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專題復習:文言文斷句
【考點視角】
1.熟悉中考斷句考題類型和特點;
2.正確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讀節奏劃分方法;
3.通過朗讀節奏劃分,幫助理解文言文內容,提升閱讀文言文能力。
【案例導學】
案例:東坡詩文,落筆輒為人所傳誦。每一篇到歐陽公①為終日喜,前后類如此。一日與棐②論文及坡,公嘆曰:“汝記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寧、大觀④間,海外詩⑤盛行,后生不復有言歐公者。是時朝廷雖嘗禁止,賞錢增至八十萬,禁愈嚴而傳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誦坡詩,便自覺氣索⑥,而人或謂之不韻⑦。
(選自《江西古文精華叢書•筆記卷》)(XX年江西)
[注釋:①歐陽公:指歐陽修。②棐(fěi):歐陽修的兒子歐陽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談論我,不傳誦我的名聲了。④崇寧、大觀:宋徽宗年號。⑤海外詩:指蘇軾被貶海南時所作的詩。⑥氣索:氣短。⑦不韻:不雅。]
用“/”標出下面句子朗讀時的停頓處。
落筆輒為人所傳誦
〖思路點撥〗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讀節奏考題,主要有選擇題和主觀題兩種題型。選擇題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選擇正確的,一類是選擇錯誤(或不正確)的。主觀題類型主要是用“/”直接劃分節奏。這是一道主觀題。
我們平時說話、讀文章時往往會在主語部分與謂語部分之間,有時還會在謂語與賓語之間停頓,如“吳承恩的《西游記》被世界各國的小朋友所親睞”,“吳承恩的《西游記》”是主語部分,“被世界各國的小朋友所親睞”是謂語部分,在這兩者之間要作停頓。古人說話也是如此,“落筆輒為人所傳誦”這一個句子可分為兩部分,“落筆”是主語部分,指蘇東坡一揮而就的詩文,“輒為人所傳誦”是謂語部分。
〖答案〗落筆/輒為人所傳誦
〖變式訓練〗
1.請在劃線句子的適當位置加一個恰當的標點符號。
每篇到歐陽公為終日喜。
2.下面句子劃分節奏正確的,在其后面畫“√”。
(1)前后類/如此( ) (2)后生/不復有/言歐公者( )
3.下面句子朗朗節奏劃分正確是一項是………………………………………( )
a.一日/與棐論/文及坡 b.汝/記吾言
c.禁愈嚴/而傳愈/多 d.海外/詩盛行
4.下面句子朗朗節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
a.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 b.便/自覺氣索
c.是時/朝廷/雖嘗禁止 d.而人/或謂/之不韻
〖解后交流〗
節奏劃分有訣竅,劃一劃二不劃三。
主謂謂賓要停頓,謂補之間照樣分。
遇上關聯想一想,總領詞后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詞狀語須打住。
省略成分斷沒錯,提示停頓理當然。
專有名詞分清楚,節奏劃分顧全貌。
這是一首文言句子劃分朗讀節奏的口訣。下面祥細解說這一口訣,以便于大家靈活運用。
(一)節奏劃分有訣竅,劃一劃二不劃三。
“劃一劃二不劃三”意思是說在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頓一二次是常事,停頓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頓三次或三次以上,做題時,也可以省去可劃可不劃的地方。
(二)主謂動賓要停頓,謂補之間照樣分。
通常情況下,文言句子的結構與現代漢語的句子結構相似,都是由主語、謂語、賓語、補語等成分構成,朗讀時主謂之間、動賓之間、中心詞與補語之間要停頓。