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語文二輪復習閱讀突圍方略:記敘文如何概括段落內容篇
【知識導學】記敘文的閱讀包括很多方面,段意的把握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記敘的段意是指記敘文整篇文章中某一段落或幾個段落記敘的最主要內容。因此,要把握記敘的段意,首先要認識和了解記敘文段落(層次)的劃分情況。
記敘文段落(層次)的劃分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1.按時間先后和情節發展變化劃分;2.按敘述的空間或地點的轉換劃分;3.按所敘事情的性質劃分;4.按作者的認識過程或思想感情的變化劃分;5.按人物活動劃分(寫一個人的幾個活動片段及寫幾個人物的文章,可用這種方法)。當然,有的記敘文的段落常常是以一種方式為主,同時還兼有另外的方式。
掌握段意(層意)歸納的幾種方法:1.摘句法:即摘錄這一段(層)中最能表現中心的語句(首括句、結尾句、中心句)。2.縮句法:將能表現段意(層意)的長句壓縮成短句。3.聯合(結合)法:把重要意思連接起來,概括出聯合段意,如《最后一課》中韓邁爾先生在黑板上寫“法蘭西萬歲”時的情節就可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4.擇要法:在若干層意思中,可選擇主要層意為段意。5.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如《我的老師》中七件小事的概括。
無論哪種方法,概括內容時要抓住內容要點,用簡明、準確的語句表達出來,概括性要強,語句要完整。
【例題講解】
紅絲帶和藍絲帶
藍絲帶代表第一,紅絲帶代表第二。誰都想得到藍絲帶,連幼兒園小朋友都不例外。但是在體育方面,我從來不是得藍絲帶的那種人。賽跑總是落在最后;打棒球時被擊中頭部的可能性和丟球一樣大;至于籃球,我打得還不錯——如果場上沒有其他9名選手的話。
上幼兒園那年的春天,班里組織野營。如今回首往事,我已經記不清那天的情景,能夠確定的是我們吃了午餐,蕩過秋千,滑過滑梯,都是典型的六歲兒童的活動。后來就到了賽跑的時間。
不過這并非普通的賽跑,一位家長提出進行野餐式的賽跑,比如用脖子傳遞土豆,或是用勺子端著雞蛋,同時向終點跑去。對于這些比賽我記得不多,但是其中一個項目卻永遠留在了我的記憶中,那就是兩人三足比賽。
一位小男孩“幸運”地與我搭檔。他是我們班的體育天才。我們的腳綁到一起那一刻,我猜他肯定很不情愿。但他還是把自己的胳膊和腳與我綁在了一起,槍聲一響,我們就奮力向對面沖去。一對對選手在我們周圍摔倒,但我們卻步伐穩定地到達了折返點。真不敢相信,當我們折回跑向原點時,已經處于領先位置!只有一對選手還有機會,但他們似乎也落后我們好幾米。但就在離終點線只有不到半米的地方,災難發生了。我絆了一跤,重重地摔在地上。
那時我們離終點線已經非常接近了,我的搭檔本可輕而易舉地將我拖過線,贏得比賽。但他沒有那么做,而是停下腳步,彎腰把我扶起來。就在這時,另一對選手越過了終點線。我們失去了到手的冠軍,當我拿到紅絲帶時,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我卻一直珍藏著這個小小的紅絲帶。
XX年后我們畢業時,我站在臺上,向著同一批同學發表告別演講,但是已經沒有人記得那次比賽。于是我為他們講述了那個藏在我記憶深處的故事。那個扶起我的小男孩在瞬間做出的決定比贏得藍絲帶更為重要。我沒有說出坐在臺下的哪個男生就是當年的小男孩。因為事實上在某一時刻他們都曾是那個小男孩,在我跌倒時幫我爬起,在追求自己的目標時,寧可犧牲一些時間去盡心幫助患難之中的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