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孔乙己(語文版九年級上教案)
第5課孔乙己教學內(nèi)容
本文在教材第28—35頁。本文是魯迅先生的一篇著名小說。文章通過對一個
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較深的迂腐窘迫而又自命清高的舊知識分子的刻畫,反映了當
時整個社會的環(huán)境和當時整個國民的心態(tài),表達了對整個封建社會的控訴和鞭撻,
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病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學習掌握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環(huán)境。
2.認真研究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以便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性格以及作者要表達的情
感。
3.理解小說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了解作者的精心布局。
4.學習外貌、語言、神態(tài)、動作、細節(jié)描寫等寫作技巧。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先查找文章中的生詞,為讀懂文章作準備。
2.先看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環(huán)境,大致了解文章的線索。
3.在教師的指導下對人物進行分析。
4.通過分析人物找出決定人物命運的原因。
5.研究作者的情感及其要表達的思想。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正確分析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培養(yǎng)他們對現(xiàn)在的社會制度的認同感。
2.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同情和理解弱者。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參重點
1.理解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
2.分析人物性格。
3.學會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
4.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情感。
難點
1.通過了解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理解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
2.通過對比分析人物性格,學會各種描寫人物的方法。
3.抓住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意圖。
◆教學突破
1.認真分析非主要人物對主要人物的態(tài)度和影響。
2.把人物和當時的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進行分析。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搜集本篇文章的作者及其文章風格的有關(guān)資料。
2.把故事發(fā)生的背景資料準備好,上課時給學生進行說明。
◆學生準備
1.在課前把課文認真閱讀一遍。
2.回顧自己學過的魯迅的文章。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教學流程設(shè)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介紹作者和他的文章風格、社會背景。 1.認真聽講,與自己的了解進行對照。
2.讓學生回答故事發(fā)生的開端和線索。 2.回答教師的提問。
3.對人物進行分析,讓學生找出描寫方 3.分析人物,學習描寫方法。
法。
一、講解背景資料,導入 新課(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
1.提問:魯迅原名_______,_______人,是 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_______,無產(chǎn)階級 | 1.回答: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們 學過的他的文章有《從百草園到三味 | ||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我 們學過他的作品有——。本文寫 作時間是。魯迅文章風格大都是批 判舊社會和反動勢力,也揭露下層社 會國民的麻木和病痛。故事發(fā)生在 封建社會即將滅亡的19世紀末,下 層人民生活十分困苦,當時仍然存在 科舉制度。1906年科舉制度廢除。 2.讓學生從前三段中找出故事發(fā)生的、 時間地點和主要人物。環(huán)境在前三 段主要指人文環(huán)境,試讓學生歸納出 來。對此問題教師要進行指導,進而 提問:文章的線索是什么?‘ 3.讓學生分析長衫主顧和短衣幫的區(qū)。 別,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問題(主要在第一 和第二段)。然后讓學生通過分析故 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了解人物的性格。教 師最后說明小小的咸亨酒店其實是 當時整個社會的一個縮影,作者構(gòu)思 的巧妙之處正是通過“解剖麻雀”來 達到見微知著的目的。 | 書》等。