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倫敦《熱愛生命》同步練習(二)
1.本文記敘了女兒送給母親一座“雕像”的故事,請寫出故事的梗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①人學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兒也在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焦灼”表現了女兒怎樣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終于有一天,母親顫抖著雙手把一疊大小不一的紙幣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兒的面前,數數,整整一萬元人民幣。 “小山似地”這個詞語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說說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母親眼角掛著淚痕,臉上現出難以掩飾的失望與溫怒。說說母親為什么“失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文中兩次寫到女兒流淚,第一次因為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因為__________________而流淚。
4.文章結尾寫飽含著女兒愛與深情的“雕像”破碎了,事情為什么是這樣的結局?談談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成長的橋
①我記事很晚,所有關于童年的記憶,差不多都在父母與別人閑談中得知。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②上學第一天回家的巷口碰上母親,她說:“老師今天講了啥?”我想了半天才擠出三個字,“腳板印”。母親又問一起回來的同學,她說: “老師要我們腳踏實地,好好學習。”大家一陣笑,我也跟著笑。一次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愛的花瓶,我把碎渣掃到地板中央,再搬個小凳老實地坐在旁邊。母親回來生氣地責罵時,我振振有詞的說:“老師講要表揚誠實的孩子,您卻批評我!”母親忍不住撲哧笑了。
③也許智商有限加上讀書不用心,雖然花了時間做了副努力的樣子,小學時成績并不理想。別人家的父母見了面總是夸自己的孩子如何了得,我父母只能一邊訕笑一邊借肌脫身,回來了他們彼此安慰說,孩子老實,心眼又好,讀書也自覺,就別逼她了。那時真想像皮皮魯那樣,把課本煮了熬湯喝,除此外我想不到法子讀好書。
④懵懵懂懂長到九歲,我的思想第一次發生重大轉折。
⑤那年,春天的花開得特別艷,尤其我家向陽的窗下(那里有個半米寬的窄臺),花朵更是美不勝收。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卻忽略了扳著的窗于是沒有插銷的。一分鐘后那扇要命的窗子開了,把我像球一樣從二樓拋下去做了自由落體運動;仙人掌又火上燒油,落地我已變成昏迷不醒的“刺猬”。后來聽說,是好心的行人送我進了醫院;私下以為嫌我笨的母親,聽到這個消息竟在柜臺內暈倒了,蘇醒過來跌跌撞撞推開同事就往醫院跑;而父親一臉煞白,騎自行車撞到了電線桿,爬起來車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沖……那天醫生差點下死亡通知書,警告說,病人必須一直保持清醒意識。于是父母每隔一個小時忐忑不安地喚我一次。昏昏沉沉往下墜落的我,就被父母一聲又一聲、柔和而又有力、平穩而又 [甲] 、摻雜著心疼與希冀的呼喚拉回了這鳥語花香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