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語文教案(精選6篇)
生命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童年絮味》課文內容,了解“我”童年的生活情況。
2、品味《童年絮味》風趣的語言,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體會《童年絮味》作者童年時物質生活的艱辛與對美好世界的向往,進而更加熱愛今天的幸福生活。
4、概括《生命》中老師所說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童年絮味》課文內容,了解“我”童年的生活情況。
2、品味《童年絮味》風趣的語言,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品味《童年絮味》風趣的語言,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童年絮味》作者童年時物質生活的艱辛與對美好世界的向往,進而更加熱愛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過程:
(一)導入示例
童年是我們每一個人最幸福的階段,在童年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值得我們留戀的,我們和童年生活也是無憂無慮的,那我們大家來談一談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令你難忘的事或人。(學生回答)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我國當代女詩人舒婷她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樣的?
(二)《童年絮味》題解
本文是當代女詩人舒婷的富有情趣的一篇敘事散文。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在極度匱乏的物質條件下度過的充滿笑聲而又略帶辛酸的童年時光,抒發(fā)了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表達了對追求自由與快樂的純真童心的贊美之情。同時,也通過與今天的孩子們對比,引起人們的思考。
(三)《童年絮味》導讀
1、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看看作者在文中都寫到了童年的哪些事情。
討論歸納:
①童年的玩具只有一個;②多姿多彩的大自然;③初學識字自得意;④自編小辮美極了;⑤家教嚴歷成習慣;⑥左鄰右舍關系密;⑦乘涼還有小表妹;⑧夏秋冬季我都愛;⑨如今給兒買雨鞋。
2、重點難點解讀。
(1)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們今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作者生活的時代是我們國家經濟落后,物質條件差,那時的孩子們少玩具生活較苦。但他們卻同樣的熱愛生活,追求快樂,以艱苦的環(huán)境里照樣玩得豐富多彩。他們跟大自然親密接觸,他們從不缺玩伴他們可以享受漫長的暑假,健康成長。而今天的孩子們,物質生活優(yōu)越,他們有大量的玩具與玩伴,往往被封鎖在單元里與電視電腦為伴,或是被各種興趣班占去了課余時間,這是現(xiàn)在孩子們的痛苦之處。為了讓今天的孩子們健康成長,應該給他們真正減負,把假期和課余時間還給孩子們,引導他們正確對待學與玩的關系,讓孩子們親近大自然,健康快樂地成長。
(2)作者愛勞動的習慣是怎樣養(yǎng)成的?對她今后有何影響?
作者愛勞動的習慣與小時候所受的教育有關,作者很小的時候就自己洗衣服,洗自己的碗,還要接受外婆的嚴格檢查,漸成習慣,不以為苦反以為樂,時常陶醉在自己的勞動成果中。直到長大后,這個好習慣仍伴隨著她。
3、綜合研討,探究下列似乎矛盾的現(xiàn)象。
(1)為了貪吃灶糖就公開宣稱要嫁給賣糖的老頭兒(《揀麥穗》),小小年紀就把自己打扮得像“小妖精”(《童年絮味》),這些小女孩是“不害臊”還是挺可愛?或是二者兼有?為什么?
明確:這兩位小女孩當然是挺可愛的。首先,為了貪吃灶糖就決計嫁給賣糖老漢,這在實用性上是很不合算、毫無價值的。但是小女孩對此完全無知。正是這個無知襯托出了心靈的純潔。這樣的未被世俗功利熏染的心靈是可愛可貴的。把自己打扮得成了一個“小妖精”,小女孩的姨媽們看到后差點背過氣去,說明在實用性上無可取之處,甚至適得其反。但是小女孩的愛美之心是真誠的,純潔的,也是幼稚的,她以為自己美極了,她并不知道這個后果。這樣,相反的實用效果卻反而使人注意到了她的愛美心靈和幼稚可愛的童真。其次,“不知羞”在成人的詞典里,在成人的身上是貶詞,而在這特定表現(xiàn)兒童心靈的情境里,正是這“不知羞”才顯出她們心靈的純潔和心地的坦然。她們一點都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被人笑話,這是多么的純潔無邪!再次,為吃灶糖而公開宣稱要嫁給賣糖老漢,從理性講,絕對是荒唐可笑的。把自己打扮成了“小妖精”,從效果講也是可笑的。所以,兩篇作品中周圍的人們均哈哈大笑,笑得前仰后合。讀者看后想來也是開懷大笑。但這笑聲是善意的、寬容的、充分理解對象的,因為這里更多是令人可愛的純潔、幼稚、天真無邪。如果由此認為這些小女孩是“不知羞”和“挺可愛”兼而有之,那也應屬于幽默諧趣的表現(xiàn)效果問題,也就是說,幽默常常把優(yōu)點和缺點集于一身。換言之,這不是令人討嫌的“不知羞”,而是令人可愛的“不知羞”。
(2)“我”的樂園——百草園,原本只有一些野草;“我”最心愛的寶書——《山海經》卻是一部刻印十分粗拙的本子;類似的描述,《童年絮味》也有,請具體指出。交代這些童年的心愛之物、歡樂之處原本的“簡陋”,不會煞風景嗎?為什么?
