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報中考版》編輯部點評2006年中考試題
主持人語:隨著2005年中考在炎熱的六七月紛紛落下帷幕,我們編輯部的同仁們又一次繁忙了起來。熱心的作者、讀者朋友們已經陸續把全國各地的試卷通過信件或E-mail發給了我們,我們的內心總是涌起一陣又一陣熱乎乎的感動。我們捧著一份份試卷,感覺到了其中的分量。這是多少命題專家心血的結晶啊,這是多少求知學子理想的寄托啊!我們的那一百多萬讀者,不也從這一張張試卷上走過嗎?
我們把這一百多份試卷一張張看過去,一道題一道題地看,看今年的中考題與去年相比有了哪些變化,看中考題對于相同的課標要求有哪些不同的體現方式,看我們中考版在過去的一年里給了我們的讀者朋友哪些切實的幫助……
本期我們就來一起探討一下這些問題,一來是對我們上一階段的工作做一個總結和回顧,更主要的原因,就是讓剛剛升入初三的新一屆考生對課標、中考及中考版都能有一個較為深入的了解。
2005年中考亮點之一:綜合實踐活動題形成燎原之勢
課標相關要求:
課標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說:“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2005年各地考查情況:
2005年各地中考語文試題很好地滲透《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這一要求,出現了許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類的好試題,內容涉及學習交流、推廣普通話、采訪、寫公益廣告、設計欄目、提建議等,內容更加豐富多彩,覆蓋面更廣。這些試題的出現,符合課標的要求,也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值得我們新一屆考生引起足夠的重視。
中考版對這一內容的關注:
早在2003年10月的第40期上,我們就刊發了四川黃志偉老師的文章《這個空白填得好--兩道“語文實踐活動題”特色評析》,指出了語文實踐活動題是中考語文考查的一種必然趨勢。2004年12月的第101期,我們在頭版做了這樣一個特別策劃:《綜合性學習:整合信息,均衡發展》,我們特別邀請了山西省太原市教研中心的李文忠老師及太原市幾位中學一線教師,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綜合性學習在不同方面的體現。同期7版,我們又對綜合實踐題的常見題進行了分析和講解。2004年12月的第104期8版,我們刊登了云南鮑學良老師的一篇文章:《中考語文綜合性學習考查:想說愛你不容易》,對綜合實踐題的考查方式及評價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但就今年的考查情況來看,我們今后對這一內容的關注還需繼續加強。為此,我們計劃從2005年9月開始,不定期地在7版推出“綜合實踐坊”專版,對語文實踐類試題進行全面的梳理和訓練,以幫助同學們更多更好地關注這一考點,在學習、實踐、考試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同時,也歡迎各位專家及一線教師與我們一起來關注,給我們提供優秀稿件。
2005年中考亮點之二:新聞時事題以不同的姿態做客試卷
課標相關要求:
課標在“課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指出:“語文課程應根植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又在7-9年級階段目標的“綜合性學習”部分指出:要“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這就決定了語文關注生活、關注時事的特點。
2005年各地考查情況:
2005年中考,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將時事材料引入了考題。日本申請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問題,中國臺灣問題,海嘯,雅典奧運會,200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 伊拉克戰爭等等。考查的形式靈活多樣,分布在試題的各個部分。
中考版對這一內容的關注:
2004年9月,我們推出了《時事:正在進行的歷史,正在形成的考題》專版(見本報89期2版)。2004年,雅典奧運會一結束,我們就預感到這在2005年的中考中應該是一個較為新鮮的題料,命題者會把這一題料運用在各種題型的考查中。于是,我們請遼寧大連市基礎教育研究室的賈榮固老師擬制了一份奧運時事題模擬演練(見本報94期2版)。我們還在頭版的“ZKB信息寬帶網”里推出了“新聞人物主題頻道”,介紹了部分奧運金牌人物和“2004年感動中國”中的幾位勇士(見本報97、98、104、120、123、125、130期1版)。2004年年底海嘯發生之后,我們在第一版做了特別策劃:《中考卷上,“海嘯”將會怎樣“出場”》,分析到了這一時事熱點可能出現的題型,并擬制了部分題目讓考生進行演練(見本報122期1版)。
與中考題的“契合”,也許并不一定要在試卷上看到“原汁原味”的考題,但我們可發這樣說,生活動態,新聞時事,一直是我們關注的內容。今后,我們還將繼續關注,把2005年7月-2006年6月的新聞熱點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在我們的報紙中,幫助同學們打開視聽,與時俱進.
