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與樂業》說課稿(通用2篇)
《敬業與樂業》說課稿 篇1
從容說課
《敬業與樂業》選自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飲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講人生與事業關系的演講詞。文章開宗明義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接著分別談論了“有業”“敬業”和“樂業”三個問題,最后用“責任心”和“趣味”總結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鮮明,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文短意長。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看,學習課文,意在引導學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風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問題,豐富個性內涵。
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是教讀課文的重點。在反復誦讀中,積累經典語句、格言,體會演講和口語特點。本課的難點是對“敬業與樂業”精神的真切領悟與質疑問難。教學過程中,既要拓展學生的精神視野,又應盡量和學習生活體驗相結合,在研討探究中,大膽質疑,辯證地理解課文觀點。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初步理解“舉例子”和“講道理”的論證方法,開拓思路。擬用兩課時完成閱讀教學。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征引、旁騖、敬業樂群、斷章取義、不二法門”等詞語。
2.積累記誦文中的經典語句、格言。
3.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
能力目標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思路,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
2.初步學習“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
3.體會語言表達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特點。
德育目標
感受梁啟超對人生與事業關系的宣講,培養科學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思路。
2.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
教學難點
真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旨意。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這篇演講詞語言表達通俗淺顯,大量引用經典、格言。教學中,引導學生反復
誦讀,整體把握課文主要觀點和思路,體會口語和演講特色。
2.研討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研討,深層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同時對文中的觀點大膽質疑問難,辯證理解人生問題,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和批判質疑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攝影儀、錄音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誦讀,把握文章的觀點和思路。研討“敬業與樂業”精神的深層內涵。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神奇教練米盧“態度決定一切”的論斷,啟迪的不僅是奮進中的中國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發的是人們對生活態度、處事原則的深層思考。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一篇宣講人生與事業關系的演講詞——《敬業與樂業》,在感知先哲思想風采中,去觀照自己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領悟人生價值。(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1.多媒體顯示“戊戌變法”和梁啟超圖片資料:
梁啟超(1873~1929年),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子、哀時客、飲冰室主人、自由齋主人等,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十七歲中舉,后隨其師康有為參與維新變法,事敗后流亡日本,在當地創辦《新小說》雜志,并與孫中山等革命人士來往密切。回國后又曾組織進步黨爭取憲政。1920年后,脫離政界,先后在清華、南開任教授,并專心著述。梁啟超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一生著述宏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余萬字。為后人留下了豐厚的學術遺產,成為一代宗師。梁啟超是清末民初中國文壇上影響最大的一個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學革命開辟了近代文學理論探索和文學創作的新局面。
2.演講的基本知識
提示: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群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要求:①認清對象。確立主旨。這里講的是針對性。演講是直接面對聽眾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須了解聽眾對象,認清環境場合,明確演講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對于演講尤為重要。②思路清晰,節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證動人。④語言準確,形象生動。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默讀課文。疏解字詞,并圈點勾畫文中表現作者對敬業與樂業觀點、看法的語句。
投影:
斷章取義:意思是不顧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斷,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門:佛教用語,指直接入道、不可言傳的法門。常用來比喻最好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
征引:引用。
旁騖(wù):在正業以外有所追求,不專心。
褻瀆(xiè dú):輕慢,不敬。
強聒(guō)不舍:嘮嘮叨叨說個沒完。強聒,過分羅嗦。不舍,不停。
敬業樂群:對自己的事業很盡職,和朋友相處很融洽。
文中表現作者觀點、看法的語句有:
(1)“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
(3)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
(6)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么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在做的事來和他交換。
(9)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
(10)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
(11)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12)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
(13)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的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
(15)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
2.對文中作者的觀點,你體會最深的是哪一點?請結合自身的學習生活,談談你的理解。
3.學生再讀全文,思考:
(1)演講開始,作者就開宗明義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說它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接下來,文中圍繞主旨談了哪幾個問題?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邏輯聯系?
