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學詩》教案2
(3)結合作品內容,討論:課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樣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
明確:在《紅樓夢》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們卻看到了一位詩人氣質的林姑娘,哪里還有什么小性兒,她熱情指導香菱,不厭其煩,不顧勞累,顯現出了光風霽月般的襟懷。從她給香菱所開的書目來看,她的學識積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呵!
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要內容就是讀詩、作詩。文學這片廣袤的土地可供她這位寄人籬下、冰清玉潔的孤女自由地翱翔。聯想個人的身世,林黛玉對香菱這無父無母的孤兒富有同情,也很有好感。所以當香菱求教于她時,她饒有興致地承擔起老師的責任。她說:“既要作詩,你就拜我作師。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你。”她簡單明確地提出了作詩的要領,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顧慮,很快縮短了教與學之間的距離。
(4)體會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方法。
明確:曹雪芹是橫絕千古的天才,他善于運用細膩準確的語言塑造人物。《紅樓夢》中四百多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個個音容笑貌有別、性格鮮明獨特。無論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無論是主子,還是奴仆,都給予了分寸恰當的描寫,濃淡相宜,恰到好處,給人一種強烈的藝術美的享受。《紅樓夢》里人物的出場入場,一顰一笑,來龍去脈,口角眉梢,心頭話尾,舌尖牙縫,歌哭笑罵,正經,胡調……沒有一處不是活靈活現的。
例如,描寫香菱刻苦構思詩歌就非常傳神。在黛玉的誘導下,香菱的視野不斷擴大,當她進入創作沖動狀態時,形象光彩奪目:“連房也不入,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摳土,來往的人都詫異”;寫第三稿時“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甚至夢中喊出:“可是有了,難道這一首還不好?”對這個一心撲在詩歌創作中的人物,作者準確地描繪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變化,聯系香菱的這份苦心學詩、精血誠聚與她的悲慘身世,我們怎能不感嘆造物者的不公!
這種通過人物語言和動作神態表現心理的藝術手法,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優秀傳統,而《紅樓夢》則把它發展到極致。它與作家通過自己的敘述,從旁靜止地分析人物心理相比,更顯得跳脫生姿而又富于內涵,同時也更符合生活實際。
(解說: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說反映社會的主要手段。小說的思想傾向是通過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來體現的。與詩歌、散文相比較,小說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必須寫人,而且要寫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因此要把握小說的思想內容,就必須首先認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本文則主要是通過人物語言來刻畫人物,閱讀時要引導學生捕捉有效信息,學會初步鑒賞文學作品。
老舍先生曾說“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晦澀難懂,枯燥無味,乃至詞不達意的語言,是無論如何不能描寫出優美動人的故事情節和豐富多姿的人物形象來的。《紅樓夢》在語言方面的成就是空前的。正如現代作家端木蕻良先生所說:“在古典小說之林中,《紅樓夢》的語言最好。從每個人物的說話聲中,可以分辨出是哪個人物出場了。《紅樓夢》是語言藝術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