2005年中考亮點之三:文化內涵使中考試題厚重起來
課標相關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總目標中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運用中又說:“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語文是一門人文課程,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內容自然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種各樣的文化現象。”
2005年各地考查情況:
近兩年里,“文化類試題”如雨后春筍般地走進中考語文試卷,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愛鄉熱情,提高了學生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傳承了人類優秀的文化。2005年的文化類試題涉及到了地域文化、傳統文化、名著文化對聯文化、網絡文化、建筑文化、店名文化、名人文化等,這些都應引起廣大考生足夠的重視。
中考版對這一內容的關注:
2004年9月,我們推出了《聚焦中考文學名著閱讀題》專版;2004年12月,我們推出了《對聯:民族傳統文化,中考創新題目》的專題專版(見100期2版);2005年3月,我們用三個版面的篇幅推出了《文化:讓中考語文試題的底蘊深厚起來》專題(見114期1、2、3版);2005年4月,我們推出了《漫步中考對聯大觀園》專版(見本報120期8版)。在這些專題專版里,我們不但對2004年的文化類考題進行了展示與答題分析,而且還模擬了一些新題讓考生進行演練。
關注文化,倡導人文,這是《語文報·中考版》的一個永恒視點。在今后的報紙中,我們將會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文化之美,和備考的同學一起領略中華文化的深厚與博大,幫助同學們順利闖過中考“文化”關。
2005年中考亮點之四:探究能力的考查更注重思維的拓展
課標相關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在內容解說中具體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005年各地考查情況:
近年來,中考語文試題中,探究題閃亮登場,給我們中考語文帶來新的亮點,更重要的是帶來的新的革命性的學習理念。因此,圍繞探究能力將成為今后中考的一個主流趨勢。2005年,這一考點依然有增無減。考查的形式,有的是在語言的積累與運用中單獨設題,有的是與綜合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考查,但大多數還是融合在閱讀題中,讓考生從閱讀材料延伸到現實生活,就文章與另外的相關材料進行探究。探究的問題包括對生命的思考,對自然環境的關注,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提倡,對美好感情的體味,對新聞時事的看法等。
中考版對這一內容的關注:
2004年12月,我們特別策劃了《中考語文如何考查探究能力》專題,并用四個版的篇幅集中探討了中考語文中探究能力的考查形式和解題思路,有講,有練,內容完備(見本報第103期1、2、3、7版)。
2005年中考亮點之五:詩詞鑒賞點亮了考生文學素養的火把
課標相關要求:
《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語文教材關于詩詞欣賞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點:
①欣賞詩歌,有自己的情感體驗;
②領略詩歌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和對人生的有益啟示;
③對詩歌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
④對詩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⑤能品味詩歌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2005年各地考查情況:
