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 論友誼
培根的科學方法觀以實驗定性和歸納為主。他繼承和發展了古代關于物質是萬物本源的思想,認為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具有運動的特性,運動是物質的屬性。培根從唯物論立場出發,指出科學的任務在于認識自然界及其規律。但受時代的局限,他的世界觀還具有樸素唯物論和形而上學的特點。
3.培根的論著
1597年,培根發表了他的處女作《論說隨筆文集》。他在書中將自己對社會的認識和思考,以及對人生的理解,濃縮成許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16XX年,培根用英語完成了兩卷集《論學術的進展》。這是以知識為其研究對象的一部著作,是培根聲稱要以知識為其領域,全面改革知識的宏大理想和計劃的一部分。培根在書中猛烈抨擊了中世紀的蒙昧主義,論證了知識的巨大的作用,提示了知識不能令人滿意的現狀及補救的辦法。在這本書中,培根提出一個有系統的科學百科全書的提綱,對后來18世紀以狄德羅為首的法國百科全書派編寫百科全書,起了重大作用。16XX年,在培根任副檢長時,他又出版了第三部著作《論古人的智慧》。他認為在遠古時代,存在著人類最古的智慧,可以通過對古代寓言故事的研究而發現失去的最古的智慧。
培根原打算撰寫一部六卷本百科全書式著作——《偉大的復興》,這是他要復興科學,要對人類知識加以重新改造的巨著,但他未能完成預期的計劃,只發行了前兩部分,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是該書的第二部分。《新工具》是培根最重要的哲學著作,它提出了培根在近代所開創的經驗認識原則和經驗認識方法。這本書與亞里士多德的《工具篇》是相對立的。
培根在結束其政治生涯后,僅用幾個月時間就完成了《亨利七世本紀》一書,這部著作得到后世史學家的高度評價,被譽為是“近代史學的里程碑”。大約在1623年,培根寫成了《新大西島》一書,這是一部尚未完成的烏托邦式的作品,由羅萊在他去世的第二年首次發表。作者在書中描繪了自己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社會藍圖,設計了一個稱為“本色列”的國家,在這個國家里,科學主宰一切,這是培根畢生所倡導的科學的“偉大復興”的思想信念的集中表現。此外,培根在逝世后還留下了許多遺著,后來,由許多專家學者先后整理出版,包括《論事物的本性》《迷宮的線索》《各家哲學的批判》《自然界的大事》《論人類的知識》等等。
4.培根在科學史上的地位
弗蘭西斯·培根是近代哲學史上首先提出經驗論原則的哲學家。他重視感覺經驗和歸納邏輯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開創了以經驗為手段,研究感性自然的經驗哲學的新時代,對近代科學的建立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人類哲學史、科學史都作出了重大的歷史貢獻。為此,羅素尊稱培根為“給科學研究程序進行邏輯組織化的先驅”。
思考與討論
一、作者說:“沒有友情的社會則只是一片繁華的沙漠。”這里的“繁華”與“沙漠”似乎極不協調,你是怎樣理解的呢?
“繁華”給人以興旺熱鬧感,為動態;“沙漠”給人以孤寂枯燥感,為靜態。用動態描寫靜態,更加形象生動新穎,更加突出了友情存在的作用。
二、朋友的作用在課文中隨處可見,你認為其中哪些方面比較重要,為什么?
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能夠調劑人的感情,二是能增進人的智慧。因為友誼不但能使人走出暴風驟雨的感情世界而進入和風細雨的春天,而且能使人擺脫黑暗混亂的胡思亂想而走入光明與理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