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掩蓋不住血寫的事實
教學目標
1.認識駁論文就是證明“敵論”是錯誤的、荒謬的,就是全文“以破為主”的議論文。
2.學習本文在批駁敵論中的寫作技巧。
3.體會本文是如何有理有據,義正辭嚴地駁斥日本極少數右翼分子美化侵略、歪曲歷史的奇談怪論的。
4.領會本文以批駁敵論的論據為突破口進行論證的寫作方法。
5.學習本文語言豐富、鏗鏘有力的表現手法。
教學建議
一、標題的含義和作用
本文標題明確揭示了文章論述的中心。揭穿石原之流日本右翼分子論調的實質:謊言。戳穿石原之流企圖掩蓋侵略中國歷史的罪惡行徑。正告世人: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是中國人民鮮血寫成的事實,是任何人改變不了的。日本右翼分子企圖掩蓋侵華歷史的陰謀必將徹底破產。
二、思路結構
全文共七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首先明確“中日關系史上的種種糾葛,早有歷史的定論”,進而揭示石原歪曲歷史的奇談怪論。這一部分作者明確指出,日軍侵華的歷史是不容更改的,中國政府與人民重視現在的中日友好關系,希望以史為鑒,中日關系不再發生類似的事情。“然而”一個轉折,揭示了日本極少數右翼分子美化侵略、歪曲歷史的奇談怪論。這樣就旗幟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批駁了錯誤論調。
第二部分(第3~5段)對石原的謊言進行揭露與批判。這一部分中第3段,作者以強有力的歷史證據證明了日軍侵華、南京大屠殺是無可辯駁的事實,這就從反面揭穿了石原的謊言。第4段作者又列舉指揮大屠殺的主的兇谷壽夫臨死前的懺梅,進一步揭露石原的良知泯滅。第5段作者更深入地剖析石原的可笑之處,石原的謊言也損污了廣大日本國民正視歷史的誠實的形象。自己無視歷史事實,捏造謊言,卻硬說別人說謊,既可笑又可恨,至此,石原有意損害中國人民和廣大日本國民的感情,喪失良知而不自愧的卑鄙行為昭然若揭。
第三部分(第6一7段)強調石原的歷史觀并不代表廣大日本國民,極少數右翼分子混淆視聽的目的不能達到,歷史是最公正的裁判者。在這一部分中,第6段作者點明在日本,像石原一樣的極力歪曲歷史、美化侵略、鼓吹戰爭的人是極少數,廣大日本國民主張日中友好,這就證明石原的觀點并不能代表廣大日本國民的意旨,石原等人一意孤行,是站不住腳的。這就再次批駁石原的錯誤觀點。第7段作者補充說明,石原等設置障礙的右翼分子雖是少數,但也不能聽之任之,而要與之堅決斗爭。作者最后義正辭嚴地奉勸:嘲弄歷史者必將為歷史所嘲弄。
三、寫作特色
1.邏輯嚴密。有理有據
作者駁斥石原的謊言,列舉確鑿的歷史事實、廣大日本人民的態度,深刻地揭露了石原違背歷史、不得人心的錯誤,將謊言駁得體無完膚。
2.義正辭嚴,慷慨激昂
作者一字一句都擲地有聲,理論充足,證據充分,分析問題深入、全面,充滿正氣和愛國熱情。
四、批駁論據的方法
本文是一篇以批駁敵論論據為突破口的駁論論文,批駁論據就是駁斥論敵所憑借的事實和理由。表現在文章中是反駁論據,表現在思想和言論中是反駁支持它的依據。
批駁論據,主要是駁斥論敵所采用的事實和理由的虛假與錯誤,以“釜底抽薪”的方式使論敵敗倒下來。批駁論據歸根結底是為反駁論點,只是從論據下手而已。俗話說:“皮之不存,毛將附焉?”論據都站不住腳了,論點自然就不能成立。如:本文第4段中用事實批駁了喪失良知的日本國會議員石原。
通過這種反駁,人們會看到“反正還有明日,急什么?”的提法是根本站不住腳的。這種理由既然站不住腳,而敵論當然也就不攻自破了。
批駁理論論據主要是指出這種理論的不能成立,是從道理上駁的;批駁事實論據則主要是指出這種事實的不存在或虛假,它是從實際上批駁的。
六、課外活動開展建議
為了配合學好本文,可以組織學生從圖書館、網上查閱資料,也可以組織學生到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和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等有關場所去參觀,還可以通過其他途徑組織學生活動,總之,就是為了使學生了解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學習革命英雄事跡,接受歷史的沉痛教訓。
第 1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