明確:《童年絮味》以那些破布娃娃、破藤桌“舞臺”、荒郊野地、防空洞、九曲巷為玩樂對象、場所都屬于類似的描述。描述這些童年的心愛之物、歡樂之處的“簡陋”,并不會使文章遜色,相反,卻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感和審美的重點感——
其一,荒蕪的園子、拙劣的印本、破桌荒地,這些都是真實的。在大人們的眼里,這些大約都成不了他們的樂園和愛物。比如《阿長與〈山海經〉》中的“我”成年后,就買過了一本精致得多的石印本《山海經》,而原先長媽媽送的那本早不知丟到那里去了。但在生活經驗很有限、事事感到新鮮好奇、常常把幻想和想像當現(xiàn)實的兒童的心靈世界里,這些荒園陋物卻可能成為他們心靈上有著無限趣味的樂園,成為滿足他們童心的最為心愛的寶書,成為他們童年游戲的大好場所。物不擇好壞,事不計真假,要的只是能真正成為他們心靈上的樂園,這正是童趣生活的最真實的特點,這是幾乎所有人的童年時代都有過的“過家家”體驗。所以,無論是原始素材的實錄還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編造,描述這些童年心愛之物、歡樂之所的“簡陋”,恰恰更能增強文章的真實感。
其二,心靈上的樂園卻是簡陋之物。這一反差,突顯了審美的重點不在實用而在情感、情趣!拔摇睉涯畎俨輬@和三味書屋,不在乎這里只有一些野草和讀書生活的枯燥,而在于有過“我”的童趣童真童心!拔摇眲忧榈貞浧疬@部最初得到的最為心愛的寶書,不在于書本質量如此粗劣,而在于這里寄寓了一個人道關懷的動人故事!拔摇钡耐暌拔摇睙o限眷戀,不是“我”擁有過奢侈的玩具、豪華的游樂場,而是破桌破椅都記錄著“我”童年的情趣。
(四)《生命》導讀
1、默讀《生命》,體會文中老師所說的道理。
2、概括《生命》中老師所說的道理。
明確:要尊重每一個生命,關愛每一個尊貴的生命,生命的實質就是充滿著自由的活力,要為他們(它們)自由地、充滿活力地活著而高興,以寬廣的胸懷善待每一個人,善待每一個活生生的生命。
3、討論:借用《生命》中“老師”所領悟出的道理,你是否能欣賞到《童年絮味》所包含的趣味和意義?
《童年絮味》也就是像《生命》中的“老師”一樣,以對生命的新的感悟去感受、看待周圍的生活,以升華了的理性認識去照看具體的感性生活!锻晷趺痢肪拖瘛袄蠋煛痹谧闱驁錾峡吹降暮⒆觽儭罢覙纷印鼻榫暗姆。《童年絮昧》所包含的全部意義就是生命的意義,更具體一點,就是“老師”最后說的“生命的實質”,也是“老師”在本段文字開頭說的“多么自由啊,不肯受壓制”,它的趣味就是以童年情趣的形式展現(xiàn)著這充滿自由活力的鮮活的生命。文中的“我”及童年伙伴們也是在到處“找樂子”,替洋娃娃整容。捉蝴蝶、捉迷藏、鉆防空洞、捧著大詞典大聲唱讀、把自己打扮成“小妖精”、與同學打架、自編自演戲劇、泡海水、過春節(jié)、秋游野餐運動會……,所有這些童趣生活就是活著的生命的趣味。
4、寫作特色:
(1)語調詼諧,充滿童趣。
(2)以比鮮明,引人深思。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詞句品味積累”。
2、完成《伴你學》中相關練習。
【教學總結】
在教讀本文的時候,我讓學生先讀一遍,談點感受。由于七年級的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對于哲理性的敘事散文還沒有較深的認識,所以談的比較膚淺。我就引領他們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寫了那些事情,為什么寫這些事情,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最后大多數(shù)學生都體會到了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尊重每一個生命,珍愛每一個生命。
教學本文,在備課時我的心靈就受到了深深地觸動:讀完這篇文章,我掩卷沉思。我們都是有生命的,但誰何曾認真正視過自己的生命?仔細想來,每每在別人的生命因天災人禍、疾病困苦而飽受煎熬甚至夭折時,才想起:哦,有生命真好,能好好活著真好,平安健康真好!而對于其他的生命,我想,去關心、愛惜他們的就更少之又少了。那么,究竟是什么令我們對生命毫無感動甚至漠不關心呢?
誠然,我們教師是最不應該漠視生命的人,因為我們每天和眾多鮮活的生命打著交道。我是一個喜歡孩子的人,記得剛剛畢業(yè)來到學校,看到天真可愛的孩子,我笑了,如同沉河一樣,是一種從心靈的笑。那時候,最強烈的感受就是:和孩子在一起無憂無慮,和孩子在一起我也成了孩子,和孩子在一起生命如此燦爛。那時候,每每親朋好友對我的職業(yè)表示羨慕時,自己也覺得從事這個職業(yè)的幸福。
教師從事的是教書育人的事業(yè),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一個個有著鮮活生命的人。我們對待學生不能像對待等待加工的工業(yè)材料那樣,按照我們的意圖把他們加工成一個個符合我們自己意愿的成品;從而抹殺了他們的個性,遏制了他們的思想,使他們失去了創(chuàng)新的能力。這樣是不利于社會的發(fā)展的。 我們面對著幾十個鮮活的生命無動于衷,對一個個有思想的生命更多的時候是壓制,而往往這些抑制個性、不尊重生命的做法被我們堂而皇之地冠以“愛”的稱號。
北大教授錢理群這樣說:我熱愛教師工作,卻恐懼于“教書匠”。在讀他的這句話時自己還不甚理解。而在觸摸《生命》后,我幡然醒悟:教書匠如同木匠、鐵匠一樣,他們面對的哪里是生命啊,已然成為了“教書機器”、“老師油子”,這不就是對生命的漠視、不尊重甚至不負責任嗎?這樣說也許任何一位教師都會難以接受,可你敢說在你的教師生涯中沒有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嗎?
