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孔乙己
〔提問〕:掌柜對長衫客、短衣幫以及小伙計態度上有何不同?這說明掌柜是怎樣的人?
明確:掌柜對長衫客:極力逢迎,恭敬侍候對短衣幫:不講情義,恣意剝削對小伙計:兇狠無情。說明掌柜虛偽、勢利、冷酷,媚富欺貧,唯利是圖。
〔提問〕:小伙計所管職務和所處環境使人有什么感覺?
明確:單調無聊“叫人活潑不得”反襯出“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為孔乙己出場作了鋪墊。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小說開始介紹魯鎮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種人物及其相互關系,有什么作用?
〔明確〕:咸亨酒店是當時社會的縮影,是孔乙己生活的典型環境,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地方色彩。小說以咸亨酒店為中心舞臺展開情節,孔乙己悲劇的一生得到了完整而深刻的表現。
十一、分析孔乙己的典型性格。
〔提問〕:小說怎樣細致刻畫了孔乙己的肖像,這些描寫說明了什么?
明確:“身材很高大”表明原本具有謀生條件,“青白臉色”說明他過著半饑半飽的生活,“皺紋間常夾些傷痕”表明他飽受生活折磨,常遭欺凌侮辱。“亂蓬蓬的花白胡子”點明他已是風燭殘年。長衫臟而不洗,破而不補,又不肯脫去,表明他好逸惡勞,潦倒不堪,自視清高,“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封建思想已滲透骨髓。
〔提問〕:孔乙己說話為什么“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他的綽號的由來說明了什么?
明確:“滿口之乎者也”為的是顯示他“很有學問”,說明他長期受封建文化教育的熏陶中毒之深,迂腐之至。而別人從描紅紙上“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里替他取綽號正是對孔乙己這種欲上不能、欲下不甘的迂腐性格的強烈諷刺與揶揄。動作:“排出九文大錢”,一個“排”字表現出對只花四文錢的短衣幫的得意而炫耀的神情。逼得他“青筋條條綻出”睜大眼睛,進行爭辯。一個“綻”字活畫出他的窘迫尷尬、又羞又惱的神態。爭辯理由是“竊書不能算偷”,“竊”和“偷”本是同義詞,只有口語與文言的區別,他企圖故作斯文,為自己開脫,反而落得哄堂大笑,這反映他死要面子、自欺欺人,不敢正視現實的性格,也反映了他的自命清高,迂腐窮酸。“不屑置辯”,含蔑視意,認為不值得一辯。酒客追問擊中要害,“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這在他是終生恥辱,一提此事,猶如揭了他的癩瘡疤,所以“頹唐不安”,足見封建教育之毒已浸透他的靈魂。孔乙己的悲劇正源于此。
〔提問〕:孔乙己教小伙計寫“茴”字和給小孩吃茴香豆表現了孔乙己什么性格特點?
明確:迂腐不堪,中毒甚深。善良誠懇。麻木不仁。
〔提問〕:怎樣理解這篇小說中的“笑”?為什么那些人對不幸者沒有同情,沒有幫助,卻一味哄笑取樂?用哄笑聲寫孔乙己的悲劇有什么特殊的藝術效果?
首先是孔乙己“可笑”。他受封建教育毒害,被科舉制度摧殘,不會營生,迂腐麻木,假斯文,他的像貌、行動、言語是可笑的,寫孔乙己的可笑,實質上是對封建文化和科舉制度的尖銳嘲笑和諷刺。
其次是別人對孔乙己的取笑,要做階級分析。掌柜是剝削階級人物,他對孔乙己的取笑,是對受苦人的玩弄和欺凌。取笑孔乙己的人大多是短衣幫的勞苦大眾,按理說應對孔乙己同情,他們的取笑是病態社會的病態心理的反映。封建制度的壓迫剝削和毒害,在被壓迫者中間,形成了隔膜冷漠心理。麻木,不覺悟,喪失同情心,這一切都是封建制度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