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植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元素(一)
在植物整個生長期內所必需的營養元素是:碳(c)、氫(h)、氧(o)、氮(n)、磷(p)、鉀(k)、鈣(ca)、鎂(mg)、硫(s)、鐵(fe)、錳(mn)、鋅(zn)、銅(cu)、鉬(mo)、硼(b)、氯(cl)十六種。
這十六種必須的營養元素又可分為大量營養元素、中量營養元素、微量營養元素。
大量營養元素,它們在植物體內含量為植物干重的千分之幾到百分之幾。有碳(c)、氫(h)、氧(o)、氮(n)、磷(p)、鉀(k)。
中量營養元素有鈣(ca)、鎂(mg)、硫(s)。
微量營養元素,它們在植物體內含量很少,一般只有只占干重的十萬分之幾到千分之幾。有鐵(fe)、錳(mn)、鋅(zn)、銅(cu)、鉬(mo)、硼(b)、氯(cl)。
氮(n)對作物的生理作用
氮不僅是植物體內蛋白質、核酸以及葉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植物體內多種酶的組成部分。同時,植物體內的一些維生素和生物堿中都含有氮。在蛋白質中,氮的平均含量是16-18%,而蛋白質是構成原生質的基本物質。一切有生命的有機體都是處于蛋白質的不斷合成與分解之中,如果沒有氮素,就不會有蛋白質,也就沒有生命。氮也是植物體內葉綠素的組成部分,氮素的豐缺與葉片中葉綠素的含量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綠色植物缺少氮素,會影響葉綠素的形成,光合作用就不能順利進行。氮素供應充足,植物可以合成較多的葉綠素。一般作物缺乏氮時的癥狀是:從下部葉開始黃化,并逐漸向上部擴展,作物的根系比正常生長的根系色白而細長,但根量減少。
磷(p)對作物的生理作用
磷是植物體內許多重要有機化合物的成分(如核酸、磷脂、腺三磷等),并以多種方式參與植物體內的生理、生化過程,對植物的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都有重要作用。核酸和蛋白質是原生質、細胞核和染色體的重要成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動和遺傳變異中起重要作用。細胞分裂和新器官的形成都少不了他們。供給正常的磷營養,能加速細胞分裂和增殖,促進生長發育,并有利于保持優良品種的遺傳特性。特別是作物的生育早期,充足的磷營養對促進作物的生長發育和早熟、優質高產有重要作用,否則,生長受到抑制,根系發育不良,而且這種影響即使以后大量補給也難于完全彌補。
在氮素代謝中,磷也是重要的,如果磷不足,就會影響蛋白質的合成,嚴重時蛋白質還會分解,從而影響氮素的正常代謝。所以在缺磷時單施氮肥效果不好,所以我們提倡氮磷肥配合使用。
如果供磷不足,能使細胞分裂受阻,生長停滯;根系發育不良, 葉片狹窄,葉色暗綠,嚴重時變為紫紅色。 大量事實表明,充足的磷營養能提高植物的抗旱、抗寒、抗病、抗倒伏和耐酸堿的能力,能促進植物的生長發育,促進花芽分化和縮短花芽分化的時間,因而能促使作物提早開花、成熟。
鉀(k)對作物的生理作用
鉀對植物的生長發育也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它不象氮、磷一樣直接參與構成生物大分子。它的主要作用是,在適量的鉀存在時,植物的酶才能充分發揮它的作用。
鉀能夠促進光合作用。有資料表明含鉀高的葉片比含鉀低的葉片多轉化光能50%-70%。因而在光照不好的條件下,鉀肥的效果就更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