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閱讀突圍方略:文言文實詞篇
探究練習
1.下列句子中的黑體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國人皆勸 勸:勸告b.旅進旅退 旅:共同
c.越四封之內 封:疆界d.今越國亦節矣 節:有節度,指國家走上正道
2.下列句子的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a.今越國亦節矣,請報之。(現在越國也有節度,請求報仇。)
b.昔者之戰也,非二三子之罪也。(過去同吳國交戰失敗,并不是兩三個人的罪過。)
c.其有敢不盡力者乎?(怎么會有不盡力而為的人呢?)
d.國人皆勸。(全國的人都互相勉勵。)
3.分析下列句子中“其”“而”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1}其有敢不盡力者乎?{2}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之不足也。
{3}乃致其眾而誓之。{4}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
a.{1}{2}相同,{3}{4}相同 b.{1}{2}相同,{3}{4}不同
c.{1}{2}不同,{3}{4}相同 d.{1}{2}不同,{3}{4}也不同
4.下列各句編為四組,全都屬于越國取勝條件的一項是()
{1}今越國亦節矣。{2}勾踐辭曰:“昔者之戰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
{3}四封之內親吾君也。{4}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
{5}果行,國人皆勸。{6}又郊敗之。
a.{1}{2}{3}{4} b.{1}{2}{3}{5}
c.{2}{3}{4}{5} d.{3}{4}{5}{6}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如寡人者,安與知恥?請姑無庸戰。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演練二】
師曠論學
劉向
晉平公{1}問于師曠{2}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3}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4}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5}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6};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孰與{7}昧行{8}乎?”
平公曰:“善哉{9}!”
(選自《說苑》)
[注]①晉平公:春秋時期晉國國君。②師曠:春秋時代晉國樂師。他雙目失明,對音樂有極高的造詣。③暮:原“天晚”的意思,這里作“晚了”講。④戲:戲弄。⑤盲臣:瞎眼的臣子。“臣”是古代臣子對君主的自稱。師曠眼瞎,所以這樣自稱。⑥光:這里指陽光。⑦孰與:相當于“比……怎么樣”。⑧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暗。⑨善哉:說得好啊!
探究練習
1.解釋下列句中黑體詞的含義。
①恐已暮矣。暮:__________
②臣聞之。聞:__________
③孰與昧行乎?昧:__________
④何不炳燭乎?燭:__________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何不炳燭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師曠用了三個比喻,意在說明一個什么道理?(用一個詞語來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爾基說:“學習永遠不晚。”你認為呢?(試結合全文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