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篷搖夢到春江》教案
2.從作者觀察事物的方式來看,我們應該擁有怎樣的心態?
意義、詩意固然離不開責任、道德、義務、良知、事業等等,但生活中不管什么時候、在怎樣的情況下,都不能缺少了美和對美的感知、感受和感悟。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但我們卻時常聽到類似活著真累的聲音。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中國古人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所謂造化,指的是大自然,而所謂心源指的是我們的內心世界。當我們的內心世界與自然界相互吐納、相互映照時,當我們向世間萬物敞開胸懷時,當我們對身邊的人報以善意的微笑時,當我們對身邊的物投以凝視的目光時,我們就可以獲得美的愉悅和享受。
上一篇:《靈潔九寨溝》教案
下一篇:《托起草原》教案及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