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雪》有關資料
【《沁園春·雪》注解摘選】
1、《沁園春·雪》的寫作和發表:
本詞作于1936年2月初,當時毛澤東同志在陜西清澗袁家溝,正準備親率紅一方面軍(1935年11月,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與紅十五軍團會師后,恢復此番號)渡黃河東征,開赴河北抗日前線。毛澤東同志1945年10月7日致柳亞子先生書中說:“初到陜北看見大雪時,填過一首詞。”即謂此闋。1958年12月21日又批注道:“雪,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文采、風騷、大雕,只能如是,須知這是寫詩啊!難道可以謾罵這一些人們嗎?別的解釋是錯的。末三句,是指無產階級。”本篇首次正式公開發表于《詩刊》1957年1月號。1945年10月,毛澤東同志在重慶曾手書此詞贈柳亞子先生,11月4,重慶《新民報》晚刊據傳抄件刊出。其后,一些報紙相繼轉載。但多有訛誤,不足為據。1951年1月8日,《文匯報》附刊曾將毛澤東同志贈柳的墨跡制版刊出。
──鐘振振
這首詞是1936年2月作者在陜西清澗指揮紅軍準備渡河東征時寫的。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后,毛澤東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應柳亞子要求,親筆書寫了這首詠雪詞贈他。作者回到延安后,重慶《新華日報》發表了柳亞子的和詞。和詞的小序寫道“次韻和毛潤之詠雪之作不盡依原題意也”。原作因而被愛好者傳抄,不久即先后被重慶的兩家報紙發表。一時轟動山城。
──蕭永義
2、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山跟山綿延起伏,被雪掩蓋著,登高望去像銀白色的蛇在舞動。原,指陜西和山西一帶的山丘,高而上平,蓋著雪,在高處望去,像白蠟色的象群在奔跑著。
──周振甫
謂披冰戴雪的蜿蜒群山,猶如銀色的長蛇在騰舞。
謂冰封雪裹的巍巍高原,好似蠟制的大象在奔馳。
──臧克家
登高望遠,山和原跟天相接,所以有跟天公比高的感覺。
雪后的山呈銀白色,山巒綿延起伏,登高望去,像銀白色的蛇在舞動。在陜西和山西一帶的高原上,蓋著雪的丘陵,在高處望去,像白蠟色的象群在奔跑著。山跟丘陵都是靜止的,由于詩人站在高處,看得遠,看到山勢和丘陵的綿延起伏,視線跟著綿延起伏的山勢和丘陵奔跑,因而產生馳和舞的感覺。登高望遠,一直望到山跟天相接,丘陵跟天相接,這就感到山和丘陵在跟天比高低了。蠟象,毛主席的手稿上作“臘象”,后來改作“蠟象”。臘象是真臘象,古真臘即今柬埔寨,那里產象。蠟象是白色的象,指雪白。把臘象改做蠟象,可能是為了更通俗。
──周振甫
3、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看這些山嶺白皚皚挺然聳立的氣概,像要和上天比一比高低似的。這是在雪天里呢,等到天晴了吧:紅紅的陽光照耀著白白的雪色,就像一身紅裝,被素白裹著,映照之下,那才妍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