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序言教案2
我們再來看看這么一句“守舊老人們并沒有灰心。他們預言說,一切都會轉危為安,至少那些最神圣的篇章是這樣寫的。”他們說會轉危為安不是說他們有一些行動措施可以化解危機,而只是說書上是這樣說的,是不是很愚昧無知。(幻燈片顯示)
了解了守舊老人,我們來看看村民,生活在無知山谷中的村民有什么特點?從課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村民們飲畢牲口,灌滿木桶,便心滿意足地坐下來,盡享天倫之樂”這么貧乏的生活條件,村民卻心滿意足,盡享天倫之樂?這說明了村民怎樣的性格特征?(麻木)。“在無知山谷里,古老的東西總是受到尊敬。”這句話說明了村民怎樣一個特點?只遵循古老的權威性的東西,不看他們的實際價值,這說明了村民的愚昧無知!
村民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是盲從,也就是沒有自己的思想,盲目跟從守舊老人,盲目的遵從律法?課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來?看課文78頁。(——)“人們舉起了沉重的石塊。人們殺死了這個漫游者。”(幻燈片顯示)
了解了村民,我們再來欣賞一下這個敢于走向新生的探索者。課文中具體描述了探索者的外形,有哪位同學可以找出來,請他為我們朗誦出來?
“外面一片漆黑,一個人正在爬行。他手上的指甲已經磨破。他的腳上纏著破布,布上浸透著長途跋涉留下的鮮血。”這一段外貌描寫體現了探索者怎樣一種精神?(——)不畏艱難,勇于犧牲的精神。探索者還有一個可貴的精神是堅持真理,課文中哪些語句可以具體體現?(——)“漫游者由于饑渴,身體還很衰弱。老者讓他坐下。他拒絕了。他們命令他閉嘴。但他偏要說話。”(幻燈片顯示)
那么這樣一個敢于懷疑,不畏艱險,勇于犧牲,堅持真理的探索者,他的結局怎樣呢?(死亡)那么他為什么會死亡我們來看文章中的最后一句!
這邊說“這樣的事情發生在過去,也發生在現在,不過將來(我們希望)這樣的事不再發生了。(幻燈片顯示)
作者說這樣的事發生在過去,也發生在現在,同學們能否舉例一下,古今中外有哪些悲劇是由不寬容所造成的?(——)點撥:我們先來想想,誰被羅馬教皇燒死在鮮花廣場(布魯諾)那么布魯諾是因為什么而被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堅持日心說)那日心說是由誰提出的?(哥白尼)正由于這種思想的不自由,哥白尼到臨死之前才敢把他的日心說供諸于眾,除了這個悲劇,同學們還知道其他的嗎?那好,我這邊再舉一個例子(幻燈片顯示阿富汗的巴米揚大佛)由于人類的不寬容,這座高達30米,號稱“女王”的巴米揚大佛在2001年阿富汗戰爭中被化為了永恒的灰燼。(幻燈片顯示)
有這么多悲劇,那么作者希望這樣的事不再發生的前提條件是什么?(幻燈片顯示)
(——)點撥:提倡寬容,呼吁寬容,那么作者呼吁寬容的對象是誰?(——)廣大人民群眾,而不是少數統治者。因為作者呼吁的是全世界的寬容,人與人之間的寬容。作者認為造成不寬容的條件是由于陳舊的律法,封閉的環境,貧窮落后造成的人的狹隘自私。正如房龍自己對寬容的注解為“容許別人有行動和判斷的自由,對不同于自己或傳統觀點的見解應有耐心公正的容忍。(教參中倒數第二頁)
作者為何要加上“我們希望”,而不用肯定語氣,不說因為提倡了寬容,不寬容的事就不再發生了?(——)點撥:因為社會總是不斷發展,舊思想和新思想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總會存在,所以守舊者總會壓迫創新者,阻撓創新者,而人們往往因為認識的局限而有意無意的傷害創新者。所以這里僅僅是希望,只是希望這樣的事少發生,“我們希望”這四個字僅是表達人們的希望。(幻燈片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