活。
還有就是采用多種有效手段,豐富學生的情感。豐富的情感體驗,是學生閱讀和寫作的心理基礎。從學習對象上看,作者"為情而造文","五情發而為辭章",特別是優秀的文學作品,都傾注了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學生只有具備了豐富的情感體驗,才可能借助語言與作者溝通,透過字里行間,看到作者內心感情世界,理解課文。從學生本身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欣賞的主體,語文學習正是在鑒賞中實現的,而生活經歷,尤其是感情經歷,又影響著鑒賞和學習效果。教師要教育學生熱愛生活,指導學生投身生活,不僅要觀察生活,積累生活,更主要的是要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指導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感人之處,深切體味,并積累情感,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生活感受力。在第八冊的課文中,有許多飽含情感的名篇,如《背影》、《阿長與〈山海經〉》等都可以讓學生認真去體會,同時在教學中還要教學生做人。楊絳的《老王》中:這是一個幸運者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就包含中做人的道理。
一個學期下來,我覺得越來越貼近新課標的理念。在新課標指導下的教學,讓我體會到了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