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市2005—2006學年度九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考試
三、閱讀(共55分)(一)坐看黃河(20分)鄧延康①許多故事就那么流去了。②物化的歲月伸手可掬,每一掬卻都已是過去,上一輩尚在感嘆那些小去的孤帆遠影,排天的浪花已濺濕我們的青春衣衫。③坐看黃河,看天上來的水,奔騰到海不復還。④這個世界平靜的東西太多了,山巍峨吧,可很肅靜;云飄逸吧,又顯輕浮。于是有了河,以一種沉重的流動,賦江山以活潑,給地球以血性,也讓一種種生活有了千回百折的映照,一個個時代有了波瀾壯闊的象征。⑤坐看黃河,我們無法無動于衷。⑥這是一條曾讓風云人物敬畏得不能泅渡的英雄河,這是一條當同名樂章響起就會沖濕海外游子眼眶的母親河,這是一條淹沒過許多家園的夢想也滋潤了許多沃野和希望的歲月河,這是一條負載著厚重的泥沙也負載粗獷的船工號子的生活河。⑦我們已靜坐不得徘徊不得,只能與她同行。⑧我們在岸邊……5、制作讀書卡片是一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從文中摘錄一個你最喜歡的句子,抄寫在下面的讀書卡片上,并在“品味”欄中寫出你的感悟。(5分) 讀書卡片篇名:《坐看黃河》 作者:鄧延康 摘句: 品味: 6、從文中找出作者感嘆時光飛逝,啟迪人們珍惜時間的句子。(4分) 7、第④段中寫“山”,寫“云”,與寫“黃河”有什么聯(lián)系?(5分)答: 8、第⑦段中寫“我們已靜坐不得徘徊不得,只能與她同行”,與標題是否矛盾?為什么?(6分)答: (二)“沙漠明珠”珠光漸暗(20分)①和莫高窟同稱為敦煌兩大奇觀的月牙泉有“沙漠明珠”之稱,但由于干旱缺水和人為因素的影響,月牙泉水位在不斷下降,這顆“明珠”珠光漸暗,甚至有消失的危險。②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管理處提供的水文實測資料表明,1960年月牙泉水域面積為22.3畝,最大水深為7.5米;1986年水域面積為13.3畝,最大水深1.2米;目前水域面積只有9畝,最大水深僅1米左右。③蘭州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教授張明泉23日舉行的干旱氣候變化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說,月牙泉是敦煌區(qū)域地下水在地面的自然露頭,是整個地下水系統(tǒng)的一個組成部分,月牙泉接受著區(qū)域地下水的補給。然而,由于人類活動等原因,敦煌地下水位不斷下降,月牙泉水位也隨之下降。④地處中國西北的敦煌曾長期依*疏勒河、黨河等河流的上游來水補給地下水,上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上游水庫的修建,這些河流相繼出現(xiàn)斷流,敦煌地下水失去了補給來源。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敦煌需水量在不斷增加,目前全市每年要抽取4000多萬方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超采嚴重。⑤為了保住月牙泉,現(xiàn)在每年需要回灌500余萬立方米的河水。盡管如此,根據(jù)測量表明,水位每年還在以15厘米左右的速度下降。⑥專家認為,從長遠來說,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使敦煌地下水位得到回升,是解決月牙泉水位下降問題的根本途徑,同時,有關部門還應考慮進行跨流域調水,以進一步緩解敦煌水源短缺的局面。⑦月牙泉位于敦煌市區(qū)以南約5公里處,四面被鳴沙山環(huán)抱,流沙與泉相隔僅有數(shù)十米。這里地處亞洲中部的大沙漠之中,年均降水量在40毫米左右,但蒸發(fā)量高達2480多毫米。在這種極端干旱和強烈蒸發(fā)的氣候條件下,月牙泉卻能保持數(shù)千年不干涸,這更增添了她的神奇。9、對本文的標題,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10、第①段中提到的“人為因素”,從全文看,主要表現(xiàn)在哪兩個方面?(4分) 11、第⑦段中“約5公里”、“數(shù)十米”、“40毫米左右”、“2480多毫米”說明本文語言有什么特點?(4分) 12、月牙泉身處沙漠而能數(shù)千年不干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13、用一句話概括出本文給我們的關鍵信息。(4分) (三)(15分)[甲]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蛑^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庇谑腔葑涌,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鳶雛,子知之乎?夫鳶雛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鳶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梁國而嚇我邪?”[乙]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了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空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操蛇這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14、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3分)(1)惠子相梁( ) (2)夫鳶雛發(fā)于南海( )(3)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15、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1)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2)甚矣,汝之不惠! 16、兩文在描寫人物有相同之處,都運用 描寫,兩位人物卻有不同的性格,莊子 ,愚公 。(6分)17、請就其中的一個故事,談一點體會。(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