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變奏曲》課堂教學實錄
目標:1、詩歌的結構跳躍特點 2、了解“朦朧詩”句子的隱喻 教學過程 :兩課時一、導入 板書:中國傳統節日
老師問:你知道哪些節日是中國傳統節日?
學生搶答出的有:春節,中秋節,兒冢ㄎ姨崾敬蠹易⒁獯沉階幀s醒退刀誆揮ω檬俏頤槍詿辰諶眨匱艚冢ň冢ㄑ笮γ幾嫠咚皇牽冢槿私冢ㄎ矣惺焙蚨哉飫嗷卮鶚強嘈γ?br>
老師:今天是陰歷七月初七
學生:乞巧節
老師:對,現在大家更把它當作是中國的情人節。大家都學過著名詩人郭沫若寫的《天上的街市》。這首詩以豐富的想象, 想象了熱鬧自由的天上街市,想象牛郎織女的自由來往的生活。 今天就是傳說中他們鵲橋相會的日子。我想今晚天空中最亮的兩顆星就是他們吧。
星星可以代表浪漫的愛情,比如大家曾經喜歡唱的《流星雨》,星星也暗含著憂傷和短暫。
童年我們看星星,聽外婆在乘涼的大樹下講那些美麗的傳說,少年我們看星星,把自己的心事說給他們聽,那么沒有星星的時候,我們看什么呢?
今天我們來學習《星星變奏曲》這一首詩
二:請兩個女生朗誦
翻到課后練習,看丁建華在朗誦這首詩之前做了怎樣的準備?大家一起朗讀:
剛接到作品時我開始有一些猶疑,因為作者是男性,字里行間都透著陽剛氣。……讀了兩遍還是找到了一些適合女性表達的東西,抒情,細膩,有濃濃的感情色彩,漸漸地深入到詩的里面,會感到其中寓意的深邃,于是,漸漸地喜歡了……我想我不僅是一個塑造聲音的誦者,一個演員,更是一個角色,一個傳達思想的哲人或導師……我站在舞臺上,我想不能有演的意識,只想著聲音怎么樣,表演怎么樣,而是發自內心的,像一個思想家那樣,通過我的朗誦向觀眾闡述一個哲理,一份感情……讓觀眾跟隨你走進詩人的心境。
(播音員丁建華談朗讀《星星變奏曲》的感受)
老師示范朗誦
學生評點 :陽剛的段落,陰柔細膩的地方
老師著重解讀:
“誰不愿意,有一個柔軟的晚上
柔軟得像一片湖
螢火蟲和星星在睡蓮叢中游動
誰不喜歡春天,鳥落滿枝頭
像星星落滿天空
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
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
“柔軟”與“僵硬”兩個詞在我們舌尖在我們喉嚨滑過的不同美感。
(學生興奮的讀著這兩個詞,體悟著發音的變化)
三:請學生一起朗誦,注意品味你一下就喜歡的句子
學生:
誰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詩
每個字都是一顆星詩人把我們的生活想象成詩,構成它的是星星,我覺得很美
老師:對,詩意 的人生,誰都愿意人生的每一天都充滿詩意。
學生:
誰不愿意,有一個柔軟的晚上
柔軟得像一片湖
螢火蟲和星星在睡蓮叢中游動
誰不喜歡春天
鳥落滿枝頭
像星星落滿天空
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
一團團白丁香朦朦朧朧
很溫柔的美麗的夜晚,很安靜。
老師:對,春天的夜晚,鳥啊,星星啊,丁香花啊,湖水啊,都有了。
學生:
喜歡火
涌出金黃的星星
我覺得在火光中也能看到星星,是金黃色的。
老師:是天上的星星?
學生:是,哦,不是,是在燃起的火光中看到了星星
老師:恩,這種體驗不錯,即使天上沒有星星給我們遙遠的安慰,可是在火光中我們也能看到星星,得到溫暖。
四:再讀,說說你看不懂的地方
學生:“每一首都是一群顫抖的星星”,此處星星為什么要顫抖呢?
老師:當我們沒有溫暖沒有自由的時候,我們顫抖還是舒暢?顫抖,所以不是星星顫抖而是失意悲觀的人在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