清晨,步入校園,孩子們看見你,立正敬禮“老師好”,你立正回禮“同學好”了嗎;課堂上,學生啟而不發(fā),你暴怒之下口不擇言,你考慮過一個生命受到的傷害嗎;孩子們有了快樂或是憂傷,他找你傾訴嗎?即便是傾訴了,你和他同喜同憂了嗎……捫心自問,我就有做得不當?shù)牡胤,班上的學生閑著沒事就愿意和老師說話,我哪有那個功夫和他磨牙?教學進度趕不上,美術音樂上什么上,一律改成語文課,我哪有和孩子們商量?學習任務完不成,鋪天蓋地一通訓斥,我哪有心思去傾聽學生或真或假的“借口”……往小了說,是我對學生缺乏耐心,缺乏愛心,往大了說,這就是對生命的不尊重!懊總人的心里可能都有被黑暗遮蔽的時候,不幸就在那時乘虛而入。每個人的心里可能都有脆弱的時候,他因此走上了歧途。但就是這些,都能夠得到寬容!蔽覀兊暮⒆觽兡兀敲促|樸、天真,不大干凈的臉龐上一樣是清澈的眼睛,他們對這個世界懵懂地感受著、探究著,努力著。對于他們,我還苛刻什么呢?他們同樣是生命,他們都有生活的權利,他們都可以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我有什么理由漠視他們的生命呢?非常欣賞沉河的這一句話,“愛才是唯一的才能”。的確,正是對學生的愛,促使我們鉆研教材教法;正是對學生的愛,促使我們走進他們的心;正是對學生的愛,促使我們絞盡腦汁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活動;還是對學生的愛,促使我們沒有結束地去干我們的活……
凡事可以重來,唯獨生命例外。在珍視孩子的生命的同時,我們不也在實現(xiàn)著自己生命的價值嗎?有位老師說:批著學生的作文,我就神經病一樣,跟著哭,隨著笑。我說:“不,這就是教師的幸福,這就是教師對生命的感動,這就是教師生命價值的實現(xiàn)!”是啊,當看到孩子們精彩的文章,美麗的圖畫;聽到他們美妙的歌聲,暖人的話語;感受到學生對同伴的關心,對班集體的熱愛,我釋然了。我看到了我生命中有盛開的花朵,這些花朵,正是我可愛的學生的生命之花,我又不禁沉重起來,因為我的生命已經不再那么簡單,我的肩膀上多了份沉甸甸的責任。
生命從零開始,最后又歸結為零。其中,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過程則是最有意義的,也是我們惟一能夠把握的。好比一個圓圈,從終點又回到起點,圈中的無數(shù)點點就是生命的印跡。
請每一位從教者再讀一遍沉河的《生命》吧!請你多讀幾遍這幾句話“我?guī)е袆踊氐轿疑险n的教室的,因此我沒再為教室里不聽話的學生而惱怒,也沒再為那些不用功的學生感到失望。我要用最動聽的語言給他們講課,用無限的耐心給他們解疑!蹦阋欢〞兴袆雍透淖兊。
生命語文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體會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喚起學生對 親情的向往,能在生活中用心體會親情。
2、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描寫男孩神態(tài)、動作、語言的語句,初步體會這些語句在表達文章中心意思時的作用。
3、重視朗讀指導,鼓勵學生讀己的疑問,讀己的感受,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
二、教學重點:
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男孩的勇敢與對妹妹深深的愛。
三、教學難點:
透過文本,感受親情的偉大與無私。
四、教學準備:
投影儀、小黑板。
五、教學流程:
。ㄒ唬⿵土曇。
1、講的是誰和誰平分生命的故事?
2、你覺得文中的小男孩是一個怎樣的男孩?
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到文中,感受男孩的勇敢與無私,品味親情的偉大與可貴。
(二)品讀感悟。
1、自由輕聲讀課文的3、4自然段,畫出你認為能體現(xiàn)男孩勇敢的句子,多讀幾遍,并說說你從中又體會到了什么?
重點體會:
(1)男孩梢一猶豫……
①這是醫(yī)生要求男孩抽血時男孩的表現(xiàn),說說你從哪個詞體會到了男孩的勇敢?
、谀泻槭裁磿q豫,在他猶豫時,他想了些什么?
。2)抽血時,(出示:讀男孩安靜地不發(fā)出………)
、偻蠹t的鮮血一滴一滴的流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時,男孩在想些什么呢?
②你從哪能體會到他的勇敢、堅強和對妹妹深深的愛?
③結合兩個“微笑”、“不發(fā)出一絲聲響”等來體會。
2、寫法上的特點:注重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來描寫。
3、當醫(yī)生告訴他還能活100歲時,男孩有什么的反應?
。1)自由讀文,匯報。
第一次抽血時,男孩是猶豫的,而現(xiàn)在男孩卻是……
。2)指導朗讀。
勇敢的男孩們,站起來,挽起你們的手臂,挺起你的胸膛,讀:“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給妹妹把,我們兩個每人活50年!”
4、激發(fā)情感。
。1)面對這一切,醫(yī)生震撼了……
、冽R讀:這是人類最無私最純真的愛的諾言!
面對這一切,我們震撼了……
、邶R讀:這是人類最無私最純真的愛的諾言!
面對這一切,所有的人震驚了……
、埤R讀:這是人類最無私最純真的愛的諾言!
。ㄈ┥A情感。
1、如果此時此刻,這個男孩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對他說點什么?
2、妹妹做完了手術,知道哥哥為她做的一切,她會怎樣?
引發(fā)學生的想象,讓學生的情感在此時得到共鳴。
。ㄋ模┤摹
1、談學完后的感受,體會親情的偉大與無私。
2、寫法。
生命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全文結構。(教學重點)
2、品味重點語句,體會作者熱愛生活,對待生命的積極態(tài)度。結合海倫戰(zhàn)勝挫折的經歷談談海倫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教學重點)
3、結合海倫·凱勒的生平事跡,體會殘疾人生活的艱辛和“愛”之偉大,陶冶情操,使學生情感得到升華。(教學難點)
【教學輔助】多媒體教學平臺。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后,對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在保衛(wèi)祖國和建設祖國的革命斗爭中致殘以后,又能寫出鼓舞了數(shù)代人的名著而感慨不已。你們是否知道大洋彼岸的美國有一位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她就是海倫·凱勒。‘
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海倫·凱勒的風貌,投影顯示作者事跡簡介。
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她生于亞拉巴馬州,在波士頓柏金斯盲人學校莎莉文老師的協(xié)助下。她學會了閱讀、寫作,還學會了說話,上了大學,并且成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1900年,海倫進入拉德克利夫學院學習。并于1904年榮譽畢業(yè)。當年她和她的老師莎莉文合著的海倫的自傳(又譯<我生活的故事))發(fā)表,即引起轟動,成為著名的英文名著。
二、生字詞。
搓捻cuōniǎn繁衍yǎn遷徙xǐ覓食mì小憩qì遨游áo枝椏yā
剎那chà穿梭suō暖和huo花團錦簇cù冥思遐想xiá
、倮Щ螅焊杏X疑難,不知道該怎么辦。②冥思遐想:深沉、悠遠地思索或想像。
、鄱骰荩航o予或受到好處。④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菝啦粍偈眨盒稳菝篮玫臇|西太多,一時來不及欣賞。多指美景及藝術品。
⑥企盼:盼望。⑦油然而生:很自然地產生(思想、感情等)
、嗷▓F錦簇:形容五彩繽紛、十分華麗的形象。
三、自主閱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圍繞下面問題,小組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1、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á偕蛭睦蠋熃獭拔摇弊R字。②莎莉文老師“我”認識、了解大自然。③莎莉文老師逐步引導“我”認識“愛”。)
2、海倫·凱勒在什么時間,怎樣認識了安妮·莎莉文老師?這位老師對她有什么影響?