魯迅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文學 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本文寫于1918 年冬。學生聽教師講解后對魯迅及其 文章風格有一個清楚的了解,并對故事 發(fā)生的社會環(huán)境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對 舊社會的文化制度也有一個基本的了 解。 2.從第一段推測時間是在19世紀末,地 點是咸亨酒店,主要人物是孔乙己;人 文環(huán)境主要是社會分化、等級對立、世 態(tài)炎涼等;文章的線索是作者的見聞。 3.回答他們不同的特征:“長衫”和“短 衣”,“房里”和“柜外”,“坐喝”和“站 喝”,“葷菜”和“素菜”,“不好侍侯”和 “容易說話”,對比鮮明,說明貧富懸殊, 等級對立,人際關(guān)系緊張,不易溝通,人 們只關(guān)心自己的生活,反映出世態(tài)炎 涼;小酒店實際上是社會的大舞臺,預(yù) 示著悲劇即將上演。 | ||
二、斟酌字句,分析主要人物(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
1.讓學生分析作者以第一人稱寫的好 處,提醒學生分析細節(jié),我為什么換 r專管溫酒的無聊的工作?掌柜說 我干不了這事,這事指的是什么事? 它說明了什么?掌柜因為我不會羼 水差點辭退我,說明了什么?教師指 導學生思考。 2.重點分析孔乙己。先讓學生找出描 | 1.回答:以第一人稱寫顯得真實。不是因 為我不會舀酒,而是因為我不會羼水。 在教師指導下回答:羼水意示掌柜的心 黑和對下層人民的剝削和欺騙;“我”的 經(jīng)歷說明當時社會環(huán)境的惡劣和人們 之間關(guān)系的緊張。 2.回答第四段第二和第三句話:身材高大 | ||
寫他的外貌的句子:他身材高大說明 什么?他的臉色為什么是青白色的? 為什么時常皺紋間有傷痕,胡子亂蓬 蓬的說明了什么?長衫又臟又破說 明什么?教師讓學生聯(lián)系下面的段 落進行回答,然后分析:他的特殊身 份表現(xiàn)在哪一句話?既然是站著喝 酒表明他貧困,那他為什么不和短衣 幫一樣脫掉長衫呢?況且他的長衫 又臟又破。這是對人物性格進行的 深層分析,教師應(yīng)結(jié)合文章進行必要 的引導。 3.文章的前三句作者使用了什么寫作 手法?(這個難題可以不要求掌握) 作者在文章中說“因為他姓孔一_·叫 作孔乙己”這句話說明他在人們心中 的地位和形象是怎樣的7 | 說明他可以依靠勞動來養(yǎng)活自己;他 的臉色青白說明他營養(yǎng)不良,生活窘 迫;有傷痕說明他經(jīng)常被別人打;胡子 ,亂說明他懶散;長衫臟破說明他懶惰且 沒錢買;他的特殊身份表現(xiàn)在第四段第 一句話。歸納回答:他的特殊身份表明 他雖然生活拮據(jù)但放不下讀書人的臭 架子,自命清高,也說明他不屑與短衣 幫為伍;與短衣幫之間因為這件長衫 (是讀書人的表現(xiàn))而不能溝通。 3.學生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門,記住是白描 的寫作手法即可。這句話說明他在人 們心中無足輕重,人們只是把他當作笑 料和一個窮酸的書呆子。 | ||
三、從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描寫分析人物(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1.讓學生討論文中為什么用“排”字。 教師可以給出自己的看法,并不一定 作出最后的結(jié)論。 2.提問:本來偷和竊是一樣的意思,孔 乙己說“竊書不能算偷”以及“君子固 窮”等等說明了什么?他為什么先是 “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 然后說一些難懂的話? 3.從第五段看出什么?他的人品怎樣? 讓學生自己歸納出。教師指出,要對 人物進行全面評價,防止片面和偏 激。 | 1.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生的回答可能 不太合理,需經(jīng)教師的講解方可理解。 2.說明他受到“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的封建思想毒害很深。(學生回答他自 命清高也可以)他紅臉是因為被人揭穿 感到羞愧,說難懂的話是自我解嘲和用 來掩飾自己。 3.歸納出:他受封建思想毒害很深,鄙視 勞動,四體不勤。這是他的缺點,…決定 了他的經(jīng)濟地位,但他人品還好,這又 是不可否認的優(yōu)點。 |
教學步驟
(第2課時)
教學流程設(shè)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讓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講的內(nèi)容。 1.回答問題,復習已學知識。
2.繼續(xù)分析細節(jié)描寫。 2.學習分析細節(jié)描寫。
3.歸納中心思想和作者意圖。 3.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
一、回顧上次講解內(nèi)容,繼續(xù)深化理解(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
1.讓學生回憶上節(jié)課所講的重點。 2.分析第六段孔乙己的神態(tài),他顯出不屑 置辯的神氣說明了什么?當別人說到 他沒考上秀才時他面如灰色說明了什 么? 3.第七段說他只好和孩子說話說明了 什么?本段中哪一句最能說明他在 人們心中的地位?本段“他教我寫 字”最能表現(xiàn)他的迂腐,為什么?文 中“將來做掌柜的時候……等級還很 遠呢”說明了什么? | 1.回答問題,概括人物主要性格。 2.說明他以自己讀過書而自命不凡,說明 他迂腐;他臉色大變說明別人揭出他的 最大精神傷疤,擊中了他的要害。 3.一是說明他無法和大人交流,因為他不 倫不類;二是說明他善良,熱情厚道,也 說明他迂腐;“討飯一樣的人”最能說明 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他迂腐表現(xiàn)在教 “我”學一個“回”字的四種寫法;文中那 句話說明當時等級森嚴。 |