(2)演講最后,作者言簡意賅地把“敬業與樂業”總結為“責任心”和“趣味”,說“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那么,你認為“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梁啟超引用《禮記》和《老子》中的格言,“斷章取義”歸結出“敬業樂業”的主旨后,分別淡論了“有業”“敬業”和“樂業”三個問題。
“敬業樂業”的前提是“有業”,“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強調了“有業”是做人之本。“敬業”的含義就是專心致志心無致志、心無旁騖,“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僅有“發憤忘食”的“敬業”還不夠,“樂以忘憂”的“樂業”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價值。
(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當的職業(或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不是皺著眉頭、滿腹牢騷地叫苦,而是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4.學生合作研討:
(1)作者所論述的“敬業與樂業”中的“業”僅局限于狹義的職業嗎?
(2)文中說,“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你贊同這種說法嗎?聯系現實生活說說你的理解。
(3)梁氏的“敬業”說,有著矯正世風、改良國民性的積極作用。請聯系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談談這種說法的意義。
學生研討探究,教師相機點撥:
(1)文中“業”的含義并不局限于狹義的職業。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所以,“敬業與樂業”的意義,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謀生職業,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
(2)作者“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的說法值得質疑。人類或個體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勞作”,“休閑”也是人生的重要內容。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休閑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還在不斷提高。正如“人不是為吃飯而生活”一樣,人也不是“為勞動而生活”。
(3)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有等級色彩的文化,中國人的職業觀向來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人們的讀書目的又是“學而優則仕”“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種官本位的文化,極度蔑視普通職業,尤其是體力勞動,人們紛紛以出人頭地、顯親揚名為人生價值的實現。因此,課文論述的“敬業”說,有著矯正世風,改良國民性的積極作用。
5.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全文,體會演講詞文體特色。
四、布置作業
文中說:“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并沒有高下。”又說:“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同一價值。”而拿破侖有句名言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對這兩種人生觀,你如何看待,傾向于哪一種?請從事例和道理兩方面為你的看法搜求充足的證據。
《敬業與樂業》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敬業與樂業》是蘇教版中學語文八年級下冊“道德修養”單元的一篇議論文。這是梁啟超的一篇有關事業與人生的演講稿。文章以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的語言和條理清晰的論證、生動有力的論據闡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發人深思,啟人心智。
二、說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素質教育理念,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觀點與材料的統一,掌握議論文的基本結構。
過程與方法:學習條理清晰的論證和生動有力的論據。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敬業樂業的重要性,樹立敬業樂業的信念。
2、教學重點:條理清晰的論證和生動有力的論據。
3、教學難點: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旨意。
三、說教法學法
本著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我采用“初讀——細讀——精讀”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逐層深入理解課文。為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將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具體操作如下:
1、初讀課文,自主學習:我將引導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自主學習,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充分給學生一個展現自學能力的平臺。
2、細讀課文,探究學習:“交換蘋果不如交換思想,閉門造車不如互通有無”——這是我經常教育學生的一句話。合作學習不僅能夠互通有無,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更可以讓學生寓學于樂,使學生在快樂學習中提高學習的幸福指數。
3、精讀課文,探究學習:學以致用,我認為這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學習一篇課文,我們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其中的知識,更要啟發學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語文教師作為一個思想引領者,在課堂上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感,這也是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所以我采用了探究學習法,引導學生把視野從課內拓展到課外,懷著崇敬的心情談談敬業樂業的人,抱著高遠的志向爭做敬業樂業的人。