。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海倫·凱勒從母親的手勢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樣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尋常的事情要發(fā)生。她站在臺階上等待。后來,“一個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緊緊地抱在懷中。我似乎能感覺得到,她就是那個來對我啟示世間的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師!保
3、莎莉文老師是怎樣教育“我”認識具體事物的?
。ㄎ闹袑懮蛭睦蠋熃涛艺J識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為一個陌生人第一次摟抱我,有意識地給我玩具,教我拼寫洋娃娃“doll”。還教我學會了拼寫“針”(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這些詞。特別具體寫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師讓我一只手接觸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寫出“水”這個字,使我終于領悟到“水”這個字就是我手上流過的清涼而奇妙的東西。從此,海倫·凱勒開始大量認識具體事物。)
4、莎莉文老師又是如何讓“我”認識、了解大自然的?
。ㄉ蛭睦蠋煱盐?guī)У酱笞匀恢校\用我的觸覺、嗅覺,以及學到的詞匯,讓我在頭腦中形成特有的形象。有一次,莎莉文老師讓我坐在樹上等候她回去取午餐,突然天氣變化,暴風雨來臨,在最危急的時刻,老師來了,扶我下來。這件事使我懂得了大自然不總是對人微笑,給人仁慈。)
5、莎莉文老師又是怎樣逐步引導“我”認識“愛”的?
。ㄉ蛭睦蠋熡玫氖乔楦畜w驗法。通過情感體驗和對各種不同事物的對比,使海倫從如:“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輕輕地摟著我,在我手上拼寫出了‘我愛海倫’幾個字!蛭睦蠋煱盐覔У酶o了,用手指著我的心說:‘愛在這里!斑@時,我突然明白了,這個字原來指的是腦子里正在進行的過程。這是我第一次領悟到抽象的概念。”“剎那間,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覺到有無數(shù)無形的線條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靈中間。”)
四、精讀課文,討論以下問題。
6、你認為沙莉文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
。ㄊ且粋出色的教育藝術家,有愛心、耐心的老師。)
7、你認為海倫是一位怎樣的學生?
(是一個好學、聰明、堅毅、情感豐富、有強烈的求知欲的學生。)
8、找出文中關于“愛”的句子,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ā皭凼腔ǖ南阄秵?”——愛是給人帶來愉快而美好感受的東西。
“愛是不是太陽?”——愛能給人光和熱,能使萬物茁壯成長。
“愛有點兒……也不想玩了。”——有了愛,你就快樂,生活就變得美好。)
9、你是怎樣理解“再塑生命”這一題旨的?
。◤淖置嫔峡,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的意思。文中是指“愛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在莎莉文老師教育下,“我”的靈魂被喚醒,再次擁有了“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老師讓“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教“我”懂得什么是“愛”。從這個意義上說,莎莉文老師是“再塑生命的人”,從而表達了作者對莎莉文老師無比的敬愛和感激。)
五、拓展性學習。
要求:試列舉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艱辛努力而成功的殘疾人的事跡(由學生自主發(fā)揮,教師補充):
A、奧斯特洛夫斯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B、貝多芬譜寫《命運交響曲》;
C、民間藝人阿炳奏響《二泉映月》;
D、司馬遷身受宮刑,完成《史記》;
E、美國連任三屆的總統(tǒng)、二次大戰(zhàn)英雄羅斯福從小患小兒麻痹癥;
F、張海迪自學成才;
G、孫臏受臏刑,著《孫臏兵法》;
I、埃及第一任教育部長、大作家塔哈·侯賽因是盲人。
六、課文小結。
本文是美國盲聾啞作家海倫·凱勒的作品。這篇課文,既表現(xiàn)了一位富有愛心的老師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藝術,也展示了一個盲聾啞女孩的精神追求。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在向莎莉文老師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時,為這位聾啞女孩好學敏思、堅韌不拔、熱愛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動。同時,文章文筆優(yōu)美,充滿詩情畫意,很值得我們好好品讀。
生命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 理解文章蘊含的深刻哲理,認識生命的本質和生命的意義,培養(yǎng)積極的人生觀。
2. 反復朗讀,提高誦讀水平,感受文章的優(yōu)美語言。
3. 欣賞散文,品味其中的情思和意蘊。
學習重點:
1. 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和理性的思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2. 在反復朗讀中品味散文的特點。
學習時間:
2課時。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組織自學
解釋詞義:一瀉千里 啼血 清冷 清吟
二、分A、B組完成
A組以《生命像一江春水流動著》為題,B組以《生命像一棵小樹生長著》為題,將課文改編成朗誦材料,進行誦讀練習。
三、誦讀表演
教師組織學生對課文進行有感情朗讀
四、誦讀評議
1. 評議朗誦效果。(語氣、語調、語音、語速、情感、節(jié)奏等)
2. 評議改編的材料(有無肢解層次內容,有無突出重點等)
五、梳理結構
細心的同學已經發(fā)現(xiàn),本文只有一段,F(xiàn)在我們就文章的內容劃分層次,并用簡潔的語言寫出層次大意。(言之成理即可。)
六、課后拓展學習
1. 網絡學習:閱讀“生命之光”一類紀念冰心老人的文章。
2. 搜集關于“生命”的格言、警句。
提供網址
第二課時
課內學習
一、格言導入課文
1. 同學們展示搜集的格言、警句。
2. 老師出示一條格言,組織討論。
“以特寫的角度看生命,它是一個悲劇,以長鏡頭的角度看生命,則是一場喜劇。”
──查爾斯·加普林〈Charles Chaplin〉)
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教師點題:對于生命的含義,同學們似乎明白了一點。但是,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跡,要想真正明白它的真諦,不妨借助前輩們對生命的感受和思考來開闊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思想。
二、誦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生命的思考
1. 默讀課文,質疑問難。
2. 組織討論,理解生命的含義。
A.“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這句話的含意是什么?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有什么作用?
