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語文總復習·議論文閱讀·九(下)第三單元課文梳理
2.“我孩子氣,心眼老實,什么都信以為真。這位可憐的英雄給命運撥弄得成了笑柄,可是我以為這是理所當然,遭人嘲笑,跟身體受傷一樣,都是英雄的本分;他遭人嘲笑害得我很難受,正像他受了傷叫我心里不忍。”這是童年的海涅讀《堂吉訶德》的直接而真實的感受。他認定堂吉訶德是一個英雄,他是以兒童純真、樸實的心來認識書中人物的。而且,在他的心目中,英雄固然應該武藝高強、行俠仗義、為民除害,然而,即使是“身體受傷”,“遭人嘲笑”,也是“英雄的本分”。
(二)對課文第二段的詮釋
在這一段中,作者描寫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堂吉河德被打敗時的環境描寫。這里的景色是如此的悲哀、憔悴和灰暗,把作者當時的心態和心情描寫得恰當而真實。
9-2-11*永遠新生
【重點詞語】 篩選 向隅 展拓 糟粕 洋洋大觀 孤陋寡聞
【中心表達】
本文采用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的論證方法論證了中國藝術傳統之所以有極強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不斷地反傳統,才使之永遠新生。其間包括異種的不斷引入這一觀點。
【段落層次】
1.第1段:講藝術珍品都要經過時間的考驗和篩選。列舉莫奈和梵高兩個典型事例。
2.第2段:論述了藝術傳統具有強勁的生命力,是由于反傳統使之永遠新生;異種的引入是藝術創新的關鍵所在。此段可分為三層:第一層(1~3句)說人的審美觀可以通過人的感染(“傳染”)和交流來接受和改變。舉楊貴妃的審美觀被周昉接受了,劉姥姥的審美觀,如果長期在大觀園熏陶,也會改變第二層(4、5句)揭示了中國傳統具有強勁的生命力,是不斷的反傳統的結果。第三層(6~8句)指出引入異種是創新的關鍵,提倡引進外國藝術。
3.第3段:表達了對翟墨、王瑞廷主編的《世界現代藝術圖典》的支持。
4.第4段:指出能夠使中國傳統藝術永遠新生并不斷創新的人是那些既繼承了中國藝術傳統又積極學習、引入西方藝術精華的人。分兩層,第一層批評藝術上的獵奇,第二層論述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的人應是“回頭浪子”。
9-2-12*科學與藝術
【段落層次】
1.第1段:提出論點: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2.第2~6段:談藝術的“創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
3.第7~10段:講科學的“創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
4.第11、12段:綜合論述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異同。
【中心表達】
科學與藝術是意識形態相對的兩大門類,作者獨具慧眼,學力超人,談到了藝術與科學的兩大相同點,共同的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圍繞這個中心進行了具體的論證。
【難句和段落詮釋】
(一)重難點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