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中考語文作文教學專題復習1
些人物的美好心靈。
2、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選材”的“提升要訣”。
材料除真實、典型外,還應力求新穎:新人、新事、新情況、新風尚、新觀點、新認識、新
經驗等,讓讀者耳目一新。
具體方法是認真思考,必須經過“放棄——選擇——再放棄——再選擇”的選材過程。要放棄那些“人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一定要突出自己的體驗、自己的發現。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是刻骨銘心的生活,才是妙趣橫生的故事,才是震撼心靈的情感。
六、指導學生寫作。
文題:苦與甜是相對的,苦與甜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一些從小肯于吃苦的人,往往三十而立,因為有了真本事,后大半生便可以享受相對甜美的生活。而從小泡在蜜罐里不肯吃苦的人,且不說他們不知道什么是甜,更重要的是因為沒有真本事,一生也擺脫不了心靈上的苦難。正如俗話所說:“能吃苦的人
吃半輩子的苦,不能吃苦的人吃一輩子的苦。”
讀完上面的材料后,請以“苦與甜”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選
文體,自擬標題,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
思路點撥:寫記敘文,可以講述自己、親人或朋友“苦盡甘來”的故事,展開時,對“生活之苦”要“潑墨如云”,對“生活之甜”則可以一筆帶過;寫議論文,則可以以李時珍、李世光等人不同尋常的苦難經歷作為素材,提出“在苦難中走向成功”的主題,為充實文章,寫作時要巧妙地引用一些詩詞格言,讓觀點水到渠成。另外,我們也可以從反面取材,有句話說得好:“自討苦吃會增加生命的高度,歷盡憂患方能揮灑生命的昂揚。”從反面切入,內容更容易吸引讀者的目光。
七、學生互改。
八、教師點評。
九、總結:作文在“選材”方面的得分要訣是:“材料豐富,精當具體”。從這次作文的訓練效果來看,比過去有了很大的進步。但要選出真實、典型、新穎的題材,還需要大家留心觀察
生活、體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初中語文作文專題訓練教案之五—情感
教學目的
1.了解中考作文在“情感”方面的具體要求。
2.引導學生分析作文在“情感”方面失分的原因。
3.掌握作文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真摯感情。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分析作文在“情感”方面失分的原因。
2、掌握作文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真摯感情。
教學難點
掌握作文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真摯感情。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感情是文章的生命,《周易》上說“修辭立其誠”,劉勰主張“為情而造文”,白居易說“感人先者,莫先乎情”。這些精辟的論述告訴我們,寫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實感。課標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的體驗”,寫作要“表達
真情實感”,并把“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作為創意加分的重要依據。
上述這些要求及規定,在各地中考作文評分準則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我們今天進行第五個專題訓練——情感。
二、學生結合自己的寫作實際,分析自己在情感的表達上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⑴感情平淡乏味。原因是表達方式單一,常是一敘到底,沒有恰當運用描寫、議論和抒情。⑵、感情虛假失真。由于閱歷少,對所經之事又感受不深,難以寫出真情實感,“為文造情”。⑶、感情夸飾失度。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有強烈的情感體驗,但沒有掌握一定的抒情技巧,而出現了小題大做、大詞小用、感情夸飾失度、抒情矯揉造作等情況,從而消弱了文章的表達效果。⑷、感情消極低沉。主要是因為受“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