因為缺少了奮斗與成長,生命變成了“死湖”,變成了“空殼”,而現(xiàn)實中確實有缺少進取精神的人,所以作者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反復強調作用:強調今生今世要奮斗,要前進,要成長。
B.“他消融了,歸化了,他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這句話十分形象地表現(xiàn)了歷經奮斗者的心境,用你的語言表達你的理解。
經過奮斗的人,在回顧生命歷程時,雖然沒有遺憾,心境平和寧靜,但卻有幾分悵惘和虛無。
C.“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弊髡邽槭裁凑f在快樂和痛苦中我們都要感謝生命?
因為生命讓我們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悅和美麗。
D.雖然作者說“我不敢說生命是什么”,但是,縱觀全文,事實上已經作了回答。那么,生命到底是什么?
生命誕生于自然,最終又歸于自然;生命是戰(zhàn)勝困難、享受歡樂、不斷前進的過程。
三、誦讀課文,體會議論散文的特點,了解作者的人生觀
議論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點,它給讀者一種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從而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索和聯(lián)想的空間。它往往蘊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爐。鑒賞議論性散文,要注重從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細體會情理交融的藝術特點。
請大家細細品讀,說說本文是如何讓“生命”這個理性的事物形象起來的,它為我們提供了哪些思索和聯(lián)想的空間?
通過兩個比喻,讓生命充滿盎然的活力和勃勃的生機,形象地表達了生命歷程里的歡樂(一江春水經過細細平沙,看見夾岸桃花;一小樹種籽破殼出來;小樹開出滿樹繁花,蜂蝶圍繞,小鳥歌唱,小樹蔭庇花草;小樹結出累累果實等。)和痛苦(遇到暴風雨,使他心魂驚駭;冬天的朔風,使他無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等。)
最后,用富有哲理的語句(“生命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薄霸诳鞓分形覀円兄x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痛苦又何嘗不美麗?”這些話道出了生命的真諦,表達了積極的人生觀。這完全是作者自身生活態(tài)度的寫照。
有人說,冰心的生命,像詩一樣優(yōu)美、清新,像玫瑰一樣芬芳、艷麗。長長的一個世紀,從起始到終點,以筆和生命畫了一道美麗的弧線。對此,不知同學們有什么感觸?(結合課外閱讀談談感想)
冰心一生,追求真善美,憎惡假惡丑,敢于揭露黑暗和腐朽,無私無畏。
冰心平易慈愛,在她眼里,沒有平民百姓和“達官貴人”之分。
巴金說:“冰心大姊的存在就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盞明燈,照亮我前進的道路,她比我更樂觀。燈亮著,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燈亮著,我不會感到孤獨!
梁啟超1924年贈送冰心一副對聯(lián)“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岳夢中飛”,這正映照著冰心的人格、境界。這就是冰清玉潔的一顆心。
……
四、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說說自己的人生色彩
五、課后拓展學習
1. 仿句練習
A.用“不是……也不是……而是……”句式寫話。
B.寫一組排比句。
2. 以“生命,苦耶?樂耶?”為題,寫一段話。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我們要把自己的生命變得有意義,這就需要我們提高對生命的認識,請同學們談一談對生命歷程的看法。(學生暢談對生命意義的認識,教師在學生暢談過程中對他們的思想進行指導。
生命語文教案 篇5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理解驕奢、清吟、蔭庇等詞的詞義并學會運用。
2、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本質的認識。
能力目標:1、反復朗讀課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體會文章景、情、理和諧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語言美。
德育目標:認識生命的客觀法則,豁達樂觀地對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樂和痛苦。
教學重點:1、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鮮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語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蘊。
教學難點:感知作者的情感變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
教學方法:1、朗讀法2、品讀法3、延伸拓展法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思讀課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品讀課文,美點尋蹤,鑒賞文章的美。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生命是什么?這是一個既簡單又復雜的問題。人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生活的經歷和感受回答這個問題。下面我們聽聽中國文壇老祖母冰心的答案吧。
設計(二)生命,偉大而神秘,豐富而奇妙,樸素而美麗。生命,猶如一只萬花筒,它的形態(tài)和色彩變幻多端,面對這一瑰麗的世界,作為生命高級形式的人,我們必然會有說不盡、道不完的生命話題,觀不盡、賞不完的生命花朵,彈不盡、唱不完的生命曲凋。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一曲韻律悠遠的生命詠嘆調吧。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注意正音,并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多媒體顯示:
挾卷(xié)芳馨(xīn)怡悅(yí)云翳(yì)
2、學生互讀課文,一人讀,一人聽,糾正讀音。
3、選三位同學范讀課文,每人讀一部分,其余同學評點。
教師評點:朗讀時要注意語調的把握。感情激越處聲音要響亮,情調應激昂;感情平靜處要讀得深沉些。
4、學生放聲讀課文,力求聲情并茂。
三、思讀課文,把握文意
1、理清行文思路。提問:本文為一片作,一氣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嚴整。清說說你對文章思路的看法。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明確:全文大致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僅一句話,我不敢說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說生命像什么。這是全文的領起句,也是思路的起點,提示話題,引起下文,
第二層:從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來生。描寫生命像春水東流的狀況。
第三層:從生命又像一棵小樹到也不敢信來生。描寫生命像一棵小樹成長和衰亡的狀況。
第四層:從宇宙是一個大生命到結尾,總結上文。抒發(fā)感想,闡發(fā)哲理。
2、精讀課文,把握文意
教師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研討課文。
多媒體顯示:(1)生命是什么與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為什么對前者不敢說而對后者能說?根據文意說說你的理解。(2)作者將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并充發(fā)展開,請聯(lián)系思路,分析作者這樣寫的用意。(3)最后一層在全文結構和表達主題方面起什么作用?
