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訴說》教學案例──《雨的訴說》綜合性學習活動教學嘗試
余李朗讀《雨巷》隨著二胡曲《二泉映月》音樂響起,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個撐著油紙傘的憂怨的少女。聽著她聲情并茂的朗誦聲,我們的眼前仿佛浮現出一幅梅雨時節江南小巷陰沉的圖景,這里狹窄、悠長、寂寥,沒有陽光,沒有生機和活氣……
陳小琴朗讀《春雨滴翠》她的朗讀和鋼琴曲《致艾麗斯》配合得天衣無縫。曲子輕緩時,她讀得沉靜而空靈,曲子急進時,她讀得激昂而有力,全班同學側身傾聽,眾目凝視屏幕上的畫面:一片片被雨水剛洗過的樹葉,綠得透亮,綠得滴翠,充滿生機與活力,真是一枝一葉一春天。同學們神情恬然,似乎置身于大好春色之中。
三、唱唱我的情調 洗洗你的耳朵
采歌組為我們搜集了有關“雨”的歌曲18首,分列如下:
風中有朵雨做的云 風雨無阻 陽光總在風雨后 冰雨
三月里的小雨 雨一直下 一直下雨的星期天 雨蝶
情深深雨朦朦 流星雨 讓淚化作相思雨 心雨
相遇風雨中 六月的雨 雨中飄蕩的回憶 雨人
熱帶雨林 煙雨
課外,會唱的同學樂此不疲地唱,不會唱的同學,在這氛圍中也會哼上一兩句,原來課間或沉悶或瘋打的情景已被這一片美妙的歌聲所取代。
展示課上,他們利用多媒體,為我們播放了一首動畫效果的《六月的雨》,閃動的畫面,動人的旋律,誠摯的歌聲,同學們深感:雨走進了詩中,走進了歌中,更走進了人們的心情中!
四、賽賽我的知識比你的智慧
這一環節緊張而激烈,出題的同學廣集資料,精心制題,保守秘密,課堂揭曉;答題人分四組,個個凝神思考,爭分奪秒,答對的驚喜,答錯的遺憾。在這驚喜聲和遺憾聲中,大家獲得了樂趣,獲得了知識。
五、講講我的功過想想你的行為
功過部分資料,摘錄如下:
1、雨的功勞:
⑴ 提供人和其它陸地上生物必需的水。
⑵ 滋潤大地,解決干旱,提供淡水、凈化空氣,排除廢物、廢水,加強水的循環。
⑶ 補給河流、發電、滅火等等。
2、雨的過失:
⑴ 2004年7月10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的襲擊,造成城區內大部分道路積水,交通幾乎陷入全面癱瘓狀態。
⑵ 今年廣東省,西江、北江、珠三角高水位運行狀態持續不少日子,暴雨浸泡多日江河湖庫,排水后,水災造成廣東54人死亡,24億元損失。
⑶ 2004年2月,江西遭遇150年來最大的旱災,連續一星期森林火險等級高達五級。2月中旬以來,江西天氣連晴,氣溫顯著提高,持續的高溫造成江西各地火險等級居高不下,火災頻繁發生。
……
3、展示課上:
⑴ 兩名同學分別扮演“福雨”和“災雨”,向同學們講述自己的功和過。“福雨”德高望重,倍受尊敬;“災雨”趾高氣揚,讓人憎惡。
⑵ 觀看暴雨成災的圖片,學生談感想:
學生1:任何事物有其利必有其弊。
學生2:人類應揚雨之長補雨之過。
學生3:人類應檢點行為,收斂野心,與自然和諧發展。
學生4:人類應高瞻遠矚,未雨綢繆。
學生5:破壞自然,是人類的自殺行為。
活動結束時,我通報了各小組搜集的成果。經過現場評比,采詩組和采知組被表彰為“最佳合作組”,鄧春明、梅明、胡良靖、劉唐海等被表彰為“最佳積極分子”。
“走進雨的世界,原來它是如此奧妙無窮,豐富多彩;走出雨的世界,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燦爛,更加美好。”聽完我的結束語,同學們在《陽光總在風雨后》的歌聲中,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多媒體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