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語文高分閱讀兵法:古詩詞篇(金品特供、備考無憂)
【參考答案】(1)一幅幾枝鮮花的花瓣上沾著水珠楚楚堪憐的畫面(步驟一)。作者寫這句不是為惜春傷懷(步驟二)。從兩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作者緊接著“數枝”句說:“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二在烏云密布、寒雨將至時,作者更關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步驟三)
3.悟感情
一首詩歌,從遣詞造句到營造畫面,從選擇物象到融情于景,無不深深打上作者的情感烙印,所以在品讀詩歌時要結合作者以及寫作背景的理解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下面所列古詩文常見感情,希望同學們注意體會:
(1)感情基調:迷戀、憂愁、愁苦、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壓抑、沉郁、歡快、風趣、平淡。
(2)常見主題:憂國憂民、懷古傷今、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念親、相知相思、離愁別恨。
(3)不同詩歌類別的不同感情:邊塞征戰詩——對建功立業的渴望,有報效祖國的激情,有抒寫征士的鄉愁和家中妻子的離恨,有表現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殘酷,有反映對帝王開邊的不滿和驚異于塞外絕域那種迥異于中原的風光;即事感懷詩——古人常以“即事”為題寫詩,因一點事由生發,抒寫心中的感慨,如懷親、送友、思鄉、贈人、人生感悟、閑情逸趣等;詠物寄托是古人賦詩的普遍現象:或借詩歌以抒寫懷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發其報國無門、不為當道所重之憤;或逞其離愁別緒、物是人非之感;或敘其命運無常、孤苦無助之難。
常見提問:(1)本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2)這首詩(或詩中某字、某詞、某句)蘊含了怎樣的思想感情?(3)有人說這首詩表達了甲感情,有人說表達了乙感情,請結合全詩說說你的觀點。(或你認為哪種說法更合理?)
預測提問:請你自主歸納或提煉詩中的感情。(屬創新開放題型,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不要因襲前人)
答題步驟:(1)縱觀全詩,仔細體會,結合上文所列基調仔細斟酌。(2)從詩歌中找出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關鍵詞句,說說抒發了怎樣的情感。(3)用什么方式或手法抒發情感的。(4)這種情感對于主旨的表達有怎樣的好處。(5)針對預測,參見步驟一、二、三,不要囿于陳見,在事實的基礎上略加分析,能自圓其說即可。
例如古詩文鑒賞部分第二題問:請結合全曲簡要分析“卻原來儂家鸚鵡洲邊住”所蘊含的思想情感。
4.辨技巧
同學們的復習備考資料中所列表達技巧(包括常見的藝術手法、表現手法、結構方式、修辭方法等)應作為重點逐一深研。
常見提問:(1)這首詩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2)(結合某字、詞、句)談談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3)詩人在使用某種手法時,對于主旨的表達有何效果?
預測提問:試析某種手法在本作品中的作用或某手法在本詩中是如何運用的,請作簡要賞析。
答題步驟:(1)抓總體,抓典型,其余可稍作一提,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用這種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例如、詩歌鑒賞部分第二題問:作者在表達感情時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請結合全詞內容具體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