二.分析周圍人物的“笑”.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
1.引導學生分析文中“笑”的不同含義: 一是孔乙己第一次出場,人們拿孔乙 己的傷疤來嘲笑他,說明這些人什么 樣的嘴臉?二是人們?nèi)⌒滓壹哼B 半個秀才也撈不到時,孔乙己面色灰 死,眾人的哄笑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 1.歸納回答:說明這些人麻木不仁、窮極 無聊的德行,把自己的歡樂建立在別人 痛苦上;第二次,很明顯,文章著力渲染 這種笑中沒有任何的理解和同情,完全 是挖苦,作者為他們感到悲哀和悲憤 | ||
2.三是孔乙己分茴香豆給孩子們吃,分 豆細節(jié)描寫將孔乙己的迂腐可笑寫 得可謂人木三分。孩子們的笑是什 么樣的笑?作者想以此說明什么? 四是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已經(jīng)不成樣 子時,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樣取笑孔乙 己。這種笑又有什么意味? 3.最后一次眾人的笑有什么暗示?請 仔細概括出來。(提示:說明這是整 個社會是病態(tài)的,整個國民是麻木 的) | 2.回答:孩子的笑是天真無邪的笑。(學 生只要說出作者是為了說明孔乙己只 有在無知的孩子面前才能找到一點自 尊即可)第四次掌柜的這種笑聲顯得令 人寒心透骨,沒有絲毫的人情味,說明 人情的冷漠。 3.回答:眾人笑,說明整個社會充滿了這 樣令人窒息的冷漠。 | ||
三、分析文章的高潮和結(jié)局。把握文章主旨(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1.讓學生閱讀文章第九段后說出此段 在全文中的作用,進而提問:第十段 和十一段在結(jié)構(gòu)上屬于哪一部分? 第十段用別人的見聞來說明孔乙己 屬于什么描寫? 2.提問:丁舉人也是從讀書人爬上去 的,對孔乙己的態(tài)度說明了他什么樣 的歷史觀?丁舉人代表什么?第十 一段孔乙己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 錢的“摸”字說明了什么?預(yù)示著什 么?(教師指導學生回答) 3.掌柜取下粉板有什么深層的暗示? 教師可不讓學生回答,只讓他們思 考:最后一段作者用“大約”和“的確” 兩個詞矛盾嗎?為什么?可讓學生 討論,不一定有標準答案。 | 1.閱讀,回答:第九段在文中是承上啟下 的作用;第十和第十一段是高潮部分; 第十段屬于側(cè)面描寫。 2.回答:丁舉人的態(tài)度說明封建統(tǒng)治者的 殘暴和封建制度的腐朽;他們所持的是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歷史觀;丁舉人 是封建統(tǒng)治者的代表;“摸”字說明他已 經(jīng)貧困到了極點,表示他沒有能力再生 活下去了;預(yù)示著他的死亡即將到來。 3.預(yù)示著孔乙己的死亡。兩個詞不矛盾, “大約”說明別人對他都不關(guān)心,也表示 推測;“的確”是對推測的結(jié)論的肯定, 因為按常理推測,孔乙己已經(jīng)沒有能力 再生存下去了。 |
本節(jié)總結(jié)
本課通過對孔乙己這個舊知識分子的描寫,從不同的方面揭示了他悲劇的命
運,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對讀者有很深的啟發(fā)。這篇文章對人物的刻畫可謂人木三
分,力透紙背。 .
板書設(shè)計
孑L乙已
魯迅
作者簡介:
短衣主顧:
長衫主顧:
我:
掌柜:
孩子:
丁舉人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本課無論在寫作手法還是構(gòu)思上都獨具匠心。學習本課要學會應(yīng)用,就是善于
觀察人物,不僅要善于觀察人物的外表,而且善于抓住人物的性格,通過外表來表現(xiàn)
出來,達到描寫的真實傳神;要學習作者巧妙的構(gòu)思,精心的布局,寓自己的感情于
字里行間;要學會深刻而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練習設(shè)計
◆隨堂練習設(shè)計
1.給加下劃線的字注音。
頹唐 附和 闊綽 漲紅 綻出
2.解釋詞語。
不屑置辯 頹唐 君子固窮
答案與提示:
不屑一顧:認為不值得辯論或申辯。
頹唐:精神萎靡不振,情緒低落。
君子固窮:君子能夠安于窮困。
3.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總的社會原因是什么?
答案與提示:總的說來就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和黑暗。
4.造成孔乙己悲劇的個人原因是什么?
答案與提示:是他個人的好逸惡勞,死讀詩書,迂腐不化,懶惰好偷,等等。
◆個性練習設(shè)計
1.文中哪一段最能說明孔乙己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答案與提示:第九段。
2.文章中誰最有可能想起了孔乙己?為什么?
答案與提示:掌柜。因為他老是忘不了孔乙己還欠他19個錢。
3.孔乙己最大的精神傷疤是什么?
答案與提示:沒有功名,被人譏笑。
4.談?wù)勀阕约簩滓壹旱脑u價。
答案與提示:沒有標準的評價,但要客觀全面,防止偏激和絕對化。
教學探討與反思
學習小說最重要的是分析人物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性,看作者要表達什么情感。
這就要通過分析人物所在的環(huán)境,包括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還要認真分析與主要人物
有關(guān)的非主要人物;還要注意主要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及細節(jié)描寫;看作者用詞
的準確和構(gòu)思的精巧在什么地方;要看到文字背后要表達的含義,從而達到理解中
心思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