有關詩詞賞析的考查內容一般有這樣幾個方面:劃分詩句節奏、分析詩歌內容、詩詞語言的理解、藝術特色賞析、詩詞意境的理解與感悟、比較詩詞(文)的異同。命題的文本偏重于古詩詞曲,但現代詩歌的考查也呈上升的趨勢。
中考版對這一內容的關注:
2004年10月,我們用兩個半版面探討了現代詩歌的閱讀與寫作問題。〈擁抱文學的驕子--詩歌〉(94期6版)里,我們不但講解了現代詩歌的解讀方法,而且還提供了優美的詩歌并命制了相關的賞析訓練題;2004年12月,我們策劃制作了〈“最愛湖東行不足”,淺吟低唱品詩詞〉專版(104期2版),并用一版的篇幅刊登了關于“詩詞鑒賞題”的能力檢測(104期7版)。在我們2005年3-6月由“全國中考語文研究中心”命制的14份“2005年中考語文模擬試題”里,詩詞鑒賞題也曾多次出現。
在《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的指導思想下,詩歌鑒賞題在今后的中考的中考試卷中還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而我們中考版也將會以更大的力度、更靈活的形式加以關注與體現。
2005年中考亮點之六:聽說考查突出了語文的交際功能
課標相關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總目標”部分指出:“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2005年各地考查情況:
“口語交際”題的出現很好地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彌補了母語教學忽視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缺陷。“口語交際”主要考聽和說。有的是聽錄音,有的則是書面上“聽”,閱讀有關材料后依據語境按要求說話,或如按情境寫出有關人物的語言、寫出人物語言的內涵等。2005年中考,大部分省市都考查到了這一內容。
中考版對這一內容的關注:
2004年9月,我們制作了專版策劃:〈聽說:有聲的語文考試,無形的能力提升〉(87期2版);2005年4月,我們又制作了〈聚集中考口語交際題〉專版(118期2版);2005年5月,我們在頭版頭條刊登了山西陳卉芳老師的文章〈聽,不只用耳朵〉,分析了聽說能力考查的形式及應對策略(123期1版)。
今后,我們將進一步關注這一內容,幫助考生提高語文聽說能力,實現生活與語文的良好對接。
2005年中考亮點之七:圖表徽標,把考生的目光引向生活
課標相關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的“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部分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從這里我們可以印證那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話:“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
2005年各地考查情況:
近兩年里,讀圖表述題成為一個熱點,倍受中考命題者的青睞。因這類試題命題呈現多元化,立意具有新穎性,內容具有豐富性,解法具有探索性,思維具有發散性,答案具有多元性,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其考查方式主要有擬標題、釋涵義、寫廣告等。2005年中考,對這類題的考查依然形式多樣、五彩繽紛。
中考版對這一內容的關注:
2004年9月,我們策劃了《讀圖時代,與“圖”共舞》專題,對中考中的漫畫類、徽標類讀圖題進行了展示與講解(88期2、7版);2005年4月,我們又策劃制作了《點擊中考跨學科綜合考查題》,對中考中的一些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進行了關注與講解(120期2版)。
關于這一考點,我們在以后的報紙中還會以不同的方式進行關注,不斷把富有時代氣息的圖表徽標引入我們的報紙,幫助同學們開闊視野,提高能力。
2005年中考亮點之八:現代文閱讀以能力立意
課標相關要求:
關于閱讀能力,課標總的要求是:“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005年考查情況:
