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教學設計
出師表 教學目的 一、背誦全文,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二、領(lǐng)會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誠和他作為政治家在治國方面的方針以及作為長輩對下一代的期望與教育的拳拳之心。 三、學習本文融議論、敘述、抒情于一體的寫作方法。 四、了解“表”的一般知識以及“以”的用法。 教學設想 一、古文忠君與愛國是一致的,故對諸葛亮忠于劉氏政權(quán)并為之鞠躬盡瘁的思想行為不求全責備。 二、學習本文,難點不在講解而在背誦。老師要鼓勵學生記憶、背誦的熱情,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背誦。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解題、作者、背景、出師表。 二、老師指導閱讀、分段。 三、研讀1、2段。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新課。 二、老師指導閱讀課文(要求讀得富于感情,有層次感),同時畫出生字新詞。 三、聽寫生字新詞,給生字注音。 崩殂 恢弘 妄自菲薄 陟罰臧否 郭攸之費祎 以遺陛下 裨補闕漏 猥自枉屈 夙夜憂嘆 庶竭駑鈍以彰其咎 咨諏善道 四、指導分段。 1 圍繞“出師”思考以下幾點:第一,在國家危急的形勢下,作者出師前向后主提了哪幾條治國建議?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劉禪陳述他出師的理由?第三,在說明出師理由之后,作為臣下,是否還要請求皇上批準他出師并表達這次出師伐魏的決心? 2 討論后分段,寫段意。 明確:第一部分(1—5段)指明危機,提出建議。 第二部分(6、7段)追憶往事,陳述理由。 第三部分(8、9段)分清責任,表明決心。 五、研讀第1、2段。 1 結(jié)合文中注釋閱讀課文,并補充如下注釋: 疲弊:比喻國家衰弱貧窮。 秋:引申為關(guān)鍵時刻。 蓋:語首助詞,可譯為“原來”。 妄自菲薄:指過分看輕自己。 忠諫:忠于皇上的諫言。諫,讀jiàn,臣下規(guī)勸皇上,向皇上提意見。 昭:讀zhào,詔示,顯示。 刑:名詞活用為動詞,用刑,受罰。 光:名詞活用為動詞,發(fā)揚光大。 臧否: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獎勵懲罰,表揚批評。 恢弘: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擴大發(fā)揚。 2 指導分析第1段。弄清第1段中三句話的意思。 (1)提問:作者指出當時蜀國的形勢如何?(讀第1句)值此存亡危急之秋,內(nèi)外大臣表現(xiàn)如何?(讀第2句)內(nèi)外大臣這樣表現(xiàn)的原因?(讀“蓋追”句)內(nèi)外大臣能如此,作國君的又當如何?(讀第3句)諸葛亮向劉禪提的第一條建議是什么? 板書:開張圣聽(廣開言路) (2)指導背誦:這三句話語意連貫,互為因果,要順著思路默想、記憶,背誦。 (3)指導辨析詞的引申義和“以”的連接作用。 ①結(jié)合上下文,辨析詞義,完成下表。 (“秋”的引申義學生回答可能有困難,教師可提示:民以食為天,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 ②復習“以”的介詞用法——當“用、把、拿、憑”等意思講,分析“以”作連詞的用法。“開張圣聽”目的是“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以”連接目的,可譯為“用”、“用來”。 妄自菲薄”結(jié)果是“以塞忠諫之路”,“以”連接結(jié)果,可譯為“以致”。 “以”用作連詞,連接的大多是句子,句與句之間有一種邏輯上的關(guān)系,在朗讀時要注意“讀斷”。 (4)指導朗讀。 3 指導分析第2段。 (1)作者在此向劉禪提出的另一條建議是什么? 板書: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賞罰分明 (2)提示背誦:宮中……若有……宜付……以昭……不宜……異法也。 六、布置作業(yè) 。 1 默寫1、2段 2 預習3—7段:⑴對照注釋力求會翻譯。⑵思考哪些是議論文字,哪些是敘述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