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植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元素(一)
此外鉀還能夠促進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促進氮素的代謝、使植物經濟有效地利用水分和提高植物的抗性。
由于鉀能夠促進纖維素和木質素的合成,因而使植物莖桿粗壯,抗倒伏能力加強。此外,由于合成過程加強,使淀粉、蛋白質含量增加,而降低單糖,游離氨基酸等的含量,減少了病原生物的養分。因此,鉀充足時,植物的抗病能力大為增強。例如,鉀充足時,能減輕水稻紋枯病、白葉枯病、稻瘟病、赤枯病及玉米莖腐病,大小斑病的危害。
鉀能提高植物對干旱、低溫、鹽害等不良環境的忍受能力和對病蟲、倒伏的抵抗能力。
土壤缺乏鉀的癥狀是:首先從老葉的尖端和邊緣開始發黃,并漸次枯萎,葉面出現小斑點,進而干枯或呈焦枯焦狀,最后葉脈之間的葉肉也干枯,并在葉面出現褐色斑點和斑塊。
鈣(ga)對作物的生理作用
鈣是構成細胞壁的重要元素;它與蛋白質分子相結合,是質膜的重要組成成分;鈣是某些酶的活化劑,因而影響植物體的代謝過程。它對調節介質的生理平衡具有特殊的功能。植物缺鈣時,植株矮小,根系發育不良,莖和葉及根尖的分生組織受損。嚴重缺鈣時,植物幼葉卷曲,新葉抽出困難,葉尖之間發生粘連現象,葉尖和葉緣發黃或焦枯壞死,根尖細胞腐爛死亡。應該注意的是,植物缺鈣往往不是由于土壤缺鈣,而是植物內鈣的吸收和運輸等生理作用失調所造成。
鎂(mg)元素對作物的生理作用
鎂是葉綠素的組成部分,也是許多酶的活化劑,與碳水化合物的代謝、磷酸化作用、脫羧作用關系密切。植物缺鎂時的癥狀首先表現在老葉上。開始時,葉的尖端和葉緣的脈尖色澤退淡,由淡綠變黃再變紫,隨后向葉基部和中央擴展,但葉脈仍保持綠色,在葉片上形成清晰的網狀脈紋;嚴重時葉片枯萎、脫落!
硫(s)元素對作物的生理作用
硫是構成蛋白質和鎂不可缺少的成分,含硫有機物參與植物的呼吸過程中的氧化還原作用,影響葉綠素的形成。植物缺硫時的癥狀與缺氮時的癥狀相似,變黃比較明顯。一般癥狀是植株矮,葉細小,葉片向上卷曲,變硬易碎,提早脫落,開花遲,結果、結莢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