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基礎練習
5.“荔枝殼表面有細小的塊狀裂片,好像龜甲,特稱龜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銳如刺,這叫做片峰。”因此由龜裂片和片峰組成。
6.介紹荔枝果實的顏色,說明荔枝顏色以紅為主,非常美麗。其中“南州六月荔枝丹”點明了文題。
7.作解釋、舉例子、列圖片;直觀而形象。
8.對殼膜的形狀作形象的描寫。
9.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說的連同果殼扔掉的那一層膜。
10.實際上是種子外面的層膜發育而成的,應稱做假種皮。
11.依次說明花期、花形及其對繁殖和采蜜的作用。
12.產地南州,泛指我國南部地區;成熟的季節是六月(公歷七月);鮮果的色彩,絢麗如丹。突出了荔枝生態的主要特點:產地、成熟期、顏色。充滿詩情畫意,而且引古詩為題,也與全篇廣泛引證的風格統一起來。
13.關于荔枝大小,作者說,“通常是直徑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鵝蛋荔和丁香大荔,重達四五十克”。四川合江“楠木葉”,“《四川果樹良種圖譜》說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國果樹栽培學》則說大的重六十克”。這樣,言而有據,就將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講明白了。文章指出,明代徐 《詠荔枝膜》詩,寫吃荔枝扔荔枝殼好似“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嬌”是“夸張的說法”,不足取。說到荔枝不耐貯藏,作者在引用白居易“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之后,準確地說明“溫度保持在1℃到5℃,可貯藏30天左右”,這就十分具體地使人明了荔枝的貯存同溫度有著密切的關系。
14.說明文主要的表現手法自然是說明,但有時一般性的說明,尚不易把抽象的事物和復雜的事物說得通俗好懂,這就要適當借助于描寫。(如描寫荔枝的“色”。“成熟的荔枝,大多數是深紅色或紫色。生在樹頭,從遠處看當然看不清它殼面的構造,只有紅色映入眼簾,因而把它比做‘絳囊’、‘紅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樹以至成片的樹,那就成為‘飛焰欲橫天’、‘紅云幾萬重’的絢麗景色了。”這就讓讀者置身于南國的荔枝林,那絢爛圖景使人心馳神往,對于荔枝的“丹”也就有了更具體逼真的印象。)
15.更能增強文章的形象性和生動性。(如鮮荔枝的“形”鮮為人知,作者寫道:“荔枝呈心狀形、卵圓形或圓形”,還有“稀奇的”如“細長如指形的‘龍牙’”、“圓小如珠的‘珍珠’”。這就使人對荔枝的模樣、大小有了更形象的了解。)
綜合練習
1.a(滓應為zǐ)
2.(1)荔枝成熟時的顏色。(2)荔枝殼膜的形狀和顏色。(3)果實成熟時荔枝林的顏色和形態。(4)荔枝不耐貯藏。(5)古代歷史上移栽荔枝的情形。(6)唐玄宗時以飛馬運荔枝供宮中享用的情形。(7)古人對荔枝美味的贊頌。
3.(1)定義說明 (2)舉例、比喻 (3)列數字、比喻
4.(1)荔枝一身都是寶。(2)②段:荔枝具有食補、食療功能。③段:荔枝樹的特點與用途。④段:荔枝樹的抗污染作用。(3)邏輯順序。
5.(1)荔枝的貯藏。 (2)相同;都是“古代宮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飛騎從南方遠送長安或洛陽,給人民造成許多痛苦”。 (3)引用、列數字、舉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