從已有的各地試卷來看,2005年現代文閱讀部分的閱讀材料和試題與2004年相比并無巨大變化。材料仍以課外文章為主,選取角度則側重“美”與“新”;試題則側重考查考生能力的運用,簡單的字詞填空近乎絕跡,題型更加豐富,圖表題、材料鏈接題等無標準答案的開放性試題有所增加,給予考生更多的發揮空間,不少地區如湖北宜昌課改實驗區、福建福州課改實驗區還出現了讀書筆記這一新的閱讀考查形式,進一步強調了閱讀與寫作兩種能力的綜合運用。
中考版對這一內容的關注:
現代文閱讀是中考的“重頭戲”,我們一直有專門的版面為這一內容服務。從2004年9月開始,我們對中考閱讀材料進行了分類,邀請各地教研室專家針對不同文章的特點進行了分類指導,把現代文閱讀部分清晰、條理地呈現給讀者。在本報2004年11月98期3版上,我們刊登了由湖北荊州市教研室余映潮老師撰寫的文章《注重能力,貼近生活,穩中有變》,對中考現代文閱讀作了分析和預測,指出了現代文閱讀命題的發展方向。從2005年4月開始,我們又邀請余老師從課標中提煉出有關現代文閱讀的十項能力,邀請各地教研專家、骨干教師對各項能力逐一進行指導與能力訓練,包括了現代文閱讀考查的全部能力。
對于閱讀的選文,我們力求貼近課標和中考,不少文章都原文出現在了中考試卷上,比如90期7版的“一顆圖釘”(湖北恩施州非課改實驗區),117期7版的“讀詩與識法”(江蘇宿遷),125期6版的《子夜曇花》(山東青島),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對于現代文閱讀這一版塊,我們在今后將繼續緊密聯系課標予以關注,為備考師生提供高品位的閱讀材料和高效率的閱讀指導。
2005年中考亮點之九:文言文課內外對比閱讀成為新的趨勢
課標相關要求:
課標直接針對文言文閱讀的規定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但是提請大家注意,課標關于閱讀能力的要求同樣適用于文言文,“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等能力都在考查范圍之內。
2005年各地考查情況:
從2005年各地中考試卷來看,除了對具體字詞語句的語法功能以及理解翻譯這類基礎能力的常規考查之外,對于整篇文章的理解性閱讀考查有所加強,幾乎所有的試卷都設計了諸如“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對文中人物有何評價”、“從文中領悟了什么道理(得到哪些啟示)”這樣的問題,涉及了品味、鑒賞、拓展等方面。文言文的比較閱讀也繼續升溫,有將同一類型文章進行比較的(山東臨沂),有將同一人物的不同事跡進行比較的(浙江臺州),還有將不同人物如何對待同一問題放在一起比較的(四川資陽),等等等等,這樣的考查方式增大了考生的閱讀量,對考生綜合理解與分析把握的能力要求也有所提高,難度也就相應提高了。上述事實表明,文言文的命題思路有向現代文貼近的跡象,廣大備考師生對此應當重視起來。
中考版對這一內容的關注:
文言文閱讀是閱讀的一大重點,也是難點,為此我們特意策劃了2004年7-8月的文言文專號,既涵蓋了字詞、文學文化常識等基礎知識,又對理解、鑒賞等高層次能力做了指導,并且配制了相應的中考訓練題,其中就包括比較閱讀這樣的考查方式,對文言文進行了集中細致的梳理。在正常版面,我們也對這一部分內容作了關注,在2005年第118期報紙的頭版我們刊登了海南省蘇盛葵老師關于文言文閱讀所作的述評以及預測,指出了文言文比較閱讀這一新的熱點。
2005年中考亮點之十:寫作在探索中前行
課標相關要求:
課標的理念與要求:“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
2005年各地考查情況:
從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百多份中考作文試題來看,今年的作文命題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上,都充分體現和落實了課標的相關理念與要求。首先試題的題型豐富多彩:命題、半命題、材料、話題、選題等,呈現出多元化特色。從各個考區的題型所占比例看,選題作文居于首位(34.6%),話題僅隨其后(32.7%),半命題次之(14%),而全命題與材料作文所占比例相差無幾(分別為10.3%與8.4%)。選題顯然已成了命題者的首選,因為這符合課標理念與課改精神--“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而話題作文,雖然單獨命題的考區比例有所下降,但加上在選題中的數量,其分量依然是舉足輕重。話題受到持久的青睞應該得益于它本身的“三自”要求吧,更有利于考生寫出真情實感,表達對生活的獨特感受。
