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基礎練習
孩子吃鴨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頭,不把蛋殼碰破。蛋黃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鴨蛋里面洗凈,晚上捉了螢火蟲來,裝在蛋殼里,空頭的地方糊一層薄羅。螢火蟲在鴨蛋殼里一閃一閃地亮,好看極了!
小時讀囊螢映雪故事,覺得東晉的車胤用練囊盛了幾十只螢火蟲,照了讀書,還不如用鴨蛋殼來裝螢火蟲。不過用螢火蟲照亮來讀書,而且一夜讀到天亮,這能行么?車胤讀的是手寫的卷子,字大,若是讀現在的新五號字,大概是不行的。
1.作者為什么“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郵的咸鴨蛋和其他地方的咸鴨蛋相比,有哪些優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作者的介紹,鴨蛋的吃法分為哪兩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一句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曾經滄海難為水”是唐代詩人元稹的詩句,下句為“除卻巫山不是云”。
b.作者引用這句詩,體現了作者對古典文學的熱愛和其深厚的古典文學素養。
c.在普通的介紹文字中,冷不丁加入一句詩,這使得文章平添了幾分情趣。
d.“曾經滄海難為水”原本用于男女之間的感情,有過了濃烈的感情,再有普通的是難以打動人心的。這里用來形容對鴨蛋的感覺,顯得格外有趣。
5.對文章的內容理解有誤的兩項是( )
a.作者引用袁枚的《隨園食單•小菜單》中“腌蛋”一條的內容,介紹了腌蛋的方法。
b.小孩拿蛋殼取樂,這是作者寫出的鴨蛋的作用之一;如果弄點螢火蟲,簡直可以用作燈來照明,可見蛋殼之白、之薄。
c.“端午節,我們那里的孩子興掛‘鴨蛋絡子’”,這里的“興”是方言“作興”的簡寫,意思接近于通常所說的流行。
d.作者最后寫對囊螢映雪這個故事的印象,用的是調侃的語調,顯得很親切、很隨意。
e.這段文字表現了作者對家鄉咸鴨蛋的偏愛,實際上透露出的更是作者對家鄉的喜愛之情。
參考答案
基礎練習
1.先主后次,由表及里,從實到虛。〔《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寫荔枝的外形是循著殼——色——形(外形呈心臟形,蒂——肩——頂);寫它的果實是殼膜——假種皮——核;寫荔枝花是花期——形——型——序——蜜;寫荔枝的貯藏突出它的色——香——味。〕
2.介紹了荔枝的生態知識和生產知識。
3.用幼年時對荔枝的疑問引出說明的對象,提出要說明的問題,是全文展開說明的總綱。〔本文開頭寫幼時的印象,未顯出荔枝的特色,因而未引起多大興趣。這就與上小學后讀到的《荔枝圖序》里的精彩描寫(比喻說明)產生了矛盾,形成了對比,自然就構成了全文的懸念,使讀者急于知道荔枝是怎樣一種水果,有無價值。引用白居易一文,有著借以為綱,依次展開說明的作用。〕
4.(一)“繒是絲織物,絲織物滑潤,荔枝殼卻是粗糙的。”不足之處在于沒能表現出荔枝外殼的實際形態。
(二)把殼內壁的花紋誤作膜的花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