四、說教學過程
我設計的這節課分“導課、導讀”兩部分。其中導讀部分又分“初讀課文,自主學習,感知課文內容”、“細讀課文,合作學習,理解課文旨意”、“精讀課文,探究學習,升華道德情感”三個環節。
(一)、說導課
我設置這樣的情景來激發學習興趣:“你有一個原本志向高遠、成績優異的好朋友,最近因不堪忍受寒窗苦讀的學習生活,開始產生了厭學情緒。你很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勸導他重新迸發學習的激情,但卻感覺心有余而才不足,不能用中肯的觀點說服他。學完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你會獲得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說導讀
1、初讀課文,自主學習,感知課文內容
這個環節我將引導學生通過自學找出文章論述的中心,并結合議論文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結構理清作者的思路。“有個良好的開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能否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快樂學習,這個環節很關鍵,因此我會在出示自學指導前,給學生營造一種很自然、很放松的狀態,例如:我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放聲朗讀,輕聲慢讀,也可以閉口默讀,邊讀邊悟。我還會盡可能地捕捉學生的興奮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了幫助他們拋開羞澀,釋放自我,我會鼓勵學生自信地喊:“我的課堂我做主!”鼓勵像對著高山大海那樣暢快地喊:“我要做課堂的主人!”從而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拉開本節課的序幕。
2、細讀課文,合作學習,理解課文旨意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主要部分,我將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突破重點和難點。根據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我將在這一環節中進行一次大膽的嘗試——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三尺講臺讓給學生!讓學生完全擺脫老師這根拐杖,名副其實地做課堂的主人!具體構想是這樣的:根據座位把學生分成兩大組,一組合作學習“敬業”部分,另一組合作學習“樂業”部分。首先,教師不做任何要求,鼓勵學生根據所掌握的議論文的文體常識個性理解,個性分析。在此基礎上合作交流,互通有無;然后每組推選一個代表走上講臺進行有板有眼的講授;另一組學生在聽完之后就自己疑惑的地方進行大膽質疑;最后講授者所在的小組成員七嘴八舌地解答疑問。如果不出現知識性的差錯,老師盡可能不做點撥,如果出現避重就輕,偏離重點的情況,老師也只做精要的引導。這樣,在“本組成員合作探討”,“本組精英授業解惑”,“他組成員大膽質疑”,“本組成員自信釋疑”的課堂上,學生的個性就會得到淋漓盡致地展現,學生的潛力就會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的能力也能得到立竿見影的提高!
3、精讀課文,探究學習,升華道德情感
在這個環節我將引導學生在賞析精彩片段的基礎上,培養其敬業樂業的情感。我把第六段作為精彩片段來精讀,因為這一段闡述了“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的觀點,這不僅把敬業樂業的觀點闡述到極致,而且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可以讓從事各種職業的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安分守己、安身立命,從而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首先我會讓學生各抒己見的說出本段的觀點,然后再啟發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是怎樣闡述觀點的,并適時地引導學生理解條理清晰的論證,生動有力的論據。在學生信服“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這個觀點之后,我會不失時機的啟發學生:在你的學習生活中有沒有一些有趣味的事,說說看!這樣學生就會水到渠成地說出一些有趣味的事,像做一次值日啊,解答一道難題啊,背會一課單詞啊、操作一次試驗啊等等。這樣,學生就會有一種“學習像玩耍一樣有趣,生活像陽光一樣燦爛”的真切感受;這樣,學習的幸福指數就會得到提高。接著出示一系列諸如“IT精英比爾。蓋茨”、“科學巨匠居里夫人”、“掏糞工人時傳祥”、“檔案管理員劉義權”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敬業樂業者的圖片,教師并適時精心引導:“不論是地位顯赫的名人,還是樸實平凡的草根族,只要擁有了敬業樂業的精神,就會在屬于自己的崗位上活出自己的價值,活出自己的精彩,活出偷著樂的幸福感。”由此點燃學生心中的激情與熱望,照亮學生成長路上的正確航標,進而啟發學生說說身邊的敬業樂業的事例,并結合自身談談如何做到敬業樂業,從而完成情感目標,升華道德情操。
五、說板書設計
我個人認為:板書是一節課的重點,更是一節課的靈魂。既是重點,就不能過于繁瑣,既是靈魂,就不可過于平淡。立足這篇課文,我是這樣進行板書設計的(板書并講解):一個簡筆畫人物形象雙手高舉“敬業與樂業”的旗幟,正意氣風發地走向“人類理想的生活”的陽光大道。“敬業與樂業”是文章的論題,作者通過論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發揚敬業樂業的精神,去過“人類理想的生活”。
結束語: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新課標的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的切實執行,任重而道遠!但只要作為學生思想的引領者的我們能推陳出新,積極地為新課改添磚加瓦,相信培養出高分高能的新時代學生,培養出引領世界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這一天指日可待!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如有偏頗不當之處,還望大家不吝賜教!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