同桌之間討論、交流。
明確:(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質的終極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學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選擇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對生命過程的形象化描繪,便于作者抒發(fā)對生命的獨特感受。
(2)一江春水側重闡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樹側重揭示生命的價值,兩個比喻的內涵相互補充,形象又完整地闡明了生命的過程和意義。
(3)最后一層綰結全文,點明、深化主題。作者在這一層揭示生命的本質(由卑微、渺小到生長、進化),點明快樂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這是在前文對生命的現(xiàn)象作比喻性的描寫之后得出的結論。
四、美點尋蹤,發(fā)掘課文的審美價值
1、請學生談談初讀課文的感受,對課文進行美點尋蹤。
生1:作者把生命還原成具體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繪出一幅幅生命的圖畫。
生2:本文語言優(yōu)美,比喻、排比處處皆是。
生3:本文意境優(yōu)美,情景交融。
生4:本文富含哲理,表達了作者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教師總結:大家談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難得的美文。下面我們將從意境、哲理、語言三方面欣賞本文的美。
2、賞析課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美在形象賞析:(1)話說一江春水
多媒體播放一江春水東流入海的動感畫面。雪山、峭壁、嶝巖、平原、斜陽草樹、夾岸桃花、激電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畫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來,奔流激蕩。
學生齊讀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來生,結合畫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①清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試著閑自己的話描述下這個過程。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提醒學生注意體現(xiàn)這個過程的歡樂和痛苦。
、谄肺断嚓P詞句。體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這個鮮活的形象,
學生自主品評。
成果展示:
四個有時候。體現(xiàn)流程的豐富多彩。
聚集、奔注、沖倒,挾卷、奔騰、回旋等詞體現(xiàn)了高昂激越的氣勢和不可阻擋的力量。
快樂勇敢、享受、憤激、心平氣和、快樂又羞怯、心魂驚駭、憩息睡眠等詞刻畫了春水的性格、情懷。
(2)話說一棵小樹
多媒體播放動漫flash,顯示一棵小樹的成長歷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長出嫩葉、開出繁花、蜂蝶飄翔、小鳥歡唱、濃陰如蓋、碩果累累、黃葉翻飛、葉落歸根。
學生齊讀生命又像一棵小樹也不敢信來生。
①請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話描述上小樹的生命歷程。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提醒學生注意體現(xiàn)時序(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體現(xiàn)特有的平靜和溫柔。
、谄肺断嚓P詞句,感受一棵小樹鮮活的形象。
學生自主品評。
成果展示:
小樹生命歷程中的幾個連續(xù)的階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終結。
聚集、欠伸、破殼、伸出、吟唱、跳舞、掙脫、挺立、抬頭等詞體現(xiàn)了小樹生命力量的沖動與奮進。
勇敢快樂、寧靜怡悅體現(xiàn)了小樹勃發(fā)的生機、恬淡從容的情懷。
美在情感闡釋:
教師提示:
在形象的描摹過程中,流露出作者動人的情思。在描寫一江春水時充滿激情,從憤激怒吼奔騰等詞可以讀出這種感情來;繼而面對種種境遇,心情是快樂的、平靜的;最后描寫春水到了大海,表達的心情是平靜的,沒有快樂。也沒有悲哀。描寫一棵小樹則不同,一開始充滿喜悅、希望,繼而是寧靜和怡悅,最后冬天來臨,葉落歸根,則懷有超乎尋常的平靜。
本文表達的感情是豐富多樣的,但總的說來感情基凋是積極樂觀的。
學生大聲讀課文,悉心體味作者的情感。
3、教師總結:作者將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將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繪出一幅幅優(yōu)美、生動的圖畫,傾注了自己的滿腔深情。讓我們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時,領悟、認識生命的本質。
五、布置作業(yè)
1、描繪一江春水時,一路上他享受著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切指什么?請根據文意回答。
2、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修辭,另寫兩句話,組成一組排比句。
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他從最高處發(fā)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第二課時
繼續(xù)欣賞文章的哲理美、語言美;聯(lián)系自我,對照反思,總結升華;延伸拓展,類文薦讀,開闊視野。
一、學生齊讀課文
二、鑒賞哲理美
1、品味關鍵語句,理解其深層含意。
多媒體顯示:(1)她(大海)多么遼闊,多么偉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2)他消融了,歸化了,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3)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4)他會聽見黃鶯清吟,杜鵑啼血,也許還聽見梟鳥的怪鳴。(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們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葉的活動生長合成了整個宇宙的進化運行。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
(7)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8)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學生自由選句評析,集體交流。
明確:(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歸宿。光明象征生命達到輝煌的頂點,黑暗指生命的終結。生命是一個客觀的過程,光明與黑暗相生相隨。(2)生命是一種過程,應當從容鎮(zhèn)定地面對死亡,顯示了作者生而何歡,死而何懼的平常心。(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輪回說,冷靜、客觀、從容地面對生命,熱愛生命,表現(xiàn)了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4)人的一生會遇到快樂、悲哀、嘲諷甚至反對,快樂與痛苦相生相隨。(5)雖然每一個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組成整個人類卻可以創(chuàng)造歷史,推動社會前進。表現(xiàn)出作者浩渺的思緒、寬廣的胸襟。
(6)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才,都能為人類作貢獻,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義。(7)闡述生命中快樂與痛苦的辯證法,表明作者對生命規(guī)律的判斷、認識。
(8)這一句話與孟子的生于憂患表意相同,我們要學會享受痛苦、感謝痛苦。
2、提問:作者對生命的本質有怎樣的認識?談談你的理解。
學生討論并自由發(fā)言。示例:生命的本質和規(guī)律,在于蓬勃成長,奮勇前進,任何力量也無法阻礙它、壓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繼而強健、壯大,終而歸于消亡,其間幸福與痛苦、順境與逆境相伴相隨。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經歷種種磨難,其間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種幸福。
