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與朗讀教學反思(通用3篇)
語文與朗讀教學反思 篇1
——聽黃艷老師執(zhí)教《“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今天聽了我校區(qū)級骨干教師黃艷執(zhí)教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第二課時教學,深有感觸。黃老師那親切的語言、自然平等的教態(tài),扎實深厚的教學功底,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獨特的教學風格和良好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都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讓我受益匪淺。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課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主題是“父母之愛”,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感受父母之愛的深沉與寬廣。學習這個單元的主要任務是,“把握主要內(nèi)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樣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xiàn)父母之愛的。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主要寫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母親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極了”的鼓勵和“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明白,父母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形式的愛。文章語言平實,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感受愛,理解愛,明白鼓勵與批評在成長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學習這課的具體目標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父親和母親對巴迪的詩為什么有不同看法;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體會作者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黃老師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有這樣幾個亮點:
1、這堂課的強化了目標意識。
黃老師在課堂上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有強烈的目標意識,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在先,這樣教師的教才能游刃有余,學生的學才會有的放矢。上課不只是完成預設的任務,要根據(jù)學情的變化,靈活調(diào)整預設的環(huán)節(jié)。當學生的感悟水到渠成時,不妨趁熱打鐵,達到認識的完整性,深刻性。如,讓學生默讀課文第1-14自然段,標出母親評價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語句;父親評價時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語句;“我”聽到父母評價后的感受的句子。在交流中,讓學生品讀,說出感受。老師小結(jié)時告訴學生,抓住心里活動,動作、對話來描寫人物,是一種很重要的描寫方法。讓學生學有所得。又如,學生對父母的愛的認識,從字面上都能理解而且有些學生說得挺精彩的,老師馬上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談談生活中你擁有怎樣的愛,讓學生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透徹。學習這篇課文是要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體會作者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黃老師在這一點上也處理得很好。
2、重朗讀、重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景!标P于閱讀教學,標準中進一步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
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绷⒆憬滩谋旧淼奶攸c,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水平,把學生自選學法,自讀自悟,教師扶助點撥作為基本的教學模式,以師生共同參與學習、營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情感氛圍為特色。
這篇課文既有鮮明的形象,又凝聚著感情,滲透著深刻的哲理,文質(zhì)兼美,富有人情味,而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當學生交流到母親的評價時,黃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作者的不同感受。讓群體通過有感情地讀來獲得內(nèi)在的感悟、體驗,達到資源共享,課堂教學將更加“豐實”。因此,黃老師這一點上做得特別到位。首先是引導學生讀課題,除了齊讀,還請了四五個孩子讀,“精彩極了”讓學生讀出興奮,讀出驚訝,讀出眼睛亮亮的;“糟糕透了”讀出不滿,讀出批評。讀第一自然段,讓學生抓住母親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讀出母親的驚訝、興奮、鼓勵。通過一遍又一遍的朗讀,學生不僅讀懂課文,還讀懂了文字背后的故事。如學生答到,我看到了這是一個溫馨的家庭。語文教學就應該這樣重朗讀重感悟。
語文與朗讀教學反思 篇2
在語文教學中,學校安排每個星期的早上都有早讀課,無論是語文還是英語,這樣安排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且早讀我們提倡早讀要讀出聲音來即朗讀。我們這里說的朗讀,指的是讓孩子大聲把文章讀出來,聲音洪亮有自信,而不是小聲念叨。
在語文學習中,很多家長和孩子都忽略了大聲朗讀,很多性格內(nèi)斂的孩子也不愿意出聲讀課文。朗讀是整體語文素質(zhì)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語文行之有效的方法。
古人云: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梢姡挥腥卟⒂貌拍苓_到良好的讀書效果,而朗讀完全可以達到這個要求。
通過大聲朗讀,可以讓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至于讀著讀著就走神了。而且大聲朗讀可以加快記憶,很多背誦課文又快又記得牢的孩子,往往都喜歡大聲讀出來。
當孩子一遍一遍的朗讀,文字中的詞、句、意境、韻律自然會加深,這便是有效輸入的過程,通過聲音刺激大腦加深記憶。讀到最后,它們已經(jīng)成了一個整體進入孩子的腦海。孩子不光能記住朗讀的內(nèi)容,而且還能逐漸掌握字詞句的用法,不管是寫作還是說話,都能讓語句更通順,遣詞用句更得心應手。
南宋理學家朱熹說: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讀的變數(shù)多了,自然就熟讀成誦,為語文素材積累提供了必要的基礎保障。
因此,讓孩子每天早晨抽出半個小時來,大聲朗讀課文,或者孩子自己喜歡的優(yōu)美詩詞散文,在假期里對學習語文成績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語文與朗讀教學反思 篇3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有什么樣的理念,就可以指導出什么樣的課堂。但是,再好的理論不付諸實踐,可能會成為空談。本周是我們的三同課時間,我也是主講人,所以就這節(jié)課我的收獲給大家探討一下。
這節(jié)課的設計重在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樹、草等植物對山體及環(huán)境的保護作用,樹立環(huán)保意識。倡導主動、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參與進來。在課文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如:受不了、綠長袍等。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走人課文,去體會山爺爺?shù)母惺埽懈星榈乩首x課文。在指導朗讀方面,通過多種形式讀,如:指名讀、分組讀、比賽讀等方式,訓練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課堂上我還讓學生自己貼一貼,畫一畫。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性非常高,能主動學習,主動參與。在進行環(huán)保教育的環(huán)節(jié)上我采用了視頻教學,一段砍樹給生活上造成的危害的視頻,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到樹的重要性,從而讓學生保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再結(jié)合實際讓學生說說怎樣保護校園環(huán)境,學生都說得比較好,有的同學還說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
不足之處,在引導學生理解受不了這個詞的時候,沒結(jié)合圖畫或者生活實際去想,因此,在朗讀時學生讀不出難受的語氣。還有在最后拓展方面,課堂上讓學生說的太少了。王校長還提出一些寶貴的建議,就是山爺爺開始被大雨淋、烈日烤的時候,山爺爺會說些什么?綠化后山爺爺又會說些什么?這兩個話題是值得說的地方,課堂上沒有進行這方面的練習。以后要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多進行說話練習,多提出一些可說的話題讓學生來說,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文能力。
通過這節(jié)課,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藝術(shù)方面我要多下功夫,在語言簡練方面我要多加錘煉。爭取達到真正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