在命題的內容上,呈現出一些共性的特色:關注生活,關注現實,關注時代,關注自然,關注自我,關注情感與道德,等等。
在開放中有所限制,在創新中不斷探索。開放依然是命題者的追求,但試題同時也加大了限制力度,比如在提示或要求中有這樣的表述:“請你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能恰當地運用表達方式”、“扣題作文”、“根據你的感悟”……這樣增強了考試的效度,體現考試公平、公正的原則。
中考版對這一內容的關注:
這里只談對作文命題內在規律及其走向的關注。①對選題作文這一熱點題型的關注。本報2004年10月第92、93期,連續兩期刊出“中考作文熱點透視”專題訪談:《數走俏寫作題目,還看今日選題作文》,詳細分析了選題興起的緣由、內在特點、組合方式,展望了其在2005年的走向。而今年中考,選題作文也正是在大家的期待中閃亮登場,成為命題首選。②對供料式話題作文的關注。中考版刊登的多道作文試題即屬此類。而這一題型也確實成為話題作文中的亮點,好評如潮。
同學們在閱讀本報的過程中,也應當關注有關作文命題走向分析的文章,以便在今后的練筆中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附:《語文報·中考版》與2005年中考接軌試題舉例:
◆湖北恩施州“語言積累與運用”第2題漫畫《探視》讀圖題--原題見本報119期2版。
◆黑龍江“語言積累與運用”第4題任選“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的一個進行簡單介紹,提示人物有劉翔、任長霞、田世國、袁隆平、徐本禹--關于劉翔、任長霞、徐本禹的介紹分別見本報97、120、123期1版《《ZKB信息寬帶網--新聞人物主題頻道》。
◆湖北恩施、江蘇宿遷、云南曲靖、貴州銅仁等地都考到了關于“海嘯”的文章--見本報122期1版《中考卷上,“海嘯”將會如何“出場”》。
◆湖北恩施州非課改實驗區“現代文閱讀”《一顆圖釘》--見本報90期7版。
◆江蘇宿遷“現代文閱讀”《讀詩與識法》--見本報117期7版。
◆廣西柳州、北海“現代文閱讀”(一)《中國實行綠色GDP》--見本報122期1版《ZKB信息寬帶網》。
◆貴州六盤水市課改實驗區“現代文閱讀”《環境破壞讓海嘯更可怕》--見本報122期2、7版。
◆貴州六盤水市非課改實驗區“現代文閱讀”《地震早知道》--見本報123期6版。
◆山東青島“現代文閱讀”《子夜曇花》--見本報125期6版。
◆福建寧德“現代文閱讀”《心存感激》--見本報126期7版。
◆云南非課改實驗區“現代文閱讀”《蘭草》--見本報126期3版。
◆福建泉州非課改實驗區“現代文閱讀”《上帝只給他一只老鼠》--見本報129期2版。
◆浙江紹興“文言文閱讀”《荀巨伯探病》--見本報2005年1-2月寒假專號。
◆山東淄博“文言文閱讀”《鄭成功收復臺灣》--見本報126期7版。
◆四川資陽市選題作文之一:以“書”為話題--見本報2005年1-2月寒假專號43頁第10題:以“書”為話題。
◆浙江衢州市選題作文之一:以“說話”為話題--見本報2005年1-2月寒假專號42頁第2題:以“說”為話題。
◆湖北武漢市選題作文之一:以“感恩”為話題--見本報125期4版《話題作文模擬訓練二則》:以“學會感恩”為話題。
◆湖南益陽課改實驗區選題作文之二:以“微笑”為話題--見本報122期4版《奧運題材設計二則》:以“微笑”為話題。
◆山東濟南課改實驗區選題作文之二:以“濟南的山水風情”為話題--見本報2005年7-8月暑假專號18頁第3題:以“家鄉風景”為話題;43頁第20題:以“山水”為話題;。
◆河南省課改實驗區選題作文之二:以“課外閱讀”為話題--見本報99期4版《每周一練》:以“課外閱讀”為話題。
◆甘肅蘭州市選題作文之二:以“學會 ”為題--見本報2005年7-8月暑假專號10頁第2題:以“我學會了 ”為題。
◆四川瀘州市作文:以“綠色”為話題--見本報2005年7-8月暑假專號28頁第3題:以“綠”為話。
◆浙江麗水市選題作文之二:以“堅持”為話題--見本報2005年1-2月寒假專號43頁第17題:以“堅持”為話題。
◆山東泰安市作文:以“責任”為話題--見本報2005年7-8月暑假專號13頁第2題:以“責任”為話題。
策劃/《語文報中考版》編輯部
《語文報中考版》編輯部點評2005年中考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