生命存在于運動之中,生命的過程是進取、斗爭的過程。
個體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個體生命最終要回歸宇宙大生命的母體之中。生命的體驗,始而新鮮,繼而平靜,最終歸返大生命母體中則無歡喜也無悲哀。
3、教師總結:本文用充滿哲理的語言,對生命過程進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現(xiàn)了作者對生命本
質的認識。生命需要流動和生長,我們要享受快樂,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艱難。我們要感謝生命,不僅感謝快樂,也要感謝痛苦。我們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尋生命生長的閃光點,向生命的頑強不屈敬禮。我們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貴頂禮膜拜,為生命全過程的每一刻喝彩。
三、鑒賞語言
1、摘句交流。請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語句,把它推薦給大家并簡要說明理由。
學生自由發(fā)言。
2、教師歸納:美在靈動、蘊藉。集中表現(xiàn)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樹兩個層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美在反復。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為行文層次的標志,又給人旋律回轉、反復吟唱之感。
他消融了,歸化了,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莊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對死亡的畏懼、痛苦。語言看似平常,實則蘊含邈遠的情思,意味深長。
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反復強調,否定生命輪回說,理性地對待生命,表現(xiàn)了作者高遠的人生情懷。
美在詩意。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一個美麗的黃昏,這是一句詩句,云翳喻指豐富多樣的經歷、體驗;美麗的黃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齡。或者說到了老年,具有無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況。冰心老人誠摯地祝愿,希望我們的一生有豐富多樣的經歷,真正體驗人生的美好。
3、仿句練習。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一個美麗的黃昏這句話。另寫兩個句子。
學生自由發(fā)言。示例:愿你生命中有豐富的色彩,來描繪一幅壯麗的畫卷。愿你生命中有動人的音符,來譜寫一支雄壯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來釀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四、聯(lián)系實際,體驗反思
教師創(chuàng)設討論氛圍:作者說,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總是相生相成的。請聯(lián)系自己的體驗和對生命的認識,以生命,苦耶?樂耶?為話題說一段話,表達自己的人生信念。
學生由于閱歷所限,恐怕會為生活中的諸多煩惱所困,教師應相機誘導,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使他們從容應對生活,感謝幸福、感謝痛苦。
五、延伸拓展。教師分發(fā)文字資料,內容如下:
閱讀趙麗宏的《生命》,看看作者對生命有怎樣的認識。
生命趙麗宏
一假如生命是花。花開時是美好的,花落時也是美好的,我要把生命的花瓣,一瓣一瓣撒在人生的旅途上
二假如生命是草。決不因此自卑!要聯(lián)合起所有的同類,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獻出屬于自己的一星淺綠。大地將因此而充滿青春的活力。
三假如生命是樹。要一心一意把根扎向大地深處。哪怕腳下是一片堅硬的巖石,也要鍥而不舍地將根須鉆進石縫,汲取生活的源泉。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參天大樹當然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山禿嶺中做一棵孤獨的小樹,給迷路的跋涉者以希望,那就更為光榮。
四、假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隨波逐流!我將高高地升起風帆,向著未有人到達過的海域
五假如生命是水。要成為一股奔騰的活水呵!哪怕是一眼清泉,哪怕是一條小溪,也要日夜不停地、頑強地流,去沖開攔路的高山,去投奔江河
六假如生命是云。決不在天空里炫耀自己的姿色,也不只作放浪的飄游。要化成雨,無聲地灑向大地。
七假如生命是一段原木。做一座樸實無華的橋吧,讓那些被流水和深壑阻隔的道路重新暢通!
八假如生命只是一根枯枝。那就不必做綠色的美夢了,變成一支火炬吧,在黑夜中劈里啪啦從頭燃到腳
學生思考。明確:真實的生命是平凡的。平凡的外表之下跳動著一顆勇敢地面對挫折、充滿自信、扎根現(xiàn)實,激流勇進、謙虛樸實、隨時奉獻自己的火熱的心,那么平凡也就透出幾許高貴了。
六、課堂小結
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樹為喻,揭示生命的生長、壯大和衰老的普遍規(guī)律以及生命中苦痛與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則,同時表達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給我們至美的藝術享受。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你喜歡的語句。
2、閱讀冰心的散文《霞》(見課本P71),比較《霞》與《談生命》,說說它們的異同。
提示:《霞》寫于1985年.《談生命》寫于20世紀40年代。兩文寫作時間相距近四十年,其間我們國家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者也由中年人變?yōu)槔夏耆恕晌闹黝}有相似之處,情調略有不同,課文的情調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
。ā断肌疯b賞文章見備課資料部分)
板書設計
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樹)
談生命哲理美(生命生長,流動;感謝快樂、痛苦)
吾言美(靈動、蘊藉、反復、詩意)
生命語文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朗誦課文,理清文章脈絡,理解文章主旨。
2、能力目標:領會文章象征手法的運用,體會文章用形象的比喻表達深刻思想內容的寫作方法。
3、情感目標:認識生命的本質,培養(yǎng)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獲取親身參與探究的體驗,培養(yǎng)自覺探究意識,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欲望。
二、教學重點:
1.有感情朗讀課文,領會文章象征手法的運用,體會文章用形象的比喻表達深刻思想內容的寫作方法。
2. 理解文中最能表達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把握文章思路,領會文章主旨。
三、教學難點:
認識生命的本質,養(yǎng)成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
四、教學手段、方法:
1、多媒體教學課件貫穿教學始終,充分發(fā)揮其強大感官沖擊作用;
2、嘗試運用因特爾未來教育理念設計問題,引領學生深入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引導學生采用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式,訓練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在黑板上寫下(或用多媒體投影出)生命二字.
學生:談談看到這兩個字的感想
2、導言:
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并且人的生命只有幾十年,兩萬多天,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猶如一顆流星,轉瞬即逝。我們不禁深深嘆息:人生是如此短暫!如此短暫的人生旅途,我們該如何完成我們的人生使命呢?我們應該選擇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讓我們的生命更有意義呢?
