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品味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
2、摘錄并積累大量經典語句、格言。
3、分析本文結構,學習論證方法。
4、仔細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的巧妙結合。
一、解題,介紹作者,
導入新課(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二、指導學生閱讀課文
重點是疏通生字詞,了解文言句子大意。。
三、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
1.先請學生講一講自己歸納的段落大意,然后發動學生評議。2.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小結。
(1)這是一篇講演稿,是梁啟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但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今天立足本職多作貢獻,愛崗敬業精神的培養還是大有幫助的。
(2)總結議論文文體知識。議論文三要素。
(3)介紹演講的基本知識。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群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要求:①認清對象,確立主旨。這里講的是針對性。演講是直接面對聽眾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須了解聽眾對象,認清環境場合,明確演講的主旨!暗绞裁瓷缴铣裁锤琛保瑢τ谘葜v尤為重要。②思路清晰,節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證動人。④語言準確,形象生動。
(4)在學生概括的基礎上,教者總括:9段文字,按議論文的一般論證結構,文章可劃分為三大部分:第1段是一部分,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第二部分是2~8段,論證中心論點;第三部分是第9段,歸結全文。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群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
四、小結。
五、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品味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
2、摘錄并積累大量經典語句、格言。
3、分析本文結構,學習論證方法。
4、仔細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的巧妙結合。
教學重難點 重點難點的分析可落在論點和論據的關系
一、導入新課。
由看圖選擇職業導入“敬業與樂業”。
二、復習議論文知識點。
1、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方法。
2、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引用論證) 對比論證 比喻論證
三、溫故知新
1、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2、作者先后談論了哪幾個問題?
3、你認為這幾個問題的關系怎樣?
四、教師小結各知識點。
三、拓展延伸:
知識鏈接一:
1 第三四自然段在論證方法和論證角度各有什么不同?
2 為什么一個有職業顯得很有必要?能補充理由嗎?
“有業之必要”理由:
1)經濟獨立,人格自尊的需要;
2)身心安頓,避免無所事事、煩悶無聊;
3)生活起居規律,健康養生;
4)從業中的挫折磨練意志品性;
5)事業的小小成功均能帶來自信;
6)創造性的成就是對生命價值的最高肯定……
知識鏈接二:
梁啟超的觀點和拿破侖的名言進行比較分析,展開辯論。
參考意見:課文中,作者認為任何職業不分高下,要腳踏實地、勤懇敬業,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才能體會職業的樂趣和人生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