讓我們聽聽中國文壇女作家冰心是怎樣詮釋生命的。
基本問題 : 一、生命是什么
二、生命的本質和規(guī)律
三、作者的人生觀和生活態(tài)度
基本問題 : 一、生命是什么
二、生命的本質和規(guī)律
三、作者的人生觀和生活態(tài)度
(二)整體感知
1、初步閱讀:整體感知全文內容
播放朗讀錄音,學生聽讀也可隨錄音一起讀
(多媒體圖片展示:創(chuàng)設情境,在生動形象的畫面中,直觀感受文中鮮活的形象,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聯(lián)想,有助于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閱讀方法指導:聽讀要求:抓重點段、關鍵句、重點詞;總體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領會文章的主要內容。
2、梳理文章寫作思路:(小組合作交流)
教師提示:從結構上看,課文僅一段,即中間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嚴整,很容易看出行文層次來。
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可作如下提示:
第一種: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
[電腦多媒體]
第一部分:(我不敢說像什么)揭示話題。
第二部分:(生命像不敢信來生)描寫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歷程。
第三部分:(生命又像不敢信來生)寫一棵小樹 的全部生命歷程。
第四部分:(宇宙是結尾)總結全文,揭示生命的本質。
(三)、精讀賞析
* 內容賞析
1、學生質疑:在個人閱讀基礎上將問題在小組內交流,將疑難問題寫在紙條上上交教師共同研討
2、教師將學生問題分類指導解答,將學生遺漏問題補充
3.小組研討交流后,教師點撥明確:
(1)生命是什么與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為什么對前者不敢說而對后者能說呢?根據文意說說你的理解
多媒體展示 :生命是什么涉及到生命本質的科學定義,作者說不敢是非常嚴謹求實的,而生命像什么是一種藝術的表述,作者把生命還原成具體的物象,將生命的理念形象化,描繪出一幅幅鮮活的生命圖畫,通俗易懂地詮釋自己對生命的悟解,抒發(fā)自己對生命的獨特感受。
(2)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分別經歷了哪幾種生命狀態(tài)或哪幾個生命歷程?暗示了怎樣的人生歷程、人生狀態(tài)?
朗讀課文,分析一江春水部分:
多媒體圖片展示配文章片段:學生感情朗讀,師生共同賞析
從對一江春水的描繪中你領悟到什么道理?
這些情況喻示著人的生命歷程中的幾種狀況,顯示了人生的豐富多彩:人生總是幸福與苦難、順利與曲折相伴而隨的。
朗讀課文,分析一棵小樹部分:
多媒體圖片展示配文章片段:學生感情朗讀,師生共同賞析
通過一棵小樹的經歷,使我們得到哪些啟示?
幾個連續(xù)的階段,勾畫著或喻示人的生命歷程,生命的規(guī)律就是從渺小微弱,繼而強健壯大,最終歸于消亡。生命始終向前發(fā)展,蓬勃生長、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擋的。
(3)、文中在兩處作比喻的層次最后都有也許有一天,也不敢信來生!有何作用?
來生是一種虛無飄渺的東西,不敢說也不敢信傳達出作者對今生珍愛與重視,這是積極進取的生命觀;或者說明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應當珍惜,無論經歷的是坦途還是坎坷,都應當勇敢面對,細細體會,讓自己的人生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4)、最能表達課文主旨的是哪幾句? (學生小議)
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快樂固然興奮,苦痛何嘗不美麗?
(5)課文最后一層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指導總結)
總結全文,點明、深化主題。作者在這一層揭示生命的本質(由卑微、渺小到生長、進化),點明快樂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這一層總述是在前面情景交融、形象描繪的基礎上,升華到哲理層面上的點明深化主旨,從特定的角度揭示了生命的本質和生命歷程的基本規(guī)律。這是在前文對生命的現(xiàn)象作比喻性的描寫之后得的結論。
(6)、作者對生命有什么感悟?(指導總結)
生命的本質:蓬勃成長,奮勇前進,任何力量也無法阻礙它、壓制它;生命的規(guī)律:始而渺小、微弱,繼而強健、壯大,終而歸于消亡,其間幸福與苦難、順利與曲折相伴相隨。全文表達出一種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感情。
(7)總結歸納文章主題:(指導歸納)
文章揭示生命由生長到壯大再到衰弱的過程和一般規(guī)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與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則,表達了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
*妙語欣賞(師生共議)
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你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美在詩意。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一個美麗的黃昏,這是一句詩句,云翳喻指豐富多樣的經歷、體驗;美麗的黃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齡;蛘哒f到了老年,具有無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況。冰心老人誠摯地祝愿,希望我們的一生有豐富多樣的經歷,真正體驗人生的美好。
*采摘創(chuàng)意(師生共議)
作為一篇散文,所涉及的是一個很抽象的話題,作者是如何將它生動化、形象化的?(學生研討歸納)
1. 選擇合適的載體:描述一江春水、一棵小樹的行進和生長現(xiàn)象,生動形象,給人以審美的享受。
2.語言明朗、靈動、蘊藉,有韻味:描繪了兩幅跨越時空的滾動條畫,貫穿兩幅畫面始終的是作者對生命深刻的感悟和由衷的禮贊。
3. 寫法上匠心獨具。
如使用間隔反復的手法:用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一語構成明線,兩幅畫終了,都用了他消融了,歸化了,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也許有一天,他的形式,稍加變化的語句,既總結了本部分內容,又強調了生命最終回歸自然的必然規(guī)律,使兩幅畫在內容上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四)課堂活動
(感悟啟發(fā),學以致用,通過對散文的賞析,陶冶情操,提高思想認識水平。)
師:領悟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后, 對你今后人生有哪些啟發(fā)呢?
1、敞開心扉:
(1)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如:家中經濟陷入困境;面臨中考我們有很多壓力;你已經盡全力了,可學習成績仍無明顯改善;想和同學搞好關系可大家都不理解面對這些,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2)在你身邊熟悉的親人、同學、老師中他們對待學習、生活的態(tài)度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
(3)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
2、互贈名言:將你課外收集的有關生命的名言警句贈送給同學;
3、名家生命感言(多媒體)
(五)課外延伸
(六)教師寄語:
生命是珍貴而又短暫的,酸甜苦辣都有營養(yǎng),成功失敗都有收獲,要有一種向上的精神,希望同學們,揚起奮發(fā)向上的風帆,能在你的生命長河中勇敢地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附板書設計
談生命 冰心
生命長河
一江春水
一棵小樹
人生之樹
揭示生命的本質、生命規(guī)律
生命不止奮斗不息豁達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